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繁体版

第9章 抉择

    经过漫长的等待,到了九月上旬的一天,向文允终于等来了高考的结果。

    这天上午不到十点,向文允的父亲就回到了家,一进门,就急急地喊道:“老大呢?老大呢?”向文允正在里屋看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闻声忙走出来,只见父亲扬扬手中的小本本,“高考分数通知了,刚才你们唐老师打来了电话,你考了三百五十二分,成绩通知单随后就寄到,唐老师说你这个分数在县二中是第一名,在全县是第七名,上大学差几分,上中专倒是绰绰有余。”

    尽管这些天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乍一听闻父亲的话,向文允心里还是“咯噔”一下,“突突”一阵狂跳,是失落?还是惊喜?亦或是失落与惊喜交加?向文允自己也不知道了,好一会儿他才镇静下来,拿过父亲的小本本看了看,见上面记了总分和各科分数,还有录取分数线。

    这时,弟弟妹妹们也围了过来。母亲也从菜园摘菜回来了,问明情况后,与父亲的反应有所不同,她面露喜色:“只要考出去了就好,上中专也行啊。”

    听到母亲这样说,父亲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考出去了当然好,但大学跟中专能一样吗?差别大。”见儿子还在那里怔神儿,就没好气地说:“我说你是咋回事?这几分就挣不到吗?我看你是想些不该想的事分心了,不然的话,肯定能考上大学。”他顿了顿,见儿子脸色阴郁,眼含泪光,就缓和了口气说道:“当然,按说你这也算是不错的,是我们大队解放以来第一个考学出去的,也是为向家争了光。”他见儿子仍然没有言语,就又说道:“你们唐老师说了,成绩通知单这两天就会收到,收到后按照要求到学校填志愿,还说要我们商量好,是上中专还是复读再考,他希望你复读一年,但最终怎么定还是我们拿主意。老大呀,你是啥想法,说说吧。”

    其实,这个问题,向文允在毕业那天几个同学聚会时就想过,这些天又无数次考虑过,尽管一直处于两难选择的矛盾状态,但还是有倾向性想法的。如果复读,明年应该有一定把握,但也不一定就能考上,还有就是高中两年实在太苦了,眼睛好像有点近视了,现在有中专可上,已经达到了跳出农门的首要目的。想到这里,他说道:“我还是上中专吧。”

    “我看也行,还是应该把已经到手的东西先抓住再说,”父亲点燃一支烟吸着,沉吟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要说呢,你这个成绩上中专是有点亏,应该让你复读,明年说不上能考上大学,但问题是我和你妈的负担实在太重,要供养你们兄妹四个上学,还有你爷爷奶奶养老,供出一个就减轻一份负担,早点供出一个就早点减轻一份负担。你大妹的成绩也不错,这次中考成绩全公社第一名,全县第三名,也得把她供出来。”说到这里,他看看向文允的母亲,问道:“老大他妈,你有啥想法,也说说吧。”

    “就让老大上中专吧。”向文允的母亲一向以丈夫的决定为自己的决定,遇到大一点的事虽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只要丈夫作出了决定,她就无条件服从,何况这件事她跟他的想法完全一致。

    就这样,父亲、母亲和向文允自己也都选择上中专。这个决定基于现实的权衡,既是审慎的,又是无奈的,当然也是有道理的。不过,书中代言,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这个选择却不见得是正确的。如果向文允选择复读,第二年大概率能考上大学,即便是考不上,大不了退一步上中专。也是因为这个,三年后,当大妹初中毕业是选择上中师还是上高中时,向文允力主大妹上高中考大学。又是三年后,大妹考上了一所著名的“985”大学。当然,这个决定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当时政策已有变化,如果大学没考上,那是不能上中专的。这堪称是让大妹赌了一把,更让向文允这个当大哥的心理压力超大,结果赌出了好前程。

    第三天上午,向文允收到了高考成绩通知单,一看跟已知道的分数无误,要求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同学按规定时间统一集中到学校填报志愿。

    这天到学校后,向文允见到了程建华、钟学强、张俊勇,但没看到舒雅莉和叶丹,她们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但舒雅莉没能考上,让向文允感到十分意外。他从班主任唐老师那里了解到,县二中文科班没有一个达到“大学线”的,有二十六名同学达到了“中专线”和“县师范线”;理科班有五名同学达到了“大学线”,六十七名同学达到了“中专线”和“县师范线”。

    向文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意愿,结合志愿填报要求,参考唐老师的意见,填报了宁江地区财贸学校。钟学强填报了县师范,程建华和张俊勇选择复读,但张俊勇也复读,这让向文允感到十分诧异。他从程建华那里得知,理科班的李正超过了“大学线”,据说填报了一所军校。

    舒雅莉也是第一时间从父亲那里得知落榜消息的。她父亲与唐老师是老相识,唐老师原本不想告诉这种不好的消息,是她父亲主动打电话问的。

    看到分数,舒雅莉吃惊不小,除去英语不说,数学、政治也与预估分低了不少,离“县师范线”差了三分。她感到非常难过,躺在床上连午饭也没吃。母亲去劝过几次,她都默不作声,悄然落泪,黯然神伤。到了晚上,父亲回到家,也是一番好劝,她才起了床,吃了母亲煮的鸡蛋面条。

    隔天,舒雅莉的心情开始好转起来。她是那种凡事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的女孩,抗压能力强,开朗,大气,不拘小节,有亲和力,夏天像一把伞,冬天像一盆火,还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性格中颇有男儿特质。这种个性,对她的未来人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这天,舒雅莉收到了高考成绩通知单。按照通知要求,她去不了学校。她想知道向文允、叶丹的高考情况,几次拿起电话想打给唐老师,又放下。到了下午,她还是打了电话,得知叶丹也没考上,向文允考上了中专,心里一时五味杂陈。

    晚上,父亲与舒雅莉谈心,他对女儿说道:“你现在还小,不要这么着急担心,要看长远一点,不要只看眼前,不管走什么途径,像我们这种“半边户”家庭子女的农转非户口和工作问题迟早会解决的。这几天我也认真考虑过,下一步你看是复读再考,还是先当民办教师,是到部队当兵,还是到单位先做临时工,你说说吧。”

    “爸爸,我已经想好了,你也不用为我太操心,我决定复读,明年再考。”这几天,舒雅莉也在深刻反思自己。高中两年在学习上是有不上心、分了心的问题,导致二年级下学期成绩严重下滑,唐老师的善意批评是对的。舒雅莉呀,你一定得有志气,要为自己也要为父母争气,不能因为一次落榜就一蹶不振,要发奋努力,依靠自己走出去,向人证明自己。

    “好,我赞成你复读,你们唐老师也是这样建议的,如果复读,还安排在文科重点班,”听女儿这么说,他感到十分欣慰:“你也不要有什么压力,更不要背什么包袱,轻装上阵吧,爸爸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

    又过了几天,叶丹给舒雅莉打来了电话,先问了舒雅莉的高考情况,又问她知不知道向文允是啥情况,舒雅莉把知道的情况告诉了叶丹。

    叶丹在电话中说:“雅莉,我觉得你选择复读太对了,这次应该是没发挥好,来年一定会考上的。我没想过要复读,现在也没必要复读了,告诉你吧雅莉,我前不久已经上班了,就在我爸那个厂里。”

    “是吧,叶丹?好呀,这么快就有工作了,真得要好好祝贺你,”舒雅莉说:“具体在做什么呀?”

    “纺织女工,或者说是纺织姑娘,”叶丹俏皮地说:“刚上班,先在车间干吧,我爸说等机会再调换工作吧。”

    “行呀,有工作真好,劳动者才是最美丽的嘛,这样你不就更加美丽了吗,呵呵,”舒雅莉也不禁幽默了一回,接着说道:“你啥时候过来玩呀?等上学了,可能就难得一见了。”

    “嗯,可能短期内不行啊,上班三班倒,没有时间,也比较累呀。”叶丹说道。

    “还真是这样,那就有空多联系吧,”舒雅莉说:“代我向你爸爸妈妈问好!”

    “好,代我也向你爸妈问好!我们会有机会见面的,”叶丹顿了顿,说道:“雅莉,你如果有机会见到向文允,顺便代我向他表示祝贺吧,再见!”

    “好吧,再见!”舒雅莉放下电话,心里在想,自离开学校回来后就没有再见过向文允了,也是不方便联系,他在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