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到了排山坳
繁体版

第八章,鸦屿仙棋李家寨

    大家都说一方水土养一家人,许多时候真的是这样肯定没话说。但也有例外,世代都从所居住地的水土资源来养活自己及家人的。比如前文说到的李少白所在的李家,人家有其家谱载,其家族从宋时李戡起,就以立私塾授人于识而为立家之本。当然李少白这一代,也是毫无疑问族人努力求名来为其私学助力的。不过客观讲,李家到了李少白这一代,除了李少白因其字在元城有点名气外,其余李氏族人基本就没有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

    而大家一定还记得五年前李少白的彻底落败,无疑是给元城城西北五六十里外的李氏家族李家寨致命的一击。而且不久李家私学又是遭遇了屋漏偏遇连绵雨,因为时有元城在朝廷的大员多大人,告老回乡荣归故里多氏家族即罗观山夫人的娘舅家了。话说这个多大人回乡后闲的没事做,他发现元城虽然有官办学堂及私塾,但因所需学费都不低,所以事实上许多人根本上不起学。于是这个多大人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元城东开尔雅书院,免费招收凡是愿意求学的人。这无疑于给了李家最致命的一击呀!

    于是李家痛定思痛,决定不计前嫌直接召史氏之孙富土为婿,同时还与元城屠夫世家曹屠夫结成了亲家,毕竟一旦李家彻底失去了私学为本的生存资源的话,还得要寻找一定的实业来支撑自己家族的生存问题。而整个李氏家族的李家寨并不大,其能拥有的实业资源也十分有限,唯有这些年依靠这个山寨,一直养有不少猪儿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万变。其实说起李家这个养猪业,人家在宋时及以前就以养这个为生存之本的,只不过到李戡时,人家在附近山上的寺庙里,巧识两个围棋高手。然后他得其两人真传,他的两个师傅很快去云游高丽琉球,再然后两个师傅在高丽和琉球的弟子前来中土挑战,结果听说中土出来应对挑战的是其大师兄李戡后,高丽及琉球棋手就不战而退灰溜溜的走了,于是李戡在当时我们这整个国度大火。

    本来按照常理来说,他是应该立马出去上朝为官的,更何况当时他的伯乐可是三朝为相的文彦博。但他一直沉迷于进一步更高深的棋艺研究不愿意出去为官,于是慕名而来求学棋艺者络绎不绝。没办法李家只好顺势而为开办起了棋艺学堂,逐渐减少依赖生猪养殖的同时,李家学堂才逐渐将单纯的棋艺授学向全面发展,一直到了现在清末,李家私学不但在元城从无对手,就是元城的官办学堂,其实都是与李家合办。所以客观讲,在元城尔雅书院横空出世前,没有重金要想求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话说五年来李氏家族的李家寨,在后辈女婿富土的引领和倾心打造下,除在其后山建起了规模不算小且集约化程度极高的生猪培育养殖场外,而且还在其寨山前山,即鸦屿山当年李戡遇两棋仙师的地方,打造完成了元城又一个地域文化景观“鸦屿仙棋”,以及与之配套布局在其山脚的全新的李氏学堂“鸦溪大成堂”……

    再说这个“鸦屿仙棋”景观,同样在李家山寨前复古有莲花寺,莲花寺内有莲花池,池中有一浮出水面的大平台,平台上不但建有棋盘棋子,而且其旁还塑有两正下棋但相互又争得面红耳赤的白须老者,以及一个聚精会神但观棋不语背着书包的孩童。另外莲花池边还立有一字碑,上书:“昌元建邑几经春,百里封彊秀气新,鸭子池边登第客,老鸭山下着棋人!赠李戡――北宋.文彦溥(文潞公)”等字。

    话说这个元城地域文化景观“鸦屿仙棋”很快爆火的同时,元城尔雅书院的创始人多员外因年岁已高仙逝了,尔雅书院一时面临难以为续的境址。于是很快许多不差钱的学子,又投到了此时环境更优美的李氏学堂“鸦溪大成堂”了,而对于那些一时无钱继续求学的贫民学子,李家寨的李氏家族,也是紧急拿出一些资金,与亲家曹氏家族在元城立马兴为了完全免费的元城屠工学堂。由此李家寨李氏家族的立家之本从仅仅富人教育向全民教育进行了质变。从此在元城,贫富共生在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