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35章 平边策

    领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后,翰林学士们就各自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有的开始咬着毛笔、攒眉蹙额、苦思冥想。就像是当前咱基层公务员队伍中,负责写材料的那些“笔杆子”一样。

    有的则是该吃吃该喝喝,轻轻松松,完全不放在心上。就像是当前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你问他“复习了没,还不赶紧看书”,他却还是不紧不慢,等到考试的时候,人家又得了个第一名。

    过了几天,叮铃一声,下课铃声响起,交卷时间到。翰林学士们陆续完成作业,检查了一遍姓名是否错填、漏填后,纷纷交卷。

    柴荣一篇一篇挨个仔细批阅,越看越来气。他发现,大多数文章都是围绕孔子的“修文德,来远人”两句话,硬生生扩展成几千字。通篇不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就是歌功颂德、溜须拍马,只有给事中窦仪、中书舍人杨昭俭,他俩谈到可以“先用兵江淮”,颇合柴荣之意。

    柴荣强忍着怒气继续翻阅,希望能看到有用的文章。看着看着,他终于发现了一篇气势磅礴、高屋建瓴、卓越务实的奇文。柴荣眼前一亮,一看作者,写着“王朴”两个字。

    没错,他也就是前文中我们多次提到的比部郎中王朴,这个职务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负责财务审计工作的。他多才多艺、精通谋略、擅长建筑设计,还通晓音律,简直就是个难得一遇的人才。

    文章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指出,“中国之所以分裂,先后失去东吴、巴蜀、幽州、并州,原因有很多,必须通过改革,广揽人才、推恩施惠、赏惩分明,同时厉行节约、鼓励农耕,确保藏富于民。只有人才聚集、财富充裕,人民才有信心,其他国家的人才也愿意为我们效力。”

    中间一段,论述了收回失地、统一全国的战略步骤,“可以先采取声东击西的方法,在南唐与后周接壤的2000里边境上,找到他们防御的弱点,用小股轻快的部队骚扰,使得南唐财力枯竭,最终一举夺取。”

    “江南平定后,岭南的南汉和巴蜀的后蜀,我们只需传递一份军令就可以搞定。南部和西部统一后,燕云十六州就会望风归附。如果辽国拒不归还,派大军北伐即可。”

    “河东的北汉和我们有不共戴天之仇,只能进行一场实力决战,用强大的兵力摧毁他们。不过,高平之战后,北汉已经衰败,到时候一次出击便可成功。”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粗略翻译,不甚准确,有兴趣的友友可以查看王朴的《平边策》原文。总之,概括起来,应该是三步走吧,第一步强大自己,第二步先易后难,第三步先南后北。

    想当年,诸葛亮的一篇《隆中对》,从诸侯林立的汉末形势中,判断出“天下三分”的最终结局,被视为古代战略思想的典范。

    而王朴的这篇《平边策》,短短六百多字,不仅详细点评了后周平定各割据政权的先后顺序和原因,还谋划出后周一统天下美好的明天。而且对答工整、字字珠玑,被称为“五代第一雄文”,完全可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

    只可惜,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没有全部实现《平边策》里面的战略构想。便宜了赵匡胤那小子,他当了宋太祖后,将《平边策》变成了现实。

    宋朝统一的策略几乎完全又完美地复制了王朴这篇文章里面的设想。还真是,柴荣栽树,赵匡胤乘凉啊。不过,这依然是后话。

    柴荣看了这篇《平边策》后,赞叹不已,派人将王朴、窦仪和杨昭俭叫到办公室,当面表扬一番,又分别给他们升职。擢升王朴为左谏议大夫,主管首都汴梁;窦仪为礼部侍郎;杨昭俭为御史中丞。

    自唐末以来,战乱连年,疆土分裂,先后出现“五代十国”这样的政治格局。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原王朝也到了该统一的时候了。

    按照王朴的建议,要说柴荣就该着手安排攻打南唐的战略了。可是,此时另外一件事让柴荣很是烦恼。

    原来,他对后蜀不放心,害怕自己南下讨伐南唐的时候,被后蜀趁机在背后捅刀子。

    其实,柴荣的顾虑,并不是空穴来风。

    前文中,我们也提到,当初耶律德光消灭后晋,后汉高祖刘知远起兵晋阳,中原多事,雄武军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归属后蜀,孟昶派孙汉韶攻下凤州,完全恢复了前蜀王衍时候的疆域。

    这四个州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是进蜀和出蜀的必经之地。想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使出吃奶的劲,想拿下这四个州,连通雍梁,形成夹击之势,北伐曹魏,却仍没有完全成功。

    现在,这四州到了孟昶手里,你说柴荣能不担心吗?

    说来也巧,正好此时,后蜀秦州和凤州的百姓,不堪繁重的苛捐杂税,屡次向后周发出信号,希望后周皇帝可以收复失地,解救他们于水火。

    原来,温饱思**,蜀国国势渐强,百姓安居乐业,孟昶也开始膨胀了。

    “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了,累得不轻,该停下来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了。”

    所以,孟昶便开始贪图享乐,不仅沉迷女色,广纳后宫之女,生活还想当奢侈,我们前文讲徐知诰的时候提到过,孟昶解手尿尿用的夜壶,都是用珍珠宝石镶嵌而成的。

    后蜀高层领导的腐败,直接导致国库空虚,不得不增加老百姓的各种苛捐杂税。所以,就出现了秦州和和凤州群众不堪后蜀残暴统治,不远千里来到汴梁,请求世宗西征旧土的现象。

    于是,柴荣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他立刻拍板,先率兵攻打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