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国语》)

    穆王计划对犬戎进行征战。祭公谋父进谏说:“不可以。先王曾说过,彰显德行而不用兵力,才是上策。兵力是可以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再行动的,但不可以用来炫耀。炫耀就会引来战争,而战争并不是能让人畏服的力量。周文公在《颂》中说:‘收起干戈,藏好弓箭。我要追求美德,让它在每一个季节都得到展现。我确实有把握,能让君王获得安宁。’先王对于百姓,总是端正自己的德行,让他们的性情变得宽厚,让他们的财物资讯丰富,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明确指出利害所在,用礼法来规范他们,使他们能够趋利避害,心怀德行而畏惧威严。因此,先王能够使自己的家族世代相传并不断扩大。”

    祭公继续说道:“过去,我们的祖先后稷为虞、夏两代服务,但到了夏朝末期,他被弃置不用。我的祖先不窋因此失去了官职,被迫逃到戎、翟等少数民族地区。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敢怠慢自己的事业,时刻保持美好的德行,继承前人的传统和教诲,认真谨慎地修身养性,恪守诚恳和忠信的原则。代代相传,我们家族的德行从未辱没先人。到了武王这一代,他继承了前代的明光,又以慈爱和睦来治理国家。他事奉神灵、保护百姓,都得到了他们的欢心。而商王帝辛却对百姓极为残暴,百姓无法忍受,于是拥戴武王为领袖,在商族的牧野与他交战。但武王并不是好战之人,他只是因为百姓遭受了苦难而想要除掉这些祸害。”

    祭公解释道:“按照先王的制度,王畿之内的地区称为甸服,王畿之外的地区则称为侯服。侯、卫两国与周朝关系密切,称为宾服。蛮、夷之地要服从周朝的政令教化,称为要服。而戎、翟等荒远之地则直接归属于周天子。甸服之地的诸侯要向天子献上祭祀的物品,侯服之地的诸侯要为天子提供祭祀的牲畜,宾服之地的诸侯则要向天子进献珍贵的宝物和食物,要服之地的诸侯则要向天子进贡当地的特产,荒服之地的诸侯则要亲自前去朝见天子。这些是先王的训诫,也是我们作为臣子的义务。”

    祭公叹了口气接着说:“如果有哪一个地方不按这个规矩办事,那就是对先王的意图不够尊重了。作为臣子应该首先反省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如果有地方做得不够好,那就应该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先王的意愿。如果所有的礼仪都齐全了但还是有地方没有遵守先王的规矩,那就应该用刑罚来惩罚他们了。”

    听到祭公的话后穆王打消了征讨犬戎的念头。但是后来犬戎的使者进贡了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给周天子。自此之后那些荒服之地的诸侯就没有再来朝见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