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

    太史公司马迁曾经指出,古代的臣子,他们的功绩被划分为五个等级:那些以德行立下宗庙、稳定社稷的人被称为“勋”,以言辞建树的人被称为“劳”,凭借努力而建立功勋的人被称为“功”,那些建立等秩的人被称为“伐”,而那些积累岁月而显达的人被称为“阅”。在封爵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让黄河变为带,泰山变为砺,国家永享安宁,恩泽惠及子孙。”最初,他们是想稳固国家的根本,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辉煌的枝叶也逐渐凋零,国家的根本也渐渐衰微。

    我读过汉高祖侯功臣的记载,考察他们最初被封的原因,发现其中的缘由出乎意料。《尚书》中说“协和万国”,那些被迁徙到夏、商等朝代的人,历经数千年。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国,从幽、厉开始,《春秋》都有记载。《尚书》中提到过唐尧、虞舜时代的侯伯,他们历经夏、商、周三代长达一千多年,作为藩属拥卫天子,难道不是忠诚于仁义、奉事君上的法则吗?

    汉朝初年,功臣受封者有一百多人。当时天下初定,大城名都分散流亡,户口数只有十二三万,所以大侯的封地不过万户,小侯只有五六百户。然而到了后世数代之后,百姓都回归乡里,户口日益繁息。诸如萧何、曹参、绛侯、灌婴之类,他们的封地有四万户,小侯的封地也自倍增长,他们的财富也随之增加。然而他们的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教诲,淫乱嬖爱。到了太初年间,百年之间,侯爵有五人得以善终,其余的都因为犯法而丧命亡国。他们日渐稀少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日渐衰微。

    然而他们自身也少有秘计。如今我们处在当世,记述古人的道理以自我观照和借鉴。未必尽同。帝王们各自施行的礼法致力不同的政事都以成功为准则予以统纪又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我们考察他们得宠尊贵的原因以及废辱之事(就可以知道得失之所在了)。何必用旧记呢?因此我始终认真记述并列表以显其文(内容),对所录人物本末详加阐述,(其中)对疑虑之处予以阙疑以待后有君子继续著录补充。庶几可供后来君子阅读矣。

    正是基于这种治世理念,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前人的优秀品质,效法他们的行事准则,以之为纲领,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和品德,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古人同行,不枉为千古一帝国之臣民也。

    现今社会,道德沦丧,仁义渐消,礼乐崩坏,诚信扫地,战乱不已,百姓饱受其苦。若要改变这一现状,须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入手,方能重建美好社会。效法古代圣贤之典籍,结合当今时代背景,仔细体味那五行封爵之誓词,提醒世人要时刻铭记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大义。

    昔日萧何、曹参、绛侯、灌婴等开国功臣,虽居庙堂之高,却能安贫乐道,严以律己,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反观今日之人,沉溺名利,背离诚信,不知礼义廉耻,遂使国家衰败、百姓遭殃。若能汲取古圣贤之智慧,弘扬五等封爵之典范,必能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财富,共创国家伟业。

    我辈当以五等封爵为纲领,继续探寻古代圣贤之典籍,研究历史兴衰,为现实社会砥砺前行。将那五行封爵之誓词铭记于心,时刻激励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将古圣贤之道德理念传播于世,教化人心,弘扬民族精神。如此才能助力国家重建道德秩序,共创中华民族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