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唐太宗
繁体版

029 从修改律法入手

    “我却以为非是如此!”

    “我大唐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武德律实在居功至伟。”

    “试问若没有武德律作为施政依据,粮草辎重哪里来?战场上杀敌立功的士兵又从哪里来?”

    “武德律,颇有商鞅之法的功效,它能够快速调集朝野力量,能够使得大唐集中力量干大事!”

    “秦本西域边陲之国,若不是行商鞅严苛之法,又哪里来的横扫六国、华夏一统?”

    裴寂认为自己说得没错。

    大唐自阳起兵,入主长安后才算是有了一个根据地,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当时大唐占据的关陇之地,不过是天下的很小一部分。

    灭河南王世充、擒河北窦建德、平荆襄萧铣。

    这都是因为通过武德律,对关陇一带人力物力的快速聚拢,才使得大唐能够天下一统。

    可以说,武德律就是通过严苛刑罚,强行将民间资源集中到朝堂之上。

    “如今天下还不太平,北方突厥人虎视眈眈,地方上豪强并立。”

    “治乱世当用重典!”

    一国律法,反应的是治理天下的态度。

    裴寂在不单单是在律法上和李世民不一致,更是在治国策略上和李世民的不一致。

    “武德律,是在隋朝旧律基础上修订而成。”

    “而隋帝杨广,好大喜功、奴役天下、穷兵黩武、民不聊生!”

    “我们大唐不能走隋朝的老路!”

    魏征憋不住了。

    “左仆射大人,你既然提到了秦朝,那么就该知道秦之教训。”

    “秦之亡,非亡于六国复辟,而是亡于不改暴政!”

    以史为鉴,这方面魏征可是有着很深的见解。

    “彩!”

    李承乾毫不掩饰他对于魏征见解的认同,也是用手中象牙板,给魏征助威。

    “我朝立国以来,一直都在吸取隋朝亡国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隋朝律法严苛,搞得天怒人怨。”

    “太上皇对于隋朝暴政,一向是敬而远之!”

    李承乾也提出自己意见。

    唐朝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接受隋朝禅让,可是大家心里都清楚,李渊的晋阳起兵就是造反。

    只有对隋朝批判得越厉害,那么才能证明李渊晋阳起兵的政治合理性,才能说明大唐的天命所归。

    李承乾目光如炬,眼睛直直盯着裴寂。

    你裴寂不是用李渊这个太上皇,来压新皇帝李世民吗?

    那么今天我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用李渊这个太上皇,来压你裴寂这个臣子!

    你说,晋阳起兵是不是因为杨广残暴不仁,李渊是不是替天行道?

    “这个嘛……”

    裴寂语无伦次了。

    作为大唐立国以来,霸占丞相位置十年的裴寂,不由得恨自己大意了。

    想不到,自己竟然被一个九岁孩童给下套难住了。

    “天下苦隋朝暴政久矣!”

    “若是我们再继续沿用隋朝的严苛律法,这就是取祸之道!”

    “君为舟,民为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承乾没有半点放过裴寂的意思,他持续不断的发动猛烈攻势。

    而且李承乾更是套用李世民的名言,来攻击裴寂的错误言论。

    在李承乾的狂风暴雨下,裴寂已经是摇摇欲坠,难以支撑。

    李承乾将修订武德律,给提拔到了王朝存续的高度。

    修改武德律,那么大唐江山社稷得以延续。

    如果还继续使用武德律,则天下揭竿而起的日子,恐怕就在明天。

    支持修订武德律,就是心系百姓,就是大唐的忠臣。

    反对修订武德律的,就是对天下老百姓不仁,就是对大唐帝国不忠。

    李承乾这一顶顶大帽子接连扣下来,裴寂哪里还有招架的余力?

    有了裴寂的窘迫在前,其余朝臣都不想自己再成为裴寂第二。

    李世民的亲信们,见到胜利在望,纷纷口中喝彩,手机里的象牙板更是拍得啪啪响。

    李渊老臣们,见到事不可为,则是纷纷沉默,不想自己引火烧身。

    “这事,就这么定了!”

    见到武德老臣们已经沉默,李世民站出来一锤定音。

    李渊之所以用“武德”作为年号,因为那个时候大唐还在打天下,必须武德充沛。

    可是如今天下已经打下来了,再强用武力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必须要用文治。

    而修改武德律,以裴寂为首的李渊老臣就会反对,反对就会有争论。

    有了争论,就能抓住他们的问题,就可以把他们给清理出朝堂。

    所以,李世民才会不顾压力的,坚持完修订武德律。

    这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计!

    ……

    大朝会后,李世民只留下几人商议。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承乾。

    “这修订贞观律,朕只有两个要求。”

    “第一,删繁就简。”

    “第二,去重就轻。”

    李世民更是直接让长孙无忌领着尚书令、大理寺少卿一起,全面对武德律进行修订。

    李承乾听得明白。

    让长孙无忌这个吏部尚书去修订武德律,显然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吏部尚书,主管官员升迁、考核。

    可以说李世民贞观之治的人才基础,就取决于长孙无忌工作的好坏。

    用大唐的人事部长去处理法律层面的事情,这就是想借机清理掉一批不适合贞观新政的官员。

    其中,李渊的老臣自然就是首当其冲。

    “此番修律,务必做出成绩来。”

    “贞观朝,就要有贞观朝的新东西!”

    长孙无忌焉能不清楚李世民的意思,他的附和就是表明他知道该怎么做。

    长孙无忌有政治野心,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亲手塑造一个强盛的大唐。

    “陛下,臣以为由长孙大人主持修订律法,有些欠妥!”

    就在一团和气的时候,房玄龄却站了出来。

    “哦?”

    没等李世民发出疑惑,当事人的长孙无忌就差点没忍住。

    在长孙无忌看来,自己一向和房玄龄合作得亲密无间,怎么他就一下子跳出来。

    难不成,房玄龄这是嫉妒长孙无忌得势,所以才想着要出来抢功劳?

    毕竟这修订武德律,可是贞观新政的第一大事。

    要是律法修改得当,那可是会被后世借鉴,那可是会名留青史的!

    不过长孙无忌再一想,又觉得不应该才是。

    房玄龄在李世民手下,一向以善于举荐人才而名声显著。

    杜如晦,就是房玄龄推荐给李世民的。

    要是房玄龄这个人,真的狭隘到只知争名夺利,那他举荐人才,不就是给自己招来竞争对手吗?

    想到这些,长孙无忌看向房玄龄的眼神里面,充满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