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汇
繁体版

第十九篇 传奇故事(一)

    长工气死财主

    很久以前,一个村里有个姓谭的财主,家里虽然很有钱,可算盘打得狠毒。

    有一年,过了春节后不久,谭财主想找几个做事能干的长工,找了很久,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有一天,谭财生下去催租谷,碰到一个性子非常急躁,做事非常利索的人。他心里一盘算:嗯,这急性子倒是好,一人可以做得两个人的事。他就把这个急性子招到家里来了。

    过了几天,谭财主又发现一个慢性子的年轻女人。心想:这慢性子的女人,也很好哩,让她来带自己的娃,她不紧不慢,有耐心,不会出差错。

    他把这个慢性子女人也招来了。又过了几天,谭财主到墟上去赶集,发现一个最爱贪小便宜的人,他心里想,用这号人做杂工买物件,是最划得来的。

    他把这个爱贪便宜的人也招来了。

    这年六月,天气特别热,谭财主坐在家里也出汗。有一天,他吩咐急性子去买一铺竹大床回来。隔了没多久,急性子就回来了。他告诉谭财主说:“老爷,你要一副猪大肠买回来了。”

    谭财主真高兴,“你办事真快!好,好!快把它摆到园里树荫下去吧。”

    急性子答道:“已经放到伙房里去了。”谭财主赶紧去伙房看货,一看,原来买的是一堆发臭了的猪大肠。

    谭财主又气又恼,大骂急性子:“该死的东西,我要你买一铺竹大床,你买来一副猪大肠,你的耳朵给牛牯踩聋啦!”

    财主气不过,二话没说,就把急性子赶走了。

    又过了几天,谭财主娃儿掉进水塘里去了。有人来喊慢性子女人:“快去救人呀!”

    慢性子女人坐着不动,慢吞吞地说:“急事慢行嘛。少爷的衣服浸湿了,还要找件衣服给他换上,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会吓着少爷哩!”

    她刚站起来,又慢吞吞地寻找衣服,慢吞吞地走去,等她慢慢吞吞地把少爷打捞上来,一看就咽了气啦。

    谭财主知道了,气得眼睛翻了白,一脚就把慢性子女人踢出门去了。

    娃儿死了,又有什么办法呢?谭财主只好派那个爱贪便宜的人去买棺材。想不到爱贪便宜的人买了一口大棺材回来。

    谭财主看到后,越发气得不得了,骂道:“哎呀,小娃子死了,你怎么买口这么大的棺材呀?大棺材比小棺材花钱多,你脑袋里装的是石灰水吗?你就不好好想一想?”

    贪便宜的人答道:“老爷,你不知道,大棺材里还有一口小棺材哩!”说完,他把大棺材的盖子揭开,果然里面还有一口小棺材。

    谭财主问:“你为什么要买两口棺材呢?”

    贪便宜的人回答说:“大棺材是买的,小棺材是搭来的,没花钱。怎么样,这便宜占得不少吧?”

    财主还是气鼓鼓地说:“再便宜,弄回来也没有用处呀!”

    贪便宜的人回答道:“怎么没有用呢,小棺材给少爷用,大棺材可以给老爷你用呀!”

    谭财主听了后,眼睛一瞪,当场就气死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

    从前,有个财主叫曹富友,经常在别人面前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推得鬼崽笑呵呵。”他家的长工李二听了很恼火,就想找机会整他一下。

    有一天晚上,曹富友对李二说:“喂,李二,明天你早点起床,给我磨两斗米的粉,记住,千万莫误了我的事。”

    李二听了,眯起眼睛看看他说:“好呀,老爷,你借我十个铜钱,我家里来了客人,想买点东西托别人帮我带到家里去。”

    这个财主如果是别人借钱,他一分都不会借,他是看见李二在帮他干活,又是个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精壮劳力,一个人能顶几个人干活。曹富友对他就有点另眼相看了,当下就把钱借给了李二。

    第二天一大早,李二把两斗米放在磨子旁边,再拿一小撮放在磨子里,然后把十个铜钱挂在磨子扶手上。他转身睡觉去了。

    等到快吃早饭的时候,财主起床来,看到磨房里磨子没有响。他走进去一看,一粒米也没有磨。磨子扶手上挂着十个铜钱。这可把他给气坏了,他冲进长工房里,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李二拉醒。

    财主大发脾气喊道:“什么时候了还在睡大觉,你连一粒米都没有磨。”

    李二故意梦里梦气地说:“怎么,还没有磨完吗?”

    财主说:“你还故意装什么糊涂呀!”

    李二一本正经地说:“哎呀,这就奇怪了,未必老爷说的话是骗人的!你不是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吗?我给了十个铜钱,这鬼它总会来推吧!老爷,是不是鬼看到钱太少了,不肯来推,要不再加十个钱,如何?”

    财主被他挖苦了一顿,气得老半天说不出话来。

    财主请长工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想找一个老实的长工。他的条件非常刁钻古怪,没有一个长工能在他家做得下去。

    有一天,有个长工来到他家,对财主说:“东家,你有什么条件我都答应,我是一个最老实的人。”

    财主听了很高兴,连说:“好,好,你就留下来试试吧。”

    有一天,大雪纷纷扬扬。财主对长工说:“今天不要你做别的事了,你到雪地里站一天吧。”

    长工二话没说,就站到雪地里去了,从早晨一直站到傍晚,财主才叫他进屋。心想,这长工真够老实。

    过了一段时间,财主又对长工说:“今天你去洗煤炭,不把煤炭洗干净就别回来。”

    长工听了,挑起煤炭就到河里去洗。他从日出洗到日落,也没有把煤炭洗干净,财主望着长工,心想,这长工确实老实。

    有一天晚上,长工刚从地里做事回来,财主对他说:“今天家里来了客,菜都吃光了,你就用泔水泡碗饭吃吧。”

    长工一声不吭,拿起碗到水桶里打些泔水就泡饭吃。财主见了心想,这个长工当真最老实,最可靠。

    从此以后,财主对长工特别相信。一天,财主要走亲戚,把家里的钥匙都交给了长工。

    几天后,财主从亲戚家里回来了。他进屋一看,家里房门大开,大箱小柜都被翻得乱七八糟,一辈子积累下来的一些金银财宝也不见了。他急得大叫长工,哪里还有长工的影子!找来找去,却在壁头上找到长工贴的一首打油诗:

    一老实,雪里站。

    二老实,洗煤炭。

    三老实,泔水泡饭。

    四老实,金银挑一担。

    火衣

    从前,有个穷汉子,上无片瓦,下无寸地,靠打短工,睡庙角过日子。热天打个赤膊,数九寒冬穿一件油光放亮的破夹衣。

    这年寒冬腊月,他为财主家舂过年米,不一会就舂得头上冒热气,脸上流大汗,刚好被财主看见了。财主觉得很奇怪,自己身上穿着貂皮大褂,头戴大皮帽,脚穿大棉鞋,还怕冷;这穷汉只穿一件破烂夹衣反而暖得冒汗,这里面一定有奥妙,便走过去问穷汉:“你怎么那么暖和?”

    穷汉子笑呵呵回答说:“我是穿了一件火衣哩。”

    财主一听他穿的是火衣,便打起主意来,问道:“喂,我这身衣服换你那件火衣可以吗?”

    穷汉子装出不愿换的样子说:“不换不换,你那平平常常的衣服值几个钱,我这可是祖传的宝衣哩,就这样和你换怎么划得来!”

    财主一心想得到宝衣,答应再加一百两银子。穷汉听了装作很为难地说:“我这是一件祖传宝衣,本来是不想换的,你财主硬要换,我只得吃了这回亏,换给你了。”

    财主怕他变卦,赶紧兑了现。

    财主得到了火衣,高兴得要死。他把衣服洗了又洗,洗得干干净净,可穿在身上一点也不暖和,反而冷得浑身打哆嗦,他喊来穷汉子问这是怎么回事。穷汉子左瞧瞧,右看看,忽然叫喊起来:“哎呀!你怎么下了水呢,这宝衣是洗不得的呀!”

    财主不解地问道:“衣服为何洗不得?”

    穷汉子说:“火衣火衣,水火不相容嘛!你用水一洗,它还能不坏?我这宝贝一代一代传下来,都有一百多年了,我从来就没有洗过它一次。”

    财主一听,只怪自己做了蠢事,毁了宝物,丢了银子,真是一拳打着下巴,有苦说不出。

    贪财的财主

    从前,有两户邻居。一户穷得揭不开锅盖,户主叫穷哥;一户富得用光洋垫桌子,户主叫富苟。

    这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的早晨,太阳升起一丈多高了,穷哥还在床上左翻右滚,不想起来。婆娘催他说:穷是穷,财神爷总得去迎呀,没什么吃的就请财神爷进屋坐坐也好。

    婆娘把这番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穷哥实在听得不耐烦了,把被子一掀,一个翻滚下了床,也不穿衣戴帽,拖着两只破鞋就往门外走,边走边发牢骚说:“财神爷你也真是的,我家吃没吃,喝没喝,屋里又脏又臭,你来做什么哟!”

    穷哥一放开大门,便碰上一个穿破衣烂衫的叫花子,也不知道是冻还是饿造成的,站在门口哆哆嗦嗦缩成一团。穷哥问他道:“一大早你站在这里做什么?”

    叫花子回答说:“财神爷叫我给你家守财门来着。”

    穷哥一听乐了,笑呵呵地对叫花子招招手说:“进来坐坐吧,就算你是个财神爷。”

    谁知道这叫花子还真是个财神爷,他一进屋,穷哥这一年就发了个大财。他挖土挖到一个大坛子,里面装的尽是金银财宝。

    穷哥发了财,差点把财主富苟的眼睛都气瞎了。富苟暗自打定主意要学穷哥的样子。

    这年大年三十,富苟花十两银子请来个叫花子,要叫花子明儿早晨站在他家门口,并告诉叫花子如何跟穷哥碰上叫花子那样说一样的话。

    大年三十夜晚,叫花子守在财主家门口。这时风大雪大,冻得叫花子上下牙一个劲地打架,叫花子实在冻得受不住了,就摸进财主停棺材的屋里,推开棺材盖,爬进去睡了。

    富苟因请了个叫花子守财门,高兴得一夜合不上眼。

    第二天早上,他和婆娘演戏一样,先学着穷哥婆娘说话,然后去放开大门,一看,哪里有叫花子的影子,急得他大喊;“叫花子!叫花子!”

    叫花子在棺材里听到喊声,忙伸出头来应道:“我在这里呢。”

    富苟一看叫花子睡在棺材里,财主气得两眼出火,吼道:“你怎么躲进这个里面去了?”

    叫花子一慌,把财主教给他说的话忘了,忙说:“我给你守棺材来着。”

    富苟气得直跺脚,骂道:“丧门星!滚!给我滚!”

    叫花子胆战心惊地从棺材里爬出来,走到财主面前说:“老爷,你老人家别生气,我不会占你的地方,这就把棺材让给你。”

    财主一听,气得昏倒在地上,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三个罗师公的冤枉

    很久以前,有个姓周的巡抚装扮成郎中先生,一个人来到偏僻的山区明察暗访。那天因为山道难行,走累了,没有赶回县城,就在一户农夫家里住宿。吃饭的时候。巡抚指着一个碗问道:那一颗一颗,又弯又尖,又壳又盖,硬邦邦的,是什么菜呀?

    农夫就告诉他说:“这菜叫螺蛳公,最好吃的。你尝尝看。”

    农夫见客人举着筷子不知怎么下手,就说:“好,我先吃给你看看。”说完,夹起一个螺蛳,用手捏着,嘴巴对着硬壳一唆,从那里面唆出一团肉来。周巡抚学着主人的方法,果然一唆就成功,吃进肚子,满口称好。

    饭后,周巡抚问农夫说:“这螺蛳公这么好吃,是从哪里搞来的呢?”

    农夫告诉他,是从水田里抓来的,抓回后,先把他放在水里浸一天,然后剥去“眼皮”,削去屁股,配上辣子蒸熟就行了。

    第二天,周巡抚回城,一路上总是想起螺蛳肉的味道。他一进衙门,就命令门官带几个士兵去乡下抓螺蛳公。门官和士兵整整去了二十天,回城后报告巡抚大人,说“罗师公”已经抓到,不是一个,倒有三个。周巡抚见门官士兵一去许久不回,本来就有满肚子的火气想发作。现在既然抓来了“螺蛳公”,想起那味道来,火气就熄了。他吩咐手下人先把三个“螺蛳公”放到水里浸一天。士兵们遵命把三个“罗师公”推入水牢。这三个姓罗的师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法,在水牢里叫苦连天。

    过了一天后,周巡抚又吩咐士兵把“螺蛳公”的眼皮剥掉,把屁股削掉,然后拌上辣子去蒸。三位师公,大喊冤枉,哀求士兵多行善事,让他们亲自去见见巡抚大人,问清楚到底是犯了哪条王法,就是死了,也要做个清白鬼。士兵们觉得这三人实在可怜,只好依了他们。

    三个罗师公连滚带爬来到大堂,击鼓喊冤。

    周巡抚立即升堂。三个师公都自报姓罗,是送鬼的师公,被抓进衙门,坐了水牢,还要剥眼皮、削屁般,用辣子蒸,不知犯了哪条王法?

    周巡抚一听,差点气死过去,大骂门官聋了耳朵,瞎了眼睛。赶紧下堂扶起三位罗师公,赔个不是,还把他们留在衙门内养伤。周巡抚退堂回到家里,突然恨起自己来了。他恨自己办事太毛糙,差点闹出人命案来,于是提笔写下四句话:

    我做巡抚,明察暗访。

    “螺蛳”“罗师”,差点冤枉。

    莫怪门子,自己一样。

    从今往后,细心为上。

    救命恩人送了命

    从前有个官老爷的姨太太快要生娃了,生了好久,生不下来,是个难产。官老爷只好到处请人接生,一些接生婆都没有办法。官老爷很着急,便对手下人说:“有谁能把孩子接生下来,一定重赏。”

    有人说:“就在县城西门,有一位医生可以接难产,就怕他不肯来。”

    官老爷听了,坐上马车亲自去接那位医生。他对医生说:“只要能把孩子接下来,酬谢黄金十两。”

    医生一再表白说:“我只是为了救这两条性命,并不要分文酬谢。”医生跟着老爷去了。他用的是按摩催生的办法,产妇很快就生下娃娃了。官老爷很高兴,马上操办酒席款待医生,还以重礼酬谢他。

    医生不要酬谢,收拾好家什就告辞了。医生刚走出不远,官老爷就派人随后去追,要手下人把医生杀了。

    官老爷说:“我的女人,除了我哪个敢碰她。这混账把她的身子乱摸一阵,我岂能饶过他?”

    谁也没想到,医生救了官老爷家两条人命,可怜自己倒丧了性命,这是何等天理呀!

    县官断鹅

    从前,有三个人,一个叫侯矮子,一个叫何踩头,一个叫贺士圣。这天,他们三人路过十八都,见满田满洞都是白鹅。一个放鹅的汉子却坐在田坎上哭,便走过去问他哭什么,放鹅人告诉他们,这些鹅都是财主的,他家祖孙三代都给财主放鹅。如今他的娘快要死了,想吃鹅肉,说没吃到鹅肉死也不甘心。

    侯矮子说:“你哭个卵!抓一只回去煮给你娘吃就是了。”

    放鹅人说:“你不知道,这财主心狠,去年有个长工偷了一只鹅,财主打了他一顿,还扣了他三年工钱,逼得长工上了吊。”

    贺士圣听了火冒三丈。他见财主正带着几个狗腿子在查看鹅群,就当着他们的面,跑到鹅群里抓了两只鹅就往回走,还边走边斩劲搓鹅身上的毛,搓得鹅毛都往上翻起。

    财主见一个外地人敢当面抢他的鹅,气得眼睛鼓起来。他带了一班狗腿子就追,追拢贺士圣他们时,鹅已经被捆在担子上了。

    财主说:“你们是哪里来的野种,竟敢抢到我的头上来了。”

    何踩头说:“你别凶,有本事上县衙门打官司去!”

    财主一听打官司,心里乐了,便和这三个外地人到了县衙里。见了县官,财主抢先把贺士圣他们抢鹅的事说了,要县官严惩抢劫犯。

    县官一听,叫贺士圣三人上堂,不问情由就要拷打。

    贺士圣说:“莫急,别欺负我们外地人,要打要罚先见个分明再说。”

    县官问:“如何见分明?”

    侯矮子说:“我们的鹅是从广东买回来的,与财主的鹅不合群。要分清是非,把我们的鹅与财主的鹅放到一起就清楚了。”

    县官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点头答应了,说:“马上去放鹅。”

    何踩头说:“且慢,丑话说在前头,我们的鹅若是与财主家的鹅合了群,要打要罚都由你县官判,如果我们的鹅与财主家的鹅不合群,你县官就要给我们赔礼,财主就要放一万响爆竹赔我们十只鹅。”

    县官与财主满口答应,忙叫备马起轿。

    一行人来到财主家田边,县官叫贺士圣把两只鹅放进财主的鹅群里。这两只鹅的毛被贺士圣搓得乱蓬蓬,财主的鹅看了,都叫着来啄,啄得这两只鹅没命地逃。贺士圣连忙把这两只鹅捉住,说:“莫啄死我的鹅。”

    一边又把鹅捆在担子上。然后三人一起走到县官面前,问县官如何断案,县官只好说:“这鹅是你们的。财主买爆竹赔鹅我赔礼。”

    县官断完案回衙门去了。财主哭丧着脸,叫人放了万响爆竹,赔了十只鹅来。

    侯矮子笑嘻嘻地把十二只鹅送到放鹅的汉子家里就走了。放鹅汉子杀了一只鹅煮给娘吃外,把其余的鹅都养了起来。从此以后,再也不受财主的气了。

    歇三天

    从前,有个财主又奸巧又小气,凡事都要想方设法揩人家的油。他给家里的长工规定,除做事要发狠外,一日吃一餐红薯,另加一餐“拿饭”和一餐“摸饭”。谁都知道,能拿的和能摸的饭,除了红薯,又还有什么呢!这样,长工吃的就是三餐红薯了。

    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公有人讲。这事给一个好打抱不平的后生知道了,他决心要整治这个奸财主,替穷人兄弟出口气。

    有一年开春的时候,奸财主又要请长工了。后生家得到消息后,就跑去找奸财主要求做工。奸财主说:“到我家做事功夫轻,伙食好。只要做事发狠,每天只吃一餐红薯,其余两餐,一餐是拿饭,一餐是摸饭。”

    后生家也说:“我的要求也不高,一年四季只歇三天。”

    奸财主暗暗想:一年只歇三个工,这真是打起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双方当下就订好了契约。

    第一天,后生家吃了一餐红薯,天也刚好下雨,他就睡在床上。奸财主来催他出工,他说:“今天是雨天,我不出工。”

    奸财主没法,也就由他去。

    第二天,天气转阴了。后生家吃了红薯后,又上床去用被子蒙住头睡觉了。

    奸财主不放心了,又来催他出工。

    后生家说:“今天是阴天,我不出工。”

    奸财主没法,回到家里后,心想:原先定了,是有三天假的哩!

    到了第三天,天气放晴了。后生家吃了红薯后,还是蒙头睡在床上。

    奸财主发火了,催着后生家说:“这么好的天气,你怎么还不出工?!”

    后生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不是说过歇‘三天’嘛。这晴天也是一天嘛。”

    奸财主听后生家这么说,气得跳起来就骂:“一年四季除了雨天、阴天、晴天不出工,那你还做什么事?!”

    后生家反驳说:“我一日三餐饭,除了吃红薯,拿饭、摸饭还不是吃红薯?!”

    奸财主没话可说,心想:这样搞下去。服侍他不算,就是单吃红薯也划不来。奸财主只好忍气吞声照契约的规定给后生家付了一年的工钱,打发他走了。

    孙修娘试儿

    从前,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叫马大元。这马大元武不能打,文不能写,做生意却有两下子,别人做生意有时亏本,他却包赚不蚀,这叫做“人吃良心树吃根。”

    马大元有一妻一子,日子过得十分得意。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妻子梁氏突然患病,而且一病不起,使尽银钱求医问卦,病情不见好转,没多久,就过世了。

    马家父子哭得死去活来。只是人死不能复生,他只好把妻子的丧事办得热热闹闹,以后就带着儿子三宝过日子。

    有人见马大元中年丧妻,就来为他说媒。就把邻村的寡妇孙修娘说给马大元。这孙氏是富家女儿,前几年丈夫去世,带着儿子朱二宝已经守了几年寡。她见马大元一表人才,人也老实,心地厚道,就同意了。

    孙修娘是个知书达礼的人,为人最是贤惠,很得马大元的喜欢。夫妻俩和和睦睦,特别是两个儿子都跟亲生的一样,一家四口快快活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有一天,马大元又到外面做生意去了。孙修娘在家,突然头晕眼花,口干舌燥,四肢无力,冷汗淋淋。两个儿子见母亲病了,急得大哭,马三宝年纪大几岁,忙着找郎中去了。这时,孙修娘把亲生儿子朱二宝拉到身边,小声地说:“儿呀,为娘眼看不行了,这个家你要拿个主意,我没死,你说话算数;只怕我死了,你的后爹就由不得你了。”

    朱二宝忙说:“妈,你这是病糊涂了吗?后爹待我比亲生儿子还好,他不会的。”

    “哎,不懂事的儿呀!常言道,不是瘦肉不挨骨,不是肥肉不挨皮。你不是他亲生,娘死后这家产就没有你的份了。”

    朱二宝听了,急得大哭说:“娘啊!不会的,不会的!后爹待我很好,三宝哥也待我很好。”

    孙修娘两眼一瞪,生气地对二宝说:“不管你怎么说,你得依为娘的,柜子里有两个饼子,有花的有毒,没花的没毒,等下三宝回来了,你把那个有花的饼子给他吃,只有这样,这个家产才能归你所有,娘死在阴间里也就闭眼了。”

    朱二宝哪里肯依,猛摇娘的双手说:“不能这样,不能这样!”

    孙修娘见二宝不肯依从,就说:“你不依,为娘的就撞死在你面前。”

    恰恰这时马三宝回来了,忙告诉继母说,医生马上就来。

    孙修娘说:“难得你一片好心,柜子里有饼子,你快去吃了吧。”

    朱二宝一听,抢先拉开柜门,抢过有花的饼子,心想:娘要我毒死哥哥,不如我自己死了,日后娘待哥哥就会跟亲生母亲一样。他拿起饼子就大口大口咬了起来。

    马三宝莫名其妙,望着朱二宝。朱二宝吃了大半个饼以后,连忙跪在娘的床边,哭着说:娘,孩儿不孝我不忍心害死哥哥,这毒饼我吃了。

    谁知孙修娘突然坐了起来,病好了一大半。她忙下床扶起儿子说:“我的好儿子,你做得对!今天妈妈是试探你们的,两个饼子都没有毒,为娘的是怕我死后,你们兄弟为家产闹不和,现在,我放心了。”

    二宝这才明白了娘的心思,连忙抱住母亲说:“娘,你真好………”

    从此以后,马家兄弟更加和睦,一直好几代,都是这样。

    懒儿做贼

    从前,在一个深山沟里,七零八落地住着十来户人家,叫做“十户村”。

    村西头,有一对中年夫妻,男的叫吴牵,女的叫梅桂。都是四十老儿的人了,还没有生过一男半女,家中也无老人。两口子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有一年大旱,田里几乎颗粒无收。吴牵在家闲着无事,就跟山下几个朋友到广东去贩盐。三五天一转,跑了三四趟,赚了不少钱,夫妻两个自是高兴。

    对门岭上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个老母和一个懒惰儿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今年又遇上了旱灾,已是无米下锅了,儿子非常懒,每日靠老母亲辛辛苦苦上山寻些野菜回来煮汤糊口。

    由于儿子懒惰,人家都叫他懒儿,叫老太婆懒娘。

    这一天,懒娘挽着一篮野菜回来,路过吴牵的家门口,听见里面传出哗啦哗啦的金属响声,她觉得奇怪,走到窗前,用舌尖舔破窗纸往里一瞧,只见吴牵两口子正在大把大把地拿铜钱往箱子里放。

    是梅桂的声音:“看,跑了几次广州就弄到了这么多钱,往后呀,田不爱作了,专贩盐还划得来些。”

    是吴牵的声音:“不!农忙时,我在家种田,农闲时我又出去贩盐,你仍在家中织布,做家务。这样,到过年时,有吃有穿又有钱用,岂不更好!”

    懒娘在窗外听得真切。她想:要是老头子不去当兵,也可以去广东贩盐赚大钱,懒儿太不中用了。不如叫他跟吴牵去打下手,好歹能分得几个钱。想到这里,老太婆高兴了。

    转眼之间到了家里,赶忙把儿子喊来,将自己的主意细细对儿子说了一遍,儿子听了,果然大喜。他说:“娘,你知道他们的银钱放在哪个地方的吗?今天晚上我去偷来,这比上广东贩盐麻利多呢。”

    老太婆一听吓了一跳,过后一想,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儿子跟着去跑广东,本来就不放心。要过好日子,只有走这条路了。就对儿子叮嘱道:“儿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吴牵武艺高强,七八个后生拢不得边,你要去,必须等吴牵出去了才动手。”

    过了几天,吴牵又贩盐去了。懒娘上山采了一把野菜,路过吴家时故意讨水喝。她边喝水边问梅桂:“咦,你屋里当家人呢?”

    梅桂答道:“又到广州贩盐去了,要过三、五天才回来。”

    懒娘又问:“听说贩盐蛮赚钱,你吴牵已经赚了不少钱吧?”

    梅桂大大方方地说:“真是的,上次去了十二天,总共赚了二十多串。”

    懒娘装着关心的样子,问道:“这么多呀!咳!你把钱放在哪里的呀?

    要小心啦,听说这几天对门岭上出了贼古子”

    梅桂毫不在意,答道:“我把钱放在床底下那口箱里,万无一失的。”

    懒娘回到家里,将探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儿子,懒儿听了十分高兴。

    半夜,懒儿偷偷溜进了吴牵家里,爬进床下果然有口木箱子,正要去拿,却怔住了。微弱的月光下,又见床前放着吴牵的一双布鞋,旁边凳子上堆着吴牵和梅桂的衣服。懒儿吓得三魂丢了两魂;吴牵在家,快跑!他回到家里。把实情告诉懒娘。老太婆听说也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懒娘又挎着菜篮来到吴家叫门:“吴牵,吴牵开门”

    门开了,梅桂出来说:“吴牵不在,有事吗?”

    老太婆眼睛骨碌碌地往屋里扫了一遍,才吞吞吐吐地说:“唔,没……没事,嗯,你家吴牵清晨巴早到哪儿去了?”

    梅桂说:“昨天我不是告诉你了吗?他去广东贩盐去了,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

    懒娘说:“是的是的,我倒忘记了。嗨!我家里昨夜来了个贼古子,你家呢?”

    梅桂笑了笑说:“我家也来了贼古子呢!不过我早就料到了,我把吴牵的衣服和鞋子都放在床边,把贼古子吓跑了。”

    老太婆连忙接话:“好主意,好主意!不过今晚上还要留意啊!”

    “我已经把箱子搬到楼上去了。”

    老太婆告辞后,回到家里告诉了儿子,懒儿顿脚大叫:“上当了,上当了!”

    夜晚,懒儿又来了,他撬开吴家门,悄悄来到床边,果然不见箱子,料想真的搬到楼上去了。便轻轻走近楼梯,想上楼去。刚一抬脚,连忙后退。原来楼梯口上放着一杆打野猪用的铳,女人是不敢用这号东西的,一定是吴牵没走,为了引贼,故意在我娘面前扯谎。想到这里,他匆匆忙忙逃回家中,又埋怨起老娘来。

    老太婆觉得奇怪,决定再去看看。

    第二天,懒娘又到了吴家对梅桂说:“听说吴牵回来了,是吗?”

    梅桂莫名其妙,回答说:“没有呀,你听那个说的?”

    懒娘无话可说,只好又问:“昨晚又来贼古子了吗?”这个老太婆平常总不来串门,这几天刮什么风,天天跑起来,一定没安好心,待我再告诉她,看她如何?于是便说,“我因为怕贼古子又来,就把吴牵用的秤杆横放在楼梯口上,晚上看起来像杆铳,贼古子又被吓跑了。贼古子怕我家吴牵。”

    老太婆回到家里,大骂儿子没用,竟被一根秤杆吓到了。

    懒儿子又羞又气,发誓今晚一定要偷回来。要不,抢也要抢来。

    这天黄昏,有两个打猎的壮汉迷了路,决定在这偏僻的山村借宿一晚,恰好来到吴家。梅桂问明来意,感到为难:这几天家里闹贼,这两人谁知是什么人;再说一个女人只身在家,怎好留宿陌生男人?

    但山里人好客,不忍心拒绝人家,便将闹贼之事告诉了他们。两位猎人说:“这样吧,大嫂,我们两个在外屋随便收拾个地方能睡就行了,要是真的来了贼古子,我们便给他一铳,岂不更好?”

    梅桂只好答应下来。她弄饭给两位客人吃了,自己到楼上去睡,却把楼梯收了上去。要两位客人就在楼下安歇。

    天黑不久,那懒儿就大摇大摆地来到了吴家敲门:“快开门,老子是来要钱的,识好歹的就赶快把钱拿出来!”

    懒儿以为妇道人家好欺负,索性来个抢明的。

    两位猎人被惊醒:果然来贼子了。便朝外面喊道:“快滚,不滚就一铳崩了你!”

    懒儿哈哈大笑道:“你的秤杆只用得一次,这回我认得了。”说罢狠劲几脚就把门踢开了。

    两个猎人听了,怒从心中起,提起铳对准刚进门的懒儿就是一家伙,打得他浑身是血。懒儿被铳打伤,一拐一拐地回到家中。

    懒儿伤口发作,没过多久就见阎王爷去了。懒娘觉得无脸见人,也找了一根麻绳上吊死了。

    玉莲和金宝

    不知哪个朝代,有个张员外和王员外,张王两家门当户对,两家的夫人,刚好都身怀有身孕,为了联亲,在酒席上当众指腹为婚。后来,王家生下一女,取名玉莲;张家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金宝。金宝生性聪明,从小就随父亲读书。可是刚满十岁,父母双亡,家产破落,金宝无人照顾,生活很用苦,头上生了一脑壳癞疮,人们喊他“癞子脑壳”。

    玉莲年过十八,生得如仙女一样,又聪明又漂亮。只是她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张郎是个什么相貌,又不好开口问父母亲。这时,玉莲的父亲做了大官,就不愿成就这门亲事了。他告诉玉莲,张家后生如今成了个砍柴佬,又生了一脑壳癞子。

    玉莲想,为人在世,嫌贫爱富是要遭人骂的。她不听父母的劝告,总想当面看看张郎是个什么样的后生。

    有一天,她带着丫鬟,瞒着父母亲,来到了癞子砍柴路过的地方。等不多久,癞子背着柴来了,她就要丫鬟把十贯钱放在大路上,自己和丫鬟躲了起来。癞子担着柴来到这里,看到路上有十贯钱就停了下来。看看四周无人,就随便捡了块石头在青石板上写写划划,然后挑起柴走了。

    等他走远了,玉莲姑娘走过来。一看癞子没有拿走一分一厘,只见青石板上写了一首诗:

    癞子挑柴下金山,路边谁遗十贯钱?

    我家虽无隔夜米,混财再多不挨边。

    姑娘看了,非常感动,心想张路家境贫寒,但还穷得有骨气,虽然只读了三年书,能作诗,字也写得非常好,看来这癞子脑壳还不错。她还是不放心,还想再试探试探。

    这一天,天气很热。玉莲要丫鬟捧了一个西瓜来到了癞子经常歇凉的亭子里,用一根红绳把西瓜吊在亭子当中的横梁上,又和丫鬟躲在旁边,癞子担柴来到凉亭,放下柴担,看到亭子中用红线吊了个大西瓜,他本来口干得要命,想吃西瓜解解渴,刚要去取西瓜,又把手缩了回来,随手捡了一块黑炭,在亭子柱上写道:

    癞子挑柴正当午,口渴难忍实堪苦。

    凉亭红线吊西瓜,当作火球莫入肚。

    写完,又挑着柴走了,姑娘走进亭子一看,心里更是满意,料定这癞子今后必有出头之日。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这一年,外国下了战表来到朝廷,要朝廷做一个天大的灯笼,如果做不出,就要发兵来打。文武百官都没有主意。皇帝下了一道圣旨,限玉莲的父亲一个月之内做个有天那么大的灯笼交上去,否则,拿全家问斩。

    为这件事,玉莲的父亲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玉莲对爹说:“爹爹,急又有什么用呢?我看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请来,把这件事告诉他们,要大家出主意。”

    父亲听了,只好这样办。第二天,大摆酒席,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请来了,酒过一盏,玉莲的父亲把这件事一说,在座的都吓得像打摆子一样发颤。这时,玉莲看到癞子脑壳没来,就问父亲母亲:“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到齐了没有?”

    爹爹答道:“都到齐了,就是你那个癞子脑壳没有去请。”

    玉莲又问:“为什么不请他来呢?”

    爹很不耐烦地说:“这么好的亲戚朋友都没有主意,他癞子脑壳来了又有什么用呢?”

    玉莲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玉莲的母亲说:“那就派人去喊他来,依了玉莲吧!”

    母亲马上叫人去喊癞子脑壳来。她爹好恼火,说:“难道这癞子脑壳也要用轿子去抬不成!”

    玉莲答道:“人家也是亲戚,不用轿子去抬,他怎么肯来呢?”

    父母拗不过她,只好派轿子去接癞子。

    没多久,癞子脑壳接来了,玉莲吩咐做厨师说:“你们用好酒好菜招待他。”

    等他吃完了饭,癞子脑壳开口了:“你们用轿子接我来有什么事,是不是要我帮你家捡柴?”

    玉莲的母亲把皇上要灯笼的事告诉了他。

    癞子答道:“这个不难,你们给我准备一些竹片。今天我多喝了几杯酒。明天做也不迟。”

    说完到花园的一个草坪里睡觉去了。玉莲打发丫鬟送了“张郎勿误”的纸条给金宝。金宝看后,知道是玉莲关心他,况且国家有难,自己也应该出力。

    第二天清早,金宝起来便对王府的人说道:“竹片拿来。”

    随后又要了一把刀和纸笔,自个扎灯笼去了。不到一个时辰,癞子把灯笼做好了。丫鬟把灯笼拿给玉莲看,玉莲拿着灯笼去见父亲。父亲见灯笼小巧精致,灯上还写上了一首诗:

    月当灯芯海做油,光辉四射照九州。

    谁敢侵犯我国土,不斩强盗誓不休。

    看完大笑起来,夸这癞子脑壳还真有两下子。第二天,他就连忙把这“天大的灯笼”送给皇上。皇上看了非常高兴。

    灯笼送到外蛮兵营,领头的大将看了灯笼上的诗,吓了一大跳,知道大国奇才多,不是中国的对手,就自动退兵了。皇上见癞子做“天大的灯笼”有功,下令癞子与玉莲完婚,封他为当朝一品大官。玉莲的父母也沾了这个癞子女婿很大的光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