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丧钟
繁体版

第十章 朝议

    京城尚书台内,几位执宰正在商议如何给平江营的事情定性。

    中书左侍郎王屏说道:“平江营如此行径已同谋反无异,朝廷必须以雷霆手段处置!如今社稷动荡,若其他地方有样学样,大澄危矣。我以为当明旨申饬,着宋正整顿兵马讨逆!士卒可以既往不咎,但一应主官须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中书同知李光瑞附和道:“王大人言之有理!乱世需用重典,聚兵谋反,当诛九族。没有受诏安反而还升官的道理,朝廷威信何在?宋大人虽刚去不久,但一个御下不严之责是逃不脱的。”

    龚臻一言不发坐在上首主位上眯着眼喝茶,脸上不悲不喜,看不出任何表情。

    旁听的严怀济站了起来,拱手道:“各位相爷有所不知,安平道已经抽不出一兵一卒了,平江武威乃是最后的可战之兵。宋相察觉平江营之事还有回转余地,下官也是认同。如今南方四道全靠宋相一人苦苦支撑,具体情形宋相最为了解,下官认为还是以宋相的意思办。”

    李光瑞却道:“宋正此去只见怀柔,略失妥当。罔顾朝廷威严如何统御全局,如何服众。平江营之事只是一个开端,宋正威信不足,处事优柔寡断,难说没有更多祸事显现。”

    另一位中书同知萧山立即出言反驳:“李大人此言差矣,时也势也,凡事岂能一概而论。如今战事如荼,宋大人治吏治兵颇有成效,刚柔并济才更能体现朝廷威严圣上恩德。曹节身死导致士卒哗变,谁都预料不到。平江营如能被宋大人安抚好,迷途知返重归朝廷岂不比把他们推向叛军这个结果更好?若说御下不严,安平巡抚杨志祥才是首责。宋大人洞悉时局,处置机敏,言其优柔寡断太过偏颇。”

    李光瑞马上接话道:“凡事是不可一概而论,但萧大人也知如今乃多事之秋,不行霹雳手段如何震慑宵小,一味妇人之仁,助长贼人气焰,南方危矣!社稷危矣!”

    萧山烦透了李光瑞满口的空话大话,忍不住声音高了起来:“李大人一口一个霹雳手段,一口一个朝廷威严,不顾地方实情,只知申饬问责却无善后方针,不顾朝廷威严江山社稷的是李大人你吧!”

    顿时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不休,闹哄哄得像菜市场一般。

    “啪”,龚臻放下茶杯,几个人这才闭口不言都看向他。

    龚臻又环顾了他们几眼,这才开口道:“既然台内暂时无法统一意见,那明日朝会再议,请圣上决断吧。”

    几个人都没再说什么,默认了此议。他们吵归吵,但还是有个度的,最多只是在纠缠问责宋正这个问题,没有谁提出来换了他。换了宋正,谁去替他?资历威望足够的基本都在这个屋子里了,让他们去前线直面兵锋,别开玩笑了。临阵换将乃是大忌更何况是换帅。

    王屏李光瑞等人都清楚宋正是龚臻内定的接班人,他们只是借此表明不满的态度,朝廷不是你龚臻一个人说了算。

    龚臻是帝师,门生旧吏遍布朝野,此事他完全可以一言而决,没有这么做也是顾全大家面子。此时大澄风雨飘摇,大家应当同心协力,再内讧消耗实在不智。可惜王屏等人在那个位置,就得为自己考虑,当了执宰,反而更看重得失计较了。

    王屏府内,李光瑞与他相对而坐,恨恨道:“龚老相爷已经老糊涂了!半壁江山的安危竟系于一人之手,任人唯亲到如此地步,让我等如何自处?”

    王屏瞪了他一眼,道:“慎言!宋正能力是有的,但是龚老相爷太心急了。宋正入台我没有意见,但如此安排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宋正并非善事。明日朝议无非形式罢了,你我还需另寻对策。”

    正如王屏所料,第二日大朝议上,几个御史刚开了个话头,还没开始借题发挥影射宋正,就被一个接一个重臣出列反驳,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好是激烈。

    澄帝听得烦了,照例看向龚臻,问道:“龚师,你如何看?”

    龚臻躬身答到:“此事可大可小,老臣觉得还是从长计议为好,待南方有具体结果再论功过不迟。”

    澄帝想了想说道:“龚师言之有理。下旨敦促宋相尽快拿出一个结果来,安平道一应主官全部暂降两级,罚俸半年,待此间事了,另行惩处。”

    龚臻听了点点头:“圣上圣明!”

    后面百官齐声应喝:“圣上圣明!”澄帝一挥手便回转内苑。朝议结束之后,留下了龚臻王屏等一应宰辅重臣到御书房商议北方与武国的对峙战事。

    仪兴府衙内,宋正把得到的朝议消息与杨志祥说了,后者默然不语。大家都是聪明人,杨志祥明白平江营之事如能解决,自己也该退位让贤了,宋正从中回斡,也能有个体面的告老还乡,不然戴罪下狱,一世英名就得毁于一旦。

    宋正说道:“龚老相爷也有书信予我,朝廷念在杨大人劳苦功高,旧吏子侄也会有妥善安排。”

    杨志祥点点头,这是最好的结果了,开口道:“下官还要多谢宋相回护,让宋相费心了。”

    宋正也是叹了口气,又说道:“晁立有答复了,杨大人看看吧。”说罢把桌上的一封信递给了杨志祥。

    杨志祥拿过来看过之后略带疑惑得说道:“晁立这是什么意思?身不由己?既感朝廷恩德又纵兵哗乱,这是搪塞戏弄我等么?”

    宋正说道:“不管他晁立是什么意思,我们要继续联系。现在形势不由人,晁立如此做一定有所求,尽快弄清楚他的目的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就算他要一道指挥使之职,给他又何妨。”

    杨志祥点点头,前几日康平道已经几乎全部沦陷了,叛军打出了“上圣仙国”的旗号正式立朝建府,还挑出了五万精兵立号“神威军”,准备进军安平道。叛军立国就没有任何诏抚可能了,双方只能你死我活,这个时候的晁立只要不妄想中枢执宰一道总督这种离谱的要求,其他任何要求宋正都会同意。

    杨志祥与宋正又商议一阵之后,又加了诸多许诺再次给晁立送信。大战已经在即,再也没有时间耽误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