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的仁生
繁体版

第三章名都一二事(上)

    古有“北上大名,南下天府”之称,所谓大名都,算起来,已有八朝古都之久,外加是明盛时期,人杰地灵,四通八达,更是繁华大道,是名副其实的大名都,相对南北两方诸多城池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福地。

    清晨,清冷的街市随着街头一家包子铺的开张,逐渐喧闹起来。虽然比不上中央街市的繁华,不过,小街小巷倒是更吸引来自四方的侠客与五花八门的江湖人士。

    阳光自东升起,好像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露出头尖,眺望远处,一抹耀眼的阳光穿梭过狭长的街市,此番风味,不知引来了多少骚人墨客的妙赞与奇词。

    远望去,街头升起朵朵蒸腾的蘑菇云,往来的商客,旅人,摆摊的妇人,嬉戏的孩童,都被飘来荡去的鲜香勾去了魂。啊!人群中发出熟悉的叹息,不知多少人停下了多少次,不禁回头一窥,好奇的魔鬼催使着你找到这奥妙的源头,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已经中了“包”公的套路了。

    此包公非彼包公,乃是人称“揉面温情的包公”。

    此“包”公,究竟是何许人也?

    随着人群摩肩接踵的狭缝,只让人觉得头顶一阵凉风,等到你回过头来时,自己的肩上只剩下一个个鲜明的脚印。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轻功水上漂”,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此等武功在此地,竟会是这般常见。

    在这个武术盛行一时的时代,除了拿手好戏以外,会几手武功,也是必不可少的。

    言归正传,只见街头一群“腾云驾雾”之人,转眼之间,遁入人群中,无影无踪,转而观之,只有一只脏兮兮的,稚嫩的小手直直地伸着。

    “哇哦!今天婶婶好漂亮哦。”一声熟悉的问候在消散的云雾下发出。

    “你这只小懒猫,今天又来了。”

    一声久违的回应令小手更加挺直。

    “婶婶,今天是什么馅的?”

    “肉汤啊……”

    孩童眼巴巴地望着蒸汽滚滚的蒸笼,早已是垂涎三尺。

    “哈哈,你个小馋猫。”包公一边得意地笑着,一边控制着火候,约莫一刻,一团和气在此升空,一个个白胖胖,香喷喷的肉包泰然处之。

    “啊哈!”

    不一会,一只只热乎乎的蒸笼包出炉了,孩童抑制不住地叫了起来。

    “好喽!”一声洪亮的呼唤引来众人翘首以盼的目光。

    “谢谢婶婶,婶婶最漂亮了!”孩童接过包子,说着千律一遍的谢语,稚嫩的脸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而后,小心翼翼地用纸袋裹住,防止鲜美的味道所流失,挤进人群中,不见了身影。

    “呼~”包公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这孩子,还是这么闹腾!”

    “三日厨闲闭门羹,吾辈相思苦等狂!

    今日大开贵门阁,腾云驾雾乐逍遥!

    包公谁人若不知,男儿江湖你白混!”

    “啊哈哈哈!”

    人群中,一个嘹亮,粗壮的声音高吟着一首撰写的小诗,激情饱满,虽不是多么优雅的诗句,却为喧嚣的街市添加了一分雅气。从街头直达巷尾,闹得过往行人沸沸扬扬,店门前早已是挤满了人。

    再看包公,只见她不慌不忙,青涩的脸颊略感羞涩。一手把持着箱笼,一手拿出拿入,丝毫不慌,有时要找零钱,随手拈来,令人赞赏不凡的手艺的同时,又不得不敬佩与称赞其机智与能干。

    约莫半晌,客流逐渐散去,“包公”兴许是有些累了,倒下一杯清茶,一饮而尽。一阵凉风吹过,更加让人惬意。

    太阳也徐徐升起。

    “内个,包……公?”空无一物的蒸笼前,一个面板大小的箱笼,一个微弱的声音。

    “包公”回过头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四周观望,只见木台下,一个矮小的身躯静静地挺立着,娇小的肩膀背着老旧的箱笼,一卷长发整齐地竖着,瘦小的脸颊还算清秀,一身布衣遮体,本是不堪的衣着,却是意外的整洁。

    “买包子吗?小猫咪。”包公一面温和地微笑着,一边走近桌台。

    “不……”孩童摇摇头,只是一直看着屋内木桌上的茶壶,清净的眼神略显饥渴。

    “包公”笑了笑,走进屋内,悄悄端起茶壶,将小瓷碗放到一边,从中拿出一个茶杯,缓缓倒入。

    “谢……谢谢!”孩童接过茶杯,一声致谢后,喝完了第一杯。

    “瞧你般模样,是第一次来大都吗?”

    仁生看着眼前眉清目秀的姑娘,一时呆愣,回过神来,才知道将一切都盘算好了,却因为钱这种身外之物失算了。

    “嗯……”仁生点点头,一脸茫然。

    不知不觉中,街市上人流多了起来,车来人往,川流不息。偶尔,也会有一辆不凡的马车经过,一群儒雅学子路过,如往常一般,自东向西,最后停留在一座大雅之堂的玄关前。

    自隆间一战,大疆南北则分为两半,北方为“邱”,南方为“新倲”,两处交接之地——中原,作为最后的屏障。因着江湖的势力与地位,双方都不敢贸然出兵,要与江湖上那些“东王西霸”闹得不愉快,刚稳固的基础定会一落千丈,如此,倒也成了一方约束,维系了十五年的和平,只是,这种和平,还能够维持多久,谁也不知道。

    北境——大名都,隶属于大倲王朝旧都,历史风貌依稀可见。其中,以倲朝一代宗师,孔文殊创立的“大名堂”,闻名于世,每年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拜访。即使分裂两半,南北依旧还是一家人。大名堂的宗旨——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依旧没有变。

    此之功绩,归功于初倲时期,姜丞相与御军将军白令山,二人“茶酒同袍”的典故可谓是家喻户晓,后来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风武气”这些耳目熟知的盛景,都是受了二人很大的影响。

    作为国之命脉,人财两旺,算是南北两方不约而同的唯一主张。

    生活在这种社会下,即使存在着诸多弊端,也总比无头无尾的战争强得多。

    长街下,车水马龙,身居其中,若无几年的定力,晕头转向,也是所以然的。

    “我看小兄弟这般慈眉善目,又是初来乍到,这里还有许些包子,若不嫌弃,可否请便一二”女子微笑着,察言观色一番,随手将剩余的包子收集起来,放入箩筐中。

    “一杯清茶已是讨扰,又岂好这般无礼索要。”仁生一边行礼表达写意,一边回绝了女子。

    “小兄弟如此客气,倒也是个懂礼之人,只是……”女子掀开面布,一脸心疼地说道:“只是剩下这么多的包子,损几分利暂且不说,我一人也吃不了,扔了岂不可惜?又怎么对得起那些饱受饥饿之苦的人呢?”

    “汝之所言……甚是!如此,小生感激不尽……恭敬不如从命……”

    在“包公”盛情难却的邀请下,仁生不再推辞,只是将箱笼放下,坐在店前的桌椅上,静静地看着阳光下的平凡街市:绿油油的青菜摊前,少许农家妇女细心拣挑,一副鉴珍视宝似的认真,不免让憨厚的买菜大叔有些不知所措;所谓远处是风景,一排排整齐的楼阁,列队在街市两旁,红衫绿袖的,吸引着不识江湖的小辈。偶尔一阵风吹过,矮小的瓦顶下发出一阵“铃铛”的响声,那是这条街的“大富翁”——李康当铺。虽说是小本经营,但也不失为富甲一方。其名声也谈不上什么远博,毕竟吃这碗饭的不少,不过,凡是去过的人,都欣然满意。看来,也是一家“以诚为本”的良心店铺。

    接着入眼的是:茉芸楼的茶坊,青莲局的赌坊,葵花叶的药膳阁,还有嘛……就是大名都七十二街八十一巷的交接处——大名堂。

    仁生一副欲要望穿长街似的伸着脖子,只可惜被赌坊显眼的招牌所遮挡。一脸失望地嚼吃着手中的包子,清亮的小眼神满是幽怨,转而又回过头来,才发现女子一直紧盯着自己。白皙的脸颊露出略略的惊奇,清秀的面孔则让人莫名有些亲切。

    “瞧你这幅规矩节礼的模样,倒和别的孩童有些不一样……”女子说着,悠然地提着茶壶从屋中走了出来。一袭乌黑的头发盘缩在头顶上,明净的眼目略显血丝,兴是每晚做面积下的疲劳。

    见女子主动搭话,仁生赶忙咽下未嚼碎的面浆,险些噎着喉咙,面色发青,着实有些难堪。

    “哈哈……”

    女子倒也是个俗人,也不管什么体面,径直地笑了起来。

    看着眼前笨拙拘谨的仁生,女子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悄悄地倒上一杯清茶,而后说了一句谦逊话:“小店粗茶淡饭,小女子招待不周。”

    仁生瞪着大眼睛,也摸不透店家的几个意思,只是寻思着今日得寻个工作,找个吃饭的门路,不然,这样吃白食,别人不说什么,自己都是羞死的。想到这,仁生便站了起来,背起大大的箱笼,一边抹着嘴边包子馅的残茶,朝着朴素好心的老板娘挥挥手,以表谢意,而后留下自己的名与字,转而腼腆一笑,清净的眼神映照着耀眼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