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薛礼传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箭矢不够挺上火,返璞归真投石索

    次日黎明。

    朝廷军队又开始了填河动作,不知从哪里抓来的百姓,足足有上万人之多。

    盾牌兵开始掩护,民夫在后搬运土石与干草。

    “放箭!”

    随着薛礼一声战斗指令,箭雨开始席卷而下,中箭者痛苦哀嚎。

    但是这次朝廷军队做了调整,民夫呈分散状,箭雨没有昨天的效果好,但是他们填河效果同样更费劲。

    薛礼亲自张弓搭箭,开始精准点射。

    就这样,整整过去三个时辰,城下死伤了数千民夫,敌军这才下令收兵。

    敌军虽停止行动,薛礼却不能丝毫大意,开始严格排查奸细。

    这需要每天都排查,因为敌军围城之前,薛礼响应坚壁清野的策略,很多的百姓都涌入城内,谁能保证里面有没有细作?

    按照自古的惯例,以往的攻城战,很多人都会派出奸细混入城中,打听敌方的详细信息,比如部队人数、粮草、士气等等。

    细作还可以搞破坏,纵火烧城,或者制造谣言,又或者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如果一个奸细成功混入城内,往往能决定战争走向。

    薛礼要做的,就是要仔细盘查所有百姓身份,包括城内富家大族奴仆下人的身份。

    因为敌人派出的奸细,往往都是那些管家以及奴仆的身份。

    薛礼每日都派人细查百姓的门牌,除妇女外,挨户点名盘问。

    围城之前,城中如果有姻戚往来之人,必须要有亲属作保。

    如有只身无人认识,又无随身信物,这种人必须控制起来,严加查问,宁可错抓,也不能放过。

    游食方道,及外医卜星相,或者卖药之类的人,一概统统拿下,等到战争结束再放。

    光是排查还不够,因为薛礼不仅要明着盘查,还要安排暗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这暗哨分为两种,薛礼派出几名细心胆大的士卒,让他们改装走访。

    再就是请当地的商贩暗中调查,当然这些商贩肯定是排除嫌疑,可以放心调配之人,如果他们能排查出奸细一名,可以密报到府衙,赏钱丰厚。

    排查奸细很重要,城内的水源也很重要,水源乃是守城的命根子之一,必须提前准备,并且派重兵看守,以防奸细投毒。

    城内有处空地,那里有甜水之泉,周围早已经添井五十眼,以备城中缓急之用。

    薛礼之所以不用雨水跟河水,因为雨水不易保存,河水容易被污染。

    最重要的就是打井水更方便,能快速解决突发情况,比如火灾。

    薛礼每天都要亲自检查水源,不敢有一点马虎之处。

    坚壁清野,确实给城内带来不少粮食物资,因为当时速谕城外乡民,本地百姓早将家中用度粮食、柴草、牲口、箱柜,尽数搬入城中。

    但是也有不少百姓因为太穷,吃不上粮食。

    府库倒是有存粮,可这都是军粮,不能随意动用。解决粮草的办法之一,就是让那些富足人家留下自己的那份口粮,其余的都借给饥民。

    府衙官吏会记账,让借粮之人画押,将来有粮食得先归还债主。

    城内的富家大户不愿意借,明显就是肉包子打狗。可有甄家牵头,借出了不少的粮食。

    这些人只好跟着往出掏,心里很不满意薛礼的做法。

    薛礼也无奈啊,不这么做没辙啊,总不能把府库军粮掏出来吧,只能好言安抚城内富家大户。

    贫苦百姓开心,都认为薛礼心善,要是换成别人,谁管你饿不饿。

    实际上,薛礼主要是怕城内引发民变,如果起了民变,那可就危险了。

    这么说,可能有人觉得薛礼不仗义,不拿军粮出来救济饥饿之民。

    这可不能怪薛礼,为将者可不是大善人,所谓慈不掌兵啊。虽然薛礼名义上是太守,可这是战乱时代,现在可顾不上推行仁政。

    先把自己的实力保住再说。

    要是拿出军粮,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可就不好办了。

    守城固然重要,但是秩序也不能坏,想要维持城内秩序,需要组织巡逻队。

    巡逻队要用精壮勤谨的士卒才行,他们主要是查有怠惰、豪强、执拗、败群之人,这些违乱纪律者,只要发现,一律捉拿,严重者就地处决。

    如有宽纵者,一起治罪。

    虽然现在处于全城防御状态,可是城内的人心不能乱。

    人心是最关键的一道坎,如果人心散了,城池便不攻自破,所以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只要一有情况,即刻出示晓谕居民,自有兵将护城杀贼,不必惊慌走避。

    至于守城大粪,现在已经准备很多了,还在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城头。

    凡城中大家小户,若有大粪,争皆先送出。

    这大粪可不是白用的,以后会按照出量多少给赏钱,有官吏记簿,各家器物,各记一号。

    啥是器物?

    就是盛装大粪的陶罐、木盆、木桶之类的东西。

    可不要小看这大粪,这玩意可厉害着呢,你看前番徐庶起义的时候,在颍阳就用过大粪守城。

    只是徐庶不会用,没有军事经验。

    这人粪可是守城的利器,它可以做成金汁让敌人伤口感染溃烂。

    正规金汁的用法,是每十垛挖一大坑,坑上设一铁锅,士卒把大小便均倒在其中,下面烧上柴草,将粪水煮滚。

    当敌人攻至城根之时,用瓢或勺,向下泼洒金汁,敌人就会入肉烂痛至死。

    当敌人攀登云梯之时,把金汁盛一木桶,或缸或罐,以粪筩喷之,或劈头浇下,令其遍体。

    最后再泼城头,这样的城头垛口滑亦不可上。

    如此做法,敌人想要攀爬城头难上加难。

    这样才能发挥金汁的最大作用。

    薛礼巡视了所有的防务,回到府衙后堂,与小徒弟一起用晚膳,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接下来的每一天,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直到半个月过去,朝廷大军依旧被卡在护城河边上,填河的进度非常缓慢。

    王叡有些着急了,数万大军每日都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如果再这样下去,只怕坚持不了多久,自己的军队就先断粮了。

    如果军队断粮,那可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弄不好城内的薛礼就会趁机突袭。

    王叡很清楚,朝廷不可能给他粮食,前番那并州张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为缺粮退兵,不仅官职没了,最后就连脑袋都混丢了。

    自己出粮的话,王叡心里可不痛快,荆州不是没有粮,而是他不想往出掏。

    王叡觉得不公平,荆州出兵攻打汝南,还要自己出粮食,这也太不讲道理了。

    可是朝廷现在就是不讲道理,洛阳不是没有钱粮,多的都快要发霉了,可皇帝刘宏就是个貔貅,只进不出。

    你管他要粮食,做梦!

    王叡跟袁术比不了,人家袁术自然可以,人家那是洛阳的精兵,皇帝自然会给予粮食。

    这没办法,人家是嫡系,属于京都禁军范畴,地方上的军队都是后娘养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打仗你得上,吃饭自己解决。

    上哪说理去!

    王叡就是再有怨气也得忍着,他可不敢退兵,生怕脑袋搬家,只能忍痛从荆州运粮过来。

    而现在蔡县城内正在加紧制造箭矢,这段时间以来,消耗了大量的箭矢,库存已经严重不足,制作的速度根本供不上使用量。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材料越来越少,估计再有半个月,城内就没有箭矢可用了。

    薛礼徘徊在城头之上,观察着敌军的动向,心里不停地琢磨着对策。

    如果箭矢用尽,敌军就能把护城河填平,这第一道屏障就失去了作用。

    咦~

    薛礼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原始的办法,投石索可以代替弓弩,一样可以远距离袭击敌人。

    投石索的制作十分简单,两条相同长度的麻绳中间系一皮囊,囊中放置投石,并且威力可不小,一般投掷出的圆石射程可以达到一百至两百米,比弓箭都远。

    投石索看似简单,却是上古时期的伟大发明。直到今天,草原鲜卑的牧民们还在用它驱狼。

    投石索在上古,那可是比弓箭还要普及的武器,因为弓箭制造是比较讲究的,而且很容易用尽箭矢。

    而投石索就简陋多了,再贫乏的地方也能无限量的配置,石块同样无限量。

    所以,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这玩意都比弓箭更具优势。

    只不过投石索的精准度是远不及弓箭的,所以,投石索主要依靠群体力量,士卒集体投掷,依靠密集的杀伤力打击敌人。

    薛礼当即命令士卒制作投石索,麻绳这东西有的是,谁家都有,城里一抓一大把。

    毛皮也不缺,即使毛皮不够用,使粗布也行,效果都一样。

    再用铁锤击打大石块,准备好大量的小石头,并且好好练习,等到箭矢用尽之时,给敌人一个大惊喜。

    不得不说,薛礼的脑袋可真没白长,就这简单又原始的办法,别人就想不出来,投石索这东西可太好了,真要是形成石雨,也不比箭雨差多少。

    保证打的你连亲娘都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