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77章 点检作天子,赵匡胤得利

    见妹夫来了,柴荣打起精神,允许他进入内室。

    张永德先是一番叩首,关心询问过皇帝的病情后,才将刚才大臣们跟他说过的话,一字不漏地说给柴荣听了。

    柴荣脸上勉强挂着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这是你的意思吗,爱卿?还是有人指使你这样说的?”

    张永德知道瞒不住柴荣,他怕领导生气,也不想白白替别人背了黑锅,只好如实回答。

    “刚才在外面,群臣统一了意见,他们的意思都是如此。”

    柴荣一着急,就又咳嗽起来了。好一会,他才停住咳,叹息了一声。

    “哎,朕就知道,一定是别人指使你这样子说的。别人不懂朕,你这么聪明,下象棋从来没输过,难道你也不懂朕的心思吗?”

    他停顿了一会儿,接着又说道:“其实,朕心里面明镜似的,这些老臣都为朕的身体担忧,可是想想三关三州以北的数万同胞正在受蛮夷的虐待和暴政,朕又怎么可以熟视无睹呢?”

    “臣懂陛下的苦心,臣知错了。”张永德再次跪倒地上请罪,还想再开口说话,不料柴荣却摆了摆手,示意让他出去。

    张永德正准备退下,柴荣又接着意味深长说了一句。

    “只可惜呀,朕看你福薄命穷,怎么能够承担得起荣华富贵呢?”

    听到领导阴阳怪气的一番话,张永德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他不知道柴荣说这番话究竟是个啥意思,也不敢再问,继续帐外走去,又听见一句话。

    “汝且退去,朕便回京!”

    我们前文中也多次提到,张永德为人非常沉稳,而且对柴荣是忠心耿耿,为啥柴荣会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态度大转变?而且,还话里有话呢?

    原来啊,在柴荣回京的途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柴荣用过晚膳后,正忙着孜孜不倦地带病批阅奏章。因为生病的原因,各地报过来的奏章和军事情报堆了满满一桌子,柴荣又是个非常勤政的好领导,所以,病情刚刚有所好转,他就开始披星戴月工作。

    他一本一本认真翻阅,那些不重要的,他直接简单浏览一遍放到黄色文件框内。紧急的军事情报和地方民生这些红色文件框内的重要奏章,柴荣则是挨个详细批示。

    突然,柴荣摸到一块硬物,他觉得不对劲,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牛皮囊袋。他小心翼翼打开袋子,只见里面装着一块木板。

    “咦,这是咋回事?”柴荣嘴里嘟囔着,只见这块约长三尺,质地虽说不错,但是一看就是被把玩过很久的,四边光溜溜的。

    再仔细一瞅,木块上面写着五个大字:“点检作天子!”

    柴荣当时就懵圈了,如同被闪电击中,许久没有愣过神来。

    “好家伙,这是要造反啊!”柴荣晃过神后,反复把玩着手里面的木块,一种不祥的预感窜上心头。

    “这就是传说中诅咒用的谶符吧。”他再次念了几遍上面的字,“点检作天子,点检作天子……”

    柴荣哈哈苦笑了一声:“这个牛皮囊袋从何而来?此木块又是从何而来?木块上的五个字又是何种寓意?难不成是上天在向朕暗示什么?”

    发出了直逼灵魂的四连问后,柴荣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当前朝中的殿前都点检是谁,正是妹夫张永德。他是老天派来顺应天意的吗?朕的儿子才七岁,朕的病……”

    柴荣并没有立马传左右侍从进行调查询问,他默不作声将木块重新放回牛皮囊袋中,沉思起来。

    “想当年,石敬瑭是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篡夺皇位,改后唐为后晋。女婿夺取天下,那是有先例的。如今,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是先帝的女婿,难不成我后周的江山社稷,也要被此人篡夺吗?”

    正在柴荣胡思乱想、满头乱绪理不出来的时候,张永德应外面众大臣的要求,前来御帐中劝谏,各位友友,你说柴荣生气不生气?

    于是,就有了这两个君臣上面的这些对话。柴荣先是试探了一番张永德的虚实,然后又冷嘲热讽几句。

    很明显,张永德是被陷害的。

    张永德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待人接物一向谦和,他当然不知道领导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是个啥意思,一时之间丈二摸不着头脑,只好乖乖退回了帐外。

    其实,关于“点检作天子”这件事情,史书上面的记载也是不尽相同。

    《旧五代史》上写的是柴荣路过一片荒地时候发现的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三个字。《宋史》写的是“点检作天子”五个字,是柴荣在一片奏章中发现的。而《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中,则是完全没有提及过此事。

    至于谁是这出“点检作天子”的幕后导演,相信各位友友们心中,也自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吧。

    不管怎么说,柴荣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妹夫张永德,而至于这囊袋到底从哪来的,是谁在木板上面写下了这些字他,他并没有追究,更没有调查。

    柴荣没有查,他也不想查。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奏章历经数多驿站,牵扯到的人员实在太多;另一方面,也是他确实心里面对张永德产生了疑心,此时的他,更愿意相信这块木板上写的是真的。

    还是那句老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5月30日,柴荣回到首都汴梁,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立马让张永德下了岗。

    “俺究竟是做错了啥?”张永德一头雾水,可是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啊。

    职场上,从来就是离了谁就可以转的,张永德从“点检”这个位置上离开了,如此重要一职,不能出现空缺。于是,柴荣召来众大臣,征求他们的意见。

    “老臣觉得赵匡胤不错。”

    “臣同意。”

    “臣也如此以为。”

    这些人似乎统一了口径,一致推荐赵匡胤。就这样,赵同学再一次渔翁得利,捡了个“殿前都点检”的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