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36章 决意偏师攻蜀

    “昔日我中原旧地的百姓,如今正身受后蜀苛捐重税的勒索,朕深感悲伤。朕决定,先西征收复失地,众爱卿以为如何?”

    955年4月,柴荣召集群臣,征求意见,商讨出征人选。

    领导征求意见,其实差不多等于正式通知。朝廷文武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一致同意西征,宰相王溥推荐宫廷南院总监、镇安节度使向训。于是,柴荣命向训与凤翔节度使王景、皇家礼宾总监昝居润一同出征。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此时距柴荣从潞州出发北伐攻打北汉,刚好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柴荣整肃内务、调整部队,到了该检验成果的时候了。这既是柴荣主动对外用兵的第一战,也是柴荣决定“削平天下之志”的第一战。

    而后蜀这边,得知有秦州的百姓跑到汴梁向后周求助,孟昶派遣赵季札前往秦州、凤州巡视边疆的战备情况。

    这个赵季札,属于那种典型的嘴尖皮厚腹中空。他没啥大的才干,却是狂浪得要命。

    赵季札来到秦州,节度使韩继勋大老远出城相迎,一脸笑容。

    “这个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啊,那个台账也不详细啊,还有,这个卫生问题也是不达标啊……”

    却不料,一进城,赵季札就百般挑剔,看啥都不顺眼。

    刚开始,韩继勋还是耐着性子,没有发作,只是一味点头。谁知道,赵季札是个蹬鼻子上脸的家伙,继续指手画脚,吹毛求疵。

    “赵大人,您是代表朝廷来视察工作的,本州防御工作哪点做的不好,您尽管多多指教。只是为何连日来您有意一味为难本官,东说不是,西说也不是,难道全天下只有您一人高明?”韩继勋大为恼火,怼了赵季札几句,拂袖离开。

    见韩继勋冲撞自己,赵季札感觉可没面子,就带着情绪离开秦州,转向凤州。

    到了凤州,赵季札还是那个臭毛病,趾高气扬,到处挑刺。凤州刺史王万迪也是可生气,只不过他态度比韩继勋还一些,没有当面发作,勉强应酬一番,打发赵季札一走了事。

    赵季札一回到成都,就向孟昶打起了小报告。

    “皇上,臣看韩继勋和王万迪二人,并非将才的料,恐怕难以抵御大敌啊。”

    “爱卿说的,朕又何尝不知。韩、王二人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卿认为我朝谁能肩负起如此重任呢?”孟昶问道。

    赵季札自认为是个文武全才,他先是用手捋着小胡须,迈了几个八字步,然后大言不惭说道:“臣虽无才,然而臣愿意替陛下分忧,担当此任。我走马上任后,定让那周军片甲不回。”

    孟昶见赵季札如此有信心,便命赵季札为雄武军节度使,指挥秦、凤二州军事,还特意从朝廷禁军中挑选精军千余人,随赵季札一同前去扼守。随后,又派王昭远在北方部署兵马,以备不时。

    安排妥当后,孟昶回到宫内,接着奏乐接着舞,同后宫佳丽、教坊歌伎和词臣狎客,饮酒吟诗,欢笑满堂,跟太平盛世的没事儿人一样。

    说到这里,让我们顺便简单了解一下孟昶。他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原本是李存勖的嫔妃,被李存勖赐给了孟知祥。

    孟知祥称帝,任孟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在位仅6个月便病故,病重时候,立孟昶为皇太子,代理朝政。孟昶继位时还不到16岁,“少不亲政事,而将相大臣皆知祥故人”,国家大权把握在赵季良、张业等人手里。

    由于孟知祥性格宽厚,对那些人平时都优待纵容,所以他们凭借战功卓著恃功自傲,并不把孟昶放在眼里。

    这些旧臣目无法纪、大造豪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尤其是李仁罕和张业最为骄横。张业更是在家中私设监狱,谁不听话就对谁专用各种残酷的刑罚。

    就像是清代的少年康熙,数月后,孟昶先是争取到赵季良、赵廷隐等老臣支持,又秘密训练了一帮死士。待一切准备妥当后,孟昶先发制人,趁着李仁罕入朝之时,命武士执而杀之,并诛其九族。

    当时,节度使李肇自从藩镇来朝拜见孟昶,他和李仁罕是一个鼻孔出气的,故意拄着拐杖,意思是腿脚不好不能下跪。

    “朕告诉你一个消息,李仁罕已经图谋不轨,被朕识破,如今他已经见阎王去了。你替朕高兴不?”

    “陛下英明,陛下威武,臣高兴,高兴!”孟昶的话刚落地,李肇自马上将拐杖扔到一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吓得浑身直打哆嗦。

    从年初登基,到年底杀凶悍之臣,很难想象这样的霹雳手段和隐忍沉着,竟然出自16岁的孟昶。随后,孟昶没有大肆株连,而是安抚其他大臣,避免朝局动荡。

    老臣赵季良在后蜀建国中功劳最大,又全力辅佐幼主、诛杀李仁罕。孟昶即位后,加封他为司徒,位比三公。

    然而,孟昶并没有完全相信他,又命毋昭裔为宰相,张业为左仆射兼中书侍郎,进一步分散了赵季良的权力,形成三人相互牵制、相互掣肘的局面,此时的孟昶也才刚刚22岁。

    为稳固政权,孟昶刻意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张虔钊、孙汉韶本来是后唐大将,他俩降蜀后,孟昶任二人为高级军官。

    到了948年,孟昶感到权力已基本稳固,一帮老臣的余热也已基本发挥完了,就开始对他们下手。于是,当年诛杀李仁罕的一幕又一次上演,不过这次刀下的主角换成了张业。

    接下来,就轮到了老臣王处回和赵廷隐。孟昶手下留情,允许专权贪纵王处回以病假为理由告老还乡,又逼得穷极奢侈的赵廷隐主动辞去军职。

    旦夕之间,三个老臣一人被杀,两人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从934年登基,已经过去14年,故将旧臣终于一个一个被干掉,孟昶也终于坐稳了皇位,开始了真正的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