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国语》)

    在那个年代,暴虐的国王在国内肆无忌惮地施政,使得国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直的召公看到这样的状况,心如刀绞。他曾多次进言劝诫,但国王却对他的忠告置若罔闻。

    有一天,国民中的一位贤者,名叫巫师,因为对国王的暴政不满,而被国王以诽谤罪逮捕。国王命令卫巫严刑拷打巫师,强迫他招供所谓的“诽谤言论”。巫师被折磨得体无完肤,最终被迫承认了“罪行”。

    国王对召公说:“看,我消除了诽谤,现在国民再也不敢说话了。”召公听后心中明白,这是在堵住人民的嘴,比堵住河流还危险。河流一旦被堵住,堤坝一旦崩溃,伤害的人必然很多,人民也是如此。

    因此,召公对国王说:“你不能这样对待人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然而国王并没有听从召公的忠告。在此之后,国民再也不敢发表言论,甚至三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人敢开口说话。这种高压政策让国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无助之中。

    最终,国王的暴政导致了民众的反抗。在某个寒冷的冬夜,一群愤怒的民众冲进了王宫,将国王赶下了王位。而国王在流亡的路途中病死在了彘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有让人民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