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屈夫子
繁体版

10.选择

    “什么?您就要去秦国?”这话听在耳中,宛如天空中略过一道闪电。

    根据战国策记载,就在靳尚随张仪去秦国之时,其在楚国的小臣仇敌趁机对魏国大臣张旄说,“以张仪的才干,又有秦楚两国的重用,您将来会陷入困境。何不趁现在派人劫持靳尚以刺之,楚王必大怒张仪,您将会受到重用,秦楚交战,魏国也没有后顾之忧。”

    楚策上载有,事情的结局正是:

    “张旄果令人要靳尚刺之。楚王大怒,秦构兵而战。”

    换句话说,靳尚此去竟如同荆轲刺秦王般缥缈,有去无回,这是谁也想不到的结局。其本身是亲秦的,却没有想到被有心之人所挑唆。

    想到这里,她才认识到,如果等到靳尚从秦国回来再为夫子进言,显然如海市蜃楼般不可能发生。好在自己当年对战国策略知一二,现在,眼下要做的竟还要阻止靳尚奔赴秦国。

    她略为思考,看靳尚转身要走,再不说就来不及了,但这事要怎么描述才是合情合理,又不让对方太过吃惊?

    “大人,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还望您暂且不要离开楚国。”

    对,她不能说让人不去秦国,但可以说不要离开楚国。这么说来就要中听得多。

    果然,靳尚对此没有排斥心理,他只是淡淡地说,“已经和大王辞行,此去也是大势所趋。”

    在春秋战国时代,纵横交错,暗波汹涌。根据苏秦连横说秦所记载:“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几乎所有的辩士都是摇唇鼓舌,朝秦暮楚。

    因此,他自认为这次前去看住张子也是必然,这也是他早就想好的事情。自从出了六百里和六里的风波之后,楚王为此颜面尽失,虽然放出张子,他也感到对这些辩客的信任必须要有所限制。

    “管它什么螳螂和黄雀呢?”他想转身,这个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得把楚国手边的其它事情安排一下,紧接着明早就得赴秦。

    “然则,阁下可有仇敌?张子也有诸多的对手。万一,您的仇敌和张子的对手从中横生枝节,此去却是艰险万分。”

    靳尚不以为然,“还是惦记着夫子的事吗?既然答应你,回来必定进言,为其周转一个有名无实的禄位,做点喜欢做的事情,这点想必还是办得到的。”

    他的确可以办到,只要和夫人一说,郑袖那边,一向对于他的提议很是赞赏。想来一个文人,对其没有太多的实质影响。用现在的话说,不构成半点同质竞争。

    这个时候,天色渐渐已暗下,灯火点起。夜色之中,突然雷声大作。

    也是,三月本在惊蛰前后,再加上这是楚国的春天,下雨本属寻常。哪怕两千多年以后,每年的三月还是大雨小雨不断。

    但她很快想到一个主意,“大人,您听这雷声?”

    “平常的很。”靳尚说,“最近哪天不下雨?”趁着还没下雨,还是赶快离去。

    “天雷无妄。”

    他站住,看着对方。

    “什么意思?”

    “上边是天,下边是雷,正是天雷无妄卦。大人,此去艰险呀。”

    靳尚的心为之一动,他想到在郑袖宫中那个说不清道不明掉下来的碟子。在那个年代,楚国进贡用包茅,求神占卜用龟壳和蓍草,对于来自上天的迹象还是有着无比的重视。

    他略为踌躇,拿不定主意,却没有言语。

    “您想,如果张子的气数未尽,您就算跟着到秦国,也不能改变半点;如果张子即将在秦国待不下去,您又跟着去做什么?”

    她的眼光看着周围,“再说,看这宫外的两面青山围绕,也是一个艮字。山就是艮,艮为止啊。”

    “然则不能在楚王的面前出尔反尔,方才已自告奋勇前去秦国。”看,这倒是个眼下最实际的问题。

    靳尚再次转身准备离去,“如果真是艮为止,在哪里又有什么区别。”他自嘲地说,“反正该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就此别过。”

    雷声之后,哗哗的大雨点落下,天地之间织起密密的雨帘,洗刷着楚国的大地。这里有着万亩良田,千个湖泊,水里有着各式肥美的鱼,稻米满仓。

    现在,她正回到宫殿之中,在为自己安排的处所暂作休息。雨如此之大,哪里也去不成。这下可好,如果今夜迷迷糊糊地睡过去,第二天早上睁开眼还是在楚国,那就等于没有做成这件事情。

    她看着屋外的大雨,捧着一杯热茶。该怎么做,一环紧扣一环,谁才能出手相助。如果还在现代就好,她想到自己规划已久,却一直没有去的三峡游轮之旅。想到五月之时,正是适合坐船的季节,风轻轻地吹着,天既不冷也不热,当然,夏天已来,但还没有热到暑假那个程度。又想到之前查到的植被,据说在神农架,神农谷、大龙潭、金猴岭等地,五月正是杜鹃花开的时候,想想吧,一簇簇粉嘟嘟的花朵如同映山红般,在烟里雾里,青山绿水掩映。

    慢着,她突然想到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决定。三峡游轮多达十几条船,个个可称得上五星级,每个系列还有不同的游轮,有的价格也在差不多的区间。事实上,她几乎只用了几分钟就做出选择,那就是岸上的景点。

    很明显的,除却长江三峡,岸上游玩基本上都会去几个大的景点,但有的点只有一两条船才会经过。比如屈原庙,再比如说,有的游轮目的地会包括神农架,顺便经过峡口码头,而那里离昭君故里不远。因此,只要有这个偏好,选游轮是轻而易举,从不会被乱花迷了眼——

    花?

    她想到靳尚那个略带有忧伤的表情,在看到珠钗的刹那。

    可能,这就是其偏好所在。有很多事情的选择说来复杂无比,但真正做出决定的时候,原因却比想象中来得简单。有的用排除法,有的只是——

    目成心许。

    看到的瞬间,就会做出抉择。

    好,她现在打算去找郑袖,看其能否一试。

    夜色已晚,夫人的宫中仍旧点着灯火,外边下着大雨,显得屋内倒是有着些暖和。窗子开着,雨气肆无忌惮地吹进来,夫人坐在窗边。

    “天色渐晚,所为何事?”

    一杯上好的清茶端了上来,可见,这一天从早到晚,除了在园子里逛,其它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喝茶。

    她掏出那只珠钗,“夫人,这是靳尚大人为您挑选的,价值连城。”

    郑袖的眼中掠过些复杂的情绪,“你怎么知道?”

    “方才闲逛,正好碰到大人,也是碰巧得知,他说即将前去秦国。”

    “区区一个珠钗,不必放在心上。”一提到靳尚,夫人多少还是有点亲切感,想到对方此去千里,又是觉得略有不妥,但哪里不妥,一时又说不上来。

    “可见大人的心意是千真万确的。”她拿起热茶,“然则刚才在外,卜得一卦,觉得有些疑惑,特来禀报夫人。”

    “什么事?”郑袖坐起来,神情颇为关切。

    “说来也是奇特,大人转身之时,天上雷声大作,虽说在这个季节本属平常,惊蛰前后,没有什么比春雷更在意料之中,然则,其中却显示着一个卦象,那就是天雷无妄。”

    “天雷无妄?”夫人疑惑地问。

    她想到战国策·楚策中的一则典故,比喻用在这里倒也贴切:“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且大人处在万端并起的无妄之世,安有无妄之人乎?”

    “何为无妄之福?”

    “靳尚大人与您交好,楚王信赖之,列国交往之;而您在楚国受恩宠已有十余年,并无半点衰减,此乃无妄之福。”

    夫人眉头舒展开来,“既如此,何谓无妄之祸?”

    “大人在楚国多时,杂乱纷争,恩宠久已,自无有在点滴小事上做到留意。夏书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此番动身前往秦国,必定给人以可乘之机,此为无妄之祸。’”

    郑袖站起身来,想到那个没有缘由掉到地上的碟子,上边细小的桂花,现在想来,自从靳尚离开后的这个时辰之内,想来总是有些心惊肉跳,多少有些原因。

    “那么无妄之人又是?”

    “在其动身前往之前,及时出手制止,这就是无妄之人,才会得解。”

    她看着手中的茶,卷着的茶叶在清水之中逐步打开,清香扑鼻。

    看到郑袖还在举棋不定,此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一个人呆一会,因为该说的话都已经无误地表示出来。

    她站起身,往屋外走去。“外边风大雨大,先行告退,夫人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