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渔村一村长
繁体版

第103章 私塾,但是《几何原本》

    “哈哈哈哈!”赵承成放声大笑,“还是福王殿下见多识广,我竟不知道,天下还有第二个南京兵部尚书,居然也姓史……”

    这话显然是在讽刺朱由崧。

    他脸上一红:“本王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史尚书是有名的清高,能给赵家村的书院题名,着实让本王意想不到……”

    “那王爷是瞧不起我的村子了。”赵承成狡黠地一笑,“那不如去看看,看看我说的是真是假。”

    如假包换!

    史可法那一笔极为端重浑厚的楷书匾额,就挂在赵家村私塾的门楣上,那还能有假?

    这可是当今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

    被崇祯皇帝授予统管江南兵权,且又是东林党人中的骨干,居然会给一个小村子的私塾题字?

    太难想象了。

    要知道,天下有多少富商,拿着真金白银想求史可法一字半句的题词,连门都不敢上……

    望着匾额,朱由崧呆呆看了许久,忽然沉沉叹息:“唉!没想到赵村长和史尚书交情不浅……”

    小福王这话带着几分苦涩,又带着几分尴尬,讲了一半就没法往下再说了。

    其中的原因,赵承成却是一清二楚。

    然而现在还不到点破的时候,赵承成直到没有听见。

    恰在此时,孩子们朗读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第一论:设有多度彼此俱与他等,则彼与此自相等;第二论:有多度等,若所加之度等,则合并之度亦等;第三论:有多度等,若所减之度等,则所存之度亦等;第四论:有多度不等,若所加之度等,则合并之度不等……”

    朱由崧就在私塾门口,读书声他听得十分清晰,可又听得十分陌生。

    “赵村长,你们村里的小孩念的这是什么书?怎么本王从未听说过?”

    赵承成微微一笑:“读的是《几何原本》,是徐阁老翻译西人之书并以中华知识补充而成的。”

    “徐阁老?哪位徐阁老?”

    “是本朝当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的徐文定(徐光启的谥号)公。”

    朱由崧对朝廷情况的了解并不深入,知道史可法,却不知道死了有快十年的徐光启,更不可能知道他同西洋人关系密切。

    然而赵承成交游这么广泛,还是超出他的预料。

    赵家村再怎么兴旺发达,也不过就是湖边的一个小村子而已。

    村长赵承成说破大天,也就是个没有功名的小吏,居然就能结交上尚书、内阁大学士这样的人物,着实匪夷所思。

    一个小小的村长啊!

    别说是村长了,就是正经知县、知州这样的朝廷命官,想要见到这种层次的人,也得找门路、托关系,有时候还得真金白银的花出去。

    想花钱,还没那个门路!

    朱由崧对赵承成的敬佩又增加了几分。

    同时,他的担忧也增加了几分。

    小福王人生阅历不多,演技也高妙不到哪里去。

    他表情的变化,被一旁的赵承成看了个一清二楚,却没有点名,而是在心中窃笑。

    正在此时,私塾里的朗读声骤然停止,传出先生的声音:“下课!但是别光顾着玩耍,回去把作业做了,谁明天不交,告诉谁的娘,小心屁股开花!”

    学生们齐声道:“知道了——”声音有些懒散。

    先生显然对这样的态度不甚满意:“还有。明天要考试!”

    “啊!”学生一阵哀嚎。

    “嘿,也有可能不考,先复习着,没错!”

    学生又是一阵哀嚎,刚才放学时的高兴劲顿时烟消云散,耷拉着脑袋背着书包,就往外走。

    这几句话,引来了赵承成脑海深处的惨痛记忆,可是作为旁观者,看着又莫名高兴,嘴角都禁不住上扬了……

    学生们走尽了,先生才最后一个出来。

    这位先生名叫严志泉,考中举人之后便无意科举,是赵承成从苏州府凭来的,看中的不是他“四书五经”的造诣,而是他博览群书,特别是看过不少西洋传来的。

    并且,并没有受洗成为教徒……

    塾金也不便宜,一个月就是十两银子,年中、年末还有冰炭福利,一年要花赵承成五十两银子,且是包吃包住。

    比一个知县老爷一年正项收入都多。

    但这笔钱,赵承成花得一点不心疼,严志泉是人才难得,这样符合条件的先生,哪那么好找?

    别说是五十两一年了,就是一百两,赵承成也得给!

    赵承成给钱痛快,严志泉在这里教得也尽心。

    另外,赵承成还多分配了给他一个任务。

    严志泉见赵承成在外边,却不认识朱由崧,只向这位小福王略略行礼,便道:“村长在这儿啊?正好,且稍留半步。”

    说着,他便转身回了私塾,等出来的时候,手里已经捏了一张纸。

    “村长,这是本月新出的报纸。请先审阅一番,若无错误,便可刊印了。”严志泉道。

    没错,严志泉在赵家村里还兼任编辑,帮着赵承成编纂每月的报纸。

    这些报纸是要夹带在商品中,能够流布全国,乃至全世界……

    赵承成取过报纸,读了读标题,开篇就是一篇大文章:《时事维艰,君子应弃私立而谋天下》——正合着赵承成“团结一致”的思想。

    而后是几段风土人情的小文章,几篇江南江北士子新作的诗词。

    再然后是八格漫画,画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讲的也是“团结”的道理。

    而在报纸犄角旮旯里,则填充了几段笑话。

    赵承成浏览一遍,十分满意:“严先生果然大才,文辞好、绘画也好!雅俗共赏,难得难得!”

    其实严志泉编辑报纸属于义务劳动。

    但读书人就讲究个名气,一看见报头《洪波月报》下写着的一行颇为引人注目的小字:

    主编:赵承成;

    责任编辑:严志泉。

    又想到这几个字,还有报纸上的文章能够流传全国,严志泉心里就说不出的高兴。

    “好!赵村长满意就好。待学生回去再校对两番,就能送村里的印刷厂刊印,三天之后,成品就印出来了。”

    赵承成点点头:“咱们存货还有,慢慢校对,不急。”

    他刚想把报纸样张递还给严志泉,耳边却听朱由崧说道:“赵村长,这东西,能给我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