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采风路
繁体版

第4章 说书

    醉过之后,生活还要继续。

    “这样不行,钓鱼这玩意,一天得一天不得的,不是个办法,得找个糊口的活”,又是一无所获的一天,万山果断的对唐发说。

    唐发收起钓竿工具,转头看了一下万山,“你会写小说,要不你去说书?”

    说书?写书跟说书是一回事吗?唐发你这是什么逻辑?

    “我没有试过说书,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怎么不行?都是讲故事。”

    说得也是,都是讲故事,说书还可以说别人写的书,现成的,照着念应该比自己写难度要低点吧?再说要恰饭的,岂容我挑三拣四?万山心想也有道理

    “那,我讲个你听试试?”

    “好啊!快讲快讲!”唐发很是雀跃。

    试讲一个,讲什么好呢?就从三国黄巾起义开始吧。

    “话说从前,在另外一个位面上,东汉王朝冀州巨鹿郡有一个人叫张角”

    “有一天张角误入深山,见到一位老神仙,神仙给他一本仙书《太平要术》”

    “张角学成之后,以符水免费帮人治病,救治了很多人,深得百姓爱戴”

    “张角看到朝廷腐败,官僚贪腐,即便是旱灾瘟疫仍不改苛捐杂税,百姓实在是太苦太难活不下去了,张角于是决定带领百姓造反”

    “张角就和他俩个兄弟还有几百个徒弟一起创立了太平道教并自任教主,号称'大贤良师''”

    “张角和他的兄弟还有弟子一边帮人治病,一边组织招收教徒,一边组织教徒互相接济”

    “教徒之间团结一心,互助互爱,很快就招收了大量教徒,在各地成立了几十个分舵称为‘方’,大方上万人,小方五六千人”

    “张角看时机成熟,就跟教徒们约定日期聚集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起义前的一个月,就是甲子年的二月份,张角的一个弟子叛变,向官府告发,导致负责联络各地大弟子马元义被捕被杀。”

    其实,讲着讲着,万山早已有了异样的感觉,只是直到讲到这里时,才清晰的意识到太平教黄巾军起义和圣水教蓝衣军起义,其实颇为相似。

    唐发正听得入迷,万山停了好一会他才反应过来,不解的望向万山,怎么不讲啦?

    万山脑子里想的是两者的各种相似,随口轻声说了句“太像了”

    意外的是,唐发居然听懂了万山的意思,他点头附和,“嗯,是很像。”

    万山故意反问他:

    “你说和什么像?”

    “蓝衣军?我明明讲的是黄巾军起义的故事,再说,之前问你不是说不知道吗?”

    唐发跟万山解释,他是不知道黑鹿峰那边的情况,蓝衣起义的事,人人都知道。

    “哦,那你说,像在哪里?”

    唐发就一一跟万山摆开,都有个教派,都用符水帮人治病,都是被叛徒出卖,都是负责联络的人被抓被杀,都是在春天起事等等。

    本来万山阅史无数,见惯了各种起义造反,类似这一套见多了早已麻木,不过此刻听唐发这么一说,万山也觉得确实很像。

    万山心想:我拿这故事去说书,搞不好要被误会是在说蓝衣军起义的故事,而说蓝衣军的故事终归是犯忌的。

    不过没关系,万山是采风客本身就是写书的,改一下故事就是。

    怎么改呢?

    造反这事,最终无非是几种结局

    1、造反成功改朝换代当新皇帝;

    2、被镇压,横尸遍地血腥悲壮;

    3、被招安。

    如果改为造反成功杀得官府丢盔弃甲,现在的官府朝廷看了不高兴说不定要抓我;

    如果改为造反的被镇压,被杀得个人头滚滚,只怕蓝衣军的人看了要跳起来,走到某个偏僻暗巷被人一刀干掉都不定;

    只有招安,不说皆大欢喜吧,起码对双方都不是最坏情况,对万山来说风险最低。

    好!就改为接受招安

    怎么招安呢?最好是给双方找个事由找个下台阶,让双方面子上都能过得去,

    万山脑里海量的历史野史飞速刷过,有了,异族入侵!

    对!最佳的理由就是异族入侵。

    为了对抗异族,接受招安的起义军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为了民族大义,一下就高大了许多。

    朝廷招安不是因为对反贼软弱或者无能,而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顾全大局,也是高大上的。

    此外,也是给一时糊涂误入匪途的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让他们和异族拼去,皆大欢喜。

    什么?故事平淡无味不够精彩,没有期待感?等等,让我再想一下,再加点料。

    记得百晓生,黄巾起义的后续中,杨奉,一个出身弘农杨家的豪门望族子弟,投身参加黄巾起义成为朝廷的叛贼,而到了献帝东归途中,杨奉却突然来个大变脸,瞬间变成忠勇护驾献帝东归的汉室忠臣。

    这个故事够传奇的,同时也充满了疑点.....

    刚想到疑点,宝塔就活过来了,发来一道信息:“宝主发现黄巾军将领杨奉的传奇故事上的疑点,是否.....”

    停!别来了!现在任务已经够我头疼的了,还来!是否你的头啊!万山不等信息全部显示就果断选择“否,暂时搁置”。

    继续改故事,要恰饭的嘛。

    以杨奉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来个权臣变内奸勾结异族谋害皇上,而皇上危急时刻,被称为“叛贼”的义军杨奉反而忠勇救驾,够曲折离奇了吧?

    就这样完稿,万山弹了弹稿子,很快进入梦乡。

    第二天进城,和唐发一路,别人顶多是以为又来了一个流浪少年。

    至于死胖子那边,想来万山当时就问这么一句,又是立马跑掉了没有画像,就算立功心切的死胖子揪着不放告到郡守那里,这么多天过去了,这事大概和放出来的屁一样消散了。

    在唐发的穿针引线之下,交了保护费后万山开始登台说书。

    “话说从前,在另外一个位面上,东汉王朝冀州巨鹿郡有一个人叫张角”

    “有一天张角误入深山,见到一位老神仙,神仙给他一本仙书《太平要术》”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万山结束今天的讲书,观众的反应还好,至少没有喝倒彩还有点掌声,是出于礼貌又或者是店家安排的托都不重要了

    万山说书的技巧全无,但至少是吐字清晰,语句流畅,嗯,中规中矩。

    就这样已经不错了,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不被赶下台就很好了,说多了自然熟练进步的,万山暗自鼓劲。

    转折发生在几天后,这时候万山已经能从容应对

    ”就这样一个出身豪门望族子弟,先成为叛贼,后又变成汉室忠臣”

    ......

    当万山讲完杨奉的传奇故事之后,台下爆出一阵掌声,有人在叫“再来一个!”还有人问这是哪里发生的故事?

    ”列位看官,本故事纯属虚构,不过,有句话叫做世事难料,说不准某天这故事就本朝上演喔!”懒得解释这是另外一个时空世界发生的事,万山随意兼有几分得意地故弄玄虚。

    才几天,就有人对我瞎编的故事感兴趣了,一想到这,万山难免有几分得意。

    时间到了,万山一边应付一边拱手告辞,下回见,下回再见。

    半个月后,惊人的消息传来,异族入侵,北方的蛮族来袭!

    又过了几天,惊人的消息传来,执掌西北方向武州防线的重臣汪溥与异族勾结,让出防线,蛮族直接兵临京都城下,皇上危急!

    一步一步,似乎是按照万山随便修改的剧本上演。

    这时候,万山的名声开始在城中传播。

    又过了几天,又一个惊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传来,蓝衣军万羊谷李大眼部忠勇勤王,在京城外围一个叫灶台山地方突袭血拼蛮族部队,取得大胜!

    反贼摇身一变成保皇忠臣?!

    这踏马的简直就是照着我剧本演啊!万山一想到这点就害怕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万山是沾沾自喜的,毕竟瞎编蒙中给万山带来飞涨的名声人气还有飞涨的收入。

    但是,蒙中一次两次是运气,全中,味道就变了。

    这事,别人会怎么看,又会如何发展演变给我带来什么样的祸福?万山无法预料,陷入对未知的恐惧。

    “万哥,你真厉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唐发对万山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大概是把万山当成猪哥亮刘伯温一类人了吧。

    “我瞎编碰巧蒙中的。”万山实话实说。

    “怎么可能蒙对这么多?”,唐发不相信。

    完了,我说我瞎编的,连唐发都不信,别人更不会信了。万山心想这下完了

    “我看见你在纸上写写画画,算了几天啦”唐发一副早已发现秘密的样子,万山那些天改写剧本在他看来是在推算天机。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什么意思?”唐发听不懂。

    万山跟他解释,一个人如果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知道得太多,就不是好事,会带来灾祸。

    看唐发还是不是很理解的样子,万山又跟他讲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人,看贼特别准,皇帝就让他专门负责辨别盗贼,盗贼们一合计,这家伙这么厉害,让他活着我们这群做贼的就没有活路了,不能让他活着,于是盗贼就设法把他骗到野外一拥而上杀了。

    这下唐发懂了,他拍着胸膛跟万山保证绝不会出卖兄弟,

    但是现在不是他出卖不出卖的问题,

    万山在城里跑场子,上台讲了那么多次,随着消息传来,万山早已名声在外,

    万山又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还故弄玄虚胡扯什么“世事难料,说不准某天这故事就本朝上演喔!”,得,这下更加洗不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