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中状元,被曝科举舞弊?
繁体版

第114章革新儒家思想

    朱炫的一席话,说到了众人心中最大的痛处。

    又一次,将八股文,彻底的碾压,说的一文不值。

    这简直就是一种灭顶之灾!

    不过朱炫说的也没错,朱元璋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今被他这么一说,他才发现,所谓的八股文,根本就是一文不值。

    在今日以前,他曾经骄傲过,认为这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办法。

    一念及此,朱元璋目光灼灼的望向朱炫!

    乖孙能想得这么多,而且一针见血,可见其眼光之毒辣,治理国家之才,当真是个好君王!

    大明的兴衰,全靠他这个孙子了。

    “乖孙所言极是!”

    而朱元璋,则是眼眸中一片火热。

    他的表情,也变得更加兴奋。

    他定了定神,继续说道:“乖孙觉得,用八股文来挑选人才,有很大的缺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用八股文来挑选人才,他们根本不会用兵,也不会用兵,我看,我们可以在这次的科考中,加入一些军事方面的东西。”

    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出民众中的人才。

    能领兵作战的将领层出不穷,哪怕是个文臣,也能通晓兵法,懂得战争。

    “陛下误会了!”

    朱炫闻言,立即反对:“以八股取人,并非是以文轻武为上,而是以儒家为上!”

    从汉武帝开始,儒家就是一家独大。

    从来都没有变过。

    朱元璋不知道有谁会这么说,但据他所知,朱炫是他认识的唯一一个!

    此言一出,天下士子,必然会再次轰动。

    即便是方孝孺,恐怕也不会尊重朱炫,说不定还会主动站出来,与其针锋相对,因为这番话语,足以让他们失去信心,失去信心。

    天下人皆为儒家之士,必然会奋起反抗。

    “乖孙的事情,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朱松。”

    朱元璋沉声吩咐着。

    但是儒家才是最主要的政治思想,其中所提倡的“忠”、“孝”、“仁”、“礼”、“智”、“信”等等,都可以用来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朱元璋见朱炫如此不赞同儒家,心中有些不悦,说道:“我的好孙子,你怎么会说儒家的专制就是坏事呢?说不明白,我就揍你。”

    说完,他抬起手,作势要给她一巴掌。

    朱炫见老祖如此,心中也是了然,他知道,这件事情,他必须要给老祖一个交代,老祖可不是在开玩笑。

    “陛下,您为什么要支持儒家?”

    朱炫再次问道,“怎么了?”

    “我大明乃是大国,自然要讲规矩。”

    “儒家文化,温和、谦逊、谦虚、仁义、礼智信,都是治理国家的必备之物,这才是大明真正的天朝上国。”

    “就是因为儒家的存在,所以不管是国外的国家,还是北边的民族,都对大明充满了敬畏,他们尊重我们的儒家传统。”

    “当年,北元建国之初,所采用的,便是儒家之法。”

    “但他们都是外邦人,不懂这些,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局面,等我们重建了大明,就是要恢复儒家的统治。”

    “大明开国之时,正是兵荒马乱之时,我虽然杀人如麻,但也做了不少事,但如今天下已定,我要学习儒家,我的好孙子,你懂吗?”

    朱元璋说了一句。

    在他眼中,儒家才是至高无上的根本,经久不衰,几千年下来,大明自然也能如此。

    “是啊是啊!”

    朱炫继续说道:“不过,在下觉得,国外那些小国家,还有那些来自北方的各族,对于大明的尊重,并不是因为儒家的‘仁’、‘礼’、‘智’、‘信’之类的东西。”

    “哦?”神色一动。

    朱元璋奇怪地问道:“乖孙以为,这其中有何缘故?”

    朱炫得意洋洋道:“我们大明,有这么多军队,可以击退蒙古,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明强大,还有皇帝陛下的强大。”

    “哈哈……”咧嘴一笑,道:

    这话中带着一些恭维之意,不过,朱元璋却很受用。

    大明确实有这样的能力,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朱炫继续道:“外来的野蛮人,并不会对儒家有什么尊敬之意,毕竟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有不同的想法。他们不过是忌惮大明的军力罢了,对于外公所说的“以儒立国”、“以德服人”之类的话,孙子并无异议。而我所反对的,则是以儒家为唯一的准则,以一己之力,一家之言,便如之前所说,造就一批书生,一批不懂军事,不懂政治的书生,还谈什么治理国家?”

    一切都回归了原点。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的话。

    朱炫又道:“程朱学说一出,天地大势尽,人间欲望尽消,祖父难道不认为,对儒家有极深造诣的人,太过痴迷吗?就像方大师,我认为他也是如此,有些保守,渴望一个理想中的空灵之地。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位方大人的学识渊博,也是一位对国家的忠诚之士,只是,他的学识,也仅限于在大本殿中授课而已,至于治理国家,却是远远不足的。”

    朱元璋一想,也对。

    莫非一家独大,就出了问题?

    朱炫继续说道:“并非全部都是儒家思想,而是希望能减少儒家思想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要实现意识形态的启蒙,必须从儒家的变革入手。

    儒家并非不行,只是数千年来的演变,早已背离了原本的轨迹。

    此时的儒家,已非孔家之流,也非孔孟之流。

    一定要改变。

    可是,数千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学习儒家,如何改变?

    可以先从科考入手。

    习得文武功,终有一日,将为皇家服务。

    学者为何要看书?

    因为,通过学习,就可以成为官员,一旦考试制度发生变化,就会带动整个世界的文人墨客,都会去看别的东西,这样才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炫才会在论文中,提到八股取人。

    不过,想要更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将会引发一次大规模的变革,到了那个时候,会有很多人提出异议,其中就有很多人,比如朝中的文武百官,比如国子监的人。

    对于那些土豪商人,以及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朱元璋可以毫不犹豫的杀掉,用不着对他们仁慈。

    可是,他不能死!

    否则的话,朱元璋将会被冠上一个残暴的名号,留下千古骂名。

    文人不能乱杀人。

    朱元璋问:“乖孙以为,怎样才能减少儒家思想的比例呢?”

    朱炫这是要改变儒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