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唐诗骑运河:10岁娃的家课
繁体版

第26章 聊城:田单漫逞烧牛计

    骑行日期:2020年7月25日

    背景新闻:

    人民日报2020年7月29日《数字经济就业吸纳能力强》

    路程概述:长途跋涉的第18天,实际骑行57公里,从平阴县出发,到达聊城,本次计划路线的最北端。

    路途记事:

    今天到达本次骑行计划的最北端。选聊城,是因为计划要跨越三大水系,咱得看一眼黄河;不再更北,是因为BJ这一波疫情,放弃了原定进京参加的夏令营。

    之前过淮河的时候,只知道在淮安附近,但水乡河真是多啊,我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啥时候过的淮河,都没拍上照。这次学乖了,预先在导航软件上设了黄河的标记提醒。

    可是,当真正再一次看到这条母亲河的时候,我疑惑的盯着导航,不是不相信,就是有一点不明白。以前也看望过母亲河,是高原上九曲十八弯的清澈静怡,这个好理解,毕竟才起源嘛。

    听惯了的“黄河在咆哮”的曲调,听多了黄河天险的战争故事,还有在平原上决堤改道好几回,今天就给我看这平静无波?(下图)

    其实吧,河面很宽阔的,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水流量不小的,而且果然很黄。但是吧,刚从抗洪抢险的长江中下游骑过来,要过黄河,就安排一座浮在水面的桥?还是在夏季的丰水期,也不怕哪一年被洪水冲走了。我脑袋有点转不过来啊。(下图,浮桥视频)

    中午进入东阿县,找午饭时,街上一溜儿的驴肉馆。才想起著名的东阿阿胶,原来东阿是地名、不是形容工艺啊。隔壁2公里,就是东阿阿胶博物馆,还是4A级景区。我基本能肯定,这儿的驴皮,肯定没用来做皮影戏。

    好奇的是,一路骑过来,田野间咋没看见一头活驴呢。不明白原材料来源,但不影响咱品尝驴肉,对吧。可惜只有娘俩,全驴宴吃不全啊,我选了张好看的驴肉。(下图:蛋花驴肉汤)

    等我借用饭店的洗手间出来,发现孩子在饭店门口被三个壮小伙子围住了,我头皮一紧,三步并两步冲上去。走近了才听明白,人家只是好奇,问从哪里骑过来的。其中一位想象过度了,表示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快手账号。

    话说快手是啥子?我们娘俩都是一脸懵。后来经朋友圈指点,才知道南抖音北快手。喔,感情儿这位是提醒我,错过了攒流量的机会?我回答说,没有快手,不了解。人家不信,你俩骑这么远,图啥呀?我……也说不清啊。

    得了,赶路要紧,天气预报下午小雨,再晚就是中雨了。喔,对了,“小雨”的定义是一天降水量10mm,这个是南北统一的,没错吧?嘿嘿,实践证明,今天第三次认识了南北差异。

    下午骑车,一路尘土飞扬,小雨呢?小雨哪儿去了?头顶那一大片乌云,你倒是吱个声呀。喔,有个毛豆大的水滴砸我手背上,再往前骑20米,另一颗毛豆砸我鼻尖上。

    意思就是,如果我眼睛够尖、车技够好,咱一滴雨都淋不到。那么,一场小雨,很多土地都沾不到水的。平时在江南习惯了“牛毛细雨”或“微雨洗春色”,头一次见到,下雨的时候还能尘土飞扬的。

    等进入聊城住下时,中雨来了。嗯,还是毛豆大的水滴,就是密度大了些。(下图:绿色是小雨区域,黄色为中雨)

    聊城唐诗选读

    聊城,恕我孤陋,以前没太听说过的城市,纯粹是查找古运河地图才知道的,是因运河而商业发达的最北的一座城市。关于聊城的诗词名句,我查到的基本是诉说田单复国时的聊城之战,后面就没啥著名的故事了。

    李白的“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有点吹牛不上税的嫌疑。相比之下,汪遵这一首概况的较为全面。

    聊城

    (唐)汪遵

    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罢戈鋋。

    田单漫逞烧牛计,一箭终输鲁仲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