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内政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获粮

    若用刘封的办法,那官府虽然用了民力,但却给以粮食,百姓得食,还完成了搞旱工程,确实是一举两得。

    徐庶道:“少主此举大妙,如此,何愁饥荒不平?至于少主说有办法购粮,庶相信,少主绝不会食言。”

    “我等亦相信少主。”

    众人纷纷表态相信刘封。

    刘封又道:“荆襄离南阳最近,吾粮如此高利,蒯氏与父亲素来不睦,当小心蒯氏向刘表进馋言,父亲应做好与刘表决裂的准备。”

    刘玄德一点头。

    “蒯良、蒯越欺我太甚,我定会小心,至于刘景升那里,刘景升向来对我信任有加,未必会因此受到蒯氏兄弟蛊惑而迁怒于我。”

    刘封一点头。

    “父亲还是要提防才是,只要过了这场大饥,在南阳扎下根基,当可招兵买马,大业可成。”

    刘玄德颔首。

    “封儿之言极是,立即发出告示,重金购粮,并将告示传于徐、豫、荆、扬、益等州。”

    “喏!”

    刘玄德一声令下,重金购粮之告示传于南阳周边数州。

    各地商人听得南阳重金购粮,纷纷运粮至南阳。

    与此同时,荆州蒯氏兄弟也得知刘玄德重金购粮一事。

    ********

    蒯府。

    房间内,蒯良与蒯越相对席地而坐。

    蒯良一挥手,下人退去。

    蒯越看向蒯良。

    “兄长,南阳大饥,刘玄德进入南阳之后发出告示,以高于市价三倍的价格收购粮食。”

    “嗯,我已听说过此事,我很是好奇,刘玄德哪里有这么多的钱物,用这么高的价格收购粮食。”

    蒯越道:“听南阳传来的消息,刘玄德攻破许都,在许都搜刮了大量的财物,所以才有如此多的财物购买粮食。”

    “噢?这样说来,倒也有可能。”

    蒯越道:“兄长,南阳大饥,我们荆襄的粮食绝不能流入南阳一粒,定要让南阳百姓饥饿,如此,南阳必将大乱,刘玄德在南阳天怒人怨,也就无法立足。”

    蒯良却摇了摇头。

    “刘玄德如此高价收购粮食,荆襄的粮食不流入南阳,自有别处粮食流入南阳,到时,如此厚利就会被别人赚去,与其如此,还不如将荆襄的粮食运往南阳,卖给刘玄德,如此就可将刘玄德的财物榨干,我蒯家必然获利颇丰。”

    一听此言,蒯越言道:“兄长莫要中了刘玄德的计,或许刘玄德高价购粮有假,只是骗各地商家将粮食贩进南阳,他再一举抢之,咱们贩粮进南阳就得不偿失了。”

    蒯良言道:“刘玄德素来自诩仁义,他绝不会抢商人之粮,否则,他多年积攒下来的人望就会损失殆尽,我已派人在南阳盯着,若刘玄德真的高价购粮,咱们必须尽快有所举动,免得被他人占了先。”

    话音落地,有探子自南阳来报,言道刘玄德以高出市面三倍价格购粮,已收购了许多。

    一听此言,蒯越对蒯良心悦诚服。

    “兄长说的没错,看来刘玄德是真的自许都得到了大批财物,我这就组织人力,将粮食贩往南阳,定要将刘玄德的财物榨干。”

    “如此甚好。”

    蒯良一点头,蒯越匆匆离去。

    蒯良一挥手中羽扇,喃喃自语:“刘玄德,这一次定叫你倾家荡产!”

    ********

    刘玄德自南阳重金购粮之事传到荆州,蒯家见别家商人陆续将粮食运往南阳,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向南阳运粮。

    蒯越亲自让人准备了百万石粮食运往南阳。

    这些粮食,几乎掏空了蒯家存粮。

    蒯越准备由此大赚一笔。

    与此同时,刘玄德重金购粮之事传遍了徐州、扬州、豫州、益州等地。

    除了益州因路途遥远,很少有商人响应之外,其余各州商人纷纷响应,他们纷纷取出各自库房中的存粮,由水陆两路运往南阳。

    各地商人虽远道而来,但心中都在盘算,粮食运往南阳,必可大赚一笔,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其中,荆州蒯家由于粮食距南阳最近,所以贩来的粮食最多。

    然而让蒯越没有想到的是,这许多粮食运到了南阳,刘玄德却突然宣布,因财力不足,暂且停止粮食收购,待筹措钱财之后再行恢复收购。

    一听这个消息,亲自前来南阳负责贩粮的蒯越有些发懵。

    他搞不清楚刘玄德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南阳明明缺粮,刘玄德原本又高价收粮,为何粮食到了,又停止收粮了呢?刘玄德是真的钱财尽了吗?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间,已是数日过去,刘玄德依旧没有收粮。

    前来南阳的粮商络绎不绝,他们贩运粮食至南阳,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绝没有本钱和时间在此消耗。

    一时之间,人人如热锅之上蚂蚁。

    刘玄德使问刘封:“吾儿,粮食已运至南阳,只是如此之多粮食,又如何有足够钱财收购?”

    刘封道:“时机尚未成熟,父亲且稍安勿燥。”

    又过了两日,刘玄德再问刘封,刘封依旧说时机不到。

    又过一日,刘玄德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焦躁,三问刘封。

    刘封看了看天。

    此时天上暴雨倾盆,电闪雷鸣,刘封脸上带着笑意,言道:“可以购粮。”

    “那封儿为何要等这几日?”

    “我等的就是这几日的大雨,这大雨已连下几日,购粮时机已到,咱们可以购粮了,但价格只有市价一半。”

    刘玄德大惊。

    “市价一半?粮商们高价贩粮至南阳,为的就是暴利,降价卖出,他们会同意吗?”

    刘封笑道:“这半月来南阳多雨,或各地粮商不降价贩卖手中粮食,则粮食必变质发霉,血本无归,与其如此,还不如便宜卖出,如此还可少亏一些。”

    “若粮商不卖粮食,将粮食运回又如何是好?”

    刘封道:“各地粮商,运往南阳之粮路途遥远,运来已属不易,若他们不低于市场价格卖于我们,那无人购买,他们的粮只能回运,这一来一回,人力、运费、损耗,必定赔得血本无归,与其如此,还不如便宜卖给我等,如此一来,还可少损失一些,南阳大饥不需多少银两即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