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转凡尘
繁体版

第九章 太子首战

    此时雁岭关外大肃军营中,暗潮四起。

    从山林巡视回来后,安王突然亮出一道圣旨,军中多出个副帅殷连慎。

    这让以主帅太子为首的一部分人心有不安,另外同样刚知道此时的赵岱青和部众也在自己的帐中私语起来。

    主帅大帐中,太子殷连雄叫来卓峰和其他几个将领,一来想听听众位将领的立场,二来立一下自己这主帅的将威,三来看能不能商量出个计策除掉殷连慎。

    毕竟,殷连慎已经多次顶撞高高在上的太子,这分明是没有把这位统领十万大军的主帅放在眼里,现在又突然亮出自己是副帅的身份,日后肯定会更加嚣张,太子越想就越发慌。

    “诸位将领,之前安王的所作所为各位也看到了,嚣张跋扈、目中无人。这也就算了,最气人的是,他明明带着圣旨诏书,却秘而不宣,偏偏在今天本帅问责他擅权之罪时才宣读任命诏书,这分明就是刻意而为之。”太子殷连雄在主帅帐内怒气冲冲地拍着帅案。

    卓峰知道太子心思,也知自己此次随军前来的主要任务,虽然他承认安王在行军作战上素有谋略,但心高气傲的他自认为在这方面不会输于安王。就算太子不善于排兵布阵,他这位特别选调的将领也会在这方面弥补太子的不足,为太子分忧。毕竟这场战役,也是他晋升的重要机会。

    “殿下,不仅如此。”卓峰禀报道:“既然安王殿下是副帅,为何没有军前任命,也未随军出动,而是悄无声息地提前到来?殿下可曾想过?”

    听到此处,太子一副恍然大悟的反应,“哦!对啊!他的这个副帅任命也十分蹊跷!”

    “想必……圣旨是在大军出动之后才下的,而他却赶在大军之前到达威虎关。”卓峰分析道。

    “这么说来……”太子转着眼珠思捋着,“殷连慎先出动,然后大军出动,最后君上才下了诏书,而诏书定是快马飞传,最后他和诏书都赶在我们之前到达威虎关……没错!一定是这样的!”太子想清楚后,更加激动地连拍帅案,转而又好像想到了什么,忙问道:“可知道了这些又能怎样?他已经是副帅了。”

    卓峰眼神异样,缓声说道:“至少说明,安王殿下介入这场战争起意已久并且心怀不轨,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麻烦地搅进来。而这不纯的动机,便会露出破绽,有破绽,我们就有机会攻破他。”

    “什么破绽?”太子没听出卓峰话里的意思,直接问道。

    “殿下,安王近几日的举动足以看出,他着急掌握兵权,这便是他的动机,而他越着急,就越容易露出破绽,昨天夜里东霖放火烧林不就是一个破绽吗?”卓峰眼中带刺地说道。

    太子若有所思地说道:“没错,他的确着急掌握兵权,那我们该怎么利用他这个动机的破绽呢?”

    “殿下,你是主帅,他是副帅。全军之内,你是这十万人之上,而他是你的一人之下,他要兵权你就给他,让他指挥,我自会留出他指挥的破绽让您利用的。”卓峰凑到太子身边低声说道。

    善于阴阳两手的太子听闻此话,立刻知晓卓峰的话中之意。放手让安王指挥,而军士们在执行军令时却可以动点儿心思,毕竟带着军士执行军令的都是在场的统领们。

    “卓将军果然富有谋略!”太子拍着卓峰肩膀,连连夸赞,然后转眼看向帐内其他将领,这些将领本不愿牵扯进太子和安王的争斗中,有几个甚至还跟安王有几分交情。

    “不可啊,殿下,这样只会削弱我军,徒增内耗,我们此时应该考虑如何在东霖援军到达之前拿下雁岭关。”一位姓何的统领上前说道。

    “何将军所言不假。”卓峰直言不讳,“但你想过没有,一直以来,安王处处和太子殿下作对,他意欲何为?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看到这场战役,而应更长远些。”卓峰此言,正中众人下怀。

    当然,这也是他的下怀,自己在众将云集的磐龙军中,虽侥幸升为一个统领,但估计也到头儿了。在往上的三大统帅,估计也轮不到他,准确的说,十二个统领都很难轮到,因为近几任的三大统帅都是由其他军队调派过来的统帅,那些人哪个不是赫赫战功的老将,而自己这十二个统领中的其中之一,既没有战功,也没有背景,晋升?从何而来呢?

    “更长远的眼光”指的是什么,在场的没人不知道,当然是班师回朝后,重新回到那个“太子帮”和“安王派”的纷争之中。

    而当下的两派纷争,已经明显的倾向于太子帮了,说不定年后安王就会倒台,此时的这场战役,不仅仅是征战双方的胜败问题,很可能是太子和安王的决战,更准确地说,很可能是安王的归宿。

    卓峰见何将军听后已有所动,便继续说道:“东霖的侵犯,我们迟早会打回去。但是我们军内的暗战,可不能等以后打回去啊……各位的前途……也要等到以后再打吗……”

    这话是说给这位何将军听的,同时也是说给在场的众将听的。

    原本没有此念的几个将领,听闻此言,无不觉得大有道理。

    一时间,主帅的军帐内安静下来,他们好像在做着最后的思想斗争。

    太子见状,故作气派道:“众位将军,近几年来,父皇不重军务,导致南北皆有敌犯,本宫即为太子,定要重用治军有方的将领,巩固安防。将来……这些对防线上做出贡献的将领,也必定是我大肃的国之栋梁。”

    太子此番言语,算是让在场的众位将领彻底破防了。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太子,辅助功成。

    为军为将者,谁不想建功立业?

    谁不想拜将封侯?

    在众位将领听来,太子这话已经算是提前封赏了。

    “末将唯殿下马首是瞻!”帐内的一众统领纷纷表示道。

    而没有参与这提前封赏的赵岱青和孙德威等众将,此时正在孙将军的营帐中会集着。

    “孙将军,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任命诏书的事?”赵岱青拉着孙德威胳膊急切问道。

    “嘿嘿嘿,我也没早多少天,这诏书是在你到威虎关的前一天到的,当时只有我和殿下在场,殿下还交代我先别传出去。”孙德威一脸憨相地说道。

    “这是为何?”赵岱青疑问道,帐内众将也都纷纷追问。

    “我也不太清楚,但是这几日安王殿下的举动,我总觉得甚有筹谋。”孙德威收起憨笑,思忖着说道。

    “嗯,没错,我在长鹿军时,曾见过安王殿下,也听说了一些他和太子的事,”一位中年将领说道:“对了,赵统领,你不是和安王殿下有些交情吗?”

    被问到的赵岱青,若有所思地说道:“前几年是有过一些交情,不过这次来,总觉得殿下对我很陌生,他好像换了个人一样,说不清楚……”赵岱青摇着头。

    “嗯!我是觉得,安王殿下好像在计划着什么,说不定跟太子有关!”另一位长鹿军的将领说道。

    “还说不定什么啊!明摆着在跟太子硬扛嘛!谁看不出来啊!”孙德威直言不讳。

    长鹿军的这位将领说的有关,是指朝中“太子帮”和“安王派”的敌对阵势。孙德威将军久守威虎关,对这种事情自然少有耳闻。

    “唉……现在太子是主帅,安王是副帅,要是他俩掐起来,我们怎么办?”又一位将领看向众人,说道。

    赵岱青低头沉思,不多时,向前一步,道:“我们来此的目的是击退东霖军,收复丢失的三个关口。恕我直言,此目的,太子做不到,而安王却能做到。”

    赵岱青说到此处,停顿下来,众将闻之纷纷点头认同,然后赵岱青有转而问向众人,

    “诸位都是行军带兵之人,你们以为如何?”

    “别的我不知道,就安王殿下带着我们威虎关七千多残军,击退东霖五万大军这事儿,我老孙得为安王殿下竖大拇指。”孙德威竖着大拇指,满腔佩服地说道。

    “没错,安王殿下却有领兵之能。至于太子嘛……赵将军你说说?”那位中年将领碰着赵岱青胳膊问道。

    赵岱青即刻会意,想起前天十万大军的乌龙攻城,之后自己又被太子责问的场景,“别提了,到现在我还臊得慌!”

    赵岱青此一言,众人听之皆大笑起来。

    笑声过后,孙德威部的一位年轻将领说道:“太子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毕竟之前安王对太子十分不客气,我看太子也并非心胸宽广之人,如果太子……我们该怎么办?”

    这位年轻将领,正是殷连慎初到威虎关时第一个道出“疑兵之计”的那位。

    “之前我们三万轻骑刚到威虎关时,我赵岱青就已经表过态,只要安王有这‘三尺剑’,我就会全力帮他把这‘剑’拔出来。”赵岱青将手中佩剑举到身前,义正言辞地说道。

    “你老赵这样说,好像我们威虎关的众将不会拔剑一样?我带个头儿,虽然我们剩的人不多了,但也会全力拔出宝剑,击退东霖小贼!”孙德威说着就拔出佩剑,嚷嚷道。

    “好,不管在朝中这两位如何争斗,现在是在雁岭关,谁能带着我们把东霖军打回去,我们就听谁的!”长鹿军的那位中年将领也拔出佩剑。

    一时间,营帐中的众位将领纷纷拔出佩剑,举过头顶,齐声喊道:“击退东霖小贼,收复三关!”

    赵岱青的营帐中,始终没有明确表示要支持安王殷连慎。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场战争当做全力的游戏去面对。

    而众人的义愤呐喊,已经明确表示立场。

    那位年轻将领的疑问,自始至终没人正面回答,却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此时那位小将眼中闪烁着不易察觉的豪气,他心里一定在想着什么,只是没对任何人说起。

    此时两个大帐中两部分人的私下交谈,算是明确了各自站队的归属。

    曾经,朝中明面上的“太子帮”和私下传的“安王派”,从此时开始,要在这雁岭关大营中再次被插上标签了。不同的是,之前没有明确的“安王派”一众,如今要明确起来,而且是——很强势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