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 口子菜 21

    四喜丸子婚宴必备,四个圆圆的肉丸子寓意着福禄寿喜,喜庆团圆美满,四喜丸子本来就出自鲁菜,周维民从刚上手就跟着长辈做,倒是已经烂熟于心,周家的四喜丸子味道咸香,口感嫩爽,里面有荸荠的颗粒,汤汁浓郁。

    沐西给他做了改良版的四喜丸子,里面用了馒头和藕丁,工序差不多,上劲的时候还是周维民代劳,男人毕竟有力气。四喜丸子的馅料如果摔打上劲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口感。

    先炸后蒸,最后收汁浇汁,圆溜溜,红彤彤,色泽光亮,香气诱人的四喜丸子出来了!几个孩子一个个伸脖子等着吃。

    周维民尝后道:“更细腻松软,少了嚼劲,口感不一样,味道少了一点油腻,马蹄脆,藕丁软糯,各有所长,你这个更类似淮扬菜里的红烧狮子头。”

    “对,与狮子头还是不一样,狮子头的肉不会剁的这样细,用肉肥瘦三七,颗粒感更强,常配以藕丁,也有加一些糯米增加口感的,南北差异罢了!”

    “对其实不管怎么做,好吃就好,爷爷和爹更注重遵循原来的味道,这是他们的执着,我尊重他们,也不排斥改良。”

    “姐,维民哥,我们能不能吃了?”姑娘们手举筷子都要酸了。

    “吃,马上吃!”沐西一挥手,几个孩子快速吃起来,这回家里多了一个陈德荣,弄得陈太太带着东西来了好几次。

    陈德容只要闻着这边味道香了就跟着沐远进来,沐西无所谓,不过多双筷子,吃完两人还能一起背书写字。

    这样几个月下来沐西渐渐发现周维民其实会做他家菜,他在这里做更多的是想听沐西的见解,他每次都是将周家传下来的做法做一遍,沐西会做的做,不会的就提意见。当然地道的北京味不是所有都能让沐西提出改良。

    就如炸饹馇,芥末墩,米粉肉,炖排骨,烧肘子,烩虾仁,熘鱼片,扣肉,栗子鸡,这些味道都很好。

    传统不一定都是糟粕,该继承一定要继承。周维民练手,沐西跟着学,几个小的吃。沐西成了牛氏的准儿媳便没那么多顾虑了,偶尔牛氏会过来看看,沐西忙的时候还会帮着干点什么。

    沐歌的针线便是牛氏手把手教了,看沐西每次就是一大锅猪蹄,牛氏心里有了普,她养活弟妹是足够的,看沐西吃喝上大方便也提醒一两句。沐西不是那种不懂事的,嘴里答应着却也告诉牛氏他们看着吃得好,真真的没花多少钱,再说孩子们都长身体吃好一点应该的。

    沐西分析的有道理,牛氏便没再提这事。眼看着维君就要成亲了,老太太发愁房子怎么安排,厢房够小,只能从正房隔间给姑娘们。

    “要是几个姑娘能过去就好了”老太太奶奶念叨着。

    牛氏不会张嘴,沐远要读书,去一群姑娘不合适。沐远就是再小那也是沐家的男丁,儿子过去了,难道还要闺女们也过去?那还不如将他们一家都赶过去呢!

    老太太等着儿媳妇开口没等到,对面厢房传来呼救声,“栓子娘!栓子娘!”声音听着就不是好声,绝对是出事了!

    “这事咋滴啦?快去看看!”老太太忙道,牛氏赵氏跟过去。苏家胡家和其他各家都跑出来,屋内孙大娘拍打着媳妇呼叫。

    那个已经熬的皮包骨的女人脸色发青,嘴唇黑紫,一动不动。

    “要不要叫郎中!”几个上了年岁的女人问。

    孙大娘摇摇头,双眼流下泪:“这次怕是不行了!这罪啊没少受,走了也好!走了也好!”

    牛氏试了试鼻息,已经没感觉了。

    “还是让郎中看看吧!”有人道。

    “唉!麻烦各位邻里了,还请哪位去喊一下栓子爷俩,让栓子去叫个郎中来。

    周家老太太吩咐进来的孙女去喊人,郎中来了也就是确定一下。

    大杂院里的人帮着孙家办了女人的后世,沐西也过来帮忙,这次吃到了据说只有一百文一桌的口子菜。照样上四菜一汤,两合面馒头随便吃。别以为一百文很多,抛开猪肉三十五文一斤,面粉也是很贵的,与肉价差不多,就是用玉米粉拉拉,猪肉选便宜的,面粉选最差的,这一桌的饭食下来差不多弄个本就不错。

    粮食肉价,这可一点不新鲜,光绪自从当上皇上就没几个好年头,连年的灾害米粮的价格飞涨,沐西不得不将空间再次种上粮食,她都怕某天存储粮食吃干净。

    白菜炒肉,肉末豆腐,芹菜炒肉,不管肉多少,每盘菜都有肉。辣椒炒肺片,每桌一大盆大骨头炖萝卜,再来一篮子两合面的馒头,男主上喝酒的还有拍黄瓜,豆腐丝,猪头肉等酒菜。每个人还真的都能吃饱吃好。

    饭菜是周家办的,维民说几乎没赚钱,而且大骨头那是没花几个子要了一大筐,全是老关系户,能省则省。大伙都知道孙家困难,上礼上的都多,总之在众人帮衬下算是体体面面送走了孙家的媳妇。最后算账酒席上不亏欠,欠下的都是棺材铺那笔钱。

    孙家一家是感激备至,孙大娘带着儿子孙子过来道谢,感谢的话说完,老太太说了一件令周家意外的事,“栓子大了,眼看也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他娘一病一没又拉下一些饥荒,我和栓子爹商量着想把我们这两间卖了去村上买个院子,还能还上饥荒。咱们一个院住了这么多年,你们平时可没少帮衬我们。这房子你要是要了我就先紧着你们。”

    孙家这是要卖房走人,周家兄弟和老爷子当然愿意留下,“你们打算卖多少?”老爷子问。

    孙家母子有些尴尬,一个院住着本来应该少留,可是他家情况真的大方不起来。老爷子明白,道:“维君,你跑一趟去叫你钱叔过来,让他帮着合个价,弟妹觉得如何?”

    “行!就这么办!”也就是按市价走,双方不吃亏,也不占便宜。

    钱胖子很快被叫来,两间厢房作价三十五两,孙家很快走了,周家多了两间厢房。两间厢房一下子解决了周家住房问题,家里钱也一毛不剩了。

    周维君的婚期越来越近,成亲所需要一笔钱,办酒席需要一笔钱,索性最近生意不停,这边进着,那边出着。明年周素娟要出嫁,后年周维民也到了成亲的年龄,然后是周素月,真是一个接一个,孙媳妇生孩子,一家子过日子,老太太掌握着经济大权却也觉得多钱都不够用了。

    看着大半个院子属于自己家了,还是很高兴。那苏家一家五六口可不就挤在一间房。老太太越看越满意,梦想着某天将其他几家买下来,让这个大院属于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