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大发明家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来自历史的偏见

    看着跪伏在地,胆颤心惊的营门守卫,朱慈烺轻叹一声,已无力吐槽。

    因为他知道,京营的烂,不是他们这些普通士兵造成的,而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根子上都烂透了,没救了。

    在一队侍卫的护卫下,朱慈烺面无表情的跨过营门。

    此时,大营内已经乱成一团,仿佛遭到敌袭一般,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兵器,不少人匆忙的将赌具藏好,有的营房里还传出女人的惊叫声……

    副将贺赞一边扣着衣服,一边慌张的向营门口方向赶来,身后跟着十多个同样匆忙的将领。

    看到朱慈烺一行后,他们使出吃奶的力气加快速度。

    朱慈烺无奈的摇摇头,就这一个个肥头大耳,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的,战场上敌人给时间逃跑,恐怕都跑不出去,真是吃屎都赶不上口热乎的。

    “末,末,末将,叩叩见殿下。”贺赞上气不接下气的跪下行礼道。

    “叩见殿下。”众将杂乱无章的见礼,头都不敢抬。

    朱慈烺却仿佛没看见他们一般,直接从他们身前走过。

    贺赞的额头已经见汗,听到脚步声渐行渐远后,这才小心的抬起头来瞥了一眼。

    他用衣袖抹了一把汗,突然一愣,原来匆忙间头盔都忘戴了。

    不过都已经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吧,连忙一骨碌爬起来,快步撵上朱慈烺一行,其他人也见样学样,一起跟在身后掉着。

    朱慈烺直接来到校场,偌大的校场长满杂草,没有一人操练。

    贺赞都快急哭了,冷汗直冒,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应付太子殿下接下来的问询,正在这时,他看到朱慈烺转过身,向他这边招了招手。

    贺赞顿时一激灵,不敢耽搁,连忙跑上前,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忐忑的等待着吩咐。

    “在这块清理出一片空地来,再去准备一些箭靶,本宫要试试火枪。”

    看到朱慈烺没有丝毫愤怒,也只提出这么简单的要求,贺赞不由一愣,随即便忙不迭的应道:“是是是。”

    朱慈烺不再管他,一伸手,东宫侍卫官周镜上前,并将拿着的燧发枪递过来。

    “弹药。”

    周镜顿时一惊,连忙道:“殿下,万万不可,还是末将来吧。”

    朱慈烺道:“这燧发枪和鸟铳的使用还是有些异同,你们都不会。”

    周镜又连忙道:“那殿下说,末将照着做便是。殿下切不可以身犯险,若有闪失,末将即便万死也难辞其咎。”

    贺赞等京营众将也纷纷劝道:“是啊殿下,火器,乃凶器也,殿下万金之躯岂可冒险?”

    朱慈烺神情淡然的道:“一把火枪而已,还能比宁远更险?拿弹药来。”

    “殿下。”周镜扑通一声单膝跪下,还是极力劝阻。

    “拿弹药。”朱慈烺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周镜神情微变,不知怎的,他感觉自从殿下被太祖托梦之后,好像对自己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

    可他不仅仅是东宫的侍卫官,从感情上来说,朱慈烺还要叫他一声堂舅。

    因为他是朱慈烺的外公,也就是国丈周奎的侄子,朱慈烺的母亲周皇后和他是堂兄妹。

    朱慈烺对他态度的转变就出现在这层关系上,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的朱慈烺本能的对母后娘家人并不是很信任,一切都源自那个贪财、吝啬又无耻的外公周奎。

    正史中,眼看着闯军势如破竹,就要兵临城下,女婿崇祯走投无路,不得不动起了让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捐饷的心思。

    为了能募得更多的饷银,便先派太监到周奎家里,希望他能带个头。

    可没想到,周奎却根本不给女婿面子,也不顾他的死活,坚决反对捐饷。

    为了打消崇祯的念头,一边睁着眼睛说瞎话,表示家无余财,一边穿上破衣服,把自己打扮成一副穷酸相,好像皇帝女婿要把他这个国丈逼得走投无路一般。

    于是,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纷纷效仿,一时间,整个京师充斥着都快要活不下去的权贵和官员。

    所以,他不但没有树起一个好的榜样,还带了一个很坏的头,让崇祯很是下不来台。

    周皇后实在看不过去,便变卖自己的金银首饰凑了五千两银子交给周奎,让他以他自己的名义交上去。

    可是周奎这个无耻老贼竟私下扣了两千两,只交三千两上去,一毛不拔还赚了三千两。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大多只捐个几千两意思一下。

    就这样,一个皇帝舍下的一张脸,也就只值二十万两。

    而大明也在这群无耻之徒的见死不救下,仅仅几个月后就轰然倒下。

    正所谓天道好轮回,恶人自有恶人磨,李自成进京后也开始打起了这些人的主意。

    不知死活的周奎还故伎重施,可这些流寇哪像他女婿那么好说话?直接动粗。

    先是逼得他的妻子和儿媳双双自杀,又杀了他儿子,可这老贼还是守口如瓶,把一个守财奴的嘴脸演绎到了极致。

    直到李自成亲自审讯,将他抽得快断气了,才不得不将私藏的钱财交出来,总计竟超过五十万两。

    此时的他已经家破人亡,只剩下他一个人苟活,而且钱也没了,没多久就在愤恨中暴死。

    真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呀。

    贪上这么个无耻的外公,朱慈烺敢轻易相信他的子侄是什么硬骨头吗?

    可他没想到,这次还真有些看走眼了,被他自己先入为主的思维给蒙蔽了,因为这周镜确是少有的忠良之辈。

    正史中,京师城破后,他不但没有像众多权贵和文武百官一样,向流寇乞降,也没有苟活,和母亲、妻子一门全部自缢殉国。

    所以,哪怕他只是一个名声不显的小人物,也因为这份忠义,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

    不过,朱慈烺虽然在心里对周镜不是那么信任,但并没有直接带着这种偏见将他给调出东宫,因为周镜一直以来还是比较尽职尽责,也没犯什么过错。

    何况还是母后的堂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他赶走,也不好向母后交代。

    所以,他只是暗中增加了一些考验,如果周镜没有经受住,那就怪不得自己了。

    还好在宁远时,周镜虽然多次劝诫朱慈烺在开战前尽快离开,但在朱慈烺坚持留下后,他也没有慌张。

    即便在城外和多尔衮一行面对面谈判时,也没有露怯,没让人看笑话。

    于是宁远之行,让朱慈烺对他增加了一些信任,但并没有彻底的打消顾虑,自然在态度上还是没有原来那个朱慈烺那般亲近。

    而在宁远时,周镜就感受到了朱慈烺越发的有主见,坚持的事情很难改变。

    看到殿下已经不悦,他也不好再劝,只得拿出一枚定装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