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内政
繁体版

第十八章 断后

    见刘玄德大哭,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徐庶站了出来。

    “庶有一策,可保皇叔无忧。”

    刘玄德忙收住哭声看向徐庶。

    “元直有何妙计?”

    徐庶道:“刘表听信馋言,断绝粮草,北伐无望,皇叔应速速南归新野,然曹军五万,若是撤退,曹军必追击,皇叔若后撤,曹军必追击,敌众我寡,我军必大败。”

    “为今之计,唯有遣一军断后,我军主力方能退回新野。”

    一听此话,众人皆面面相觑。

    曹军有五万,断后军队人数不多,却要面对五万曹军,能生还的机率极小。

    张翼德道:“大哥,那就让某留下断后!”

    刘玄德亦知断后之军危险至极,当下哭道:“我三兄弟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三弟若有难,为兄与二弟又岂能独活?”

    关云长手捋长须,丹凤眼微眯。

    “大哥,封儿年纪虽小,但足智多谋,若由封儿断后,必可无忧!”

    众人一听关云长此言皆惊。

    刘封不过十五岁,虽然足智多谋,在北伐中立下大功,但毕竟年纪太小,让刘封断后,这岂不是让刘封去赴死?

    一旁赵子龙一咬牙。

    “主公,云愿乞一军断后。”

    刘封看了关云长一眼。

    心道自己从未得罪关云长,他却屡屡为难自己,让自己留下断后,分明是要断送自己性命。

    但自己断后若是不死,必可得到刘备集团文臣武将的拥护,获得人望,进入刘备集团的核心圈。

    富贵险中求,越是这种情况,越能出人头地!

    想至此,刘封一咬牙走出。

    “封愿率一军断后。”

    赵子龙就道:“断后太过危险,还是云去吧。”

    一旁刘玄德看了关云长一眼,思虑片刻。

    “封儿足智多谋,断后必可保全自己,那为父就给你两千人马,定要挡住曹军。”

    “刘封领命!”

    一旁赵云道:“少主年幼,身旁无大将,云愿助少主一臂之下,留下断后。”

    一旁关云长眉头一皱。

    “子龙乃军中骁将,当留下护住我大哥才是。”

    刘玄德道:“若封儿挡住曹军,吾何需子龙保护?子龙既要去,那就与封儿一同留下。”

    “喏!”

    赵云应了一声。

    这时,徐庶也站了出来。

    “庶愿与刘封将军一同留下断后。”

    刘玄德眉头一皱。

    徐庶虽未正式归顺自己,但在博望之战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徐庶绝对是一个好谋士,此时自己帐下正谋良谋,若徐庶断后,万一有失,悔之莫及。

    一念至此,刘玄德道:“元直乃世之奇才,万万不得有失,当随某回新野。”

    徐庶笑道:“若非少将军,庶现在依旧一无所有,这几月,庶贩卖美酒,已成富商,此皆少将军之功,此恩庶不敢忘,今少将军有难,庶绝不袖手旁观,请皇叔准庶与少将军一同断后。”

    一闻徐庶此言,刘玄德心中一叹,心道,徐庶现在并未归顺自己,他之所以相助北伐,乃是因为刘封,现要留下助刘封,亦无可厚非,自己不能强求。

    刘玄德一点头。

    “既如此,元直留下与封儿、子龙一同断后。”

    “喏!”

    当下刘玄德吩咐已定,令刘封和赵云、徐庶引两千军马断后,自引八千大军返回新野。

    大军远去,唯有刘封、赵云、徐庶三人引兵继续囤于叶县。

    叶县城头之上,遥望远去大军,刘封若有所思。

    为大军断后,必是九死一生,然亦是机会。

    若能侥幸活下,必可得到人望,从而进入刘备集团核心圈。

    一旁赵云就问刘封:“明知百死无生,少主为何主动请缨要断后?”

    刘封反问赵云:“子龙将军为何留下?”

    赵云一叹。

    “云自入主公帐下,担任护卫之职,从未独自领兵征战,虽有报国之志,未能得偿所愿,少主智多,断后未必就是死,若能侥幸不死,云必可得主公重用,若不幸阵亡,大丈夫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亦为快事。”

    刘封一点头,他知晓,赵云说的是实话。

    谁也不想死,赵云身为刘备身边的边缘人物,从未得到刘备重用,若是这次断后成功,刘备必然刮目相看,从而得到重用。

    所以,赵云才愿意冒死留下相助自己。

    当然,这亦可以看出,赵云极为看好自己,否则以赵云之志,明知必死,他又岂会陪葬?

    刘封看向赵云、徐庶。

    “二位,封必不至让你们失望,这次断后,我等必威震天下!”

    闻听此言,赵云和徐庶皆眼眸一亮,看向刘封。

    徐庶笑道:“庶早知少将军必有良策,绝不会自寻死路。”

    赵云也道:“愿闻其详。”

    刘封道:“夏侯惇有五万大军,我军只有两千,若困守叶县,敌军围困,不消数日,我军必全军覆没。”

    徐庶问:“少将军之意……”

    刘封眼中精芒一闪。

    “与其困守孤城,不如主动出击,以攻代守,方为正理。”

    赵云道:“何为以攻代守?”

    “夏侯惇刚刚得到曹操五万援兵,立即马不停蹄来攻叶县,如此一来,许都空虚,我等引兵出叶县,绕小路化妆成曹军直奔许都,如此,许都旦夕可下,若运气好,我等或可夺回天子,若如此,天下震动,汉室可兴,我等之名,必然留芳千古。”

    赵云道:“若我弃守叶县,曹军去追主公大军如之奈何?”

    刘封一笑。

    “元直可带三百人,于博望小路多设旗鼓,若曹军来,则擂鼓挥旗惊吓曹军,吾料夏侯惇智少,必不敢前行,只需阻住夏侯惇两日,我即可从攻占许都,到时夏侯惇必然撤兵。”

    一听刘封之言,赵云与徐庶只觉热血沸腾。

    这一刻,赵云与徐庶都意识到,刘封虽只十五岁,然其智谋之深远,思维之慎密,足可堪比当世一流谋士,若是能在刘封帐下效力,日后必可成就一世功名!

    赵云不由长叹一声,少主未来必可成卫、霍,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徐庶道:“岂止是卫、霍?少将军日后或可成一代明君!”

    赵云与徐庶齐齐向刘封一拜。

    “我等愿为将军效死,永不反悔!”

    刘封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已将赵云与徐庶折服,否则二人绝不可能说出自己或可成一代明君,显然,此二人已表达了为自己效力之心,得此一文一武,自己终于有了最初的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