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渔村一村长
繁体版

第133章 造反?晚不如早!

    马士英的实力不算小了。

    原江北四镇之三,都是他的手下——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全都听从他的调遣。

    然而明末是天下大乱的局面。

    凡是乱世,考验的不是谁的官大,而是谁最有实力。

    面对左良玉领兵来攻这样的泼天大事,位高权重的马士英也不得不来求助赵承成。

    而赵承成这边早就防着左良玉呢!

    穿越来到明末的这些年,他早就搞明白了:

    就明末这群乌龟王八蛋,只要自己不干预,他们原本是怎样的垃圾,现在还会是怎样的垃圾。

    历史上左良玉就曾提兵造反,几乎酿成了南明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

    这回他的操作也并不出人意料。

    只不过被赵承成拥立福王这么一搅和,逼得他不得不把造反的时机提前了而已。

    而赵承成要的就是这一出。

    既然造反是肯定的,那么那么与其等到满清入关南下再造反,还不如选在如今政局趋稳的时候呢!

    要知道,现在是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和前方传来的战报,李自成也好、吴三桂也好、多尔衮也好,还正在山海关一带进行血战,根本无暇南下。

    赵承成迟早要对付的这三个对手,暂时都还窝在北方互相攻伐。

    正好给了赵承成提前摆平左良玉的大好时机。

    怎样对付左良玉,赵承成早就有了打算,却还要征求马士英的意见:“马阁老饱读兵书,不知有何处置之道?”

    马士英答道:“左良玉势大,恐怕难以直搠其锋,可以稍作避让,待其锐气丧尽,然后从容应对。”

    好一个稍作避让,好一个从容应对。

    历史上的马士英也是这么做的。

    成功了一次,失败了一次。

    巧了,成功的那一次正式对上左良玉,他这么一从容应对,居然就把左良玉给耗死了。

    实现了《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呵呵。

    所以在清兵南下之时,他又玩了这一招从容应对,终于把半壁江山全都“从容”完了。

    按照正常的历史流程,左良玉至少还有两年的寿命,想要短时间内耗死他是不可能的。

    因此马士英这个叫从容应对,也就成了一句屁话。

    “我说马阁老,咱们这边刚刚定下大统,并已明传天下,各地的王爷都来了。可左良玉提兵一来,咱们就吓得跟兔子似的,不是叫天下人都看到笑话吗?”

    “所以赵村长的意思……是要和左良玉拼一场了?”马士英问道。

    赵承成点头:“不错。打是迟早要打的。现在一味妥协,只会让左良玉永远都骑在咱们头上!”

    “所以这一仗非打不可吗?”

    “当然非打不可!且是本朝的立国之战,马阁老你说要不要打?”赵承成这句话几乎不能称得上是一个问题,而是一句反诘。

    “可就怕输了……”

    赵承成双目圆瞪:“想赢怕输还怎么打仗?能避得了一时,就能避得了一世?能避得了一个左良玉,就能避得了李自成、张献忠,就能避得了多尔衮吗?”

    这几句话咄咄逼人,将向来在人面前飞扬跋扈的马士英,逼得哑口无言。

    同样主张拥立小福王朱由崧,马世英也算是自己半个盟友了。

    对于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得罪过深为好。

    “唉!”赵承成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把语气缓和下来,“马阁老,左良玉看似势大,却没有大义名分,手下的心不齐,谈不上有多么可怕。只要咱们指挥得当,战胜他不成问题!”

    马世英似乎从赵承成的话里听到了获胜的希望:“那么只要赵村长出山指挥作战,也就不用怕那左良玉了。”

    “不不不!此战是因拥立福王称帝而起,理应由福王挂帅。史相公是南京兵部尚书,提点江淮三军,理由由坐纛。而马阁老是凤阳总督,当个前敌指挥当然是义不容辞。至于在下,位卑职小,不过是从旁参赞而已啊!”

    原来在马士英到访之前,赵承成早就把整个作战的体系都捋清了,一切尽在其掌握之中。

    到了崇祯十七年,经过了前后二三十年的苦战,明廷能争惯战之辈,基本上都已经死光了。

    少数留下来的也都投降了满清。

    马士英顶着个凤阳总督的头衔,手下能够信任的武将并不多,也就是江北四镇这几个而已。

    而历史事实证明,靠着江北四镇这几个货色,怎么样的败仗都能给你打出来……

    幸好在拥立小福王的过程当中,赵承成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历,以马士英的名义,指挥起这群骄兵悍将,画风倒也并不怎么违和……

    于是马士英这边江南四镇尽出——不应该说是江南三镇。

    因为高杰已经彻底倒向了赵承成,历史线悄然发生了改变,他已不再听命于马士英了。

    赵承成这边也同样是精英尽出。

    洪泽湖各山寨的军队、汝山湖二郎庙的李凌华、盘踞淮阳的高杰、镇守高邮湖的卫所兵,无一例外全都动员上了前线。

    至于赵承成亲率的一百五十赵家军,作为最精锐的突击队,又或者是特种作战部队,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参与到了这场战争当中。

    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盐商汪银城和大船主郑森,作为赵承成的盟友,也已悄然投入了军事行动。

    于是一场大战陡然拉开了帷幕,这场仗在历史上称为“拥福之战”!

    标志着崇祯皇帝死后,南明朝廷的正式建立。

    战争一开始就在赵承成的计划之中执行。

    马士英手下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三路人马,在执行了一系列冲突、退却、反击等等诱敌行动后,终于将左良玉主力拉扯到了赵承成预定的战场。

    淮河之畔的泗州城下。

    那左良玉不愧是南征北战的老将了,一赶到战场就率先发动亲兵,用最短的时间攻下了泗州城。

    泗州城遏制淮河、虎视南京,只要攻克淮河渡口,便能一举南下直取金陵!

    攻下了南京,左良玉的目的就达到了。

    尔等不是想拥立福王称帝吗?

    既然称帝,必然是要在大明第一个都城——南京城。

    拿下了南京,你小福王,难不成还能在野地里当皇帝吗?

    左良玉并不是反对小福王称帝,而是反对自己在拥立的过程当中寸功未立。

    所以才要不遗余力地拿下政治资本。

    这就是素来斤斤计较的左良玉,在心底打的小算盘。

    这算盘打的不可谓不精,可偏偏不巧碰到了赵承成这号的。

    因为赵承成是不会跟你比赛打算盘的速度和精度的。

    他会直接把算盘砸了。

    或者。

    从衣兜里掏出个电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