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汇
繁体版

第十三篇 仙人桥和苦冷鱼及孝义村的传说

    仙人桥

    很久很久以前,也不知哪朝哪代了,那时钟水河一到春季就涨水。洪水一来就像一条黄龙横冲直闯。因为没有桥,过往行人靠渡船。发洪水时,经常翻船淹死人。因为这里是交通要道,所以过往行人特别多,人们好想在河上架座桥啊。

    于是,附近的村民便联名上书官府,要求架一座桥,并愿意为架桥捐物捐款。当时的官府觉得有利可图,便答应了大家的要求。可谁知道,一年又一年,年年岁岁只见银子进官府,不见河上桥影子。百姓的希望落空了。每当洪水作恶,便扶老携幼,到河边烧香纸,求神灵保佑。

    有一天,大家正在祷告,突然来了三个年轻的姑娘,她们宽慰众人不要心焦,表示要想方设法为大家架桥,说完就走了。

    乡亲们觉得这只是姑娘们的一片好心,并不介意,向上天祷告之后,就各自回家去了。

    却说这三位姑娘辞别了众人,来到仙姑岩细细商量。只听得其中一位讲:我们私自离开大王已是七七四十九天了,回去后,大王一定不会宽恕,不如在这里架一座桥,将功补过,说不定还会原谅我们。其余二位表示赞成。但身边无法宝,难遂心愿。

    这时有一位姑娘提议:向观音菩萨求援吧。于是,三姐妹腾云驾雾,到了南海,见到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听了她们的诉说,答应每人借给赶山鞭一根,限定天亮之前准时归还。

    三人感恩不尽,骑着赶山鞭,很快地回到了钟水河。大姐手握赶山鞭对两位妹妹说。如今有三件宝,不如每人架一座桥,为百姓多积点德。两个妹妹表示赞同。可这桥架在哪里好呢?

    大姐二姐想争头功,选在河不宽、水不急、石头也不远的麻地和岛石。三姐是个老实人,没有和大姐二姐争,只好在浪急河宽石头又远的罗家村前架桥了。

    当下三姐妹约定,桥架好后以五更鸡叫为号,到仙姑岩会面。商量过后,便各自架桥去了。大姐为争头功心切,把河边上的两座石山狠狠地鞭打。但石山好像存心与她作对,行动很慢,急得她像热锅上的蚂蚁。二姐呢,半夜时分就把大小石头赶到了河边,她仗恃自己本领高强,架座桥不费事。当时天气热,她想歇会凉也不要紧,就躺在被赶到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睡觉了。

    三姐呢,看到自己架桥的地方,河宽水急,又是要道,一般的石头恐怕不牢靠。于是,她就骑着赶山鞭,到蓬莱仙岛去找宝石。刚踏进仙境,一只猛虎向她扑来。她眼明手快,顺手一鞭,套住了老虎的颈骨,一看,原来是只石虎。才定下心来,身后一阵狂风刮来,一只雄狮又向她扑来,她回手一鞭,套住了狮子的脖子,一看,是只石狮。三姐决定就拿它们去架桥。她把石狮石虎赶到罗家村时候,已经是半夜三更了。她为找石头耗费了不少时间,怕要落在两位姐姐的后头,更担心的是桥没架成就天亮了,心里十分着急,便召集四路神仙来帮忙。众神仙见她又善良,又真诚,也乐意帮忙。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一会桥架成了。三姐谢过众位神仙,到河里洗了个脸,掏出镜子在桥上梳了个头,高兴地学着公鸡打鸣叫了三声,准备到仙姑岩与姐姐们会聚。谁知这一叫,引来了四方鸡叫,三条赶山鞭以为天要亮了,遵照观音嘱托,化作三道闪闪的寒光,飞回南海去了。

    二姐一觉醒来,不见了赶山鞭,桥没架成,只见河水两岸,山前山后,附近村庄的塘里和屋角上,都是大小石头。后来人们把这个村子叫做岛石。据说,河上面的那块大石头还有二姐睡觉的身印呢,大姐的那座桥也没有架成,她赶的两座山还离河边两里多路,上面尽是鞭子打的印子。

    姐妹三人到仙姑岩会聚后,大姐二姐很难过,三姐说道:“两位姐姐不要难过,我架的那座桥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

    大姐二姐更是又羞又愧,说着说着,眼看时近五更,她们再不能久留,腾云驾雾便朝东海方向去了。

    却说第二天早晨,罗家村百姓见河上架起了一座桥,男女老少都说这是神仙显灵,都跑到桥上去寻找仙人的脚印。找来找去,没看见什么,最后发现桥头一块明晃晃的石镜里面有三位女子腾云驾雾飞去。其中一位含笑回头,满面春风,向着众人点头招手,她就是三姐。

    众人“扑通”一声跪下作揖。原来这架桥的三姐妹是东海龙宫的三位宫女,因耐不得深宫寂寞来到人间逛游,见百姓苦情,便行善相助。后来当地村民为了表示对仙女的敬意,把罗家村改名为仙江村,把石桥取名仙人桥,把那面镜子叫仙人镜。

    据说这镜子能照见坏人干坏事,一些心术不正的人都非常害怕它。人们还在桥上建了一座庙宇,里面立起三个女菩萨,年年岁岁,香火不断。

    苦冷鱼

    很久很久以前,玉帝把天下分给几个大神分别管着。有个叫熬神的管着嘉禾这一带。由于熬神为人奸诈,这一带不但没有管好,还带来了灾难,百姓暗地里叫“熬狗”。熬神好酒贪杯,经常泡在酒里。他有两个酒肉朋友,住在他家的东北面。熬神每天都要骑着马去这两个朋友家喝个大醉。慢慢地,这条路被马走凹了,一到雨天,四面的雨水都聚到凹处去,变成了河,淹了不少的田土,这就是现在的“马蹄河”。

    熬神有个妻子,对他的做法非常不满,经常劝他要改邪归正。可是,熬神把妻子的好言好语当作耳边风,妻子见劝不转他,便偷偷地把一些钱粮送给穷人。这种事让熬神晓得了,妻子就免不了遭一顿毒打。熬神有两个女儿,大的叫云姑,小的叫秀姑,她们从小就很聪明。熬神的妻子经常教女儿怎么做人,怎样为百姓多做一些好事。两姊妹听母亲的话,立志要为百姓行善积德。但熬神却把两个女儿看成眼中钉。

    在云姑九岁、秀姑七岁时,母亲由于过度劳累死去了。过了八年,两姊妹长得跟花一样好看,云姑生性稳重,像个做姐姐的样子。秀姑性情耿直急躁,爱打抱不平。姐妹俩经常到乡下去玩,从农夫那里学到了很多事理,还知道了这一带百姓受苦受难的原因。

    有一次,老农对她俩说:“如果我们这里多种树,可以保住泥土不被雨水冲走。在河上架起桥,可以让两边的人们互相往来,互相帮助,我们这里就会富裕起来。”

    两姊妹听了农夫的话后,决定回去把这事告诉父亲,要他用心治理好这块地方。

    两姊妹回到家里,看见父亲一个人在喝酒。她们走上去,一个筛酒,一个夹菜,慢慢把这事说出来。才说上几句,熬神就不耐烦地说:“我的事你们不要管,妹子家学些妇道人家做的事情才是正道。”

    秀姑见父亲这么讲,她的急躁性子来了:“爸爸,你天天知道喝酒吃肉,不管百姓死活,有人说你是酒桶饭桶!”

    熬神听说骂他是酒桶饭桶,暴跳如雷,追问道:“谁说的?我非要了他的狗命不可!”

    秀姑自知失了口,低下头不说话。

    云姑见这情形,怕连累村民,赶忙应道:“是我说的!”熬神见女儿敢说自己的不是,恨透了心。他把姐妹俩锁在里屋,骂道:“我要让你们老死在屋里!”说完,又喝酒去了。

    云姑和秀姑被关进里屋,秀姑很后悔,怨自己性子太急。云姑劝道:“妹妹,事到如今,我们还是想个办法出去。”

    她们两个商量了一个办法,到了半夜,姐妹假装说口干,喊熬神送茶来。熬神醉醺醺地端来半碗水,走时,忘了锁门,又跌跌撞撞地回到床上。两姊妹听到父亲在打鼾,知道已经睡着了,便轻手轻脚地逃了出来。

    姐妹俩逃出来后没有忘记农夫的话,决定在河上架桥,地上种树。可是架桥的石头和树种要到四川才有,她们就使出各人的道法,腾云驾雾飞到了四川,把那里的石头和肥土赶来,还带来了好多树种。她们回到家时,已经是鸡叫二遍了。事情还得抢在天亮以前做好。秀姑和云姑商量了一阵,便分头行动,云姑把石头赶到石桥边,在人烟多的地方架起第一座桥。

    后来,百姓叫它“仙人桥。”秀姑把肥土撒到山里土里,她一边撒土一边播上树种。这时,熬神气冲冲地向她扑来,原来熬神酒醒后,见两个女儿不在了,便赶了出来。熬神冲着两姐妹说:我要把你们变成石头,让风吹雨打,霜打雪冻!

    秀姑见势不妙,忙把手上的树种和剩下的泥土往外抛,因没有撒匀,有堆土变成了一座大山,就是现在的南岭山。秀姑又顺着河向下跑去喊姐姐,见姐姐正在选地方架第二座桥。秀姑大声喊:“姐姐,父亲追来了。”话还没说完,熬神已经赶到。他恶狠狠地瞪着姐妹俩,姐妹俩动弹不得。随后,熬神拿出了他的宝物魔圈,往姐妹身上一套。

    这魔圈所套之物都要变成一堆烂石。姐妹俩眼看就要变成两堆烂石,因为她们是为百姓做好事,就没有变成烂石,而变成了两座山峰——“姊妹山”,也就是麻地河边的“奶婆砠”。

    四路诸神看到熬神作恶太多,他们上书玉帝,告发了熬神。玉帝下令将熬神抓回天廷,从严惩办。熬神知道自己没有好下场,东躲XZ,最后躲在水里,变成了一种鱼。熬神的罪过太大,变成的鱼也是苦的,就那么一点大。这种鱼就是现在溪河里的“苦冷鱼”

    孝义村

    从前,有个风水先生,他有三个儿子。一天,三个儿子来到他跟前说:“老爹爹为人家看了这么多年风水,不知为自家相中了一块风水宝地没有?”

    他听了儿子的话,想了想说:“好地方倒有一处,但不知你们有没有福受得起。”接着就把那地方告诉了儿子们。然后背着行李包到外地游历去了。

    一天晚上,三兄弟来到他爹讲的那块地方。大家躺着,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只听耳边有人说:“喂!什么人敢睡在这里?”

    第二天晚上,三兄弟又到那地方去睡,刚睡下,又听到有人说:“哪里来的人,敢在这里占地,趁早到别处睡!”

    早晨醒来,像是移动了地方。

    第三天晚上,兄弟们仍旧到那地方睡,刚一躺下,就又听见有人出来说话了,那人说:“我是本处山神,你们一连来了两个晚上了,要你们不要来,怎么今晚又来了?这块地是别人的地方,再睡也没有用。”

    兄弟们听了,只好壮着胆子问道:“山神爷爷,这地方到底是谁的呢?”

    那山神爷爷说:“实话对你们说吧,这是三奶老太的地方,我看你们还是走吧!”

    听了山神爷的话,三兄弟商量道:“这地既是三奶老太的,我们何不去找上一找,如果能找着也是一件有味的事。”

    三兄弟上路了,他们到处走呀访呀,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哪里见到三奶老太的影子呢?有一天,走到了一个深山里,见一棵大樟树下有一个草棚子,他们想,走了老半天,肚子饿了,口也渴了,草棚里有人的话,到里面喝点水歇一歇也好。兄弟们一起来到草棚边,棚子里有个老太婆,宽着破衣在那找虱婆,胸前两个奶婆吊在两边。奇怪的是那心凹里又吊起一个奶婆。

    三弟兄见了,赶紧退出来商量说:“这人莫不是山神爷说的:三奶老太?我们把她老人家接去奉养,不让她在这里受苦,也是一桩积德的事。”

    就这样,兄弟们恭恭敬敬地去拜见那老太婆。那三奶老太见这三个后生家跪在地上来拜自己,不知是什么事,急忙把破衣穿上,说:小哥们快起来,莫不是认错人了吧!

    弟兄们听了,赶紧说道:“您老人家住在这深山里,很不方便。我们弟兄是没娘的,如不嫌我们兄弟粗鲁,就认我们做你的儿子吧!”

    那三奶老太是个无依无靠的叫花婆,如今听这三个后生家说要做她的儿子,心里好高兴。但她还是对这几个后生说:“我本是一个穷叫花婆,怎配给你们做娘呢?我恐怕没福受得起呀!”

    弟兄三个听了这话,知道这三奶老太答应了,忙把她接回家。弟兄三个把三奶老太接回家后,精心奉养,把她看得比亲生老娘还重,乡亲邻里,个个夸奖。三兄弟还娶了三位农家女子做老婆。

    过了几年,这天是老太七十寿辰,弟兄们到家里设了寿堂,全家大小给她做寿。老太想起自己一世受苦,到处要饭,老来遇着这家好人,真是难得。想着想着,不觉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她这一笑不打紧,一口气回不过来就死了。

    三兄弟披麻戴孝办丧事,请了和尚道士做了七天七夜的法事,超度她的亡灵。又把她的棺柩安葬在老爹看好的那块地方,立了墓碑。

    弟兄们安葬了三奶老太后,勤耕苦读,三人都题名金榜,做了官。皇帝知道他们奉养叫花婆的事,还亲赐“孝义”金牌挂在他们家的门前。

    十年后,那风水先生从外游历归来。未入家门,他先去看那块宝地,只见“宝地”上堆了坟,立了墓碑,四周还砌了石栏杆。细看墓碑,才晓得三个儿子立的,他心里奇怪,提了行李包袱赶忙回家。

    他走进村里一看,自家的房子成了一片大院,门楼前挂着朝廷赐的“孝义”匾。这时村里的一个老者看见风水先生就说:“老先生怎么去了这么多年,如今才回来呀!你屋里儿子做了好事,一个个都在外面做官了。快到家里看看吧!你的媳妇们怕是不认识你老呢”。屋里人听见说话声,忙把两个老人请进中堂坐下。不一会,他那三房媳妇带了儿子来到中堂。这时,村里的人告诉三位夫人说:“三位夫人,这个老先生就是你们的公爹,他出外游历十多年了。去时头发胡子还青青的,现在全白了。”

    三位夫人忙跪拜:“爹爹在上,媳妇们拜见。”那风水先生见了忙起身答礼。接着又亲了亲那些孩子们。媳妇们又忙写信给在外做官的三弟兄。不久,弟兄们都回来看望老人家,并把经过全告诉了他。那风水先生又教导他们做官,要爱百姓,为百姓做好事。

    后来,三兄弟为官都很清正,而这个村就成了有名的“孝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