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江山
繁体版

第16章 董卓乱政

    董卓控制京师,袁绍、曹操等人敢怒不敢言,唯独执金吾丁原不惧董卓。丁原为人有谋略,能征善战,加上手下有骁将吕布,又拥兵上万,对董卓十分轻视。董卓对他又恨又惧,早就想收拾他。

    这日董卓西凉军正巡城,恰巧遇到了丁原亲兵,双方狭路相逢,谁也不愿意退让。西凉军头领是骑都尉李傕和郭汜,丁原亲兵领队是主薄吕布。

    李傕面庞消瘦,唇上一抹八字胡,两眼深陷,显得十分深沉。他身材魁梧,手拿天雷狼牙棒,不屑地瞅着吕布。郭汜尖下巴,鹰目阴鸷,透着几分寒意。他身材高大,手拿地火银尖枪,也冷冷斜视着吕布。

    吕布已经三十多岁,比李傕、郭汜二人小几岁。他五官端正,身材伟岸,骑着赤兔马,手拿方天画戟。吕布一向骁勇,在河西名声大噪。天下英雄唯独河东潘凤能入他法眼,其余都不屑一顾。由于二人齐名,所以民间有“西吕布东潘凤”的美称。

    吕布执戟指着李傕怒问:“你瞅什么瞅?”李傕冷笑反问:“你不瞅我,怎么知道我瞅你?”吕布一愣,怒气更盛,厉喝道:“小子,不要像个娘们一样只会耍嘴皮,敢不敢与我大战一场?”李傕大笑,“西吕布东潘凤,天下齐名啊!你怎么不敢与潘凤一战?是怕了他吗?咱们身份高贵,不屑与你一战,有多远滚多远!”旁边郭汜却不屑一顾,“大哥,咱们何必怕他?你我二人在西凉威震八方,区区吕布,我早想与他一战!吕布,让你的手下退后,老子今日要教教你做人!”

    吕布怒不可遏,抬手命令众人退后,突然大喝一声,挥舞方天画戟直奔郭汜冲去。这时郭汜急忙迎上,一个画戟呼呼生风,摧枯拉朽,一个银枪寒芒点点,枪法精湛。两人大战百余回合,难分胜负。吕布大怒,突然奋了神威,举起方天画戟砸下,郭汜臂膀酸麻,一时大意,竟被砸中肩膀。

    李傕见形势不妙,急忙手持狼牙棒挑起方天画戟。两人联手大战吕布,从上午战到中午,一直分不出胜败。又打到傍晚,依旧难分优劣。李傕为人精明,趁灯火昏暗,突然高呼:“吕布败了,速速进攻!”数百西凉兵齐齐进攻,吕布大败,死伤不少。

    董卓知道吕布骁勇,对丁原又忌惮几分。晚上召来李儒,恭敬请教:“先生,如今我已经控制京师,袁绍、曹操等人都已经俯首称臣,唯独执金吾丁原对我十分轻视。这个丁原拥兵上万,又能征善战,手下又有吕布这等猛将,如果让他与袁绍等人联手,岂不是如虎添翼?”

    李儒稍微沉思,笑道:“董公既然害怕他如虎添翼,那咱们就剪掉他的羽翼,让他虎落平阳!”董卓疾问如何剪除,李儒娓娓道:“待我略施小计,让那吕布自动来降。”

    夜晚李儒亲自拜访吕布,吕布听说郎中令李儒前来,急忙出迎。他并不知道郎中令是个什么官,更不认识李儒,疑惑问:“大人在什么地方办差?为什么来拜访我?”

    李儒笑道:“我是郎中令,就是陛下的侍从官,专门负责替陛下出谋划策。之所以趁夜前来,是知道主薄即将大祸临头,特地前来相救。”吕布大惊失色,顿时坐立不安,急忙询问自己犯了什么罪。李儒面色凝重,娓娓道:“主薄可知道眼下京师的形势?”

    吕布一脸茫然,“不……不知道。”

    李儒娓娓道:“不久前十常侍乱政,大将军被诛杀,大将军的部曲四分五裂。后来前将军董卓诛杀宦官,又救了陛下,立了大功。于是大将军的部曲吴匡、张辽等人纷纷投靠前将军,连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等人也都对前将军敬畏三分。陛下已经命人拟旨,准备封前将军为司空,也就是三公之一。如今前将军上得陛下恩宠,下得众人拥戴,已经成了朝廷的支柱,国家的栋梁。”

    吕布头冒冷汗,只觉背生阵阵寒意。他虽然对董卓不了解,对李儒口中的袁绍、曹操等人不了解,但对少帝十分敬畏。

    李儒回头盯着吕布轻笑,“主薄,放眼京师,只有执金吾丁原不肯归顺,一直与前将军作对。恕我直言,论兵力,前将军拥兵五万,就驻扎城外;论恩宠,前将军即将成为三公,深得陛下信任;论人望,太傅袁隗、河南尹王允、袁绍、曹操等人都与前将军亲近。前将军想诛杀丁原是翻手覆手之间,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就是为了主薄你啊!”

    吕布双目圆睁,难以置信,疾声问:“为了我?”

    “不错,正是为了主薄。西吕布东潘凤,天下齐名,谁人不知?前将军爱才,不忍主薄给丁原殉葬。丁原如果被奉旨诛杀,覆巢之下无完卵,主薄还能自保吗?前将军之所以迟迟不动手,是想给主薄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一个报效陛下的机会。”

    吕布犹疑不决,幽幽道:“可是……我刚刚与前将军手下打了一仗,前将军难道不恨我?他的属下又怎么会容得下我?”

    “哈哈,主薄多虑了,那李傕、郭汜二人回去后都对主薄赞不绝口,十分佩服,情愿给你当手下,听你指挥!”

    吕布大喜,“我该怎么做才能报效陛下?”李儒招招手,附耳低语一番,吕布顿时面色大变,结巴道:“这……执金吾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这么做恐怕不合适吧?”

    “主薄错了,你的功劳都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赐的。再说你为陛下诛贼,陛下不会亏待你,前将军更不会亏待你。前将军说了,只要你肯效忠朝廷,他立即认你为义子,与你同富贵。主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机会,一旦错过了,可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万丈深渊,你想清楚了。”

    吕布一咬牙,当即答应。第二日提着丁原头前往归顺董卓,董卓大喜,立刻认他为义子,上书封他做了骑都尉。

    董卓趁机吞并了丁原部队,势力滔天,京师再也无人可以与他抗衡。不久朝廷拜董卓为司空,位列三公。区区司空,董卓并不满足,于是再次召来了李儒。

    “先生,你说说大汉数百年来,什么原因导致朝廷腐败,内忧外患不断?”

    李儒稍稍沉思,幽幽道:“禀董公,当属宦官和外戚的斗争。由于皇帝继位年纪较小,往往由太后摄政,外戚辅政。有的外戚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谋权篡位。而小皇帝长大后,又不甘心当傀儡,便培植宦官势力铲除外戚势力。一旦外戚倒下,宦官趁机做大,便开始结党营私,荼毒天下,弄得民怨沸腾,内患不绝。”

    董卓再问:“那本朝呢?”

    “本朝外戚被宦官诛杀,宦官被士大夫诛杀,宦官和外戚两股势力已经先后消亡,正是百废待兴的大好时机!”

    董卓龇牙诡笑,“不,外戚还没有消亡,太后还在,何家还没有倒!”

    李儒大惊,疾问董卓意思,董卓却大笑不语。李儒急切道:“董公,你如果不信我,李儒就此告辞!”

    董卓急忙拉住李儒,和盘托出:“不瞒先生,本司空想将外戚势力连根拔起!”

    “怎么连根拔起?”

    “嘿嘿,”董卓一阵邪笑,“废了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李儒大惊失色,愣了许久没敢接话。董卓询问李儒意见,李儒后退一步,拱手一拜道:“董公,这个时候废立皇帝会掀起轩然大波。朝廷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元气大伤,各地人心不稳,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应该休养生息,先稳住局面。等将军手握大权,拥兵十万,天下俯首称臣,再谈废立不迟!”

    “不,本司空已经近五十了,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再说,先生不要忘了,当初我挥军逼向洛阳,迫使太后罢免宦官,已经与太后结下梁子。这次我弟弟董旻又参与杀害了太后的弟弟何苗,这梁子更大了。如果将来陛下掌权,他必会灭我三族!”

    李儒苦劝:“董公,废立帝王是大事,不能仓促。即便你想废,也该等你大权在握再说。如果强行废立,只会引起朝局动荡,给那些观望朝局的人一个理由讨伐你。到时候内忧外患,大汉必会分裂!”

    董卓执意废立少帝,李儒拂袖而去,假装有病,不肯再见董卓。

    不久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少帝的事,袁绍坚决不同意,董卓大怒:“小子,本司空手握朝廷大权,一声令下,谁敢不从?你以为我的刀不锋利了吗?”袁绍反唇相讥:“董公以为天下只有你的刀锋利吗?”随后弃官逃亡。

    八月三十日,董卓又在朝会上提出废立皇帝的事,并且自比为曾废帝的大将军霍光,威胁文武百官谁敢反对就立刻诛杀。百官吓得屁都不敢放,唯独尚书卢植拍案而起,厉声反对:“陛下没有德行败坏,任何人无权废立!擅自废立者,便是以下犯上,是逆臣贼子!逆臣贼子,人人都可诛杀!”

    董卓气得跳脚,只好退朝。他越想越气,本想诛杀卢植,但蔡邕等人纷纷为卢植求情,说卢植是海内大儒,杀了卢植会伤了天下士人的心,董卓这才作罢。但他睚眦必报,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卢植?当即上书,罢免了卢植。后来卢植以重病为由逃出洛阳,董卓还曾派人暗杀,只不过卢植早半路改道,躲过一劫。

    第二日在崇德前殿,董卓正式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史称献帝。献帝在董卓授意下废何太后,迁入永安宫。

    听说何太后貌美如花,董卓亲自前往永安宫,当时太后正哭得梨花带雨,抬眼见董卓正色眯眯地盯着自己,顿时又气又怒,指着董卓怒骂:“董贼,你要干什么?”董卓大笑,背着手仔细打量着她,咂舌道:“真是可惜啊,年纪轻轻就独守空房,想必十分凄苦。我董卓乐善好施,特来帮你脱离苦难。”董卓拍拍手,一个小太监端上来一杯酒,身后还跟着两个身材高大的太监。何太后吓得面无血色,娇躯颤抖,急忙后退,拼尽全力尖叫:“来人,救命啊!”董卓一阵贼笑,步步逼近。

    前脚弄死太后,董卓后脚放纵士兵劫掠洛阳,奸婬富家女。整个洛阳仿佛陷入人间地狱般,大街小巷一片狼藉。见到眼前情景,曹操决定拒绝董卓骁骑校尉的任命,改易姓名逃出了洛阳城。

    不久董卓被封为太尉,兼领前将军,加符节。他亲自拜访李儒,请李儒出山。董卓恭恭敬敬道:“先生,当日废弘农王是群臣的主张,除了前尚书卢植,全部赞成。你也看到了,我不过是顺应百官的意思。再说,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汉着想,为了天下臣民着想。如果先生还怪罪我,我只好给先生赔罪!”

    “唉,”李儒无奈叹气,“既然董公还想用我,那么我想听听董公的志向。”

    董卓眼珠一转,慷慨激昂道:“大丈夫当为国驱逐外患,开疆扩土,立不世之功,然后解甲归田,千载留名!”李儒似笑非笑道:“这不像是董公的志向。”董卓嘿嘿一笑,“知我者,先生也!我一直想为大汉平定内忧外患,为万民开创太平盛世!到时如果能位极人臣,封妻荫子,死后墓碑上写着‘故太尉董侯之墓’,已经知足!”李儒摇头笑道,“这也不像是董公的志向。董公既然想用我,何必遮遮掩掩,连句真心话都没有?”

    董卓迟疑一会,咬牙道:“好,我问先生一句话,大汉已经延续近四百年,不肖子孙一个接一个,先生觉得大汉还有前途吗?”李儒一惊,闭目许久,嘴唇抽动。董卓追问,李儒苦笑道:“我已经知道董公的志向。既然董公有心为万民开创太平盛世,我李儒也有心为天下万民剿灭贼寇,开创盛世!董公可愿听我的?”

    董卓大喜,急忙请教。

    李儒娓娓道:“第一,解除党锢,为党人平反。数次党锢,禁锢了无数士人,他们寒窗苦读几十年,到头来却不能实现生平志向,实在可惜,也是朝廷的损失。”

    “应该的,先生接着说。”

    “第二,提拔贤才,征召名士。这些贤才大都是各地世家子弟,或者经学大家,只有让他们出来做官,才能稳定地方,才不会出现叛乱。”

    “应该的,朝廷早该这样。”

    “第三,赦免前大将军何进的亲信,包括弃官逃走的袁绍、曹操、王匡、鲍信、桥瑁等人。”

    “这……”董卓迟疑一瞬,不情愿地点点头,“一切听先生的!”

    董卓言听计从,先为数次党锢中被打压的士人翻案,恢复他们子孙的爵位;后擢拔大量名士,包括韩馥、刘岱、孔伷、张邈、孔融等,让他们担任各地刺史、太守、国相等要职;又任命与自己为敌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为太守、国相等职位。

    不久董卓当上了相国,封郿侯,有“带剑上殿,上朝不拜”的特权,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备在高唐县听说京师变故,不禁扼腕叹息:“大将军部曲数万,竟被董卓区区五千人吓倒,真是可悲啊!执金吾丁原拥军上万,西面京兆尹盖勋还有一万兵马,左将军皇甫嵩还有三万兵马,都近在咫尺,竟没有人肯振臂一呼,真是可叹啊!”张飞忙劝慰:“大哥,小心祸从口出,现在董卓已经是相国,手握重兵。”关羽冷晒一声,“咱们也手握重兵,何惧他?他擅自废了皇帝,早就是逆臣贼子!逆臣贼子,人人都可以诛杀!”

    刘备一声叹息,“董卓今日废了皇帝,明日说不定会自立为帝,大汉危险了!看来咱们该提前做些准备了,三弟,速速拿出所有钱财募兵!”

    张飞面露忧色,“大哥,一万兵勇每月消耗粮食近三万石,府库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的。”

    “拿出钱财去买粮!”

    张飞又皱眉道:“一石谷三百多钱,三万石就是一千万钱,咱们也没有多少钱啊!”

    刘备幽幽道:“这么说没有粮就没有兵啊!咱们高唐县有数十万亩农田,亩产三石,也就一百多万石粮食,田税十抽一,官府大概能得十几万石粮食。”

    张飞无奈苦笑:“大哥,你说的那是太平年月。就算按照太平年月算,去掉吃喝,还有差吏薪酬、上贡等,每年也就剩五万石粮食。咱们之前已经招募两千兵勇,勉强能维持到明年三四月。还剩几个月的口粮没有着落,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借粮。”

    刘备思来想去,左右为难。眼下正是腊月,如果不减少士兵,只怕到时候临时有事,反倒无粮赈灾。但贸然减少士兵,一旦黑山军入侵,又无法抵挡。

    “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人头税……算了,暂时不募兵了。让世家大户自己募兵,万一有事,临时抽调。现在咱们只能静观其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