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汇
繁体版

第十八篇 鸡毛眼与太阳光(外三章)

    “鸡毛眼”与“太阳光”

    从前,有两个老庚,一个叫“鸡毛眼”,一个叫“太阳光”。太阳光为人老实、忠厚、勤劳。鸡毛眼却是个游手好闲的懒虫。

    有一天,鸡毛眼对太阳光说:“你把家产通通卖了,我们合伙做木材生意去。”太阳光也想出外闯一闯,见见世面,于是听了鸡毛眼的话,变卖了家产,带起钱和鸡毛眼一同进山购买木材。走到深山路上,鸡毛眼见财起意,突然从背后一拳把太阳光打昏在地,并弄瞎了他眼睛,然后抢了钱,逃到外乡去了。

    这座山是仙家经常聚会的地方。那一天,天刚断黑,众仙家来到山上,闻着有一股生人的气味,便派猴精、狐狸精去找。太阳光倒在一块大石头旁刚刚醒来,听见有人说话,吓得藏在大石头后面不敢作声。猴精、狐狸精没找到人,回报仙家也就没事了。众仙家于是坐在地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地上凡人的事来。第一个仙家说:“地上凡人真笨,眼睛瞎了就不找药医,其实这条河边就有一种仙草,扯一片叶子擦一擦就好了。”

    第二个仙家接着说:“凡人的确是没本事,皇帝娘娘生背花,请了全国的郎中都治不好,其实就在城东门口的城头上有一种蓬草,人笑,草也笑,人点头,草也点头,扯一片叶子擦一擦就好了。”

    第三个仙家也说:“某村一大片田土无水,长不出粮食,其实泉水就在村子对面山上的一棵大树蔸下面,这蔸树看起来平常,用斧子劈开,下面全是银子。”仙家们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起劲,没想到,这些话全让躲在石头后面的太阳光听去了。

    第二天天一亮,仙家们上天去了。太阳光从石头背后爬出来,半信半疑地回想起仙家们所谈的话,试着爬到河边去找仙草。他眼睛看不见,就每种草都摘一片,边摘边往眼睛上擦,擦着擦着,眼睛忽然放亮了。这时,他才相信仙家们讲的都是真话,于是马上起程到京城去揭皇榜。揭下皇榜后,太阳光到城东门口的城头上,找到了那一株蓬草,他对着蓬草笑,蓬草也笑起来,他点点头,那蓬草也点点头。他扯了一片叶子带回宫里,把皇帝娘娘的背花治好了。

    皇帝当场招他为驸马,留他住在宫里,择定吉日良辰和公主完婚。太阳光对皇帝说,他还要去为百姓做件好事,再回宫完婚。皇帝准许了他的要求。太阳光立刻离了京城,到了有旱情的那个村子。那个村子也张贴着一张榜文,榜文上写着:不管是谁,只要能为村里找到泉水,解决旱情,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

    太阳光揭了榜文后对村里人说:“我什么都不要,只求能在这里居住就行。”

    他和当地百姓一起,背起锄头上山,找到那棵大树,从树苑下挖出了一股很大的泉水。百姓们十分盛情,就为太阳光在村里盖了一栋大楼房。太阳光回京城和公主完了婚,不愿为官,带着公主来到乡下定居,做他们的平民百姓。

    却说鸡毛眼害了太阳光,远走他乡,好吃懒做,把钱用光了,最后竟然落到了讨吃的地步。偏巧有一天,鸡毛眼讨吃讨到了太阳光居住的村子里,碰见了太阳光。鸡毛眼心里有鬼,吓得要死。可太阳光不但不记前仇,反而关心地问:“你有那么多的银子,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

    鸡毛眼便把实情告诉了他。太阳光见他可怜,就留鸡毛眼在他家里住下。几个月后,太阳光对鸡毛眼说:我不是不愿意留你在我家住,年轻时应该自主。对面山上泉水旁那棵大树蔸,你可用斧子去砍,砍一下,有多少树片,就有多少银子。鸡毛眼按照这话去做了,得到了一些银子。但他不知足,跪到了他原来害太阳光的那座山上想会会神仙,像太阳光一样,发一次大财。

    这一天,天刚断黑,仙家们又来聚会了。仙家们讨论说:“我们上次说的几件事,让地上的凡人偷听去了,都成功了。这次我们得格外小心点,看看有没有凡人偷听。”

    于是派起猴精、狐狸精去找。猴精和狐狸精在大石头的背后找到了鸡毛眼,三口两口就把鸡毛眼咬死了。

    宝缸

    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丈夫叫土根,妻子叫土花,夫妻恩爱勤劳,日子过得还顺心。

    春耕了。土根牵着牛背着犁去犁田,田是财主家租来的,是丘薄田。他想,薄田就要深耕,才能种得出好谷。他总是把犁头压得低低的。犁着犁着,老牛前脚打跌,再也拉不动了。土根爱牛如命,解下牛,让它去吃草,自己背起锄头使劲地挖。挖了几锄头,就从田里挖出一口很大的瓦缸来。土根把缸背回了屋里。

    土花见丈夫背回一口瓦缸,也满心欢喜,就洗刷干净,放到屋门口,用来装水。

    天黑了,土花淘了米就来倒潲水,她一失手,把手上的水勺掉到缸里了。她忙伸手把水勺拣了上来。奇怪,刚拣出来这只水勺,缸里又浮出了第二只水勺,土花又伸手把它拣出来。拣了第二只,又浮出第三只。土花喜欢了,忙叫来土根。土根不相信会有这回事,赶紧走到缸边来,也伸手去捡,可他一拣就从瓦缸里接连拣出了好几百只勺。土根的手都拣酸了,就爬到缸边去看缸内还有多少,一看,看到缸边刻有一行“出宝缸,出宝缸,财主已饱足,我再不想贪”的字,就照着读了一遍。一读,缸里的水勺就没有了。土根觉得有味,就又拿来一把火钳放进缸里,马上伸手拣出来,结果拣了一把又一把没完没了。土根把那句话又读了一遍,火钳就没有了。

    土根两口子好高兴,他们按照刚才的办法,往缸里放了米,把大大小小的米缸装满了,又放了铜钱,衣物,把大大小小的箱柜装满了,一下子成了村里最发财的人。

    过了几天,土根得了出宝缸的事被村里的一个财主知道了。财主带着大大小小的狗腿子,找到土根夫妻说:“你是我的佃户,从我田里挖出宝物,应该归我!”

    土根不服气,又不敢顶撞财主。他知道财主人多势众,自己惹不起,只好眼光光地看着宝缸被狗腿子抢走。

    财主的老爷子听到儿子把宝缸抢到了手,差点爱癫了!这日,他要几个丫头扶着来到厅堂看出宝缸,又拿来了他的金丝烟筒,想当场试试,到底灵验不灵验。他把金丝烟筒丢进缸里,伸手去捡,这老骨头没有缸高,任他怎么拣也拣不出来,旁边的狗腿子要替他去拣,他又不放心。最后,硬是叫人背来凳子,他自己爬进缸里去拣。

    财主老爷子捡起他的金丝烟筒,就叫人来拉他。狗腿子急急忙忙把财主老爷子拉了出来。可是,这个财主老爷子刚爬出来,缸里又多了一个财主老爷子在叫拉他。狗腿子一时慌了,又不敢怠慢,赶紧把缸里的财主老爷子拉了出来。第二个财主老爷子刚爬出来,缸里又有一个财主老爷子在喊了。狗腿子站在缸边拉了一个又一个,拉了一个又一个,累得满头大汗,还没把缸里的财主老爷子拉完。

    这时,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财主。他急急忙忙走到厅堂里来,一看,厅堂里站了好多好多的一模一样的老爷子,分不清那个是假!缸里又还有一模一样的老爷子在叫人拉。财主气不过,双手扒开屋里站得密密挤挤的老爷子,走到出宝缸前,拿起一条凳子狠狠地朝出宝缸砸去!他这一砸,把一个刚要爬出来的老爷子砸死在缸边上。

    财主为了发财,抢了土根夫妇的出宝缸,可财没发成,这里要安葬一个被他打死的老爷子,那里要养活那么多的活老爷子。没到一年,全部家产就花光了。财主想不通,就上吊死了。

    狗和猫是对头

    狗见猫就咬,猫见狗就跑,他们是对头。

    本来猫和狗素不相识。猫在山上,狗在山下。后来因为猫的徒弟老虎忘恩负义,将猫赶进了大山,猫无处安身,就来向狗求救,狗见猫可怜,就答应了,还给猫介绍了一个好差事:在家里抓老鼠。

    猫很感激狗,狗也喜欢猫,于是两个就结拜了兄弟,狗为兄,猫为弟。

    有一天,两兄弟在一起谈天。狗大哥说:“我们的主人近来整天闷闷不乐,我搞不清他有什么伤心事?”

    猫老弟说:“大哥还不知道吗?主人有一块很值钱的宝石,被一个骗子拐走了。”

    狗大哥连忙说道:“小弟呀,我们都受主人的恩典,如今他的宝石被骗走了,我们总不能看着不管吧。”

    于是兄弟两个商量好,要把宝石找回来。

    第二天清早,狗和猫就动身了。它两个翻过了七七四十九座山,游过了八八六十四条河,来到了骗子住的地方。

    骗子非常细心,不但把门窗关得紧紧的,就连门边的狗洞也给砌死了,狗和猫无处可入。它们正着急哩,忽见屋顶上有个烟筒,猫立刻来了主意,只见它纵身一跳就蹿了上去,冒着烟火的熏烤,从烟筒里钻下去,不一会又从灶膛里钻了出来,弄开门,把狗放了进来。

    狗进了门,不知道宝石放在什么地方。它想了想,立即跑出去,抓了一只鸡来,威吓说:“快讲,你家主人把宝石放在哪里了?不说我就咬死你。”

    鸡吓得连连点头说:“在楼上的大箱子里,大箱子里有个小箱子,小箱子里又有个盒子,宝石就在那小盒子里,被十九层绸布包着。”

    狗放了鸡,和猫一起赶上楼来,可是箱子是被锁着的。狗的主意多,便命猫去抓几只老鼠来,把箱子咬破。猫立即捉来几只大老鼠,并对它们大声说道,“快把箱子咬破,要不我把你们都吃掉。”老鼠们哪敢违命,不一下就把箱子咬了个大洞,又钻进去把里面的小箱子盒子和绸布都咬烂了。最后把宝石也拖出来了。宝石到了手,猫和狗高高兴兴地往回赶。

    一路上,猫含着宝石,狗保护着猫,又翻过了四十九座山坡,过了六十三条河,只剩最后一条河。它们来到河边,狗照旧背着猫渡水,游到江心,猫看见一条金黄色的鲤鱼从身边游过。它早已饿得筋疲力尽,再也忍受不住,竟忘记了嘴里含有宝石,大叫一声朝鱼扑去。这一来宝石掉进河里了,猫也吃了几口河水,大喊救命,狗只好先把猫救上岸去。回头又游到河心去摸宝石。摸了很久,才把宝石找到。等它含着宝石爬上岸时,已经吃了一肚子水,倒在岸边不能动弹了。

    猫心里想:如果狗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主人,自己就完了,不如来个先下手为强。于是趁狗不注意,含了宝石独自溜了回去。

    主人见宝石找回来了,非常高兴,连忙办了一桌丰富的酒席,把猫请到上席坐下。看到狗未回来,就问猫说:“你狗大哥哪里去了?”

    猫撒谎说:“唉,莫提了,那家伙真懒,一路上都是我自己找吃的,寻宝石也是我单独干的,它躲在门边不敢进屋。拿到宝石后,又是我把它含了回来,一路上吃尽了苦头。渡过最后一条河后,它却想独占功劳,想一口吃掉我。率亏我跑得快。要不……哎呀!你看,它已追上来了。”

    讲到这里,狗已进屋。猫的谎话狗全听到了,气得它大喊一声向猫扑去。主人顺手拔起一根木棒,不分青红皂白,对着狗乱打,狗想说话解释,主人就是不听,无可奈何只好愤愤地退出去了。

    从此以后,人们虽然经常打狗,不给它吃好食物,可它总不记恨,但是,不管何时何地,狗见了猫就咬。当然,也有一些狗是不咬猫的。据说那是因为猫在有些狗面前赔了不是,狗就宽恕了它们。

    一棵县印

    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事了。有个县官到任不久,便把一棵县印丢失了。县官急得挠耳抓腮,立即传齐三班捕快,吩咐说:“限你们三天之内,将县里所有盗贼都捉起来,听本县审断,捉不来,每人重责八十大板。”

    捕快们你瞧着我,我瞧着你,魂都吓掉了。这是件多难的事啊!没影没踪,往哪里去捉呢?可是,县官老爷的命令,谁也不敢违抗,只得分头瞎撞去了。

    捕快们东寻西访,一连两天,贼毛没捞到一根。捕快头眼看明天就要到期了,便硬着头皮去哀求宽限几天。县官不仅不答应,还狠狠地说:“明天捉不来,你当捕快头要加打一百。”

    捕快头诉苦说:“现在强盗一时还没发现,不是想捉就捉得到的啊!”

    县官说:“那就把那祖上做过盗贼的人捉来。祖上做过盗贼,子孙也一定会是盗贼。”

    捕快回到捕房,带着捕快手又出发捉人去了。

    三天期满,捕快手果真捉来了一大串人。县官当即升堂审问。

    县官问带上堂的第一个人:“你祖上是谁做过盗贼,偷过人家什么东西?”

    那人说:“我父亲小时,偷过人家一蔸白菜。”

    县官说:“父亲偷过东西,儿子也一定会偷东西。你快说,我的一件宝贝你给偷到哪里去了?”

    那人回答说:“大老爷,冤枉啊!我从小到现在,没偷过人家半点东西哩!不信请你去问左邻右舍吧。”

    县官冷笑一声说:“不打不会招”!叫人拖下去,足足打了一百大板。但那人的嘴巴很硬,还不承认偷了东西。

    县官又审问捉来的第二个,第三个人,都不过是祖父曾祖父偷过人家一本书或摘过人家园里一枚桃子等等,和第一个一样,也没有半句口供。

    全体被捕和赶来看热闹的人,见县官这样蛮不讲理,都气得瞪眼翘嘴。

    县官开始传第四个人来审问了。这是个年轻人,他慢吞吞地走上大堂,站在公桌前一动不动。县官看了,大声唤道:“呸!好大的胆子!见了县官跪也不跪。”

    年轻人说:“县太爷,对不起,我祖父膝盖上害过疔疮,我跪不得。”

    县官大怒,拍案骂道:“混账,你祖上膝盖上害过疔疮,与你什么相干?快跪下!”

    年轻人接口说:“那么,人家祖父偷过东西,又与子孙有什么相干呢?”

    县官被问得开不得口了。

    这时,县官太太抱着儿子从豪绅家吃酒回来了。打从堂上过时,见丈夫正在审案子,忙从儿子手上摘下一个小方布包,丢了过去。并上前轻声说:“你儿子拿官印玩了两天,现在给你,审案子不是要用它吗?”

    县官见了县印,喜得眉开眼笑,把审案的事也忘记了,得意忘形地抱着县印连连说:“呵哟,我的印呵,我的命呵!你又回到我手上来啦!”

    这时,大家才知道县官是为了一棵县印,四处捉人。大家正在愤愤不平,议论纷纷的时候,只见那个受审的年轻人高声对县官说:“县太爷!做官的人会不会养盗贼的儿子?”

    县官漫不经心地说:“不会!做官的人养出的儿子也会做官,做盗贼养出的儿子才会做盗贼。”

    年轻人又说:“县太爷!县印是你儿子偷的,那么你儿子就是一个盗贼,儿子既然是盗贼,这老子也一定是个盗贼了。”

    县官的脸红得像块猪肝,左顾右盼,半天说不出话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