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繁体版

第14章 心事几重重

    向文允躺在床上难以入眠。不只是因为耳旁室友的卧谈声,也因为一种莫名的兴奋,还有连日来的一些思虑。

    昨天晚上,向文允在教室给深圳的周从定写信,告诉周大哥自己已到宁江财校上学了,今写信有一事相求,请他帮忙给吴荣敏找一份可以落脚的工作,她想离开家乡到深圳闯一闯。

    近来,向文允越来越感到,甚至直觉告诉他,吴荣敏与自己的事会在家乡传开,对她可能有不利影响。她应该离开家乡走出去,她有走出去的优势条件,走出去或将又是一片天,就是不一样的人生,如果留在农村随便嫁了,那真是亏了。

    向文允在信中言辞恳切,详细地把实情和缘由坦诚相告,请他和嫂子跟自己一样把吴荣敏当妹妹看待,帮帮她,帮她就是帮自己。请他不要把这事告诉父亲,至少现在不要说。向文允心想,父亲对周从定有恩,是他自己认定的贵人,他是真心感激父亲。如果父亲出面可能会好办一些,但向文允不想让父亲知道这事,看是什么情况或者等有了结果再说。

    今天中午,向文允把写好的信看了一遍,修改了一下,又抄写了一份留存,这才把信投进了设在学校的邮箱。向文允原本想打电话说,但仔细想想还是先写信说吧,写信说得更清楚一些。

    这段时间,向文允的眼前不时闪现舒雅莉的面容和身影,耳旁也不时响起她那清亮动听的歌声。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尽管通过其他一些途径,互相知道对方的情况,但他们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个中因由,向文允当然是清楚的。

    舒雅莉选择复读,肯定是满怀希望,同时心情也不会好受,自己应该主动给她一些安慰和鼓励。几天来,向文允打算给舒雅莉写封信,但一直在犹豫中。今天晚上,他终于下定决心,在教室用一个多小时写好了信,明天早上就寄出去。

    来到宁江这座城市求学,向文允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好在有叶丹和她的父母,他的这种陌生感才得到很大程度的舒缓。一想到叶丹,向文允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甚至满是感动。在高中跟叶丹只是认识,并无多少来往,而现在因为这层亲戚关系,他们一见如故。不过,仅仅因为这种亲戚关系让他们一见如故吗?从叶丹的一些表现来看,向文允隐隐觉得,好像并不完全是这样。

    向文允深知,考上这所中专学校,是自己命运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新起点,更是基础,要把这个基础打好。现在看起来,应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应该珍惜,更要进一步努力。

    连续几晚上,向文允所在的宿舍七区三号寝室的卧谈会没有间断过。通过班上的自我介绍,以及连日来的进一步接触,大家也都互相认识并且有所了解了。

    作为班上学习委员,向文允自然成为卧谈会话题少不了的人物。万小丁问他今年高考分数,他如实相告,有同学说他亏了,应复读再考,郝锐锋说道,我比向文允少六分,复读就有把握吗?也不要心太大。向文允是笑而不语。

    长得挺文艺的乐启明对他会拉二胡很感兴趣,问他是怎么学会的。见乐启明这么一问,好几个同学也都来了兴致,问他拉到什么程度了。有的说,我以前也学过,可惜没坚持下来,有的说,坚持是一方面,这玩意儿可能还要有天赋。

    向文允说,我上小学那会儿就在学二胡,同时也练字,应该有中等水平吧,二胡独奏曲会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也能拉一些。

    这会儿,向文允觉得应该买把二胡,一拉大家就知道了。有把二胡,可以经常练练手,免得有用场时手生。现在一天上六节课,有不少闲暇时间,应该把二胡水平再提高一步。向文允说,如果大家喜欢听,我打算买把二胡,晚上拉给大家听,可以娱乐娱乐解解闷,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这天下午,班主任李老师上完三节《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后,对向文允说:“你的毛笔字怎么样呀?”

    “应该差不多吧,李老师。”向文允不知老师问这何意,忙起身微笑回答。

    “你晚上到学校办公室来一趟,有个任务,你把新修订的《学生守则》用毛笔抄写好,贴在教室里,”李老师说道:“我七点半在那里等你。”

    “好的,李老师。”向文允恭敬答道。

    晚上,向文允准时来到办公室。李老师看看他,笑着说:“你的钢笔字怎么样?也应该不错吧,写几个字我看看。”李老师说着,递给向文允一支钢笔。

    向文允笑笑,接过钢笔,坐下来,抄写了旁边报纸上的几行标题,李老师一看,啧啧称赞:“好,真漂亮,写得太好了,有功夫,你这是不是赵孟頫的字体?”

    “是的,李老师,我上小学就开始练赵孟頫的字体,楷体、行楷,钢笔字、毛笔字练的都是这个,”向文允笑笑,又补充说道:“当然也有一点自己的特色,我父亲很看重写字,从小就逼着我练,他也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毛笔字。”

    “呵呵呵,这就难怪了,你父亲做得对,有远见,”李老师拿起一个文件夹,“这里面是一份手写讲义,我要用,你抄写一份,时间不急,一周内完成就行。”

    向文允满口答应。心想,这是好事,正好可以表现自己,推销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李老师走后,向文允在一张白色宣纸上用了一个多小时把《学生守则》抄好。

    第二天上午上课前,向文允和王宇光一起把毛笔楷体《学生守则》端正地贴在教室放置黑板墙上右侧一进门位置。

    大家见状,一边看《学生守则》的内容,一边纷纷称赞这毛笔字确实写得太漂亮了,有人问,这是谁写的呀?王宇光说,还用问吗?是人家向文允的书法大作。王宇光知道这事,李老师跟他讲过。大家纷纷向向文允投来或赞许或惊讶的目光,有人在心里说,看来向文允开学时自我介绍说会写一手好字还真不是自吹。

    在此后一个星期里,向文允利用晚上时间把李老师要用的讲义用钢笔小楷抄写完毕。这讲义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讲授的基本梗概和重要知识点,大概有一万五千字左右,向文允一边抄写一边学习,感觉良好。舒雅莉送给自己的英雄钢笔,质量很好,写起字来挺好用。

    星期五下午,向文允把抄写好的讲义交给了李老师,李老师翻了几页,浏览了一下,露出了满意的神色,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笑容,他握着向文允的手,夸赞道:“小伙子,不简单呐,你有一个金字招牌呀,我谢谢你了。”

    向文允连忙说道:“不用谢,不用谢,李老师,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您满意就行,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请您尽管吩咐。”向文允嘴上这么说,心里就像吃了蜜似的,甜滋滋的。

    李老师想了想,对向文允说道:“学校要筹办一场迎新春文艺晚会,准备在春节放假前演出,你如果有拿得出手的才艺,到时上个节目,这事我还要在班上讲的,先给你说一下,可以早点准备。”

    向文允说:“李老师,我会拉二胡,可以上个二胡独奏。”

    李老师说:“等我在班上讲后,你在文艺委员那里报个名,这事要统筹考虑,节目要精选,你先准备吧。”

    向文允心想,这可是个很好的露脸表现机会,争取上个独奏节目,要买把二胡了,得抓紧练习。

    进入十一月,伊山县二中校园里的银杏树黄叶与柳树绿叶相映成趣,还是那样生机盎然,俨然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转眼之间,舒雅莉复读已有两个多月了。

    县二中是伊山县两所重点高中之一,与县一中平行招生,它招收西片各公社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初中毕业生,县一中则招收东片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两所高中可以说是旗鼓相当。这也是舒雅莉复读继续选择县二中的重要原因。她爸爸想换个环境,转到县一中,但舒雅莉决定在县二中复读,除了前述原因外,舒雅莉觉得这里老师熟环境熟,条件也不比县一中差。

    还是在文科重点班二(一)班,还是担任班上学习委员,班主任还是唐老师。程建华、张俊勇也是在这个班复读。唐老师与舒雅莉的父亲是老相识老朋友,跟舒雅莉作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激励她、勉励她、鼓励她。舒雅莉是一个自尊、要强的女生,她下定了决心,摒除杂念,心无旁骛,收心聚力,一心扑在学习上复习上。这也是舒雅莉没有联系向文允的根本原因。

    这天,舒雅莉收到了向文允的来信,看到信封上那熟悉而漂亮的字体,她十分高兴,展开看了好几遍,信比较长,有两千多字,除了一些问候、关心、鼓励的话外,向文允考虑到两人各科情况的相似性,对自己的高考得失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具体建议,供她参考,还说如果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可随时写信联系研讨。

    向文允的来信,犹如冬日里的暖阳,又像久旱后的甘霖,让舒雅莉感到温暖而满足。几个月来,她虽然没有主动跟向文允联系,但心中十分希望向文允跟她联系。舒雅莉给向文允回了信,向他表示了自己的问候和感谢,也表达了选择复读志在必得的信心与决心,还叮嘱向文允注意身体,希望保持联系。

    向文允在信中说与叶丹是远房亲戚,这让舒雅莉感到十分意外,上个月与叶丹还通过电话,没有听她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