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素斋宴 30

    素脆鳝,灌汤黄鱼,不出挑也不落下成,算是有创意的大众菜,但灌汤黄鱼依旧得到吃货们的认可。还剩下水晶素鱼皮包和挂霜南瓜了,沐西压力顿减,两道菜都很省事,素鱼皮包已经做好了,就等着时间到了上锅蒸。眼看着那边一道道出着大菜,不但菜大,盘子也大,这规模得多少人能吃掉?

    只能说古人依旧喜欢追求感观上的奢靡,沐西没觉得那些东西能有多好吃,再好吃原料不过就那些,还能做出多好的东西?估计最后剩下的还是他们。沐西承认他们的雕工很精致,用料很讲究,可饭食不就是为了吃吗?难道看能看饱了?

    青花瓷,明代到达了鼎盛时期,五彩青花不但有着青花的古朴,还有五彩的张扬绚丽。白润透亮,莹莹带着光泽的十个扎着绿带小包子又给席面带来清新的风景。

    看惯吃惯了那些高仿素善已经不新奇了,倒是这些玲珑可爱的小包子引起了众人的喜爱,皮薄软而带韧性,里面馅料清爽多汁,入口清香。已经吃到现在的人们就想吃上这一口。

    静安的馒头已经好了,盯着上菜的沐诚说已经到了四十九道菜了。沐西点点头,开始准备做寿司饭。主食一定会一起上,大家现在应该早就吃饱了,所以静尘做的馒头依旧是很小的馒头。当然也做了几锅大馒头,那是主家要求的,如果客人想带便带上几个。一锅馒头可不是一屉,最少三五屉。

    米饭拌好调汁醋汁,海苔烤好,一个个小卷帘包裹上米饭、海苔、腌萝卜、素火腿、素肉松、复合酱汁卷成紧实的长条,快刀下去,一个个寿司卷出来,大小均匀,深色海苔衬托着白米饭和里面的夹心,清心爽目,咬一口,白米的香带着酸甜,海苔脆鲜富有特殊的海鲜味,里面的腌萝卜清爽,素火腿、素肉松包着从没有尝过的酱汁味——

    吃饱的人们忍不住吃了一个有一个,再拿已经没了——

    “两位师傅请坐下歇歇,剩下的就让小子们忙吧!”沐西给德明德心倒上茶水,一盘拼起来的点心和一盘寿司让他们出先吃一点。

    “你们也吃点,这些人吃饭能吃半天”德明师傅坐下道。

    沐西点点头,静安带着宋嫂也过来了,寿司做得多,大伙都能吃一些掂掂。

    锅灶的已经开始被收拾了,小徒弟们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沐西让他们收拾完用剩下的高汤煮一锅面。只要是剩下的东西都能吃,她没那么多规矩。

    几个人还没吃几口,那边几位师傅已经凑过来,一拱手:“几位大师,久仰大明寺德明德心师傅厨艺精湛,能否让我们也尝尝你们的手艺?”几个人有些不好意思,指指那些剩菜。

    “几位只要不介意就请随意,久闻几位大师是素斋界的泰斗,小女子也想带徒弟去开开眼。”沐西道。学习吗,自然色互相的。

    “沐娘子请随意。”沐西就看那几个人真没客气,从高汤到剩下的边角料,寿司茶点,甚至馒头都尝了一下,尤其罗汉上素剩下的材料都扒拉着看了看,尝了尝。他们也不讲什么规矩了,毕竟得到所有人认可的菜值得他们学习。

    沐西带着徒弟也来到那三家位置,剩料也不少,有的东西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做的,那些造型很多是复合材料压制雕刻的,就如德心做的素熊掌,就是一个多物质混合物。汤汁一样有荤素,仿真更在于山珍海味,沐西用心尝了尝,如果用同等材料做同种菜式,沐西知道这些人才是大师,她的能力还真不如他们。

    这次宴席后沐西给徒弟们开了一个会,道出他们的不足,想做出好的素斋依旧要向大明寺和慈宁庵好好学习。这一点德心是赞同的,“你也用心学吧,你的基础还是差了些。”

    几次宴席沐西家算是小有名气了,相邀的人家不少,沐西拒绝了别家的邀请,去慈宁庵、大明寺的几个弟子继续去学习。租林家铺子的商户给送租金来了,另一家也被租了出去。

    蚊子再小也是肉,可其他地方的铺子为何一直没消息?

    “沐诚,你带两个师兄去查看一下林家的几处铺子行不行?你们只要打听好,不需要做什么?只要知道铺子谁管着?是原来的掌柜伙计还是别人?铺子是不是被官府拍卖了还是被人占了去?这一切都要打听好。”

    “知道了师傅,我们扮作流民过去,不会引人注意的。”

    沐诚越来越聪明了,很多事沐西喜欢交给他去办,别看小,心眼很多。

    送走三个徒弟,她在自己素斋馆旁建了一处简易房子,那边开工,她这里带着弟子学习练厨艺,兼给工地建筑工做饭。家里交给了静安和宋嫂,她要为地藏王诞辰日做准备了。

    德明德心除了初一十五每天过来教教他们基本工,点播一下这些人的不足。沐西将素斋馆周围也租了下来,种玉米、种土豆、种红薯、种辣椒、种番茄、种茄子,黄瓜——

    春天各种蔬菜野菜多了起来,荠菜新鲜肥美,蒲菜鲜嫩,莼菜鱼丸汤一定要尝尝鲜。静安经常带几个孩子过来看看,一来沐西就会改善生活,顺便让弟子们练练厨艺。虽然没沐西做的味道好,却也越来越有样子了。

    清明做青团子,端午过来包粽子,平时还有荤菜可吃。弄的几个孩子天天吵着要过来找姑姑(小婶)

    可真没地方让他们住,工地已经增加了很多人手,依旧进展缓慢,不是人不干活,是古代运输能力有限。南方还没平静,北方那些王爷贝勒也在大兴土木,沐西只好等。看着人们初一十五虔诚地过来烧清香磕头拜菩萨。

    很久没看到顾建宁了,据说是又去办货了。顾老夫人上香的时候倒是见到了一次,她在为儿子续弦发愁,看了几家总觉得哪哪的不妥,总之不随心。老夫人悠悠地打量沐西,为何就看不上建宁呢?

    顾老夫人想到沐西经常出去做菜,这儿还弄个馆子,家里还一群孩子,想想也就释然了,真的配不上儿子,拒绝他们家可能觉得还是配不上,倒是有自知之明,可惜了!

    沐西没空想其他,慈宁庵和大明寺开始做酱了,这一项她不能错过。大明寺的酱料主要是豆酱,也用大麦小麦做面酱。豆酱又有黄豆黑豆胡豆等,做的时候会掺入麦粉麦麸等物和其他小豆。

    做出来的酱会加工成多种酱料蘸料,其中就有菌菇酱,蔬菜酱、葱油酱,这里的葱指的是洋葱,油炸过的洋葱焦黄带着特有的香味,连酱汁都十分香。

    寺里的油除了菜籽油就是香油,用香油加工的酱别说和尚,就是沐西都喜欢。简单的材料只搭配酱料便是一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