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权倾天下
繁体版

第十九章 吐蕃军制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二十六。

    夜凉如水,圆月高悬。

    原州百泉城外黄石固烽燧,虫声啾鸣,夜枭飞啼,而就在这虫鸟低泣的幽深之处,却隐隐夹杂着一阵金铁交鸣之声,随之而来的是几声凄厉的惨叫。

    一股浓烈刺鼻的血腥味儿,瞬间弥漫开来,让这静谧的夜更添几分诡谲与阴冷。

    “解决了?”

    片刻之后,郭映扬鞭指了指上方的烽燧,而在他身后的是百余裹甲衔枚的精锐甲士。

    “就十个蕃儿,还有六七个在睡梦中,手到擒来。”

    郝玼咧嘴哈哈一笑,一脚踢翻了一具尸体,捡了他挂在腰间的弯刀,随后挥臂甩刀。

    只听得“噗嗤”一声响,锋利的弯刃便将那吐蕃勒堪(十夫长)的头颅削落,鲜血喷溅老远。

    旋即十具尸体,包括那员吐蕃的脑袋全都被郝玼几人扔到了烽燧下面,滚落到了郭映的马头前。

    “蕃贼轻而无备,连个暗哨都没有,这是不把咱们泾原军放在眼里啊!”

    郭映横刀立马,抬头望向东方。

    七月末,正是月明星稀的时节,数里之外百泉城的轮廓清晰可见。

    “不过也好,正好杀原州的吐蕃兵马一个措手不及。”

    郭映微微眯着双眼,心头升起冲天豪气。

    “怎么打?”

    郝玼提着十多跟辫子、二十只耳朵下了烽燧,凑近郭映,兴奋的搓着双手问道。

    于旁人而言,郭映的行动很冒险,甚至可以说是疯狂,但对他而言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侦查行动罢了,以往他也经常深入敌后,捉几个生口,杀了割下辫子耳朵拿到百里城换些赏赐买酒喝。

    郭映淡淡的瞥了一眼郝玼,摆了摆手:“不急,先休整休整!你且先说说吐蕃在原州的兵力分布。”

    “好。”

    郝玼爽快答应着,然后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原州失陷是在十六年前,州东的平凉、百泉因为离泾州太近,没有驻军,仅有两个小烽燧,也没有人烟,算是白地。

    过了平凉是陇山,有五座关城,各驻一个百户,关城后面是随军的吐谷浑部落。

    而顺着百泉走,前方有一个小城,叫那城,有两个百户,两百兵马,再往西是原州的州治平高,有一个小千户,五百羊同骑兵驻守。

    最西边的摧沙堡,是吐蕃在原州的大营,吐蕃人积年掠夺的财货、还有从后方运来的兵甲粮秣都屯积于此,由一个千户的通颊斥候驻守,若再算上其部落中的青壮,估计不下三千人。”

    千户、小千户、百户,听起来像是蒙元、大明的军制,但其实不然。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解释一下吐蕃的军制了。

    首先,吐蕃这个国家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政权,他更像是一个奴隶主军事部落联盟性质的政权。

    它的兵役制度历来是寓兵于民,也就是全民皆兵。

    虽然松赞干布仿照唐朝的府兵制建立一个名为“五茹六十一岱”的军事组织,但还是没有革去它身上的部落兵制影子,除了闲时为农、战时为兵之外,妇女老人小孩也常常被算作兵员。

    这也是史书中记载大唐动辄斩获数万,而吐蕃来年就卷土重来的原因。

    而所谓的“五茹六十一岱”,其实就相当于大唐的“十五道三百二十八州”,只不过吐蕃人的茹(相当于道)、岱(全称东岱,相当于千户所)并不是单纯的行政单位罢了。

    茹分上下两部,有茹本,也就是将军,上马管兵,下马治民。

    茹下面有域,域下面是东岱,岱的长官叫千户,吐蕃人称之为“东本”。

    下面有小千户,也就是五百户长,五百户长下面是百户,吐蕃人称之为“勒曲勘”。

    百户下有小百户,也就是五十夫长,唐人称将头,吐蕃人称“格尔”。

    最后是十户,十户长称“勒勘”。

    偶尔,也会有四人编的军事组织,一人为组长,称“祖本”,一人为副组长,称“俄本”,这是两个战斗人员,另外两人是辅兵,炊事兵叫“贞普”,另外一个是仆役,叫“贞嗢”。

    兵士则被分为“桂”和“庸”两种,桂是指臣民中拥有奴隶和财产者,是能组织壮士参加战争的人,也就是武士。

    “庸”是指从事各种平凡职业(农业、畜牧、打猎等)的庶民的总称,分为三种,分别是主要是负责随军生产,保障后勤。

    庸下面还有奴隶阶层,即更,有三种。

    更(奴隶),相当于包衣。

    扬更(奴下奴),相当于阿哈。

    宁更(奴下奴下奴),吐蕃社会中最低等级的存在,无人身自由,完全隶属于奴隶主,任主人驱使、赠赐和买卖,无任何权利。

    更在桂出征时,也常常作为桂的扈从。

    值得一提的是,岱虽然被称作千户所,但一个岱并不是一定是只有一千兵马,有的大岱甚至能拉出上万兵马。

    要知道,按照朝廷的估计,吐蕃此时的常备兵兵马在四五十万左右。

    而除了五茹六十一岱这个军政合一的行政单位之外,在吐蕃王朝的统治下,还有十八个超然于外的贵族采邑(即封地),这里面只有两个属于王室。

    其余十六个采邑,都是属于贵族,贵族有在自己采邑内征收税赋、征兵的权力,这点就有点像春秋时期的贵族了。

    “那城离平高城多远?”郭映眉头微皱。

    吐蕃人的严密布置让他感觉有些棘手,说到底,他并没有硬碰硬跟吐蕃交手的想法,那样即使是胜了,也只是徒损兵马。

    “四十里地。”

    “四十里地,那样一来一往就是八十里,吐蕃人的援兵没那么快赶到。”郭映沉吟一阵,定下心来,道:“那就先拿那城开刀吧。”

    虽然己方只有一百人,而那城有两百人驻守,但郭映说这话还真是不是痴人说梦。

    须知道,他此次带的一百人马都是精锐,有郭家、本家的壮勇子弟,有长安城的大豪、侠少,个个都是有武艺在身的,用古人的话说那就是技击之士。

    若是将他们放在堂堂正正之阵上,开大阵,对大敌,郭映不敢保证他们能战而胜之,但是将他们放在敌后,执行斩首、突击、奇袭的任务,他敢拍着胸脯保证,这一百人个个可以以一敌三。

    “具体是怎么个打法?”

    郝玼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这人向来是闻战则喜,反正光棍一个,无牵无挂。

    此番突袭烽燧又已经得了一份军功,自是欣喜异常。

    郭映抿了抿唇,道:“我估摸着蕃贼白天多半会出来巡视或者采樵。

    我们就盯着那城,若是有人出来,直接半道杀出,将其歼灭,然后换上蕃贼服饰,看看能不能混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