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第九十章 口子菜 22

    老太太还没实现愿望,钱胖子就来通知沐西,“房子就在西南边,与这边隔一条胡同靠里,是位老秀才住过的,这不秀才公没了子侄便要卖了房子分钱。房子有些老,不然不这个价。”

    “去看看”既然不远就去看看。

    房子的确很老,老秀才疏于维护,房上瓦片都要掉下来了。“钱叔,一百两可真不值!我看能要的也就是这块地,你看房子还能住人?”

    “价钱好商量,但这个位置的确不错,地方还大。主要是这条胡同住的都是文化人和咱们汉人小官吏,人的素质好,安静还干净。”

    “钱叔,你跟对方谈谈,看什么价能拿下来”

    “好,我估计怎么也要八十两,这个你能不能接受?”

    “这房子买了也得拆了重修,八十两买块地方还是贵了!”

    钱胖子小眼眯了眯,笑道:“帐也不能这么算,我给你介绍这户还有一点您可能没看清,这房子的料可都是上好的,你看这梁柱檩,都是油松的,窗户是鸡翅木的,门是老榆木的,里面那几样家具可都是楠木的。破也就破在房瓦厢房,其余的可真不破。”

    钱胖子用一块瓷片刮开门边,里面的确是鸡翅木,就是这么多年框架依旧很完好。沐西又看了看里面的家具物件,“东西都留下,一样别带走,八十两,多了我也不要”其余都是小事,沐西看上的是这个院子足有宽敞,四周安静。

    “好,我马上跟他们谈”

    沐西的房子到手就找工匠整个大修。前门外的鲁班馆聚集了京城众多手艺人,拆房也是一项技术活,古代木匠建房都是用榫卯方法搭建房屋框架。好的师傅能将房子用的木料完整拆出来,还能用,废物的估计就是大卸八块,全成废料。

    基础都是青石,不用动,上面的青砖需要更换,厢房院墙要盖,自己家住,沐西找了人重新规划了一下,院子大,便盖了一流三间厢房连同道座。这样下来最少一年,银子先支付了五十两。

    房子必须弄,不然每次供奉就是问题。

    沐西买房子本来没想告诉别人,但还是被周家知道了,这个钱胖子喝多了嘴就没把门的。他与周家老爷子就是酒友,老爷子一听沐西又买房子了,回来便问维民。

    周维民倒是知道,老爷子问就是已经知道了,“是买了,打算给沐远的”

    “她这是赚了多少钱?那房子怎么也得七八十两吧?”李氏有些酸酸地道。

    “煮猪蹄能赚多少?怕是将卖方子的钱都花干净了!就说身边没个大人怎么成?维民,你们成亲了沐西还做不做东西?”老太太问。

    “应该做,不然怎么养沐歌沐远”

    “老头子,你看这怎么说?咱们家可没这规矩!”老太太一听就不愿意了。

    沐西还真是特殊,不让她管弟弟妹妹显然不行,管了留下这个律别人怎么办?两个小辈媳妇都看向老爷子,就等他发话,真要自己能赚点钱花她们当然愿意。

    “爹,娘,沐西和维民估计还有两年才能成亲,等等看吧,万一亲家过来呢!”牛氏忙道,现在没必要为还不知道的未来追个究竟,以后的事谁知道?

    “嗯,老二家说的对,等等看再说”老爷一锤定音。

    年底,周家再次娶进一房孙媳,也是沐西的妯娌小李氏,小李氏的爹也是口子上的人,与周永清算是师兄弟。

    沐西就不明白了,周家老爷子就是做口子厨子的,孙子怎么成了别人的徒弟?

    “口子上还有很多讲究,你还没进门有些事是不能对你说的,在外人看口子厨子就是炒菜的师傅,却不知办下一场宴席需要多少人相互协调合作才能圆满。

    我们口子师傅这行正经被外人称作口子中的厨行,负责饭菜。

    有厨行还有茶行,负责调派桌椅,火炉烧水,扎彩绸(帷帐),贴对子(挽联)安排男女宾客等等。另外红白事平日坐车用车等车辆使用安排都属于车口儿做,车有轿车和敞车。

    各行有各行规矩,里面又有分工,好厨子要好烫好灶,搭灶高手只需要两刻钟就能用五十三块砖搭出四个火灶眼来,汤灶炒灶齐整,又快又好。每家口子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搭灶高手,当时爷爷想自己干的时候便让爹跟着一个老师傅学了这门手艺,老师傅不可能只教一个,这一辈子教多少就看他了,爹有众多师兄弟一点不新奇。”

    原来如此,“大嫂爹自己开口子,还是帮人做?”

    “李师傅是白案师傅,挂在几个口子上,只要主家用面食就需要白案师傅。当然馒头花卷的都是提前订,正日子都在家做好送过来,面条才会现场做。”

    白案指的是面饭,馒头花卷,面条大饼之类。小李氏跟她老爹学了几手,年前蒸馒头的时候周家出现了花样馒头。而且非常好吃,将面香味全部发挥出来,这就是手艺!

    再花样沐西没兴趣,小年后沐远就放了年假,沐西带着姐弟开始做酱驴肉板肠,都是左邻右舍定的,冬天放的住,眼见着过年每家要一些,沐西算算就是几大锅。

    周维民也就是睡觉能见到,沐西觉得周家今年的活一个接一个,男人们忙,女人们也跟着忙,大年三十还接了一个白事。初五有家有钱的户要给老爷子办六十大寿,又要请戏班子唱几天,这么一来一家口子就接不下来了。

    一家干不了就要找搭帮的口子,这种事常有,周家便被叫了去。周家在厨行不算好的,只能算中下等,平时做就做普通的小户,这种大户还是第一次,也是多亏了小李氏的爹引荐。

    “这次一定办好,菜要是得了主家夸赞咱们就能上一档了”老爷子要亲自跟着,据说老爷子就喜欢吃地道的京城菜。没想到周家的烧肘子和扣肉一下子入了寿星眼,沐西听着外面热闹,出来便看到周家坐在的大杂院门外正放鞭炮。

    “沐西!”周家几个姑娘笑着朝着沐西招手。

    “这是怎么啦?”

    “爷爷得了主家的赞誉,口子上的人抬举,给送了一块牌子。”

    牌子?什么牌子?沐西跟着过去,院门口只是多了一块不大的木牌,上写“厨行周寓”

    “什么意思?就给这么一块小牌牌?”沐西有点明白,却不知其意。

    “有了这块牌子咱们家算是正八经上台面的口子厨子,也算是在口子行挂上了名号。爷爷奋斗了一辈子为的就是能在口子行站住脚。咱们家得了牌子就被众多同行认可了。以后还可以接大一点的席面。”

    也就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