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江山
繁体版

第15章 十常侍之乱

    晚上搂着玉蝉,听着屋外蟋蟀声,刘备总是心绪不宁,连玉蝉趴在胸前睡着了都没有觉察。已经是八月下旬,天气转凉,他忙轻轻拽了拽被子盖住玉蝉香肩,心里却宛如打翻了五味瓶。刘备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堂堂手握京师重兵的大将军怎么会死得这么窝囊。

    原来不久前何进执意入宫向太后请示,袁绍等人苦苦相劝,何进始终不听。袁绍无奈道:“既然大将军非要入宫请示,属下请求召董卓前来相助,另外属下亲自带兵护卫大将军!”

    何进点点头,先命袁绍等人在宫门外等候,他亲自前往拜见太后。兄妹俩争执不下,几番争吵竟谁也没有说服谁。

    中常侍张让、赵忠等人顿时觉得蹊跷,相互聚在一起商议。赵忠趁机分析:“当初先帝驾崩,大将军装病躲在府里,既不肯为先帝守灵,又不肯送葬,很明显是防着咱们。现在突然入宫,你们说他想干嘛?会不会是想效仿窦宪?”

    张让暗惊,当年大将军窦宪讨伐匈奴有功,权倾朝野,逐渐有了谋权篡位的野心。不过后来被汉和帝识破,赐死于封地。他越想越后怕,一拍案几,咬牙道:“何进如果敢犯上作乱,就是自取灭亡!派人去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咱们决不能任由他胡来!”

    “监听太后?”众人纷纷大惊。

    赵忠龇牙一笑,“不是监听,是保护太后。”张让摆摆手,“也不是保护太后,是保护陛下。立刻把守在长秋宫的小太监喊来,咱家要知道何进说了什么。”

    听完小太监叙述,众宦官个个坐立不安,慌了心神。赵忠怒骂道:“这个死何进,居然要处死咱们,他娘的,可真是心黑啊!”张让招招手,众人齐齐围了上来。他狐眼一扫,嘴角邪笑,“诸位,咱们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得齐心协力。虽说以前有些恩恩怨怨,可现在情况不同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到时候大家谁也免不了一死!如果你们信我,咱们就弄死他,怎么样?”

    赵忠率先表态:“一切听张常侍的,你尽管吩咐,咱们照办就是。反正咱们是豁出去了,他想要咱们的命,哼,还不知道谁要谁的命!如今咱们背靠陛下,谁也奈何不了咱们。只要何进一死,他的狐朋狗友成不了气候,就算给他们个狗胆,他们也不敢反叛!”张让大喜,当即咬破手指,与众人歃血为盟。

    不久何进刚出太后宫门,突然觉察不对劲,只见四周隐约埋伏了不少太监。“坏了!”何进暗叫一声,惊出一身冷汗。急忙往回奔,准备入太后寝宫,不料被常侍段珪、毕岚等人拦住去路。

    段珪一阵阴笑,猛抬手臂,突然众太监一拥而上,个个手里拿着武器。何进也不是吃素的,一手抓住一个太监,随手丢了出去,立时撞倒了几个太监。段珪大惊,急忙后退,指着何进大呼:“拿下这个逆贼!”何进虎背熊腰,岂是几个太监就能随便拿下的?他夺下宦官武器,直奔宫门杀去。这时上千名宦官齐齐涌出,却靠近不了何进,最后拿着绳索绊倒了何进,这才将他擒住。

    段珪等人将何进五花大绑,押到了嘉德殿。张让指着何进怒骂:“你这个杀猪卖肉的孬种,咱家对你们家恩重如山,你却总想要咱家的命。你说说,咱家哪里对不起你了?当年你妹妹毒死王美人,先帝差点把她废了,是我们苦苦哀求,又拿出上千万家财,这才保住你们一家。如今你反咬一口,居然要灭我们全家,你也太不是东西了!”何进满地打滚,却始终挣不开绳索,更吐不出半个字。

    张让背着手冷眼一瞥何进,“你口口声声说天下大乱是我们惹得祸,说朝廷腐败是我们造得孽,你扪心自问,当初陛下卖官,买官的都是谁?三公九卿,满朝文武,有几个两袖清风,忠诚廉洁的?如今昧着良心把锅都扣在我们头上,真是死有余辜!”

    赵忠嘿嘿一笑,“何必跟一个快死的人废话?尚方监渠公公,剁了这个畜生,给咱们出口恶气!”尚方监渠穆掌管帝王御用的器物,如御用刀剑等。他抽出利剑,挥剑斩了何进。

    随后张让、赵忠等人矫诏,擢拔亲信樊陵为司隶校附,命许相为河南尹,准备取代何进的亲信袁绍和王允,全面掌控京师。诏命到了尚书台,尚书卢植怀疑有诈,质问传旨的中黄门:“这么大的事,大将军可知道?还是请大将军前来,大家共同议事!”中黄门冷哼一声,命人把一个血淋淋的布袋扔在地上,指着布袋不屑道:“这就是何进的脑袋!何进犯上作乱,已经被处死!”

    卢植大骇,随后愤怒道:“陛下没有旨意,太后没有旨意,你们居然敢擅自杀害辅政大臣,如此倒行逆施,与叛贼无异。我卢植绝不与你等为伍,这官不做也罢!”中黄门抬手命人堵住门口,阴笑道:“张常侍有令,任何人不得私自离开,得罪了。”卢植气得跳脚,怒骂不止。

    这时宫外中军校尉袁绍见何进迟迟不出宫,心下暗惊,立刻回身大喊:“请大将军上车!”许久宫内始终无人应答,袁绍背脊一凉,暗示眼神,众将士齐齐高呼。

    宫门内宦官急忙禀报张让等人,张让与赵忠等人一合计,顿时有些后悔。但事到临头,又不得不面对,于是赵忠献计道:“不如以太后的名义,就说大将军喝醉了,留宿偏殿。”张让眯着小眼,摇头道:“不妥啊,如果托久了对咱们不利。你想啊,咱们杀的可是太后的哥哥,陛下的舅舅,万一让太后和陛下知道了,咱们必是死罪啊!而且宫外都是何进的亲信,如果他们出去传信,再通知城外的董卓等人,咱们岂不是要困死宫中?”赵忠深吸一口气,急忙点头。

    张让一咬牙,“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明白告诉他们何进谋反,已经被杀。如果他们肯归顺,全部赦免,而且给他们高官厚禄。如果他们不肯,咱们手里攥着太后和陛下,又有众宦官护卫,谅他们也不敢犯上作乱!”

    于是小宦官将何进的脑袋扔出宫墙,高呼:“大将军何进谋反,已被奉旨诛杀。陛下有旨,首恶已经诛杀,其余人全部赦免。如果你们肯归顺,全部授予高官厚禄;如果聚众造反,以犯上作乱论罪,诛灭九族。”

    袁绍惊得面无血色,突然拔剑出鞘,剑指宫门,厉声大叫:“阉党假装圣旨,挟持陛下和太后,擅自诛杀大将军,立刻随我诛杀恶党!”袁绍一边让何进部下吴匡和虎贲中郎将袁术在青琐门外放火,一边派人前往召集太傅袁隗、车骑将军何苗、典军校尉曹操等人前来。

    不久宫门被破,袁绍先率众人一拥而上。袁术率军冲在最前,见宦官就杀,无论年幼。赵忠四人来不及逃跑,被赶到翠花楼前剁为肉泥。袁绍与叔父袁隗趁机假传圣旨,斩杀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等人。

    张让一边派宦官劫持了少帝、太后和陈留王刘协,一边下令死战。上千宦官纷纷拿起武器拼死抵挡,袁术攻不进去,顿时大怒,立即下令焚烧皇宫,逼迫张让放弃据守皇宫。东西两宫同时大火冲天,南宫九龙门也火光滔天,整个皇宫顿时被照亮。张让见势头不对,急忙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往北宫奔去,又让段珪等人去劫持太后。

    当时卢植见宫中火光滔滔,料定出了大事。他一脚踢翻守门宦官,又制服了护卫,从护卫手中夺走了铠甲和长戈,急忙去见太后。恰巧看到段珪正劫持太后,他站在楼阁下怒骂:“逆贼阉狗,怎敢冒犯太后?”段珪顿时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回身奔去。

    太后惊慌失措,忙从阁上跳下。卢植大惊失色,急忙去接,正巧抱住她。卢植年近五十,但身高八尺二寸,文能吟诗作赋,武能上马执鞭。何太后只有三十出头,加上男女授受不亲,顿时小鹿乱撞,粉面变了色。

    混战过后,何进亲信斩杀两千多宦官,彻底控制了皇宫。但这时何进势力内部发生了火并,何进部下吴匡怨恨何苗害死了何进,下令倒戈一击,联手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立刻诛杀何苗,将他砍为齑粉。随着何苗被杀,何进势力彻底群龙无首,失去了凝聚力。

    这时曹操率军赶来,一边灭火,一边前来护卫太后。太后扶着卢植,立刻下懿旨诛杀宦官,救回少帝。卢植拱手请命,“微臣愿意领兵前往,一定救回陛下!”何太后欣慰一笑,“爱卿辛苦了,一定要护好咱们的陛下,千万别误伤了他。”

    卢植当即带领众人一路狂奔,追向小平津。拂晓时分,卢植追上少帝一行人。卢植见张让挟持少帝等人,气得破口大骂:“没有尾巴的阉狗,连陛下都敢冒犯,真该剁碎了喂鱼!”卢植一挥手,身后闵贡等人立刻斩杀其余宦官,只剩张让、段珪等四位中常侍。张让面如死灰,噗通一声跪倒少帝面前,声泪俱下道:“老奴一死,天下必定大乱,望陛下保重!”于是四人先后投河自尽。

    卢植护着少帝回宫,天亮后遇到赶来救驾的董卓大军。卢植大惊,没想到董卓竟然率军前来,顿时觉得蹊跷。董卓嘿嘿一笑,没想到运气这么好,竟白白落个救驾的美名。原来昨日董卓接到袁绍通知后,一直迟疑不决:只有袁绍手谕,没有大将军何进手谕,他一直担心是个圈套。待夜晚时见洛阳皇宫方向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这才猜出必定是朝廷出了大事。他急忙催动三军,直奔皇宫。第二日天未亮时,董卓大军已经赶到显阳苑,听说中常侍张让劫持少帝前往北邙山,他立刻调头直奔北邙山。没想到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竟捡了个大便宜。

    这时董卓一眼瞅见少帝身旁站着一人,一身正气,身材伟岸,正是海内大儒尚书卢植。董卓大笑:“卢尚书,别来无恙啊!”卢植不屑一顾,“董将军,你不在河东郡,为什么跑来洛阳?难道你要逼宫吗?”董卓贼笑,“哈哈,卢尚书说笑了,本将军是来救驾,不是逼宫。反倒是你们,挟持陛下准备去哪儿?如果不说个子丑寅卯,本将军只好将你们全部正法!”

    少帝早吓得躲到郎中令李儒身后,李儒一边安慰少帝,一边扬声道:“董将军,我们奉了太后懿旨前来护驾,陛下可以作证。”李儒回头叮嘱几句,少帝突然像变个人似的,昂首挺胸,高声道:“董将军,郎中令说得都是真的,你如果能护送朕回宫,朕重重有赏。”

    董卓一惊,连忙下马跪拜,对眼前这个郎中令不禁刮目相看。他拱手道:“微臣不知道皇宫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接到了大将军密令,命微臣前来护驾。不知道大将军在什么地方?”李儒又在少帝耳边嘀咕几句,少帝扬声答:“大将军正诛杀宦官,等下就会率领大军来迎朕回去。董将军辛苦了,让你的大军原地待命,你亲自率领几十人护送朕回宫。”

    一路上董卓多次询问少帝事变经过,少帝惊魂未定,答得语无伦次。旁边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却滔滔不绝,答得有条不紊。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又号“董侯”,对他油然而生一股好感。

    护送少帝回到皇宫后,卢植斥责董卓应该立刻退兵回到河东郡,董卓怒目而视,厉声质问:“你们这些废物,平日里吃闲饭,关键时刻帮不上忙,上不成护卫陛下,下不能诛杀叛贼,朝廷养你们有什么用?现在我董卓救了驾,你们哪有脸让我退兵?”卢植大怒,厉声斥骂:“匹夫,你要挟持陛下吗?没有你救驾,陛下一样安然无事。你打着救驾的名号,率领大军赖着不走,到底想干什么?”

    董卓嘿嘿一笑,“听说大将军已经被宦官杀死,车骑将军何苗也被人杀死,刚被任命的司隶校尉和河南尹也被人杀死,哈哈……这真是让人悲伤啊!既然京城无人做主,我董卓更不能离开了,否则我前脚走,后脚又有人兴兵作乱怎么办?”

    卢植冷笑,“哼,不要贼喊捉贼,你懒着不走,恐怕不是平乱,是来添乱的!再说京城有陛下,有太后,怎么就无人做主了?”

    董卓冷哼一声,对卢植十分忌惮。还有一个人更令他畏惧,正是少帝身旁的郎中令李儒。他专程拜访李儒,剖心置腹道:“先生,我董卓是个莽夫,有不妥的地方还望先生见谅。”

    李儒捋着山羊胡上下打量董卓,十分意外。董卓手握雄兵,怎么会来拜访他一个小小的郎中令?他百思不得其解,淡然一笑问:“董将军,怎么想起到寒舍来?我一个郎中令,在偌大的洛阳城,实在是微不足道。”

    “哈哈,先生谦虚了。先生能在转眼之间让陛下顿时多了三分帝王之气,这份能力放眼洛阳只怕没有第二人有。我董卓有心匡扶社稷,铲除奸佞,希望先生出手相助,不知道先生可愿意?”

    李儒摆摆手,婉言推辞。董卓不死心,命人呈上一个锦盒,指着锦盒道:“先生请看看这个锦盒,这里是我送给先生的礼物。”李儒打开一看,顿时大惊。锦盒里竟然是一封封信,全是西凉将士的效忠信,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众人的血手印。李儒抬头疑惑问:“董将军送我这个是什么意思?”

    董卓恭敬道:“先生,虎生双翼才能飞,如今我已经有了一只翅膀,还缺一只。如果先生肯助我一臂之力,咱们共襄大业,我董卓绝不会亏待先生。如果先生不肯,我愿意将另一只翅膀赠给先生,助先生去请功!”

    李儒惊得连忙起身,对董卓不禁另眼相看。过了许久,他长叹一声,双手作揖道:“蒙董公看得起,李儒愿意效犬马之劳!”

    董卓大喜,急忙扶起李儒,大笑道:“有先生相助,大业指日可待!”

    李儒捋着胡须问:“董公,你有多少兵马?”

    “五千精兵!”

    “不够,远远不够啊!”

    “先生,什么不够?”

    李儒眼神深邃,眉头一挑道:“这点兵力不足以威慑众人。大将军已死,他的势力四分五裂,城中的何家、袁家和曹家,城外的执金吾丁原、桥瑁和王匡等,他们都在蠢蠢欲动,随时准备祸乱朝廷。这个时候你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才能震慑住他们,稳住朝局。”

    “请先生赐教!”

    李儒附耳低语几句,董卓当即龇牙大笑。不久董卓暗中命城外的精兵分批进城,总是夜晚悄悄出城,早晨再大张旗鼓进城,弄得京城人心惶惶,人人都以为董卓有四五万精兵。这一招虚张声势果然有效,何苗的部曲张辽等纷纷率军投奔董卓。城中袁绍被镇住了,曹操被吓住了,都不愿挑头整合力量对付董卓。何进势力分崩离析,董卓逐渐控制住了朝廷。

    刘备远在高唐县,一夜无眠。第二日,京城再次传来消息:十常侍被诛杀,董卓控制了京师。听说董卓控制住了京城,刘备不禁面色大变。玉蝉忙询问怎么回事,刘备幽幽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宦官和外戚之祸结束了,可权臣之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