北宋:我成了赵佶
繁体版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者国之大事,上阵父子兵

    童贯、刘延庆、杨惟忠,听到赵官家要说破敌之策时,他们三人皆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认真样子。

    赵吉道:“杭州城内,由王禀率领禁军和厢军,共计两万余兵将守城。

    当方腊匪军来攻打杭~州城时,朕还会将朱冲和朱勔父子的人头,悬挂于城楼之上;在配白绢红字的招安标语,以瓦解敌之军心。

    三位爱卿领西路军,分兵左右两路,先驻扎于杭州城外。

    刘延庆和杨惟忠分领左右两军,互为犄角之势。

    等到方腊匪军攻城不下之时,刘延庆、杨维惟率所部兵马,冲杀向方腊匪军的左右两后侧翼。

    方腊匪军向前不能攻下杭~州城池,又遭我大宋西路军的左右夹击,其必然溃败。

    那时,刘延庆、杨惟忠二位将军,率领所部兵将,继续追击溃败的方腊匪军。朕还会在方腊匪军败逃的路上,先行安排一支官军进行阻击……

    到时,力求合围住方腊匪军,不让贼首方腊逃脱。

    三位爱卿,

    兵者,国之大事也!

    三位爱卿皆久经沙场,请以实相告,看朕所想出之计,可行否?”

    领枢密院事、大宦官童贯无比震惊!他万万没想到,擅长书画的赵官家,如今也这么懂军事了吗?

    转而,童贯的脸上,露出一副无比钦佩的表情,赞叹道:

    “官家圣明啊!官家所想出之计,比春秋的孙武用计都要强上百倍呢!”

    赵吉一笑,知道这个大宦官童贯擅于奉承,他的话不能当真。即便朕是天选的穿越者,论玩计谋和战术,绝对比不过那位能写出《孙子兵法》的孙武啊!

    刘延庆略一思考后,震惊地说道:

    “官家圣明,此计甚至妙!”

    赵吉听到在西北带兵多年的刘延庆都这么说后,心里稍安。

    “臣杨惟忠,敢问官家,如何能断定方腊匪军,就一定会来攻打杭~州城呢?”

    赵吉终于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心里还是能接受不同意见的。毕竟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现在还只是一个外行,是正在学习、进步中的。

    不过,对于杨惟忠的疑问,赵吉在心里敢肯定,方腊匪军是一定会来攻打杭~州的。

    这一点,穿越者赵吉能确定。

    毕竟,在他所知道的历史里,方腊起义后就是率军打下了几个州县后,便来攻打的杭~州城,并且因大宋东南的军事防务松驰,方腊匪军几乎是没费劲就把杭~州城给攻打下来了。

    赵吉说道:“朕知方腊举事后,其率领匪军一路进攻州县,观其行军路线,正是奔着这杭~州城而来的。”

    杨惟忠躬身抱拳,又道:“臣亦看出方腊匪军欲攻杭~州城,然则,方腊若是听闻了官家已经御驾亲征,坐镇于杭~州城内,方腊匪军还能敢来打杭~州城吗?”

    赵吉一笑,道:“朕已经派出了三位招安使者,于昨夜去招安方腊。

    据探马回报,三位招安使者,已被方腊给扣于匪军大营内,至今未归。

    朕猜测,那三位招安使者,多数已投敌。

    如果,那三个招安使者中有一人投敌,便会招供出杭~州城内的军情。

    志在争取夺天下的反贼方腊,若得知,朕只带了一万多禁军进入杭州城,再加上杭州城内原本调来的那战斗力较弱的近万人的厢军,

    加在一起,这么大的杭~州城内,才有区区两万左右的官军。

    卿等想一想,有志于争夺天下的方腊,会不会来进攻杭~州城呢?”

    大宦官童贯急忙附和道:“官家所言极是。方腊必会率部攻打杭~州城。”

    刘延庆也附和道:“臣延庆,赞同官家之圣言。”

    杨惟忠却道:“官家分析得在理。不过,就是不知方腊匪军,能否如官家所料那样,弃富春城而不攻,却绕路来直取杭~州城呢?”

    赵吉一笑,道:“朕昨夜到今晨,派出了数十批探马,据探马回报所讲,方腊匪军的前部已经开拔,连夜弃富春城不攻,绕路北上,往杭~州方向而来……”

    听到了这些后,杨惟忠回奏,道:“若是军情如此,臣杨惟忠便认同官家所用计策。官家此计,甚好!”

    童贯却对杨惟忠讥笑打趣,道:“杨将军费了这么多口舌,最后不也还是要赞同官家用计甚好吗?

    吾不是早就说赵官家用计甚妙了吗?”

    刘延庆则是撇着嘴角,露出一副讥笑杨惟忠的狂傲表情。

    杨惟忠却正义凛然地对童贯,道:“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儿戏。吾问得军情后,方能赞同赵官之计。”

    赵吉一听,非常赞同杨惟忠的做法,毕竟这杨惟忠是经过认真思考,又询问了军情后,才赞同朕的计策,不像童贯和刘延庆可能只是为了拍朕的马屁,才赞同朕之计的。

    杨惟忠继续说道:“臣惟忠,敢问官家,城内布防之事,定要万无一失。

    毕竟,方腊匪军到来后,会主攻哪个城门,不得而知。

    只有城池守好,才会有后面吾率部与刘将军率部,左右合击,冲杀敌军两翼之战术。”

    赵吉如实道:“杭~州城内,有王禀将军坐镇,已经将城防布置得妥当。必能顶得住方腊匪军的数次攻城。”

    在这里,赵吉没有多说王禀擅于守城之事,毕竟那都是未来的事情。

    杨惟忠这才放下心来,再次表态,道:

    “官家所想出的计策甚好。准备周全,此计可行!”

    赵吉微笑着说道:“三位爱卿,既然认为朕之计可行。那么,等到方腊匪军攻城不下,‘再而衰、三而竭’之时,朕会命人在城楼之上,以鼓声为号。

    到时,刘爱卿和杨爱卿,闻城楼鼓声大作,便率领左右两部,分攻夹击方腊匪军之左右两翼。”

    刘延庆和杨惟忠领旨、得令。

    童贯笑吟吟地说道:“官家,此战必胜。臣童贯,在得到官家的调兵圣旨后,便在西路军中,挑选出二位能征善战、军功无数的刘将军和杨将军,各领所部精锐兵马南下剿匪!”

    赵吉微微一笑,他知道童贯又在借机对朕进行奉承赞美,然后再顺便地以夸他调来的这两位主将厉害,进行自我表功呢。

    此时,刘延庆给童贯使了一个眼色。

    虽然,刘延庆使这个眼色时,自我感觉挺隐蔽的,

    不过,看似赵官家不经意地望向码头岸边运河里停着的那些运兵大船,

    其实,赵官家还是瞥见了刘延庆,正在给童贯挤眉弄眼呢。

    童贯得到了刘延庆的暗示后,立即向赵官家叩拜道:

    “臣童贯启奏官家,俗语有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如今,奉旨南下的这支西北军中,便有一对敢于上阵的父子。”

    “噢?!”赵吉故作惊叹。

    其实,他心里猜出了八九不离十。毕竟,通过刚刚刘延庆的给童贯使眼色来看,童贯想要推荐的‘上阵父子兵’,估计就是刘延庆和未来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为对父子了。

    赵吉故作不知,问道:“西北军中这对‘上阵父子兵’,是谁啊?!”

    童贯跪奏道:“鄜延路总管、此次南下暂为左军统制的刘延庆,携其子刘光世小将军,一同南下为我大宋平乱……”

    赵吉一笑,知道自己猜对了。

    他便对刘延庆问道:“刘爱卿,也把爱子带来了?!”

    刘延庆跪奏道:“臣延庆将犬子刘光世带在军中,吾父子二人愿为官家尽忠,为我大宋平定方腊匪军竭尽全力、不畏生死。”

    赵吉知道刘延庆想通过童贯,向朕推举其二儿子刘光世,不就是为了早些攀上朕这棵大树,以便向上爬得更快些吗?

    刘延庆把儿子刘光世带来平定东南匪患,应该是想帮他儿子多刷些军功。

    赵吉觉得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这些都可以接受。

    毕竟,刘光世在历史上,也是南宋的中兴四将之一,只不过刘光世这位中兴名将,可要远比另外三位中兴名将张俊、韩世忠、岳飞的含水量大多了。刘光世对金军作战时,遇到强敌就会领着所部逃跑……

    赵吉微笑道:“朕甚是想见一下刘将军爱子刘光世。童爱卿,速速把刘光世叫来,见朕。”

    童贯高兴地奉旨,小跑着到了码头岸边,去叫早已做好了见驾准备的刘光世。

    刘延庆对童贯,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赵吉看到跟在童贯身后,向这里走来的刘光世,身材魁梧,顶盔贯甲,相貌堂堂。

    刘光世叩拜道:

    “臣刘光世,叩见官家。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微笑着扶起刘光世,问道:

    “刘将军,贵庚几何?在军中,身居何职啊?”

    刘光世答道:“臣光世,今年三十一岁。

    臣光世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至领防御使,现任郎延路兵马都监。”

    赵吉为了拉拢刘延庆,故意夸赞鼓励并还点拨提醒了一下刘光世,由衷地道:

    “刘将军年轻有为,相貌堂堂,英武不凡,卿若能阵前英勇杀敌,遇强敌而悍不畏退,将来必成大器!”

    刘光世谢恩道:“臣光世,谨记官家之圣言。

    臣光世,定不负圣恩,阵前英勇杀敌,遇强敌而悍不畏死!”

    “好!”赵吉高兴道:“朕希望刘将军,不负今日之豪言壮语!

    若刘将军日后在阵前英勇杀敌,遇强敌而悍不畏死,朕必当提拔重用刘将军!”

    “臣刘光世,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微笑着,看着刘光世谢恩退下……

    他心里暗想:朕真心希望未来的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能改掉畏惧金军等一系列的毛病。

    穿越者赵吉知道,若按史书上记载的,未来的刘光世其毛病还是很多的。

    这个典型的大宋军中的二~代,凭着其父亲刘延庆的提携和影响力,他在未来登上了相当于后世的大军~区~司~令的高位,却每逢诏令下达,让其部移驻前线与金军交战时,他大多数都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

    刘光世在治军方面也不严,刘光世喜欢招纳流寇、把叛军归为其部属,其所部兵将人数庞大,反而战斗力却极差……

    不过,赵吉对付像刘光世这种大宋军中~二~代,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现在,朕已经仁至义尽地点拨了你刘光世,你若能真的不负今日在朕面前所说的豪言壮志,那么,朕还会给你机会,让你成为中兴四将中的一位。

    若你刘光世,有负今日豪言壮志,那么,你若违犯了军纪,朕也不惜趁早杀掉你!

    赵吉对刘延庆和杨惟忠,说道:“今日见到小将刘光世,气度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朕还想召见一下,二位将军麾下偏将以上的众武将。”

    “臣遵旨。”刘延庆和杨惟忠立即奉旨,将他俩带来的偏将以上的武将,全部叫到了赵官家面前。

    赵吉看到自己面前跪了三十多员偏将及以上的武将时,他也分不清有没有朕想见的中兴四将中的另一位——韩世忠。

    赵吉让这三十多员将领,分别叩拜并自报姓名。

    …………

    “臣辛兴忠,叩拜官家。吾皇万岁万万岁。”

    …………

    “臣韩世忠,叩拜官家。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听到韩世忠之名后,眼前一亮。

    不过,赵吉作为一个有头脑、智商在线的穿越者,并没有表露出特别惊讶的表情,只是跟对待在此之前二十余位已经参拜过的将领,用相同的接待方式。

    赵吉微笑着点了一下头,然后,说道:

    “爱卿平身。”

    韩世忠谢恩后,站起了身。他倒还是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向皇帝弹劾领枢密院事、任西北监军多年大宦官童贯。

    毕竟,韩世忠不仅勇武无比,他还非常有头脑,知道此时此地,弹劾位高权重的童贯,是绝对不合时宜的。

    朝阳的光辉,洒在身材魁伟的韩世忠身上,照得他的铠甲眨出闪闪金光,光彩夺目,更显其身材伟岸无比。

    赵吉爱才之心油然而生,不过,他只看了韩世忠一眼,便回收了目光。

    倒不是因其身上的铠甲反射的晨光刺眼,主要是因为,赵吉要在这种漫不经心地接待韩世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

    韩世忠这种十八岁入伍参军,今年正好三十岁。他从一名小兵当起,靠着奋勇杀敌,一点一滴的战功积累,到了如今的刘延庆所部偏将的位置,多么不容易啊!

    韩世忠靠的不是背景,而是实打实的军功。

    朕若对其表现出过多的喜爱之情,那么,很有可能把未来的参天大树、国之栋梁的韩世忠给提前毁掉了。

    现在的韩世忠,犹如一株小树,若受朕的过多恩泽,反而容易引起其袍泽间的嫉妒、也容易引起其上司的打压,甚至还会使其骄傲自满……

    一切,都凭着战功、对大宋的贡献,论功行赏吧!

    赵吉接见完了西路军的大小将领后,对西路军的兵将,发表了一篇激励士气的脱稿演讲……

    赵吉又令亲从官们,把劳军物资送上……

    赵官家起驾回城了……

    此时,方腊匪军率主力大军,正行在洒满晨辉的路上,他准备攻打杭~州城……

    一场大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