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2,从养猪开始?
繁体版

第48章 做客四嫂家

    公共汽车上李莹十分兴奋,指着窗外说:

    “五哥快看,高山,大高山。”

    “嗯,高山。”王停随口敷衍。

    乘客们呵呵笑声,他们都是宛市人,不稀罕高山。

    汴京是平原,李莹是第一次见到大山,情绪有些小激动。

    兰县距离宛市二百三十多公里,陇海铁路不经过宛市。

    县城也没有直达宛市的汽车,王停只能先跑到郑城,再从郑城坐车。

    四嫂文静家住宛市南招县,位于伏牛山南麓,附近有很多采石场。

    王停想拜访文家,让四哥四嫂带着他去考察采石场,洽谈并收集石材报价。

    起初不想让李莹跟着来,因为93年的车匪路霸很多。

    更致命的是,现在没有全面禁铳,出远门实在太危险。

    但李莹太粘人,像个跟屁虫非得凑热闹。

    汽车来到南招汽车站,两人拎着行李下车,坐三蹦子去拐弯镇文家村。

    箱子里装着花生糕、汴京火腿、芝麻油,还有兰县的特产豆腐乳。

    途径拐弯镇时,车速突然变慢。

    最后司机把车停在路边,说:

    “伙计,镇上唱大戏嘞,人多我过不去。”

    又说:

    “在这下车吧,我少收你三块钱,你到前边再找个车。”

    行人熙熙攘攘,好像是庙会,三蹦子确实过不去,两人只能下车。

    提着行李挤进人群,一时间分不清东西南北,跟着人群随波逐流。

    不知怎的来到了戏台边,听着记忆中的吹啦弹唱,王停的DNA瞬间动了。

    戏台下人山人海,戏台上正在表演豫省著名曲剧席卷筒。

    “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

    “二解差好比那,牛头马面,他和我一说话就把那脸翻。”

    一开腔就把王停吓住了,唱得实在太好听。

    他甚至怀疑戏台上的小仓娃,是不是原唱老艺术家海连池。

    已经沦陷的他,屏气凝神享受艺术。听到最后情不自禁,跟着小声唱:

    “哎咳呀,我的大老爷啊,你稳坐在察院。”

    “我把这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曲曲弯弯,星星点点,一点不留一起往外端……”

    一边唱一边摇头,把李莹逗笑了。

    五哥千里迢迢找四哥,竟然先听大戏。

    李莹翻个白眼,放下行李箱陪他一起听。

    忽然,她在左边人群里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竟然是四哥王德。

    他跟王停一样,脸上都是陶醉,两片嘴唇不停的动,估计也在小声跟唱。

    弟弟长途跋涉找哥哥,哥俩只有五步远,却因为听戏谁也看不见谁。

    李莹绷不住,双手捂着嘴笑。

    又一抬头,看见四嫂就现在四哥身边,一副百无赖聊的样子。

    李莹笑得肚子疼,哥俩爱听戏,女友们不爱听戏,忍着无聊陪男友听。

    很快大戏剧终,台下爆发雷鸣般掌声,观众们纷纷叫好。

    从观众的叫好声中,王停得知小苍娃竟然真的是海老师,瞬间觉得来值了。

    演员们走上前台答谢观众,观众如果听爽了,会去戏台边打赏。

    王停果断加入打赏队伍,跟着群老头老太太走向戏台,李莹赶紧跟上。

    老人们把白菜萝卜等放在戏台上,也有人打赏一元两元的零钱。

    王停打开钱包拿出五十,放在戏台上,掏出笔和本对小仓娃喊:

    “海老师给我签个名吧,签个名吧。”

    戏台上只有一张五十大钞,小仓娃倒是很和善,弯腰拿起笔签名。

    来打赏的王德懵了,急忙把钱放戏台上:

    “五弟?你咋来啦……莹莹也来啦?”

    李莹和文静哈哈笑,兄弟俩尴尬的挠头。

    文家村离这不远,四人步行回家,一路上有说有笑。

    到到村口时,有个中年人蹲在路边哭。突然拦住四人的去路,哭着哀求:

    “给点吃的吧,两天没吃东西了,饿的很!”

    又说:

    “不孝子把我赶出家,还把我打成这样儿,求求你们给口吃的吧。”

    他脸上青一块紫一块,门牙被打掉半颗,确实很惨。

    李莹心善,从书包里拿出两包方便面。王停阻止她,眯着眼问:

    “你儿子为什么打你?”

    中年男人一愣,支支吾吾不回答。

    他这一支吾,王停明白了,拉着李莹就走。

    “求求你,求求你。”男人继续拦路。

    “我知道你干了啥,滚。”王停脸色阴森。

    “你活该挨打。”王德的脸色也很难看。

    中年人愣了几秒,低着头让开了路。

    走进村子里,李莹忍不住八卦:

    “五哥,他干了啥坏事?他儿子为啥打他?”

    文静看向王停,她也想不明白原因。

    王停王德同时摇头,李莹文静同时翻白眼。

    儿子暴打老子,老子不敢吭声,十有八九是扒灰。

    回到文静家,文家父母很热情,老文说:

    “老五,来就来呗,拿东西干啥?”

    王停笑着说:

    “总不能让我空手来吧?”

    “有啥不能的?都是一家人。”文母一边客气,一边把礼物拎到堂屋。

    文静有两个哥哥,拖家带口接待王停。

    共有四个小孩,王停每人给五元压岁钱。

    表面上是压岁钱,实际上是住宿费,王德可以白吃白住,王停不能。

    文家兄弟十分开心,气氛十分和谐。

    吃完饭王停说出来意,文老大说:

    “石料场有很多,三两天看不完。老五就住俺家吧,俺家有空房。”

    文老二说:

    “住俺家,俺家离这近,也有空房。”

    他们十分热情,都知道王停是万元户,住在自己家肯定不会亏待自己。

    王停笑着说:

    “客随主便,我听文大伯安排。”

    这话给足老文面子,老文说:

    “小四跟静静在老大家,小五住老二家吧。”

    王停:

    “中,听大伯安排。”

    文老大心情不爽,文老二直接带王停回家,赶着驴车带他逛采石场。

    逛了两三家,王停不满意,都是些小作坊。

    最后来到一家大厂,文老二跟老板打招呼:

    “卜老板,汴京的王老板来看石头。”

    “欢迎欢迎。孙娜,快给王老板搬凳子。”说话的是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

    王停一看他的长相,马上确定那个老扒灰就是他亲爹,说道:

    “卜老板好,这是我四哥,我家兄弟五个,你家弟兄几个啊?”

    这话有些突兀,卜国华没有在意,说:

    “王老板,我只有俩姐,嫁到外地了。”

    王停乐了,果然是苦主,这就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