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年代剧里的小市民
繁体版

第14章 分糖、白薯

    回到粮店,周平安借着挎包的掩护,从板房空间里抓出一把昨天在百货商店买的水果硬糖,“刚买了点水果糖,来,大伙都尝尝,甜甜嘴儿。”

    他也没多给,就每人分了两三颗。就这两三颗也让店里人高兴的不行,毕竟,甭管什么糖,在这个时代都是稀缺物,大家平时都难得吃上一回。

    甚至逢年过节时,家里孩子多的,糖块不够分了怎么办?

    嘿嘿,不要紧,砸碎了就是了,实在不行就你舔一口他舔一口,都能尝到味道的。不要觉得不卫生,能让舔上一口那都能记一辈子。

    “我说小周啊,这不年不节的,你买这些糖干啥?怎么谈对象啦?”

    收到糖后,老王在高兴之余,一脸不解的问道。

    “什么?小周,你谈对象啦?什么时候谈的?对象是干什么的啊?”

    还没等周平安出声反驳呢,就见没舍得吃糖,而是悄悄把糖块塞进衣服兜里,准备拿回去给家里的几个小的吃的钱大妈和孙大妈,两人一脸诧异的、争先恐后的急声问道,

    然后又用满是遗憾的口气,异口同声的说道,“我还想把我家侄女/我家外甥女,介绍给你呢!”

    说完,两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对方,脸色同时‘阴转多云’,同时“呸”了对方一声,又同时异口同声的说道:“就你那侄女/外甥女,连小周的脚丫子/脚趾头,都配不上!”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哦,不,沉默是此刻的二粮店!

    “我没谈对象。我真没谈对象!”

    周平安一脸严肃的解释道。

    他本想着用糖块来拉近与粮店同事们的关系,团结下底层群众,为自己上位‘粮店主任’做准备。

    结果,事情的发展,好像如同狂奔的野驴一样,脱离了他的预计。

    为了将‘处对象’的流言,消灭在萌芽状态,周平安赶紧以严肃、认真、正经的态度,又跟钱大妈、孙大妈和其他几人解释了好几遍。

    最终,还是赵主任出面做了保证,“小周绝对没有谈对象。就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条件,还不是想吃啥就买点啥啊。”

    “就这几块糖,也值得让你们大惊小怪的!没见识!”

    “再说了,这臭小子,年龄还不够呢,谈啥对象?!”

    没好气的说完之后,赵主任就一只手捂着自己凸起的肚子,一只手背在身后,扶着自己的老腰,慢悠悠的踱步回到了办公室。

    见众人都相信了自己所说,钱大妈和孙大妈也偃旗息鼓了之后,周平安长吁一口粗气,忍不住的擦了把额头上的白毛汗。

    毕竟,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蕴含的力量更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让人心力憔悴。

    而一直静静的站在粮店角落里的高云,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高兴、失落,忐忑、兴奋、期待等心情,现在脸上也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显出两个迷人的酒窝。

    刚开始高兴,是因为刚拿到糖,就塞进了嘴里,那甜甜的味道,让她不由的感到高兴。

    失落和忐忑,是因为听到老王说周平安有对象了,紧接着就听到钱大妈和孙大妈对他的追问恋情时的心情。

    兴奋和期待,则是听到赵主任对周平安还单身做的保证后,不由自主的产生的。为什么期待,她也说不清······

    而现在,高云的心情就只剩下高兴了。

    区区几块水果味的硬糖,虽然不值钱,但也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周平安和店里几位同事们的距离。

    天生的一副好皮囊,加上在后世锻炼出来的人情世故,再时不时的从斜挎包里掏出把儿瓜子,所以,谁都喜欢跟现在周平安聊上几句。

    没一会的功夫,就连平日里一向沉默寡言的张美丽张大姨,也慢慢的凑到了以周平安为中心的‘茶话会’跟前儿,和钱大妈、孙大妈叽叽喳喳的、你来我往的说着家长里短的趣事。

    几个来买粮食的大姨见此场面,顿时被搔到了痒处,粮食也不买了,挎着篮子加入了这个由周平安临时发起的‘二粮店八卦茶话会’。

    只不过,让周平安感到遗憾的是,在跟着大姨大妈们聊了一会之后,发现自己实在是应付不来大姨大妈们极速狂飙的车速,只能红着脸灰溜溜跑回办公室。

    办公室里,赵主任正瘫坐在椅子上,一边时不时的打着饱嗝,一边时不时的把茶水送进嘴里。

    “哟,您这是打算用茶水溜溜缝呢还?”周平安看着老赵一副吃饱了撑的狼狈样子,不由的调笑道。

    “滚一边儿去。”老赵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看见你就烦,发个糖都发不明白。”

    “丢,我也没想到钱大妈他们的想象能力这么强啊。”周平安一脸委屈的回答道。

    回想起那时的情形,现在都感到不寒而栗。谁能想到,这个年代惦记自己身子的,竟然是来自身边的同事?!

    “对了,你还有事儿没事儿?”老赵支起身子,把屁股往后挪了挪,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看向周平安。

    “没啥事儿啊。手头的工作都做完了。”周平安掏出牡丹,从烟盒里捻出一支,伸长胳膊,给老赵递了过去,顺便划了根火柴,点上。

    “怎么,领导您有什么吩咐?”周平安叼着烟,斜着身子依靠在老赵的办工桌边上。

    “你带人到后边收拾一个仓库出来,眼瞅着白薯就要到季节了。”

    “行,这就去。”

    周平安所在的粮站,和处于乡镇范围内的粮站有着很大的区别。

    比如,二粮站的工作人员由粮站站长(主任),册籍员、收款员、付粮员组成。

    而乡镇范围内的粮站工作人员一般有粮站站长、保管员、核算员、农管员、会计员。

    后者还肩负着收公粮的任务:检验质量——过称——化码——核算——入账。

    然后,还会将收到的公粮,或储存,或粉碎加工,或调拨到别处,比如,将加工好的各类粮食在经过一系列的统筹安排下,调拨部分到周平安所属的二粮店。

    所以,平时在二粮店你只会看到玉米面、棒子面、高粱面、小米、糙米(大米)和小麦面,这些经过加工研磨的粮食。

    但是,有一样粗粮不一样,不用研磨,也不用加工,就会被分拨到二粮店。

    那就是白薯,这种季节性粮食。只有在每年的十月份下旬或者十一月份的上旬才会对城镇居民供应。

    而且每年还会根据产量,对每人限量供应。最少的时候,是每人限量五斤,多的时候,是每人限量十五斤,这绝对是属于紧俏物资。

    基本上只要白薯到货的信息散出去,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有大院的管事大爷推着板车过来,一扫而空。然后再回去跟院里的住户们自己分。

    虽然都知道,即使调拨给二粮站里再多的白薯,这些白薯也不会留在粮店里过夜的,但是,按照规定,有粮食就必须进行妥善保管,就是说,必须得准备能遮风避雨的封闭性场所。

    而且因为白薯本身就带着泥巴,甭管放哪儿储存,到最后,那地儿都得重新打扫。

    所以,这也是赵主任安排周平安带人重新打扫出仓库的原因。

    出了办公室,周平安对着还在‘茶话会’上飙车的大妈们,露出带着歉意的微笑,“钱大妈和高云,你俩留守门市部,其他人到后边拿扫帚、铁锹准备打扫下备用仓库。”

    穿过门市部的后门,走进大院,周平安指着扣放在屋檐下的板车,对胡建设说道,

    “小胡,你把板车拉上,跟上我,一会儿把打扫出来的垃圾装车,然后,倒外边沟里去。”

    “哦。”

    胡建军也没闹幺蛾子,拉着没有胶皮胎的板车,发出‘吱哟、吱哟、吱哟’的声响,跟在众人身后。

    “快点儿,你怎么这么笨呐。你别老往前使劲,你得压着点儿车把。”老王看着胡建设拉着板车,一时半会的连个小斜坡都上不去时,顿时怒了。

    这强塞给他的徒弟,太丢人,不想要了,怎么办?

    这个备用仓库,周平安以前也没有来过,推开沉重的木门,尘土飞扬中,映入眼帘的是二、三百多平米的库房。

    对面的墙壁上还贴着大大小小的白纸黑字的好几条标语。

    “向XXX思想的红旗,奋勇前进!”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建设!”

    ········

    原以为这次收拾库房是个‘简单任务’,但是,在打扫过程中,才发现这个任务是‘地狱’级别的。

    以前,收听天气预报时,我们经常听到“有一股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即将到达,注意防寒保暖”,这样的话语。

    但是,在此时的四九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则是经常听到,

    “此次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起源于蒙古的东南部,经过我国的浑善达克沙地的西部,进入华北,影响四九城。”

    “此次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起源于蒙古的中部和南部,穿过我国的阿拉善,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赫沙漠,并从张家口进入四九城。”

    “此次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起源于南疆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并通过陕西和山西西北部进入四九城。”

    “白天二两土,晚上还要补”,就是这个时代里,人们对四九城经常遭受的风沙天气的真实描述。

    准备用来储放白薯的库房,经过一年的闲置,历经一年的风沙洗之后,当人走进去,脚下传来的感觉是软绵绵的,就像走在棉花上一样。

    但是,当你打算把这些来源自蒙古东南部、中部、南部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尘土打扫出去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满天飞尘”,什么叫做“遮天蔽日”,什么叫做“鼻子被堵得一窍不通”、什么叫做“把肺咳出来”。

    然后,好不容易打扫完了,浑身上下都会变的“拖泥带水”,就跟在泥浆里玩耍过的‘佩琪’一般。

    看着彼此狼狈的样子,粮店众人也顾不得还差半个多小时才到小班时间了。

    找出一个干净的布袋,撕成宽布条,围在脸上,就各自回家去了。

    反正,只要看不见我的脸,那出丑的就不是我。、

    主打的就是一个‘死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