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部伦理剧
繁体版

第14集 我熊通就要称王,你们谁能阻挡

    公元前701年,熊通遣莫敖(楚国官名)屈瑕、将军斗廉领兵与贰国、轸国结盟,用意非常明显,他要将“汉阳诸姬”分化割裂,各个击破。

    郧国反应非常强烈,因为它的位置在贰、轸两国之间,熊通太坏了,他这分明是要包郧国的饺子。郧国于是调集重兵准备打防御战,并遣使与随、绞、州、蓼四国紧急沟通,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相约一起出兵,狙击楚使,万不能使熊通的阴谋得逞。

    屈暇担心自己这点兵力不足以应对五国联军,准备向父亲楚武王请求援兵。

    斗廉不赞同这样做,他自信地说道“所谓师克在和不在众。郧军做足防御架势,又寄希望于外援,显然信心不足,斗志羸弱,我们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布置得法,勇猛厮杀,速战速决,必能取胜。我方一胜,则四国必退,他们什么德性您不知道吗?”

    屈暇觉得斗廉此话在理,但还是不放心:“将军,不如,我们卜上一卦?”

    斗廉仰天大笑:“我的莫敖大人,前人临阵占卜,不过是因为心有疑虑,难道您觉得我说的不对吗?如果没有疑虑,那又何必占卜呢?”

    一句话,又创造了一个成语——不疑何卜。

    屈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就打他?”

    “打啊!闪电打!”

    事情果如斗廉所料,郧军不堪一击,瞬间被杀得人仰马翻,援助四国听说郧国大败,立马调转枪头,回家了。

    楚国表示,我现在就要与贰、轸两国结盟,诸位还有意见吗?现场一片鸦雀无声。

    郧国果然被包了饺子,一部分郧人随绞国远征军迁入湖北西北部,今天郧县、郧西县由此而来。

    仅仅过了一年,楚国就对绞国动了武,理由是,曾意图出兵对抗上国,并拐走上国俘虏,必须予以严厉惩罚。

    这次领兵的还是屈暇。

    令楚人没有想到的是,绞国弹丸之地,竟爆发出超级顽强的意志力,围城一月尚未能攻下。

    感觉能力受到侮辱的屈暇围着绞城转了几圈,心中突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绞城北山突然出现了数十个楚国后勤兵,这些人砍柴砍累了,便坐在那里大快朵颐自带的干粮。

    绞国人看到后,眼睛都绿了!这围城一月,断粮许久,肠子都饿细了,还等什么,开门,出城抢粮!

    又一个第二天,北山上砍柴的楚国后勤兵更多了,绞人此时已经完全被食欲支配了理智,嗷嗷叫着再次冲上山去。结果,上去之后,下不来了。

    此时楚军已经打破北门,又将北山团团围住,绞侯感觉已经失去了继续与楚军战斗的意义,为减少伤亡,存续国体,只好答应与楚军结盟,奉熊通为尊,这就是“城下之盟”。

    就在楚国与绞国打得不可开交之时,邻居罗国大夫伯嘉率人到彭水进行了军事侦查,计算楚军渡河人数。意图很明显,罗侯想趁楚军倾巢而出,偷袭楚国。不过这个举动很快被楚军发现了,而且楚军也并未出动举国之兵,偷袭计划只好作罢。

    不过,这件事当即被熊通用心中的小本本记了下来,只等时机一到,就秋后算账。

    公元前700年,熊通再次命屈瑕挂帅,开始征伐罗国。

    斗伯比此事年事已高,便未随军出征,他随熊通到城外为大军践行,眼见屈瑕满脸骄狂之色,心中不免有些打鼓。回到宫中,斗伯比建议熊通增兵支援屈瑕,但因为说得过于委婉,熊通一时没有听懂,自己搁心里又琢磨一阵子,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回到寝宫,就把这件事情讲给了自己的妻子邓曼。

    邓曼何等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斗伯比的意思,嘱咐熊通赶紧派兵增援,但为时已晚,援军尚未赶到,屈瑕便已经和罗军打起来了。

    屈瑕因为之前两次统兵的骄人战绩,尾巴翘上天了,一意孤行,谁的建议都不听,甚至下令,谁胆敢对他的命令提出质疑,军法处置。结果,楚军按照屈瑕的意思,一路急行,强渡鄢水,队形都散了。

    而罗国则联合卢国,约好一前一后夹击楚军。罗军埋伏在鄢水对岸,趁楚军刚刚上岸,阵型散乱,突然杀出。楚军大惊,不战自溃,卢军又从楚军后路杀出,截断退路,楚军腹背受敌,乱成一团,死者无数,几乎将鄢水阻断。

    屈瑕懊丧极了,慌忙带着军队向南逃遁,罗卢两国好不容易逮到这样一个出恶气的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咬着楚军一路追打,一直打到荆州莫古楚国地界。

    屈瑕此时可能和项羽在乌江渡时的心情差不多,觉得对不起爸爸,对不起家乡父老,没脸再回楚国,于是自缢了。其他楚国将领,活着的,整齐划一地在冶父画地为牢,等待熊通治罪。

    熊通打了败仗,又死了小儿子,其内心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他毕竟是个雄主,其胸襟远非寻常人可比,他对那些战战兢兢的将领说:“这次打败仗,是我考虑不周,用人不当,不怪你们。”接下来,便赦免了所有人的罪责。

    “屈瑕伐罗”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警示性的成语——趾高气昂。

    此一役,楚国元气大伤,以往每隔一两年就四处约架的战争活跃份子黯然沉寂下来,整整10年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楚国的沉寂让周天子和各路诸侯似乎产生了一种错觉——曾经班里那个爱打架闹事的刺头被揍了一顿以后,变老实了。

    于是公元前690年,姬林约谈随侯,谴责他奉熊通为王。此后,随国对楚国的态度开始冷漠。熊通很生气,感觉自己遭受了无情的背叛。

    同年三月,熊通决定,举兵攻打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