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走过的一半的人生
繁体版

第五十二篇:夫妻相处之道

    我二十七岁了。

    已经在心里偷偷想过无数次要嫁给他,我怕错过就再也找不到像他一样的人了。

    他把我放在心尖。像我们租房,他会选择离我公司更近的地方,他不想和我异地所以拒绝了待遇丰厚,发展空间更大的工作。

    我们不去计较付出和回报,谁先下班就去买菜做饭,谁有空就洗衣拖地,不会为了谁多做或少做而心生不满。

    我们懂得知足,冬天的早晨一出门就买到了两个可口的包子,一口咬下去还冒着热气,这样就很满足。

    我们享受生活,手牵着手在街边随处走走,旁边好看的小花儿,天空漂亮的云彩,刚驶过的洒水车留下的水雾都能让我们感到开心。

    我们对彼此和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所以往往得到的都比预期更多。

    这两年,还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是他换了一份自己更喜欢,收入也更高的工作,我们已经足够稳定,他也为自己的事业重新做了规划。

    二是在他的建议和支持下,我也换了工作。换工作那年我已经二十六岁,除了略懂销售技巧,其他的几乎都一窍不通,所以,找工作这件事我倍感压力。但过程却异常顺利,面试的第二家公司就成功进入到复试、三试,并一一拿下,我成功的从销售一线变成了一个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小白领。

    三是阿姨生了一个弟弟。知道阿姨怀孕的消息时,她已经快要临产了,算算时间,上次见面的时候已经有五六个月的身孕,我们竟以为是阿姨“长胖了”。也许是新生命降临带来的喜悦,那几天我和叔叔阿姨相处的很融洽。

    阿姨突然问我:“考虑过结婚了吗?”

    我有些受宠若惊:“暂时还没有。”

    我们确实还没有讨论过关于结婚的话题,虽然爸爸妈妈也提过好几次。

    让我们对结婚有了冲动的是表妹的婚礼。

    婚礼很感人,现场的宾客无不热泪盈眶。他看着我,心里悄悄有了盘算。

    那天下班回家,他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见我进门说到:“给你买了个东西,去看看。”

    “哟,好叻。”

    我以为和往常一样,是他回家途中看到的有趣小玩意儿。

    我放下包,蹦蹦跳跳的走了进去。

    那可不是个小玩意,三个盒子,从盒子的外观也能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心里紧张了起来。

    我逐个打开,最大的盒子里是我们逛街看到的那条项链,我试过,很好看,但我没有佩戴首饰的习惯,看了看就走了。

    第二个盒子是一个天使的可爱坠子,和项链刚好可以配成一套。

    最后一个盒子,方方正正的,也是最像电视里男主求婚时从西装兜里掏出来的戒指盒子。

    我慢慢的,一点点的打开。

    从缝隙里看到,真的是戒指!

    “我们结婚吧。”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已经走到我身后。

    我转身抱住了他,呜呜哭了。

    “你这花了多少钱啊?呜呜呜……”

    他笑了:“我以为你是感动呢,原来是心疼钱哎。”

    把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双方父母,父母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是我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他们对这个准女婿又是那么满意和喜欢,知道我们要结婚的消息,他们激动的整晚没睡,第二天就开始拟定婚宴名单了。

    而即将成为我公公婆婆的他的父母,在得知我们结婚的打算时,把他单独叫到了房间,他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户口本,但他们脸上的表情分明不是面对喜事的反应。

    “这是我们的生活。”他对我说:“是我们要一起走过未来的几十年。”

    他都愿意和我面对未知的艰难险阻,我为什么不愿意呢?

    我以为办理结婚证,是一件很庄重严肃,也有很多繁琐程序的事情,至少电视剧里的情节都是这样。

    我们赶到的时候,快中午了,在我们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先是看了下手表,再招呼我们坐下。

    “还有十分钟下班,快。”

    拍了照,填了表,钢印一戳,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环紧扣一环,不到五分钟,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嫁人了。

    把结婚证递到爸爸妈妈面前,妈妈笑得合不拢嘴,爸爸极力镇定,但我还是细心的发现爸爸眼睛里有了一些湿润。

    我看见爸爸哭过三次。

    第一次就是看到我的结婚证,他激动的饱含热泪。

    第二次是在婚礼上,爸爸把我交给他的时候说话哽咽了,爸爸刻意转过身去,我还是看到了他流下来的眼泪。

    第三次是我生完孩子,当我从手术室被推出来,爸爸扶着床沿紧紧跟着,他低头问我:“痛吗?”我发现他的眼睛很红。

    这就是爸爸和妈妈爱的不同之处。妈妈爱得热烈,爸爸爱的深沉,但都是浸到骨子里的爱。

    领证后,婆婆突然变得热情,主动邀请我们一家去商量婚礼事宜。

    去之前,妈妈说:“我们不要彩礼,也没其他要求,我和爸爸只是希望你们过的好,我们不在乎那些东西。”

    妈妈知道婆婆嫌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她更不想沾上一点和金钱有关的东西,她不想我在婆家被看不起,或是因为彩礼落人口实。

    他的父母约在离家三四十公里远的一家餐厅。去的那天,途中不太顺利,路过一家店的时候,刚巧店里面的人在往外泼水,泼在了我的身上,他咄咄逼人没有一丝抱歉,就这样吵了一架。

    好像也预示着今天的沟通会不太顺利。

    饭桌上,婆婆先说了:“我们家的意思呢,婚礼得有档次,我的朋友都是有身份的。”

    “这个没问题,也是为了孩子们嘛。”

    “那这个,婚礼的费用,我是这样想的……。”

    “婚礼的费用,我们两家分摊。”爸爸说:“我粗略算了一下,大概……”

    “亲家,你听我说啊,我是觉得这个婚礼的费用就用礼金。不够的再说。”

    “我们的意见倒有些不一样,礼金就让孩子们拿着,婚礼的费用就我们两家出了,你们觉得呢?这样孩子们以后生活也会更宽裕一些。”

    爸爸妈妈也比较坚持。

    饭吃完了,大家意见也没统一,不欢而散。

    “别说彩礼,连婚礼都不想管。”妈妈说:“我是真担心你嫁过去怎么过日子啊。”

    拖了半年,我们还是妥协了。

    婚礼在初夏,还算顺利。

    婆婆口中有身份的朋友来了十好几桌,全是拖家带口来的,收礼金的时候婆婆看了好几遍都不相信,因为和她预计的相差了百分之九十。

    婚礼后,他们对费用绝口不提,我也拒绝了自己父母提供的帮助。所以这场有档次的婚礼,几乎花光了我们自己所有的积蓄。

    但还好,他对我一如既往。

    他会分担家务,拖地洗衣、做饭炒菜;

    他工作努力,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他吃过的好吃的,玩儿过的好玩儿的,一定会记着带我再去;

    他带我旅游,陪我爬山看海等日出;

    他记得每一个节日,给我惊喜和礼物;

    他给我过生日,他告诉我:“今后的每一个生日都会有我。”

    他支持我去做各种尝试,并告诉我:“大胆的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因为我始终会陪着你。”

    有这些,就够了。

    矛盾自然还是会有,甚至也有到不可调和的时候,但我们也都始终遵循着先前约定,所以我们之间的矛盾很难在过了一晚后还坚强的存在。既然不是生气到要分开,那么总会有人先退一步,也总会有人先露出微笑,这就是我们的相处之道。

    他和我的父母,相处的十分融洽。

    我和他的父母,至少表面上还算相安无事。

    婚后,他也渐渐向我袒露他和他家的故事。

    “我从来不知道和父母可以相处的像朋友一样。”他问我:“你们怎么有那么多话题可以聊?”

    他从小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又感觉这个家好像只有他一个人。

    他说:“我都没有一家人好好坐下来吃饭或是聊天的记忆。”

    他说他需要鼓励支持的时候,被忽略了;需要陪伴关怀的时候,被忽略了;甚至在他生病难受的时候,还是被忽略了。父母的忙碌使他们之间缺少基本的沟通和交流,加上母亲的强势和父亲的寡言,在家庭长期埋怨和争吵下营造出的家庭氛围让他感到冰冷沉重。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全省第一的高中,从小县城来到了省城,十二三岁便开始了一个人生活。他很独立,但也因此造成了内向、孤僻和不太容易相处的性格。

    他的成长经历在心里埋下阴影,所以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他说:“我绝不会让他长大后像我一样,对童年有遗憾,对成长有埋怨,希望他和你一样,是个快乐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