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
繁体版

第五章;投效

    短髯汉子等人不再理会赵云,几名侍卫取出随行的铁锅,架在那堆还未完全熄灭的火堆上生火,准备煮食。

    而锦衣华服中年男子,则跪坐在老仆铺好的地毯上,借忽明忽暗的火光翻看着手中的羊皮地图,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黑漆漆的角落里,赵云背靠着冰凉的墙壁,坐在一堆枯草上暗自道:这应该是个大官!

    就在刚才不经意间,他发现这群侍卫衣内居然穿着汉军制式玄甲,这玩意可不常见,一般的地方军都是皮甲、扎甲,像这种高端的制式玄甲,汉军中只有中央军和边军军官才能装备,当年他父亲戍守边关回乡时就穿着这种甲胄,而在内地,只有高级官员身边才有这样的装备。

    比如一方县宰身边都不可能有这样的装备。

    还有一点,最开始那个短髯汉子唤中年男子府君,府君一称,在这个时代是对国相、太守的尊称,一般人绝对不会如此称呼。

    所以他基本可以肯定锦衣中年男子,是个郡守级别的封疆大吏。

    想到这里,赵云的心思活络了起来,如今冀州黄巾肆掠,很多官吏都弃官而逃,而他们却是从西而来,看样子应该是要南下,这么说来他们是要南下平叛的。

    可他们就区区二十四人,能有什么用?

    南边可是黄巾军的老巢,按现在的时间算,冀州南部数郡基本已经沦陷,正是黄巾军声势滔天之际。

    不过…

    既然人家是朝廷的人,自己现在也投军无门,不如想办法加入他们?想到这里赵云眼睛一亮。

    但是,如果就这样贸然上去,对方可能会怀疑我别有用心,毕竟现在冀州黄巾遍地,把我当作黄巾细作就没处哭了。

    可不上去,错过了他们,自己接下来去哪里投军呢?

    想到这些赵云犯难了,剑眉微蹙。

    没过多久,破庙里就飘起了肉糜的香味,上半夜只啃了两个烤饭团的赵云,肚子又不争气的叫唤了起来。

    天冷,饿得可真快?

    角落里的赵云,看向不远处沸腾的大铁锅,不禁咽了咽口水。

    少时,这二十多个人,每人盛了一大碗夹杂着肉糜的粥,呼哧呼哧的吃了起来,赵云感觉自己更饿了。

    摸着咕咕作响的肚子,赵云眼中忽然精光一闪,顿时想到了一个可以接近他们的理由。

    只见他从漆黑的角落里爬起来,又从包袱里摸出几枚五铢钱,走向正在吃粥的众人,拱手作揖,语气恭敬道:“天气寒冷,在下想向诸位买一碗粥喝!”

    是买!不是讨!赵云有他的骨气,同时也不想让人看轻。

    “买?”

    众人一听,微愣,停下吃粥,不禁再次打量这粗布麻衣的俏儿郎。

    “哈哈!”

    随即众人哈哈大笑了起来。一路上他们遇到不少向他们讨口的人,但还是第一次遇到要向他们买吃食的人!

    这倒是个有趣的少年。

    端着碗的中年男子,放下手中的粗碗,看向已经向他们走来的赵云,他威严的脸上带着很有亲和力的微笑,对赵云绕有兴致道:“我这吃食..可不卖!”

    随即他示意身侧老仆盛一碗肉粥,接过老仆手中的粥碗,递向走来的赵云笑道:“但我可以请你吃!”一路上他们救济了一些人,对于一碗肉粥,他怎会在意。

    “谢长者!”

    赵云躬身双手接住。他的目的是接近他们,但附带喝碗热粥也非常解饿、御寒。

    一碗热粥下肚,赵云顿觉身体暖和了不少。对中年男子拱手作揖道:“在下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谢长者赐粥!敢问长者名讳,来日报答长者恩情。”

    赵云虽然对中年男子心怀感激,但他更多的是为了接近他们,以达到自己可以投效官军的目的;问中年男子名讳,就是想看看是不是某个历史名人,毕竟这个时候还敢往冀州跑的郡级大员,肯定不是一般人。

    “呵呵!”中年男子摆手微笑道:“区区一粥,小郎又何须挂怀?”他身负重任,怎会轻易将身份透露。

    不愿透露?

    赵云心思急转,拱手道:“家父从小教导在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碗粥对于长者虽微不足道,但对饥寒交迫的在下来说,乃是活命之恩!”

    “好一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中年男子眼中精光闪闪,击节叫好,他不禁用欣赏地眼光看向面前的少年,笑道:“那不知小郎要如何报答我呢?”他的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庙内的其他人也有些惊讶,没想到这粗布麻衣的少年,居然能说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话?不由得对赵云高看了几分。

    赵云忽然单膝跪地抱拳道:“在下三岁习武,十岁猎虎,愿助府君平定黄巾!”

    赵云深知自己是真心投效,自然不能让人觉得他别有用心,刚才一切只为接近他们,现在就该坦诚相待。

    “哗啦”一声,短髯汉子等一众护卫警觉起来,连忙抽出腰间长刀,将赵云围在中间,他们算是明白了,这竖子原来是故意接近他们,可是又如何知道我们要平黄巾?

    而赵云保持单膝跪地的姿势,夷然不惧,一脸诚恳地看向中年男子,语气铿锵道:“当下黄巾肆掠,万民罹难,在下身为大汉子民,自当为大汉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望府君赐在下一个机会!”

    “哈哈!好一个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中年男子盯着赵云看了半息,突然大笑起身,将赵云扶起笑道:“自古燕赵多义士,小郎年纪轻轻就有报国之志,本府焉能拒之?”

    “府君!”

    短髯汉子想要阻止,他想不明白,面前这少年是如何猜到府君的身份?

    中年男子看着赵云,神情严肃道:“我相信他!”

    面前的赵云外貌俊美,一脸正气,目光清澈,给人一种值得信任的感觉。

    赵云大喜道:“愿为府君赴汤蹈火!”

    古人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遇之恩便是如此!

    ..............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顶着夜色,离开了破庙,沿着官道向南面的常山国治所元氏城疾驰而去.....

    因马匹有限,赵云被安排在最后那辆辎重车上。对此赵云毫无怨言,只要能加入官军,就是一个好的开头。

    现在赵云也知道自己投效的是何人了,原来是临危受命的巨鹿太守郭典。在历史上,黄巾起义爆发,郭典临危受命出任巨鹿太守,先跟中郎将卢植围张角于广宗,卢植被宦官诬陷罢免后,郭典又跟随董卓转战下曲阳进攻张宝,多次给董卓献计,但不被采用,最后董卓兵败被撤职;其后由皇甫嵩接替冀州战事,郭典又协助皇甫嵩平定冀州黄巾,功勋卓著。

    而今历史重来,为何郭典会出现在这里,这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一个多月前,京都雒阳那边接到太平道反骨仔唐周告密,负责在雒阳起事的太平道大方首领马元义被车裂于雒阳,而且朝廷得知原巨鹿太守与太平道张角沆瀣一气意图造反后,醉生梦死的皇帝刘宏,吓得赶紧下旨任命司隶冯翊人北军中候郭典出任巨鹿太守,希望郭典能在张角造反前抵达巨鹿,稳定时局。

    然而,郭典一路急赶,但还是迟了,他人还在西面并州时,张角就起义了,也就意味着巨鹿郡已经落入黄巾贼手中。

    昨日,从井陉古道进入冀州常山国后,郭典因手中无兵无粮,打算先去常山国元氏城找国相孙瑾借兵。因为他手上有一道皇帝特赐的平叛圣旨,圣旨中明确指出冀州各地太守、国相有责协助郭典平乱。

    …………

    在天刚蒙蒙亮时,赵云跟随郭典一行人到了常山国治所元氏城外一处树林,却发现元氏城被黄巾军围住了。

    郭典领着赵云和几名护卫站在一处山丘上,俯瞰元氏城北门外的黄巾营地,郭典眉头紧锁,他实在没想到,冀州局势竟糜烂至此,黄巾贼居然已经杀到常山国治所元氏,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常山相孙瑾都自顾不暇,怎么可能借兵给他?

    少时,他们身后传来踩踏枯枝落叶的脚步声,赵云回头望去,原来是出去联络常山国相孙瑾的短髯汉子吴匡!

    “府君!黄巾贼兵围元氏城四门,各座城门外各有万余贼兵!无法与城内取得联系!”吴匡躬身抱拳禀报。

    “唉!”

    郭典无奈的叹息一声;窥一斑而知全豹,黄巾贼已经杀至常山,可见冀州各地肯定也差不多,那么他借兵平灭巨鹿叛军的打算基本破灭了。但让他灰溜溜的回去,他又不甘心,也丢不起这个人!

    “府君!在下有一计,或可解元氏之围!”

    在一旁一直未出声的赵云,突然抱拳道。

    闻言,郭典神色一震,问道:“计将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