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灰
繁体版

高家大院(上)6

    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每天最盼着天黑,天黑再有个住的地方就更好了。

    大车店也不是总有,况且也是要花钱的,最好的就是能找到庄子,再遇到好心的人,能借宿。不能就睡别人的草垛,人们见了也不怪,有时候抱柴火时发现里面有人,会吓一跳。这种事情太多了,只要不偷东西就好。

    逃荒的人偷盗是很正常的,正所谓良心陷于困境。高家兄弟肯定不这样,高家的祖训就有这一条,不准偷盗,不管日子到了什么时候也不肯犯忌讳。

    天慢慢的黑下来,该掌灯了。就是用一个灯碗里添着灯油,灯油就是农村自己压的蓖麻油,点着后好大的黑烟,一会儿屋里就熏得待不住人了。大车店乐得用这种油,便宜、省钱。可即便这样,点的时间长了掌柜也是不愿意的。就会借撒尿的时候敲马槽子、敲辘轳等一些能敲出响的地方来提醒注意,并大声喊道:“吹灯睡觉吧,点灯熬油的,小心失火呀。”一般没啥事的人也就吹了灯睡觉了。

    大嫂就着油灯微弱的灯光,翻着衣服补丁缝抓虱子,找到就用两个大拇指盖儿挤一下,发出“咯嘣”的声音。偶尔看看睡熟的孩子,把露在外面的腿塞回破被子里。

    当家的两兄弟睡在两边靠墙,发出一起一伏的呼噜声。妯娌在外面借着灯影小心翼翼地洗着衣服,好多布已经糟了,太使劲容易洗坏。二嫂也洗完了,掌柜的喊声也有了,晾在外面杆上进屋,大嫂也吹了灯,各自靠着当家的躺下。

    都说关东好,真好假好呢?不过听老人们说,东北那边有林子,有矿,地也多。

    听说要比关里富得多。只要找个能安身的地儿,让这一家子繁衍下去就行了。

    早晨起来,二嫂的脚疼得厉害,不敢着地了,凤旗给看了看,裹的脚趾丫板已经让血水给糊上了,虽然晚上也泡了脚,可是走的路太多,又打了泡,时间长了就让破的地方越来越大,眼见的是走不成了,真是越急越着急。

    哥俩商量着不能在这儿耽搁,这儿离直隶,北京城也很近,看样子洋人迟早也要往这里打,别指望着烟枪队能堵得住,有些地方开始闹义和拳了,还是绕开直隶赶快往东北走。要不再买个车吧,一家人也能换着坐坐,龙旗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就让二嫂给拦住了:“别别,脚再好好包包就也能走,买车那得多少钱,将就几天,长好皮就好了。”

    看着二嫂的样子不是说假话,两个大老爷们的心也是相当难受。说不后悔是假的,留在寨子里死也算是在一块儿。走这条路,想着能往外散散叶,别让老高家断了后。到这步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看着大嫂二嫂,哪还有在寨子里的光鲜,虽不是穿绸裹缎,却也不是破衣喽嗖。

    丏襟的罩衫儿已经分不大清楚颜色,盘扣的疙瘩头已经秃了,系不住,就钉上根布条系上,灯笼裤子裤裆大,两条腿打来打去,早已经坏掉了,索性就用线签起来成了紧绷着裤腿的,倒也灵便,只是腿的弯度就显现出来,走路一晃三摇的,不太好看。脸上也开始髭黑的,不像原来,虽然常年吹着海风,谈不上白,却也不是现在,简直就是酱色了。

    大哥给二弟使了个眼色,凤旗心领神会。他知道大哥的意思是先往前走,碰上合适的就买,不用再商量。

    快出发了,掌柜的走了过来:“你们要上路吗?”

    “是啊,老哥,还得往前走呀。”

    “你们这么一大家子人这么走可是真费力的,你看我这里有一个小推车(独轮车,中间一个轮子,两个车把下有两条支腿),你们用不用?用的话给上一个钱就推走吧,也是前面人留下的。”

    “那感情好。”龙旗赶忙跟过去看了看。

    车子还算结实,轮子毂也还算紧,便号下了。两个女人各坐一边,大儿子牵根绳子拉着,高凤旗仍然挑着两个孩子,这样轻省多了,至少可以养养两个女人的脚。这就又往前走了一段路,也累了,便坐在路边一棵树下休息。远看前面一丛山,那就是海丰地界最大的山——马古山。

    在清朝末年,逢山必有响马,马谷山有响马不奇怪。

    高家兄弟倒是不怕,如果连逃荒的也劫,那算是瞎了眼了。也有强拉上山入伙的,却很少见,多张嘴多吃饭,除非是新挑的杆子,或者被打散了再重组的。

    另一个不怕就是在高家寨时都练过武,普通人三五个是近不了身的。

    歇了一会儿,高龙旗感觉远山上有些起雾。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山间起雾,有可能是有雨了。就叫几个人收拾一下准备走,大儿子睡着了没忍心叫醒就抱着坐上车,只是前面没人拉车子就不太稳,推着也费劲,凤旗就把绳子套在肩膀上给拉一下,等走过了一段也就四五里路,眼见天就灰蒙蒙的,小雨丝就落下来了。

    忙招呼着停下来,从行李中找出油布盖的盖,披的披。最怕的就是这种天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正在这时,后面跟上了一架马车,车上一个老板一直挥着鞭子,让马快点走,从几个人身边过去时还回头看了看。大儿子早就醒了,天真地说:“要是让我们坐车就好了。”

    这何尝不是其他人的心声,可是人家也未必是顺道,也就没好意思开口。

    正想着,车又兜了回来。

    “伙计,让你们两个老娘们跟孩子上车来吧,车小坐不下,老爷们儿挑挑跟着走,眼见这雨下的大了,载一程是一程。”

    几个人喜出望外,忙连声道谢,本来想把挑子也放在车上,可是车已经装不下了。就两个人换着挑,果然快了许多。走了一会儿,慢慢就跟不上了,毕竟人的脚力无法和牲口比。

    那车老板偷偷地回头一暼,嘴角轻笑了一下,使劲一鞭子下去“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