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的田与猪与家
繁体版

第七章 罢了罢了,种田吧

    张欢猪不记得当时是怎样洗完澡的,只记得自己死死抓着肥皂看,那精致的带着花香果香,雕刻了各样花纹的香皂,她自己做的和这比简直是云泥之别。胡氏一边细细给她洗一边也欣赏香胰子,见小猪看呆了,久久不肯放下,虽然觉得不好意思,最后也随她去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城里,就让小猪好好见见世面吧。

    “小猪啊,香胰子好看成这样?眼睛都看直了,你回去和牛子说说,可要羡慕他好几天睡不着觉,我们平日里用皂角都少,我们小猪有福,用上香胰子洗澡了!”

    张欢猪没有理胡氏,胡氏以为觉还没醒,又使劲给摸了把脸。洗完澡,张欢猪完全清醒了,同时陷入一股深深的绝望中,她怀疑这本小说不是普通的种田文,根本不会给你机会暴富发家,也不会有什么攀上皇亲国戚、富贵人家的契机,就是一本家长里短的杂文,毕竟穿过来一开局不是什么父母双亡、负债累累、排斥轻视,而是和乐一家人,作者真是无聊啊!

    在发愣想事的时候,王氏又拿着几件衣裳过来了。看到干干净净香喷喷的张欢猪,眼角止不住笑意,几步走到被包着的张欢猪面前,展开刚挑的衣服。

    “小猪,看看,喜欢这衣裳吗?”桃粉色的棉布衣服和绣了荷花的桃红色小褂,这是做了这么多天农活的小猪永远也想不到的好衣服。

    “这这,这,不行,王姐姐,你这样我们怎么好意思多待,太破费了。”小猪还在目瞪口呆,胡氏就立马把衣服推了回去,眼神中甚至有些害怕。

    王氏连忙叫丫鬟进来,两个小丫鬟就是先前倒茶的,张欢猪想了想,王家应该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院里只有一对男仆,一对丫鬟。

    丫鬟一人捧一叠衣裳,看着分别是酱红色和青黑色。

    “胡妹妹不要多想,我家原本也有制衣产业,后来成婚分家就荒了,前年收了几块地才重新起来,如今做的粗糙衣服都不卖的,用来家里送、自己穿,正好前些天说要去爹那里送芒种节礼,制了好些衣服,挑了几件剩了几件,总之是不值当什么。”

    胡氏刚还想说什么,王氏又开口:“这也是小姑子的面子,她难得来一趟,你们同乡结伴,我要是只给她备礼,你空手回去,不知谁要揣测我对夫君没脸,怠慢夫家。胡妹妹要是有心,日后田里有了收成,送一两根玉米来不生分关系,商不如农,我们还不是靠着你们才能过活。”

    胡氏没有什么词可以说,她只好一个劲感谢,说以后一定多送东西过来,也在心里暗暗打下注意,等会去夜市给王氏儿子买点小玩意,才不算亏欠,毕竟以后会不会见面还是两说。

    张欢猪换上新衣服,梳了新发式,要不是皮肤确实黑,她都要怀疑镜子里那个不是自己。除了小猪其他人都吃过晚饭,胡氏给小猪留了点八宝粥,张欢猪把碗舔了个干干净净,接着便有些着急要去夜市,她想知道这里到底有“先进”“繁华”。

    在前院等了一会,王氏领着一个白白瘦瘦的小男孩过来,张欢猪猜想这应该就是王青松了。

    “来,青松,见见小猪妹妹。”王青松文质彬彬地行了个礼。

    “小朱妹妹好!”走到眼前,张欢猪仔细看了看,一身青绿长袍绣着大片竹叶,腰带上还坠着一块小白玉,装扮衬得他有些书卷气,这男孩虽然长得不错,但是眼神比较涣散,总在发呆的样子。

    “青松哥哥好!”张欢猪虽然个头比青松矮一个头,但这一声问好比青松不知洪亮多少。

    王青松看着眼前的小妹妹,笑着对王氏说:“小朱妹妹的名字和我的相配,青绿可对朱红,前几天夫子教过我。”

    王氏笑着有些不好意思,点了下王青松的头,说:“小孩子家家说什么,你小猪妹妹的猪是生肖猪,不是朱红的朱,念书还要仔细些,不要想而为之。”

    王青松听了有些失落,“小猪妹妹!青松哥哥!”后院登时出来一个穿着湖蓝衣服的小男孩,张明没有一开始的羞涩,脸上笑开了花。他举着三根糖葫芦跑来,张欢猪一看,不止衣服新了,鞋袜首饰都变了,脖子上的银项圈有些晃眼。

    “正好呢,三个孩子都齐了,青松,你带着弟弟妹妹去夜市逛一逛,千万跟着小蝶阿水,不要乱跑。”王氏摸着王青松的头仔细叮嘱。

    “小孩子自己怎么去,还是我陪着吧。”胡氏紧紧拉着小猪的手。

    “胡妹妹,这儿的夜市周全得很,以往我都是让小仆跟着的,没出过错,要是不放心,我们跟着去一段路你就知道。”

    说着,一行人到了夜市,夜市的繁华差点闪瞎张欢猪的脸,各种颜色的灯笼和官府放置的照明大灯完全可以和现代的霓虹灯媲美。张欢猪一路逛逛吃吃,发现了这本种田文的可怕之处,美食技术这里全有,甚至比张欢猪想的更适合古代和农家,尤其美食,明明没有工业调料,但是每种食物都极具特色,各有美味,听王青松说,夜市时常有新鲜玩意,大多不讨巧,过不了几天货郎就会走。

    张欢猪想通了自己的计划错在哪里,她以为自己是现代人就可以碾压古代人,但是一旦穿越到古代,除非她真的会什么炼制或者工科发明,而且还得符合当下的使用,现代工具、美食都是经过多代改良的,对于现在不一定适合,就凭她这没钱没力的样子,暴富成功几乎不可能。

    虽然现实残酷,张欢猪也不对不面对,那就是,她只能顺着种田文的时代走,做适应者而非改变者。一路想事,一路吃吃喝喝,张欢猪早就饱得不能再饱。期间,乘着胡氏和王氏放心走掉后,她摆脱两个看杂耍入迷的小男孩到一个香粉店问了自己简陋香胰子的价格,店主并没有嘲笑或者赶走她,而是像哄小孩子似的用三文钱买下了,估计一个小孩子学做肥皂的新鲜事明天就会传遍村里所有香粉店。

    张欢猪管不了这么多,她至少得回一点本,虽然那三文钱值当不了点油钱,但亏点比血本无归好。正当她好好藏着三文钱,打算等会拿去给牛子买风筝时,听到不远处一群人大喊着什么,走近一听,发现都在喊她的名字。

    “张欢猪!”“小猪妹妹!”“小猪!!!”

    张欢猪赶紧跑过去,说自己看花灯去了。一帮衙役带着两个男孩和两个快要哭出来的小仆见到人才放松下来。这里的夜市很让人放心,真正的三步一人,五步一岗,每个摊位几乎都有衙役模样的人看着,所以胡氏在给每个小孩都买了糖葫芦,又给王青松买了大泥人之后,就和王氏离开了。

    帮着找人的衙役一走,王青松格外生气,走到张欢猪面前把她的糖葫芦抢过来,一把扔到地上,尖声说:“看花灯也好说一声,悄咪就走了,你娘不和你说拐子?等会拐子把你腿脚卸了,让你当真猪!”

    张欢猪没想到他这么生气,一旁的张明虽然生气,但见王青松已经骂过了,便迅速将地上的糖葫芦捡起来,吹干净递给张欢猪,张欢猪接过糖葫芦,瞪着王青松,是她的错但还是生气。

    王青松倒是自在,不觉得自己做过了什么,依旧拉着张明走去摊子上看新鲜泥人。张欢猪气嘟嘟跟着,不一会就困了,小蝶小心抱在怀里,接着两个孩子也困了,一行人拖着身体回去,阿水大包小包提着吃食玩具。

    到了家,几个夫人在后院正说得开心。

    “听说城里新开了家时兴馆子,老板是从京城迁过来的,刚去看了张春了妹子,她说怕是犯了事,才到这儿来躲。”刘氏到了这格外舒心,说话都大方了几分。

    “城里的酒馆咱们一辈子也吃不上一回,倒也操不上这个心。”胡氏接话。

    “话也不能绝对,先前说换县官轮不上种地的操闲心,现在怎么着,眼看到手的桥没了,葛姐还指望建了桥她当家的能少跑点路呢。”刘氏反驳。

    王氏正要接话,姜氏远远看着丫鬟抱着小猪回来了,赶紧去接,夫人们这下就各自抱着娃去房间哄睡,一会功夫又聚到一起,接着聊。

    王氏率先开口:“张春了夫人家的周清河和我家青松说起来还是旧相识,清河聪明,比我家晚两年入学堂,功课却好得多,夫子也常夸赞他,我就让青松多和他亲近,只是没几天他就不学了,是因为家里的琐事?”

    胡氏点点头,说:“我原本和他家挨不上边,只是田地分得不远,就有些往来,我觉着她夫家品行不好,怕是要拖累她走了。”

    刘氏听着想起就来气,灌一口茶就说:“哪里有什么品行,仗着小时候的聪明劲活了半辈子,多大运气讨了这样的好媳妇,娘家里怎么劝都不合离,他倒好,越发变本加厉,没王法似的折腾母子俩。就说这次吧,张妹妹病又重,托我带清河过来看两眼,让她安安心,那小子铁了心要张妹妹回去,不让清河来,你们说说,世上竟有这样白眼的丈夫,狠心的爹!”

    见小姑子愤恨不已,王氏大概也猜到七八分,心下里有了打算。这边姐姐妹妹说了一会话,那边姜氏和张氏两个新媳妇也各自说着体己,海天海地聊天,不知不觉就听到了打更声,王氏还有些不舍,平时家里也没什么姊妹和她这样彻夜闲聊,刘氏倒是过了嘴瘾,胡氏早有些困倦了,姜氏张氏更是听到打更声立马起身想去睡,不想耽误明天下午的学习,后天还得赶回去。一行人各自散去。

    第二天一早,王氏起来就不见小姑子她们,一问才知道,她们清早就带着孩子出门了,说是去衙门口等着,免得误了时辰。昨晚夜聊太晚,今早王氏多睡了一个时辰仍然觉得身体疲乏,没想到小姑子倒是神清气爽,想着便去叫今天告假的青松起床,觉得身体先天不壮实,后天更需要跟上才是。

    往衙门走的刘氏胡氏一伙在路上也有些困意,孩子们也哈欠连连,只有姜氏和张氏还算精神。张欢猪被胡氏和姜氏轮换背着,摇摇晃晃了一会就到了,她抬头仔细看着眼前的衙门,不自觉嘟囔一句,“好破的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