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一卷 皇城刺龙 第32章

    大明核心——皇宫,昨天晚上发生了一场火灾。自从永乐帝攻入京城,建文帝被烧死在这里后,大明的皇宫中还没有再发生过如此严重的火灾事故。着火的时候已经到了子夜时分。大家都觉得这场火灾十分蹊跷。

    大火最先从偏殿开始烧起,而那里晚上并没有点蜡烛。大火一下就起来了,火势发展很快,根本来不及扑救,瞬间就从旁边的偏殿烧到了正殿。而当时正在昏迷中的皇上就躺在正殿之中。还好有护卫和一帮太监、宫女,他们合力将皇上抬了出来,暂时停在不远处的礼贤殿内安置。

    勤政殿就此毁在了这场大火之中。等大家平静下来,太监孙福海拿出了永乐帝的一封密诏和一个锦盒。永乐帝在密诏中要大臣们按照锦盒里的要求去做。据密诏中所说,永乐帝为燕王时,有一位高僧曾送了这个锦盒。说皇上将来有一难,届时按照里面所说去做,便可逢凶化吉。

    火灾后,孙福海便拿出了这个锦盒。皇后与众大臣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一个纸条,上面写到:十又八年,有难有灾,入勤政殿,转祸为福。

    看过字条,皇后登时十分高兴。按照当年的时间算起,到现在果然不多不少十八年。这么看来,那高僧果然是神机妙算!看来皇上果然是龙种,自有上天保佑!当下皇后便不住的念叨“阿弥陀佛”,并下令明日一早就到中大相国寺,请国师姚广孝为皇上念经祈福!

    但众大臣们却将始终信将疑。他们觉得那个密诏和锦囊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因此他们并不像皇后那般高兴。虽然时间似乎对上了,可勤政殿不是已经被烧毁了吗?这时候到哪里去找勤政殿呀!可皇后既然信了,大臣们也没有办法。更何况,事关皇上的生死,所以谁也不敢提出反对的声音。最后大臣们仔细琢磨锦盒中的话,终于想到:上天的意思怕是要重新修建勤政殿。于是皇后下令,命工部赶紧召集工匠,限期修造完成新的勤政殿。

    因为涉及到皇上的生死,因此新建勤政殿的工程很快就启动了。为此,户部马上就预支了一百万两银子。这件差事也由现任工部尚书韩志和全权负责。当天下午,韩志和便召集了三四千名能工巧匠开始了工程建设。

    奄奄一息的永乐帝,只好被暂时安置在皇后的寝宫之中……

    解缙在向永乐帝上了密折之后,便一门心思计划下一步该如何继续把案子查办下去。但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密折不但没有得到皇上对他辛勤工作的肯定,反而换来了将他贬谪到偏远卫所戍边的圣旨。

    解缙在接到圣旨后,根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一时难以理解。解缙只记得自己跪在地上,当太监念完圣旨后,他也只听清楚皇上要他“限期离京”。于是他机械的接过圣旨,甚至连谢恩都忘记了!

    后来他慢慢明白了,应该是自己知道的太多了。两天来,家人向他报告,京师各处都在传说他被贬谪的消息。而他所上奏折中的部分内容,已然成为京师官员和普通百姓的谈资,竟然毫无秘密可言。奇怪的是,在这些谈论中,关于“蝠”组织的内容却几乎没有,但关于太子涉及案件的那部分内容却十分详尽,甚至连太子哪天看了朝鲜使团秘函的时间都一清二楚。更不正常的是,有些传言的内容他在密折中根本就没有写!

    解缙终于明白了,“蝠”组织对他上的第二道密折内容了如指掌。为了让解缙获罪,他们故意泄露了密折的内容。但在散布密折内容的时候,他们十分聪明的避开了自己的机密,而是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对太子的攻击。这就更加证明了一点,整个事件肯定与皇上的儿子有关。

    解缙明白,他的调查已经触及到了蝠组织的核心机密,为此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如果说解缙之前对这个神秘组织的能力还有所怀疑的话,那么,从密折内容遭到泄露,而皇上又不问青红皂白将其贬谪这件事来看,这个组织的能量果然很大。在这之前,解缙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世上还有人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左右永乐帝的决策!

    想到这里,解缙不禁要对贬谪自己的永乐帝表示感恩了。不管怎么说,永乐帝目前只是将自己贬谪戍边,而不是立即杀掉。杀人,甚至用变态的极刑处死罪犯及其家人,这对一向心狠手辣、残酷无情的永乐帝来说只是家常便饭。所以,永乐帝只是对解缙进行贬谪,已经不啻是格外开恩了。而且在圣旨中,永乐帝也只是要求解缙“限期离京”,而不是“即刻离京”。

    可见,虽然蝠组织让永乐帝对解缙产生了误解,但是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永乐帝可能也考虑到了解缙有被打击报复,因而蓄意诬陷他的可能性。所以,他不急着将解缙处死,而是留着解缙,自己核实情况,以免被人利用。这符合永乐帝一向精明冷静的行事风格。

    在去往谪戍之地的路上,解缙表现的很坦然,也很洒脱。他了解永乐帝,知道他绝非等闲之辈。虽然他刚愎自用、残忍,但他并不是一个昏君。解缙心想,将来皇上肯定会发现他是被冤枉的。而如果皇上放过解缙是有意为之,那说不定皇上已经在采取行动了。当今圣上可身经百战,并经历过残酷的政治斗争。

    一句话,永乐帝可不是吃素的!所以,迟早有一天,皇上一定会召回解缙这个得力的大臣的。

    虽然是罪人身份,但自打离开京城,一路上就有不少地方官员慕名前来拜见解缙。有些地方官固然是仰慕解缙的为人,但还是有不少地方官是抱着投机心态来的。他们认为,像解缙这样的能人,皇上迟早还是要起用的。而且皇上不杀而是贬谪他,肯定就是留着这手的。所以要趁此机会好好巴结巴结他,有朝一日肯定有用!对此,解缙不是看不出来。不过,自己一个待罪之人,虽然往常可以对他们不理不睬,以一副放荡不羁的样子来示人。但无奈自己当官清廉,家无任何储蓄。一时路途遥远,囊中越来越羞涩,不得不靠这些地方官的迎来送往养活一家老小。

    除此之外,解缙一反以往清廉的为官箴言,而像一般官员那样,还有一层更深的考虑。自己目前已经掌握了蝠组织的一些情况。虽然现在被贬谪到京师之外,远离权力的中心,但这并非完全就满足了蝠组织的意图。按照他们干净利落的行事风格来说,不可能就这么容易的放过解缙。这一路上,说不定有无数双眼睛正盯着自己呢。现在能做的,也许只有通过这种“同流合污”的态度来做掩护,并以此观察周围情况了。这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办法。

    解缙可不希望不明不白就被陷害致死!

    要死,也得死的有些意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