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繁体版

第15章 晩秋之约

    叶丹在棉纺厂细纱车间做挡车工,上班时间是三班倒(白班、小夜班、大夜班)轮流制,这是一个劳动强度比较高而又单调枯燥的工种,一个班八小时,面对细纱机高速旋转的锭子,要不间断地换粗纱,接成千上万个纱头,重复做拔管、接头、清洁等系列动作。尽管十分辛苦,但叶丹因参加工作不久,加上年轻身体素质好,对这个工作还是比较接受的,甚至还觉得很新奇。

    又轮到上零点至八点的大夜班了。这段时间,叶丹似乎并不排斥上这个班,她时常夜里两三点会醒来,很难再入睡了,想这想那,弄得好生烦恼。上大夜班,避开了胡思乱想的时间段,这样也好。

    这天是星期六,叶丹上午八点下大夜班回家后,一觉睡到下午两点,吃过饭后,端把椅子,坐在阳台上,翻看近期的《大众电影》。时值秋末,午后阳光明媚,窗外蓝天白云。怎么回事呢,不想还是会想,叶丹又想到了向文允,他很长时间没来了,很忙吗?星期日在干什么呢?明天又到星期日了,不知为何,她希望他来,又不希望他来,但又想见到他。这几天,叶丹一直在考虑想送给向文允个什么礼物才好,应该是那种比较实用而又有意义还是他最需要的东西,那是什么呢?叶丹颇费思想。

    下午,有几个室友午休后出门去了,万小丁约向文允、郝锐锋、乐启明到操场打乒乓球。向文允本不想打,但想想还是去打了一会儿,就先回寝室了。

    向文允想趁周末时间把《大墙下的红玉兰》看完,这是从维熙的中篇小说,向文允被书中人物和情节所吸引。这是他的一个习惯,什么书好看,往往想以最短时间把它看完。他躺在床上正看着,忽听寝室门外一声高喊:“向文允!向文允在吗?有电话!”向文允一边连忙答应,一边赶紧下床,来到门外,一看是传达室的王师傅,王师傅说有人找,让他到传达室接电话,向文允连说“谢谢,谢谢”,向着传达室一路小跑。

    电话是叶丹打来的,约他明天下午三点在宁江公园见面,有事找他。向文允一听是叶丹那爽朗清脆的声音,心中十分高兴,也有一些惊喜,他问了见面的具体地点。这几天,心里也想着要见见叶丹,正考虑着星期日是不是到她家去一趟呢。

    晚秋时节的宁江公园,金风送爽,景色宜人。午后三时,阳光温柔地洒在身上,感觉如同爱人玉手的抚摸,蔚蓝天空上飘动的云朵,悄然变化着捉摸不定的图案。红墙绿瓦的长廊,蜿蜒曲折的小径,金黄色的叶子,镜子般的湖水,三三两两的游人,远处悠扬的琴声,置身于此,令人心旷神怡。

    向文允与叶丹是在长廊北边尽头处见面的。叶丹今天穿了一件半高领米黄色羊绒衫,一条藏青色喇叭裤,显得窈窕丰满,优雅别致。她从一个长条型黑色皮袋子里拿出一把二胡来,对向文允说道:“送给你的,你肯定用得着,龙韵牌子的。”

    向文允一看,心中甚是惊讶:叶丹竟然给他买来了现在最需要的东西!他接过二胡,对叶丹说道:“这几天我正打算买把二胡呢,学校在春节前要办场晚会,我想出个节目,太感谢你了,只是让你花费,真是不好意思啊。”

    “这真是送得巧了,我成了及时雨宋江——送胡琴了,”叶丹风趣又机智,只见她又从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一个白色盒子,递给向文允:“这是送给你的运动鞋,四十二码的,你试一下吧。”

    向文允说道:“我就是穿四十二的,你怎么知道呀?”

    叶丹笑道:“你那天到我们家,我就看到了,估摸着应该是这个号。”

    这是一双白色休闲运动鞋。向文允脱下布鞋试新鞋,站起来走了几步,正合脚,刚刚好。他对叶丹说道:“这怎么行啊?你花这么多钱,真让我感到不好意思呀。”

    叶丹望着向文允有些泛红的脸,笑着说:“你现在是学生,还是消费者嘛,等你以后拿工资了,有钱了,也可以送我东西哟。”叶丹说到这里,感觉自己的脸可能也红了。

    此时,向文允的内心起了波澜,叶丹对自己如此关心,这么细心和善解人意,让他非常感动,心里感到很温暖,甚至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他不禁望向叶丹,正好与叶丹温柔的目光相接。

    “我试试二胡吧,有段时间没拉了,”向文允拿起二胡,开始运弓、调弦、定音,然后,对叶丹说道:“我先拉一首《良宵》你听听吧。”

    顿时,弓弦和鸣,琴声悠扬,一种欢乐、喜悦、祥和的旋律在向文允的手中流淌,在四周弥漫开来。

    拉完《良宵》,向文允又拉了《平湖秋月》和《红梅赞》两首曲子。

    叶丹侧耳倾听,眉眼含笑,她时而望向远处的湖水,时而望着眼前的向文允,心情愉悦、兴奋而难以平静。

    这个时候,被琴声吸引过来经过此处的游人可能会觉得他们是一对幸福的恋人,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猜想。无论此时正值青春年少,还是此后历经沧桑岁月,出于已经交待的原因,他们谁也不敢逾越雷池,向文允更是如此,但这份特殊的情缘又让他们谁也割舍不下。

    书中代言,就在这个地方,都是晩秋时节,除了这次外,在未来的日子,向文允用这把二胡又为叶丹拉过两次曲子,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琴曲中。一次是八年后在向文允与舒雅莉婚礼的前夕,向文允拉了一曲《长相思》,叶丹伏在他的肩头不停咽泣,他不知何以安慰;一次是十三年后当叶丹被迫南下北上打拼的时候,向文允拉了一曲《晚秋》,他心中五味杂陈,他们相拥而抱,互道珍重。

    此时,太阳渐渐偏西,像个金色的圆盘挂在天上,西天的云朵被染成了橘红色,万道霞光洒向大地。向文允和叶丹离开公园,沿着湖边的小径走上江堤。

    浩淼江面,碧透如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三千里里汉江自西向东,从华夏龙脉的巍峨秦岭一路高歌而来,在此穿城后拐了一个弯,似有千般不舍地向南而去。

    他们找了一处平坦的地方,叶丹从挎包里拿出了一张报纸摊开,他们挨着席地而坐。叶丹问:“你来学校有一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呀?”

    “还好,学校条件不错,吃的住的,还有教材资料,都不用自己出钱,每个月伙食补贴十五元,也够了,听说女同学还吃不完,我一天得吃一斤半,呵呵呵。”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要吃饱哦。”

    向文允说:“你知道吧,我的爱好和特长在学校有了用武之地,起的作用可不小呢。”他把自己当上班干部,写得好字、班上发言受到好评,还获得班主任李老师赏识的情况向叶丹作了介绍。

    “你真是行呐,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见识你的能耐呢,你会写文章,会拉二胡,他们还不知道吧。”叶丹看着向文允,眼眸柔情似水。

    “呵呵,只要有机会,当然得好好表现一下的,文艺晚会上要争取上节目。”向文允转换话题,他问叶丹:“你在车间上班怎么样?累不累?”

    “上班是三班倒,要上夜班,说不累是假的,不过,现在正年轻,扛得住,我们车间还有四十岁的女工呢,”叶丹顿了顿,说道:“新招工的必须先在车间干,这是规定。听我爸爸说,先安心在车间干一年半载,等有机会争取调到厂部机关上班。”

    向文允说:“要注意身体,一定要休息好,也不能一直上夜班,后半夜上班最辛苦,上白班还是好一些。”

    “嗯,我是才调的,隔一段时间都要调,”叶丹说:“累是累点,但我们厂是国家重点企业,效益好,职工待遇不错。”

    他们起身,沿着江堤往西走去。落日余晖,晩霞灿然。这会儿,蓝天上变幻的彤云镶上了亮晶晶的花边,大地沐浴在七彩霞光里,远处漫步着三三两两的人们,微风徐徐吹来一阵阵花草的淡香。

    他们走下江堤,来到北街。此时,幕色降临,远处隐约可见点点灯光。这里的临街门面,尽是传统风味小吃。他们晚饭吃的是牛杂面,这种面香而辣,味道醇厚,一人还喝了一碗黄酒。这是向文允第一次品尝这种本地美食,从此成了他的最爱。

    他们来到大街上,叶丹说:“从这里过了马路,沿着对面那条街走不远,你就到了,我在这里坐出租车回去。”

    “嗯,我知道的。”向文允对这一带环境已经比较熟悉了。

    在明亮的路灯下,向文允伸出手,叶丹也已伸出手,他们的手终于第一次相握,跟对视的眼睛一起交流着彼此心中的深意。向文允目送叶丹上车离去。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晚秋之约。书中代言,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命运之神让向文允和叶丹的关系以一种特别方式保持和延续,他们的人生也因为彼此的深刻影响而发生重大改变。而这一切,也许就在这个下午,于冥冥之中有了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