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人物
繁体版

第十七章 大雁南飞

    沿着山路一路向前走,山风吹拂树叶,树叶蹁跹而落,像是一只只在两行人肩头错落飞舞的蝴蝶。

    中秋已过,大雁南飞,山中除了鸟叫,也就还有蛐蛐的声音还算得上清脆,只是在这刚下完雨的时而清新时而云雾袅绕,难辨东西的大雾中显得有些沉闷,湿气跟草木上沾上的水滴很多,打湿衣衫,再加上凉意跟秋风,让人不胜烦躁,孤单前行,就像整个世界都沉默一样。

    李翊想了想还真像他们目前的处境,对抗的是不可言说的存在,因为一旦说出来就可能被感知,众人的行为就像开盲盒,亦或者赌桌上面看别人摇骰子一样,不管是出老千干啥都好,最后的结果导向是错是对,是输是赢。赌桌上面输了不过是钱财,而他们做的事情全靠猜。猜对了继续下一步,猜错了,也能导致很多人人头落地不说,几十年,或者几代人的心血拜拜浪费,而且中间为了达到现在成就二做出的那些牺牲,算是白白的做出了牺牲,一些慷慨激昂会变的毫无意义。

    许多时候的事情需要近乎苛刻的信任,不然很多事情就会没办法做,而这场名为去学习的旅程,看样子并不会太过于轻松。太子李承乾跟他认识的神庙里的容若,算得上是一直以来很多人努力方向上面的牺牲品吧。那么风清月朗的一个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可不是说说而已。当年天宝年间的亲笔书写的太平十三策,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但是沦为不少人的不少家族必读书,不少后世人对容若憧憬及因为这十二策。还有一双妙手,不管是庙堂还是庠序之间的师长的口头相传,一个人写一种题材可能很厉害,但是缓种环境,换一种题材,想要同时出彩,不可能。

    但是,容若在世的时候就硬生生凭借一己之力打破了这个传统,首先,写的了儿女情长的愁肠百转的细腻温柔,也写得了边塞之上大漠孤烟直的豪迈,可以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也可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当年文治上落寞投入军武之中,遇到叛乱,单枪匹马,手刃叛贼,身中数创而返,面不改色,以头颅祭奠亡灵,让人不得不对这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读书人改变感官,而容若的一系列的事迹不管是读书人,还是武夫,有几个不羡慕?年少轻狂读书人心中不打半点折扣的榜样,可最后还不是落得客死他乡,尸骨无存,为了跟妻子相见,最后不得不舍弃大半修为,变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入神籍,修仙路断的局面。

    这样的结果,不明真相的还好,明白真像的是真的很容易让人崩溃的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压在很多人的心里。

    等走出大山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薄雾中耕种冬麦的人开始收拾锄头,赶着耕牛回家,田间有相互打招呼的笑声,也有男女荤段子笑声,家的方向是袅袅的炊烟,做完地里面的活,直接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吃着热乎乎的饭,烤着火,看着眼前的儿女嬉戏打闹在膝前,不管地里面的活有多累,到家的时候就是难得的极乐时光。

    大雁南飞,落叶偏偏归根,所有的人回到家中。想着家中的奶奶,还有家里面的种种,第一次出远门,聪明是聪明,厉害归厉害,要是没有半点的恋家跟惆怅是不可能的。

    李翊巧开了一家的大门,门里面有一个看着比较其他耕种的人清秀,文雅或者就村里面人话说比较腼腆的人,家里面的书架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竹简,看样子是自己亲自摘抄的,当然也能看出来一家人过的比较拮据。

    有一说一,就像隋炀帝杨旸自己说的一样,我这不算是失败吧,最多时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疼。不管是寒门的提拔方面还是各个方面,都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只是那些被触犯利益的贵族、侍神的反扑的强烈也是杨旸所没有预料到的,最后国灭,时运不济占很大一部分吧,毕竟在杨旸接手的时候,整个庞大的国家已经陷入病入膏肓的时候,药石难医,奢靡之风极盛,高门大户的宴会,奢华程度寻常人家就怕是做梦都想不到吧,圈占田地,好的能做的生意全部被豪门贵族,漕运,盐铁,矿产,名义上跪朝廷所有,实际上除了少部分的税收,大部分的还是流入到贵族,豪门的口袋里,之后,杨旸继任的时候,朝廷连官员的饷银都发不下来了,朝廷之中正当林立,每个战队的都混不下去。

    杨旸继任的时候全国上下的民生已经乱七八糟,一边狼藉,有些见不得光的,本来私底下的暗暗解决的事情都被搬到了明面上,明目张胆的进行,当官的把持朝政,举荐的都是关系亲密的门生故吏。在这种情况下,杨旸锐意改革,将纸张的发明出来,大量刊印书籍,让普通老百姓有书读,明事理,还举行科举,让农民也有当官的机会,朝廷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场面,整顿吏治,一系列的举措颁布。

    当时情况下,纸张虽然发明,活字印刷出世,但是还是需要钱去购买,虽然普及的程度更大了,书籍量增加了,但是还是需要百姓用钱去买。虽然,杨旸的举措让百姓过的好了一些,也只能是果腹,让人还不至于饿死,但是买书干啥的花销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闲钱的,能购买书的就购买,不能购买的就只能看有没有关系比较好一些的,自己制作竹简,然后把借回来的书小心翻开,一句一字的摘抄到书简上面,至于家里面一个读书人都没有,一个字都不会写的,就还是只能保持原样。

    不管是什么时候,温饱问题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说什么都是扯淡,解决了温饱,能让小孩子腾出来时间,不用帮着家里人,还有感受到更大的前程,他们才愿意去识字读书,不然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没明天,还说什么读书明志什么的都跟放屁的没区别,都是空谈。

    所以,当李翊看到很多的竹简抄写的满满的后,就知道生活过的并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