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妖侠传
繁体版

第34章 老去的江湖(四)

    太岁山仙山远遁的奇闻,转瞬间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恰逢十五月圆夜,陆重阿躺在床上一会儿想着柔儿,一会儿想着童涵,一会儿思绪又转到任师姐身上,一会儿思绪又转到师姐唐凝身上,实在是睡不着,起身下床走出院子。

    望着圆月发呆,山岭间散下白月光,如纱如雾,远山近岭被这层白色氤氲着,看不清本来面貌,万物都朦朦胧胧。

    星野间,流星坠入苍茫大地,在漆黑的夜空中闪出一道银线。

    “师兄,你也睡不着啊”

    身后传来楚灵儿醉朦朦的声音,回头看去,少女一袭白衣,被清风吹动着翩翩起舞,勾勒出曼妙身姿。

    “这么冷穿这么少,不怕感冒了?”,陆重阿回头重新面对着面前星野,思绪万千。

    “嘻嘻,我就知道师兄还是关心我的”,楚灵儿声音清亮了起来,前后挥舞着两只手臂,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面朝月亮,喃喃道:“听师傅说,以前的月亮是红色的,好想看一看”

    “你师父什么都跟你说”,陆重阿随口回了一句。

    “那当然,他可是成千上万年的老妖怪,自然知道的比我多”

    陆重阿起了兴趣:“那你怎么被他收为徒弟的?”

    楚灵儿闻言,沉吟一番道:“嗯~~我也记不清楚了,我只记得我在山上,然后师傅就来了,说要收我为徒”

    “那你又是怎么到山上去的呢”

    楚灵儿使劲儿想了想,摇头道:“不记得了”

    陆重阿笑出声道:“你还真是健忘啊”

    楚灵儿嘿嘿一笑,道:“那……如果我也是大妖,你会像打那青山躁一样把我也赶跑吗?”

    陆重阿揉揉她脑袋道:“想什么呢,小姑娘一天天想得倒挺多的”

    又道:“如果你是大妖啊,我就用乾坤葫芦把你装起来,随身带着,你饿了呢,就敲敲葫芦,我放你出来,吃饱喝足之后再把你装回去”

    楚灵儿故作紧张道:“呀,那岂不是很无聊?”

    “岂止无聊,又无聊又寂寞,整天睡醒了就是吃,吃饱了就是睡,一不留神长胖了,连出也出不来,啧啧,太惨了”

    “师兄你好恶毒”,楚灵儿大叫一声,大嚷着掐住陆重阿脖子,问道:“装不装啦?还装不装啦?”

    陆重阿被她压弯了身子,掰开她的手,连连道:“别闹了别闹了,人家还睡觉呢”

    楚灵儿歪着脖子道:“师兄,我给你吹一首曲子吧”

    也不等陆重阿回答,取下腰间玉笛,徐徐吹了起来。

    那声音飘过山岗,游荡在平台城上空,清丽嘹亮,优雅婉转,许多城中未睡之人,仰头观望,但见天上一轮圆月,哪里有吹曲之人。

    读书人停下了笔墨,饮酒者放下杯箸,吵闹的小孩子止住了哭声,万物都沉浸在悠扬的曲音之下。

    陆重阿听得入了迷,郁闷和积攒了数日的心结纷纷从脑海中脱离而去。只觉天地之间一片空白,如入梦境。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已是万重山。

    想起了燕山的父母,想起了蜀山的童涵,想起了久违蒙面的师傅,想起了一路行来的许多人和事,唐凝,柔儿,宋家叔侄,剑宗气宗两位令人生厌的师兄,夺魄山的神秘老妖怪,尚未会面的狐妖,还有送给自己玄天神经的许楠,以及许多许多的名字。

    这一刻,陆重阿心中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

    一路走来,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倘若自己未曾上蜀山,未曾替师姐追查军火下落,未曾遇见许楠,这一切,还会发生吗?

    每一个曾经做出的决断,冥冥之中像是有人指引,冥冥之中有一股未知的力量牵引着自己,一往无前。

    恍然间,周身大穴洞开,像是初春玄冰乍破的江海,一股承接这天地意志的灵气,轰然砸下,如汪洋大海奔流体内。

    玄天神功的奥妙,在此刻展露无遗,我就是天地,就是万物,就是这荒宇,我既是我,我已无我。

    清冷夜色中,忽闻一声金鸣,六道碑文迸裂,散于四方天地,手中剑如雷霆,舞出璀璨霞光。

    劳山三十六剑,剑剑奔如狂潮,如雷动,如万马奔腾,如那一日赵剑歌骑着的广陵江潮奔涌不息。

    被这巨大声响惊动的孟子凫猛然间惊醒,飞奔出房门。

    小小草堂早已被剑气覆盖,曲声剑啸混为一体,有铮鸣之声,有磅潮之气。

    “好一手剑啸虎龙吟”,眼中冒出精光,纵身一跃,扑入寒霜之中。

    顺手从树上折下树枝一段,与陆重阿剑锋交在一起,那名为役灵的上古神器,竟然奈何不得小小树枝。

    两人频繁交锋之中,陆重阿总感觉孟子凫像是引着自己的剑在动一般。心中大感讶异。

    孟子凫道:“剑气凛然,剑法却不怎么样,师傅他老人家说此剑乃是剑中精粹要诀,今日赠予重阿兄”

    楚灵儿口中笛音愈加明亮,直吹得树叶震颤黄尘激荡。

    眼前二人月下交锋,更是厮杀出一番凛冽寒霜。

    须臾,东方既白,山下百姓人人骇然,以为天亮,却不见红日,从远方腾起一道剑气,纵横山河八万里,斩尽层云冲九霄,直撕开平台城无尽夜幕。

    地方县志记载:大夏十年正月十五日夜,天生异象,仙音绕耳,丑寅既白,霜寒充庭。

    那一日,平台山上下来两个儒生,年老的往北,年轻的往南,荒凉了一座草堂,淌出了一片文渊。

    晨曦升起时,远在去往洛阳的赵寿,忽然停下车马。

    疑惑西望,但见祥云两片飞往南北。

    耳边似闻诗声。

    “甲子黄烟及地宫,四海胡莽鼓未休。

    唐宋汉秦皆做古,马踏潼关觅封侯。

    香阁萝幌影稀松,梵门妙音胜思愁。

    此去山河十万里,龙潭虎穴声啾啾”

    年轻的皇子殿下面如土色,颤抖着从马夫手中提起缰绳,一声长啸,丢下几个侍卫,顺着来时的路踏马急奔,留下一地黄烟,转眼消失不见。

    此间有少年,结伴上青山,朝中龙凤起,忽见九州寒。

    吴道陵梦中惊坐起,似是瞧见青山一片,朦胧之中有仙人扶山顶而立,静观天下。

    喘着大气,惊出一身冷汗,眼中一片疑惑,喃喃道:“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