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齐
繁体版

第十五章 议事旁听

    第二日清晨,阿淮锻炼完身体,依旧跟着林氏学习官话,练习字帖。原来刘父为了不耽搁女儿学习进度,只答应每日下午带着阿淮去上厝。阿淮也觉得学习之事不可耽搁,于是也爽快地答应了。若是自己不识字,到时候错过重点情报怎么办?

    刘父已提前给幕僚打好了招呼,这日下午,他便厚着脸皮把女儿带了过去。

    推开上次阿淮趴着偷听的竹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比下厝书房大约三倍的堂厅,此屋这堂厅正兼任书房以及山城办公之地。堂厅中只有一人坐在案前,便是那日到周大夫家中来寻父亲的子远,此刻他正认真地阅读着一卷竹简。

    听到推门声,子远抬起头来,见是刘父,便道,“显文来了。”

    刘父点了点头,问道,“下午文良未来?”

    子远笑道,“你也知晓,文良叔是不耐烦这些的。”。

    原来这每日下午,父亲与幕僚大多时间在处理山城内的一些琐事。大的,比如有野猪下山糟蹋田地,需要兵士前去歼灭。小的那就多了,诸如哪家丢了一只鸡,哪家的竹子被人偷砍了,此类芝麻小事。

    文良本是公主府内得力的谋士,如今被拘在这破山村,又要处理这些杂事,不堪其烦。于是便三天两头,要么称病,要么家中有事,早已成为偷懒能手,便是来了议事厅,也是抽空就摸鱼。

    刘父无奈的笑了笑,道,“辛苦子远了。”

    此时,子远像是突然看到阿淮似的,道,“少城主也来了。”

    阿淮脸上一红,回道,“嗯”。心中暗道,这些幕僚的消息可真是灵通,连乌屿这个小破村落发生的一段日常对话都可以捕获。

    子远早已知晓这制盐之法乃是阿淮出行乌屿之后所得,对阿淮观察入微的能力大为赞叹,只可惜不是男儿,否则定是要细心培养的。

    原来议事堂中办事之人,日常只有三人,一是刘父,另外两个则为幕僚,一曰子远,一曰文良。

    简短寒暄之后,刘父与子远先是粗略谈了山外之事,后便开始甄选查看近期山城发生之事,以确认那些事情是需要处理的。

    此时阿淮安静地坐在附近的小竹椅上,对着竹片,慢慢的描摹。对,阿淮到此也在继续练习。她一心二用,竖起耳朵,悄悄地听着二人对话。

    经过在议事堂的几日旁听,阿淮分析出,原来目前大齐国依旧是五年前的三分景象,太子、寿王目前仍然是胶着状态,而那赵贼依旧占领着南部,并时不时到东部劫掠粮草,同时由于蛮人进攻南齐,赵贼短时间内并无心力北上。不同的是,五年前大齐兵强马壮,国泰民安,而如今由于连年征战,部分地区已开始爆发农民起义,更有饥民落草为寇,山贼也日益增多。同时各地豪强蠢蠢欲动,虽然明面上不显,但私底下早已控制了部分地区。

    阿淮默叹,三足鼎立的局面恐怕要不稳了。只是不知,这时间还剩多久。

    又得知,原来公主府中曾经有四大谋士,名曰吕能、范于、张文良、洪承畴。这吕能便是当时力荐公主逃去留阳的幕僚,如今早已不知所踪。而范于则是早早前往西部,投奔了太子刘承。张文良是在城破后不久,混于流民中逃出,当时公主已战死,他先是去了西部,却不知为何并没有投于太子,后经过扶风,便想着来山城探探,结果被公主府兵士发现,捉到城内,子远便建议刘父暂时拘住文良,于是文良自那以后,便在山城长住。据说当初平县城破,唯有承畴一人在府内留守,后被乱军所杀。

    阿淮心中叹道,难怪这文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是人家压根就不想呆这,又没有想投奔的对象,就好在山城暂时躺平了。若是他日择定明主,想来这小小山城困不住他。

    至于子远,为公主故旧之子,自小便在公主府长大,与刘父情同手足,公主府遭此大难,子远对那赵贼也是恨意十足。他与刘显文同辈,却是小了几岁,如今还未及双十。蜗居此处,便是想辅佐刘显文,有朝一日,能够手刃仇敌,以报公主当年收养之恩。然而刘显文自小便是往文士方向发展,若论文章,自然是好的。若是说那调兵遣将之能却有所欠缺,更不论说是上场杀敌了。虽然刘显文也是十分努力,可惜天赋并不在此。这也导致,复仇一事,迟迟没有进展。

    提到刘祖父是如何成为城主一事,便要说到当年刘祖父在醒来之后的作为。

    自从公主一家奔逃来这山城,手中五百兵力直接占领了这小山村落,控制了出入要塞。\b山城人本就贫苦,世代皆是山民,就是那山中最富之人,也只有饱腹水平。哪见到如此阵仗,遇见大军,直接就是跪地投降,只盼兵士们能手下留情。于是公主府将士不废力气便占了这两个小山村。

    刘家进驻此地时,有山城本地人忠叔带路,又不行劫掠之事,行事作风直接让村名们跪服。虽是跪服,初到之时,山民面上不显,私底下却是排斥诟骂忠叔。直到未疯傻的刘祖父率领兵士打退几次下山的大虫,后又设计杀了此大虫。这风向才为之转动,人人诚服刘祖父为山城城主。

    原来山上那大虫时常来犯,每次竟要吞食孩童数个,方肯罢休。山城人畏此大虫已久,只恨没有能力剿灭。在这落后的山村,每到大虫下山时,家家户户闭门不出,便是在家中也是惶恐不安。大虫狡诈,来到门前,专攻那门上薄弱之处,竟有孩童在家被当众咬走。村民苦大虫久矣。而刘祖父便是那设计杀死大虫之人,这如何不让山民们臣服。

    因此刘家在这山城居住几年,虽无征税,日常却有不少山货收入,便都是那些山民们的的感谢之礼,供奉之礼。既认了刘宗为城主,山民们便把这刘家居住的上厝当成了县衙一般,村中大小事情,皆来汇报。且山民争斗、邻里矛盾等各种事宜,也都求到了上厝,请城主主持公道云云。文良初初来时,也是处理了一段时间,直至刘宗疯傻,才成了一只躺平的咸鱼。

    刘显文继任之前,早已熟悉山城诸事,处理这些事情也是轻车熟路,只是对于将士训练等事宜,却比刘祖父更不如。目前军中之事便主要是准晖将军负责,而福伯则担任监督之责。福伯本是公主府总管,通武艺,内政,并无训兵之能,只不过因为见多识广且忠心耿耿,便被安排了此职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本来文良也是合适人选,只是刘父尚未开口,他便无情地拒绝了。

    阿淮分析着情报,感觉自家所存,实在微薄,不说谋士,便是那兵士,也由于跑了一半,只剩得二百五。便是这二百五,有一些也已入赘成为山民,或是猎户了。这一小撮军队,如何能对那拥有十万大军的赵贼复仇?

    阿淮越想越惨淡,便索性不想,安安静静的练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只盼这三足鼎立的局面能持续久一些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