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权倾天下
繁体版

第十三章 霍娘小玉

    而这场诗会所引起的风波并不止于此,只是郭映匆匆离场,去了赵氏的庄园,并未来得及知晓而已。

    不过有了诗会上的一番铺垫,郭映的号召力就远非昔日可比了。

    当他再提及要去西疆戍边时,一干赵氏的子弟纷纷表示要自备弓马,随他一道上阵杀敌,收复河山。

    赵氏虽然朝中无人,但在乡里还是颇有根基的,郭映的舅舅赵破虏转瞬之间就给他拉来了两百健儿。

    于赵破虏而言,外甥有志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他这个做舅舅的,自然是要鼎力相助了,而赵家的子弟跟了郭映,当然也是有好处的,立功受赏至少能有保证,除此之外,升迁也肯定比做小兵快些。

    再则,郭府肯定也不会对他们的家眷有所表示,一份钱粮是少不了的。

    不过郭映可不会来者不拒,且不说皇帝多半是会封他一个小官,便是封他一个大官他也养不起这么多人。

    他最终只是让荔非珣挑了二十个弓马娴熟的健儿跟随。

    毕竟他还要考虑到郭家的旁支庶子、京师的侠少,万一再有其他将门的子弟要跟着去,总不能拒绝了吧?

    而且他身边还有不少将门纨绔,他寻思着若是将这帮废柴也拉到船上,将来到了关键时候未必不能济得大事。

    经过上次大明宫面圣之后,郭映心里对李适的期待已经变成了零,而且心底隐隐萌生出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那就是尽一切心思向上爬,顺带着收揽人心、扩充兵马,等到了四五年后的“泾原兵变”时,直接效仿曹操打着救驾的旗号行劫驾之事,然后打出“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

    当然了,这个想法操作起来的难度可能比曹操迎天子到许昌这个剧本的难度更大,就算真成功了也极有可能落得一个千夫所指、举世皆敌的下场,毕竟此时的大唐不比汉末,人心尚在。

    一个搞不好,就是九族尽灭。

    但是从眼下看,他去从军戍边之事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了,郭映自然要未雨绸缪一番。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再则,郭映心里也是有股子志气的,他有时候心里就想司马懿能用十几年磨一剑,一日之内夺取曹氏四代人的基业。

    我郭映,就不能五年磨一剑,夺取李唐八代人的基业吗?

    ……

    翌日一早,郭映一行三十三人启程返回了长安。

    除了身边的十名护卫,赵氏的二十子弟,妹妹郭晚,回城途中还多了一个人,王储。

    他本来是要参加今年的秋闱的,但是行卷不认识达官贵人,干谒又无门路,自认进士及第的机会渺茫,便有了另觅他途的意思。

    在听闻郭映要去西疆任武职之后,他便主动请缨,说是要追随郭映共赴边疆,还吟出来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郭映见他态度坚决,便欣然应允了,一来王储与郭家有那么点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二来这人确有几分才学,做个狗头军师大抵是够用了。

    ……

    回到长安,郭映第一时间就把郭晚送回了家中,然后去了胜业坊古寺巷,那里有他的意中人,霍娘小玉。

    霍小玉本姓李,是霍王李晖之女,按说是皇室宗亲,天家贵胄,但因为其母郑净持是歌舞伎出身,她在王府的地位并不高。

    李晖死后,他的几个儿子瓜分了王府的财产,并将郑净持母女二人遣居于外,霍小玉也是在那个时候易姓为了母姓郑氏,随母迁居到了古寺巷,街坊邻居都不知道她是王女。

    等到霍小玉十六岁时,已经长得和她母亲当年一样明丽可人,通诗文、善歌舞,而郑氏从霍王府带出的金银细软也早已卖用度殆尽。

    为了维持生计,霍小玉不得不承母亲的旧技,做了歌妓。

    不过她是清倌人,只卖艺不卖身。

    尽管如此,她的才艺容貌还是吸引了京中的清雅风流之客,她也渐渐声名鹊起,直到后来冠盖京华。

    再后来的剧情就变得很俗套了,她遇上了一个始乱终弃的书生……为情所伤,日渐消瘦。

    若不是遇上郭映这个长安第一深情,大唐第一护花使者,时时开解,恐怕她已经香消玉殒了。

    毕竟情之一字,最是伤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胜业坊就在东市边上,也是一个达官贵人云集之所,有好几座王府,不过郑氏母女住的古寺巷倒是清净,独门独院,环境宜人,正适合养病。

    郭映走进院门时,霍小玉正坐在廊檐下晒太阳,一袭白衣,纱罗遮面,看不清容颜,却别有一种凄美的味道,宛如月色下盛放的荷花。

    “你怎么又来了?”

    听到脚步声,霍小玉轻蹙眉头,轻嗔一声,旋即又摇头苦笑道:“你这又是何必,你明知我此生不会再动情……”

    她的嗓音婉转柔媚,犹如黄莺啼鸣般悦耳动听,可惜语气之中却满含无奈,似乎有化不开的哀愁,令人忍不住怜惜,又让人心尖一痛。

    只是郭映却恍若未觉一般,径直走上前去,在她对面坐下。

    他微笑道:“玉娘难道没有听过这句话么,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这两年来,我月月不缀,三日一登门,五日一拜访,难道玉娘你还不明白我的心意?”

    霍小玉怔怔地望着他,神情复杂地叹息了一声,垂眸低吟道:“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我已非完璧之身,如何敢奢求郎君垂青……”

    “我不在乎!”

    郭映目光灼灼,凝视着霍小玉,说实话连他也说不清眼前这女人有什么魔力,让他恋恋不舍,欲罢不能。

    或许是当年初见时那惊鸿一瞥的惊艳,又或许是她身上那种为情所伤、我见犹怜的神韵,总之,郭映对她情根深种。

    哪怕她现在脸上戴着面纱,也依旧让他心旌摇曳,魂牵梦绕。

    “我在乎!”

    霍小玉忽然提高了声调,抬起头望着他,眸波盈动,咬唇说道:“郭郎你是将门虎子,前途无量,而我不过是一歌伎,又为人所弃,我若是跟了你,你道世人会如何说……”

    “世人,哼,与我何干!”郭映嗤笑一声:“再说了,那些酸腐文士,不就喜欢背后嚼舌根子么?有什么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说着他伸手拉住了霍小玉的纤纤素手,紧握在手心里,柔声说道:“玉娘你切莫妄自菲薄,李益他能做出为了前途另寻新欢的事,只能说明他是有眼无珠。

    我郭映,虽不敢称是英雄豪杰,却也不是他那般贪慕虚荣之徒,做不出始乱终弃的事。”

    闻言,霍小玉的娇躯蓦然僵硬了一瞬,随即她缓缓抽回了被郭映抓住的手,低低地说道:“妾身薄柳之姿,实在是配不上郎君的厚爱……还望郎君勿要再纠缠,若是因我之故影响郎君的仕途前程,那妾身便罪孽深重了!”

    可惜她越挣扎,郭映便抓得越紧,丝毫不给她逃离的机会。

    最后他索性站了起来,半弯下腰,双臂张开,将娇弱的霍小玉拥入怀中,嗅起了她发间幽幽淡香。

    眼看着就要离京,郭映也顾不上什么礼法廉耻了。

    霍小玉挣扎不脱,反抗不得,眼泪簌簌落下,又被郭映紧紧拢在他宽阔的胸膛上,不禁泣声道:“郎君,你放过我吧……”

    郭映没有答话,只是抱得更紧了,恨不得将她揉进骨血里去。

    良久之后,他伸手解下了霍小玉蒙在脸上的面纱。

    面纱之下,是一张足以颠倒众生的绝色容颜,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阳映雪,黛眉修长,琼鼻樱口,一双妙目如星辰闪烁。

    只是朱唇几无血色,让她原本倾国倾城的容颜现出几分病态,便好比那病西施一样。

    “跟我回郭府吧。”

    郭映痴迷地盯着那张近在咫尺的俏脸,喃喃道:“不日之后,我便要出京远赴西疆,你待在胜业坊我不放心。”

    霍小玉娇躯微颤,轻轻摇头。

    她知道郭映中意她,她对郭映也颇有好感,但是他们二人身份悬殊,门不当户不对,况且她自问已经失身于李益,年岁又长郭映八岁,又有何颜面入郭府呢?

    “郭郎休要再说此言,妾身不过一歌姬,郎君若是真纳了我为妾,只恐有辱门庭,老令君也会不高兴的。”

    说完,她轻抚鬓角的碎发,轻抿红唇,露出一副决绝然的表情。

    “什么纳妾,我要娶你为妻。”郭映皱眉,强横霸道地打断了她的话。

    霍小玉怔住。

    为妻,这是她从未想过的,便是李益一个县主簿,也不愿意娶她为妻,何况是郭映这个当世第一将门出身的嫡子了。

    不过,清醒过来之后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受宠若惊,也不是欣喜若狂,而是言辞激烈的劝说道:“郭郎你是做大事之人,自是要娶高门大户之女倚为助臂,岂可事婚姻之视为儿戏……”

    “那你要我怎样?”郭映道。

    闻言,霍小玉秀眉微蹙,泫然欲泣,道:“我自幼在古寺巷长大,只怕去了郭府,住不习惯。”

    郭映顿时陷入沉默,他也怕霍小玉去了郭府不开心,更怕他在郭府受委屈,过了许久方才幽幽一叹:“既然如此,那便罢了。”

    “玉娘你且照顾好自己,待我下次回京之时,必定给你一个说法。”

    说着,他轻轻拂袖,转身离去,留给了霍小玉一个孤寂的背影。

    “郎君……慢走……”

    看着那宽阔挺拔的背影,霍小玉心底忽然涌起一股浓浓的悲伤和无力感,她用指甲掐着掌心,剧烈的疼痛让她恢复了理智。

    而她那颗已经死去的心,似乎也跟着重新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