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夏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九章 粗试现代技术(二)

    杨家救治破伤风的方子就是眼前小盏中的汤水。

    制作汤水殊为不易,取夏季尚未成熟的青色柑橘,去掉果肉,将果皮放置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生出霉菌后,装入坛中,埋在地下三年,历经时间洗礼,生霉的青柑会化成一坛碧绿的汤水。汤水色泽不同、洁净程度不同,全靠天时与制作手法,难以稳定恒一。

    服用汤水比较简单,只须让破伤风患者口服汤水。

    效果不一,对有些患者甚有奇效,服下之后立即好转,对有些患者则不见任何功效,还有些患者在服用之后,症状会突然加重,所以杨家用此方子慎之又慎,不是特别危重的病人,不敢轻易尝试。

    赵榛出门前询问杨越如何救治破伤风,杨越毫无保留地把自家的方子和盘告诉赵榛,赵榛听到青柑这些材料用品,猜测可能是古代培育青霉素的一种方法。

    破伤风乃细菌感染所致,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对破伤风有奇效。

    杨家的法子时灵时不灵,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赵榛怀疑或与古代技术落后,青霉素提纯不佳,以及抗生素自身的副作用有关,当时按照他后世掌握的知识提点几句,尽量完善方子,避免副作用。

    杨越言听计从,按赵榛的要求在做。

    赵榛借着灯光,指着色泽最碧绿的一盏汤水问道:“此样本如何?”

    这盏汤水晶莹剔透,十分纯净,看上去就很喜爱,赵榛感觉可堪一用。

    杨越逐一辨认长几上的坛坛罐罐后,指着右边一个罐子,道:“殿下,正在这只罐中用油清洗。”

    赵榛告诉过他,汤水要经油洗、碳洗两个环节,洗掉汤水里的杂质。

    油洗,先将汤水与油脂混合在一起,汤水、油脂密度不同,分化成两层,汤水里一些溶于油脂的杂质会与汤水分离,再将水油分开,可以去除一些杂质。

    碳洗,是将油洗后的汤水通过木炭过虑,利用木炭的吸附作用,再去除剩余的杂质。这是耳熟能详去除杂质的办法,不用多说。

    杨越将这只罐子搬到长台上,掌灯靠了过来。

    赵榛低头仔细察看罐子,罐子里汤水与菜油合在一起,已经沉淀完毕,罐里上面漂浮着菜油,菜油下面是绿汪汪的汤水,他用棍子搅了搅,汤水与菜油又混在一起。

    过了一阵,汤水沉着,菜油再次漂浮在上层,赵榛略作示意,杨越小心翼翼地将浮油倒去,倒得干干净净,罐子里只剩下一汪碧绿的汤水,赵榛对杨越道:“取木炭来。”

    杨越已备好木炭,取来几块大小合适的木炭,投入罐中,期间二人不断掌灯凑上去观察,见时机差不多了,将木炭从罐中取出来。

    不知何时,碧绿的汤水变成一罐白水。

    赵榛用拇指与食指小心地捏住一块木炭,捏的区域尽可能小,放在灯下细细检视,木炭颜色有些变化,放入罐子前木炭黢黑黑的,这时表层泛着暗绿色。

    赵榛道:“小杨,把这些暗绿色东西剥下来。”

    杨越又洗了一遍手,按赵榛的要求,将木炭表面变化颜色的部分剥了下来,得到许多碳粉,赵榛取来一只空罐,盛放碳粉,收集好了后,又让杨越拿来冷却的开水,倒入罐中,与碳粉细细搅拌。

    充分搅拌后,赵榛招了招手,杨越取来备好的宣纸,叠在一起,又取来一只空盏,接着端起宣纸,平铺在空盏上方。赵榛稳稳地举起罐子,慢慢倾斜,汤水渐渐穿过宣纸,过滤到空盏中。

    宣纸上留下无数微末的碳粉,盏中慢慢出现清澈无色的液体。

    赵榛看着液体,与自己料想的没有出入,感慨道:“可惜时间紧急,等不及水分蒸发,否则盏中水份蒸发,会留下白色粉末,那就是救人之物!”

    杨越不知道这些后世才发现的原理,他一直将青柑水当作救命之物,这回在赵榛指挥下操作以上步骤,已经猜出来真正有用的救命之物当溶在青柑水中,而不是青柑水本身,忍不住顺着赵榛的话问道:“殿下,真正救人之物是什么?”

    赵榛回道:“救人之物叫青霉素。”

    杨越不大明白,问道:“青霉素?什么是青霉素?”

    夏言一直站在一旁,插不上手,听见赵榛回答杨越问题,知道这是救人的关键步骤,竖起耳朵仔细地听。

    青霉素是后世创造的词,赵榛无从诠释,见杨越、夏言不解的眼神,临时胡诌道:“嗯!这是我根据青柑汤的样子起的名,你们看,青柑汤汤水碧绿,不是青么?又有些霉丝,不是霉么?素,你们看,最后取得的汤水洁白无暇,不是素么?故谓之青霉素!”

    杨越、夏言恍然大悟,纷纷点头道:“殿下这么取名,真是恰当形象。”

    赵榛的话没有大错,青霉素确实来自于青霉,但是素的解释不太准确,青霉素的素是指物质,纯净的物质,而不仅仅指它的色泽,赵榛无法详尽解释后世的知识,向他俩粗糙地解释一下,可以原谅。

    不过,他为了防止杨越、夏言误解,抖了机灵以后,又认真地提到:“青霉素存在于青色霉菌中,提取出来后,是一种药品,对医治破伤风有奇效。”

    又道:“破伤风,实为细菌感染,哦,何为细菌?细菌就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生命,眼睛看不见,不过真实存在,青霉素可以杀死细菌,所以能够医治破伤风。”

    又对杨越道:“你家自制的青柑水,青柑发霉后里面包含青霉素,但是这种土法导致青霉素杂质太多,影响药效,又可能产生毒素,这或许就是有些病人服用青霉素后病情加重的原因,所以我告诉你一些取出杂质、提纯青霉素的法子,尽量去除杂质、毒素……”

    赵榛有心借此机会培育这项技术,将心中所知说了出来,尽量深入浅出,难免涉及一些现代医药知识,顾不上杨越、夏言能否听懂,都说了。

    “菌株?”

    “展青霉素?”

    “青霉什么酸?”

    ……

    杨越、夏言越听越糊涂,开始时还能接住话,问一问,听到后来,搔着头皮,连如何去问也无从谈起。

    赵榛不去计较他俩的反应。

    他俩作为古代人,如果听明白才是怪事,赵榛说完之后,又举着盏子道:“其实刚才的法子是我临时琢磨的,不知有没有效果,如果能够出奇效,说明法子对路,以后可进一步发扬。”说到这,他顿了顿,对杨越道:“小杨,你要记住当中环节,以后细细琢磨,想方设法予以完善,提取出更纯的青霉素,必将名垂千古。”

    杨越不明白青霉素的重大意义,问道:“殿下,这是为何?”

    赵榛认真地回答道:“小杨,如果发现了纯正的青霉素,伤风咳嗽、肿痨痈疮……都不在话下!再也不用担忧破伤风导致的不治之疾!”

    古代人们面临的伤病威胁主要是细菌感染,赵榛提到的这些病症无不是细菌导致的破败性疾病。

    杨越身在杏林世家,见过无数这样的例子,他不知道背后的伤病机理,但知道类似症状极其棘手,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医治这些病人主要看造化,医术倒是其次的。

    赵榛这么说,杨越精神大振,道:“殿下,青霉素……真有这般神奇?”

    “神不神奇,试试不就知道了?”

    赵榛将盏子递给杨越,示意他端过去给姚信仲服下。杨越端着盏子,小心翼翼地走在前方,生怕汤水洒出一丁点,赵榛、夏言紧随其后。

    到了右边院子的正屋前,夏言将门锁打开。

    里面的人听见响动,候在门后,没等夏言推门,鲍安从里面将门一把拉开,憋了一肚子火,张口抱怨道:“我们来求医,为何将我们锁在屋中?”

    赵榛怕被他认出来,急忙低头,装作寻找东西。

    杨越很机灵,道:“此药炮制之法乃我家不传之秘,若是被你们偷看去,我岂不是亏大了?”

    杨越解释后,鲍安挑不出毛病,他有求于杨越,不敢得罪,只能忍住怒火,反过来低头向杨越赔礼,抬起头后,见赵榛似乎在回避自己,忍不住对着赵榛上下打量。

    杨越与夏言不给鲍安打量的机会,簇拥着他进了屋子,赵榛没进去,就站在门口往里张望。

    屋内搭了张简易的床架,床架上铺了被褥,躺着一人,是姚信仲。

    乐生坐在地上,斜靠在木架旁,摆弄着火盆,杨越端着盏子进来,他知道这是救治的药水,赶紧站起身,冲杨越行了一礼,然后转身俯下去,扶住姚信仲半靠在床边。

    昏黄的灯光下,姚信仲双目紧闭,毫无反应,他仍在高烧之中,人事不醒。

    “这是救治破伤风的药水?”

    鲍安着急挤开姚信仲嘴巴,示意杨越喂药。

    杨越道:“不急。”说完将汤水递给乐生,从怀中掏出一只小刀,在火上燎烤了一会,朝姚信仲走去。

    鲍安、乐生都有些不解,但看得出杨越没有歹意,任凭他作为。

    杨越抓住姚信仲的手腕,用小刀割出一道伤口,伤口恰到好处,既破了皮又不见出血,然后要回汤水,端着小盏在伤口上洒了一些汤水,便端着小盏静静地等候。

    等了一会,杨越扶住姚信仲的手腕仔细看了一遍,见没有异样,才端着盏子凑到姚信仲旁,将盏里的汤水灌入姚信仲嘴里。

    姚信仲尚能吞咽,喉头一阵涌动,将汤水全部吞下,鲍安如释重负,示意乐生将姚信仲放下,用衣袖为姚信仲擦干净嘴角。

    杨越喂好药后,快步走到门前,向赵榛小声通禀了过程。

    赵榛耐心地倾听,特别是听到用小刀割出伤口洒药这一步时,回应道:“哦,这一步叫皮试,测试一下他有无过激反应。”

    杨越大略明白皮试的意思。

    此药有些凶猛,可先少量用药看病人的反应,如果没有任何毒副反应,再大量用药。

    杨越忽然想到家中医治的一些病例,在服药之后症状突然加重,这么看来,有些原因可能就是应激反应,由衷地佩服道:“殿下博学强知,更擅于医道,真乃天才!”

    赵榛呵呵一笑,拉着杨越靠在身边,小声道:“医道,救死扶伤,乃天下最伟大的事业。待到了襄阳之后,小杨你要以此为己任,弘扬医道,究极医术,立志成跨时代的医学宗师。”

    提到襄阳,赵榛忽然想起来朱大泰等人此刻在后院做的活,不等杨越回应,拍了拍他的肩膀,往后院去了。

    “跨时代的医学宗师?”

    杨越满眼迷茫,一时难以明白,只好强行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