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汇
繁体版

第二十一篇 传说故事

    巧中状元

    从前,有三个书生去京城赶考。一天,天快黑了,他们加快脚步,想赶到前面的村庄住宿。一个在田里做事的老伯,好心告诉他们:“喂!你们三个书生,天快黑了还到哪里去?前面二十里路没有村子,尽是高山大岭,而且经常有饿狼饿虎出来伤人。今日就在我家歇算了,明日早些上路。”

    其中有个书生开着玩笑答道:“我们不到你家歇,到前面村子我岳父家里去歇。”

    三个书生走了一阵路,真的没见到有村庄的影子。有个书生只好说:“刚才那个老伯说的是真话。前面没有村庄,我们还是转回去,到老伯家里歇算了。”开玩笑的书生说:“我怎么好意思回去见那老伯?”

    另一个说:“事到如今,也顾不得面子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误了我们的前程。”三个书生就摸黑转身回到了老伯家喊开门。

    老伯一家刚好吃过晚饭,听见有人喊开门,猜想是刚才那三个书生。便端着油灯,放开门一看,果然没错,说:“我告诉你们的话就是不听。”

    其中有个书生抢先说:“不是我们不听,我们是想多赶点路程,明天能早点赶到考场。现在只有在老伯家借宿一晚了。”

    老伯用手点了点他们,说:“你们两个可以,那个调皮鬼不给他歇。”说完便把那两个书生请进屋里,把开玩笑的书生留在门外。

    留在门外的书生后悔不该同老伯开玩笑。现在要走又没伴,不走又没地方歇。他在屋旁转了一转,看到屋后有堆禾草,心里想:也好,今日夜晚就歇在禾草堆里算了。赶了一天路,累了,他一倒下去就呼噜呼噜睡着了。

    歇在楼上面绣楼里的是老伯的女儿。她半夜醒来,听到屋外打呼噜的响声,觉得很奇怪,悄悄地起床趴在窗口上,随着月光,看见一个人睡在屋檐下的草堆里,她怕这书生着了凉,就拿出一床子被从窗口丢了下去,被子正好盖在那书生的身上。

    第二日,那两个书生很早就起来了,他们以为开玩笑的书生昨晚走了,就告辞老伯,去追赶。

    玩笑书生一夜睡得很舒服,很迟才醒来。他睁开眼睛一看,日上三竿了,又看见楼上一位漂亮的姑娘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还在笑眯眯的,就问:“小姐,这床被子是你给的吗?”

    姑娘点了点头,也回问道:“你这书生,路过这里干什么去?”

    书生回答:“我是到京城去赶考的。”

    姑娘说:“看你这个样子,也不像考状元的。”

    书生说:“人不可貌相!”

    姑娘便说:“好呀!那我出一上联,你要是能对出来,就算你像个考状元的。”

    书生回答说:“那你出吧!”

    姑娘说:“你听着:鞋绣风,风绣鞋,脚踏凤飞。”

    书生听罢,想了一会,对不出下联。他为了顾面子,就吹牛说:“这么简单的对联,还有对不出来的道理?等我回来再告诉你吧!”说完,便去追赶那两个学友了。

    等到赶到考场,那两个学友已进去考场很久了。监考老师怪他迟到,不准他进考场。他只好求情:“大人,求求你,学生远道而来,就让我进去吧。实在考不上,也就无怨无悔了。”

    监考老师手拿纸扇招风,神气地说:“考不考都没用。这样吧,我出一对联,要是你能对上,能算你是头名状元。”

    “大人说话可算数?”

    “算数。”

    “好,请出。”

    “听着:扇画龙,龙画扇,手摇龙摆。”书生听了监考先生的对联,马上联想起那姑娘出的上联。心想:这不是正合适吗!便对道:“鞋绣凤,凤绣鞋,脚踏凤飞。”

    监考老师听了,竖起大拇指,赞道:“高才!你算是头名状元了。”

    考试一完,这个书生便金榜题名了。

    开玩笑的书生碰巧中了状元,布衣换成了红袍,头巾换成了乌纱,不久便打马回乡了。路过老伯屋门时,他下马拜见了老伯,又把对对联的事讲给姑娘听。老伯见他们情投意合,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碰巧”中榜的状元郎。

    鳅娃中举

    古时候,某村有位渔民的儿子,只读了一年书便跟父亲下河下田捕鱼、捉泥鳅,村里人都叫他鳅娃。

    鳅娃失学以后,依旧不忘读书,他经常用汗帕把书本捆在腰里,无论是在河里捕鱼捞虾,还是到田里抓泥鳅,一有空便翻开书本读上几页。还摘下河边柳枝当笔,在砂地上写写画画,吟诗作对。他家住在公祠旁边,公祠里办了村学。他每天捕鱼回来,就坐在窗口专心听老师讲课,天长日久,从不间断。

    这年春天,京城一位官员下乡游学访贤,恰好来到了这所学堂。他出了一副对联叫学生对,学生们都张口结舌地对不出来。正在窗口听讲的鳅娃见黑板上写的是:“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为主。”

    鳅娃见了,便随口对道:“天寒地冻水无一滴怎成冰。”

    京官见鳅娃对上了,心里非常高兴,问明鳅娃的身世后,又以“鱼”为题出了一联:“鳝长鳅短链宽口。”

    鳅娃随口对道:“龟圆鳖扁蟹无头。”

    京官见鳅娃对答如流,一边暗暗称奇叫好,一边继续问道:“东荡西除英雄何惧沙场苦。”

    鳅娃不慌不忙回答:“南征北剿壮士哪怕战地辛。”

    京官接着又问:“太平年月需文官执笔安天下。”

    鳅娃也接着回答:“动乱时期要武将挥刀定乾坤。”

    京官问完之后连道三个“好”字,随后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叫鳅娃明年秋赴京赶考。

    从此,鳅娃更加发奋攻读。第二年秋,鳅娃果然高中举人了。

    奈子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家,生下来一个奈子。奈子长到十一岁的时候,老子便得病死了。于是,奈子从小就上山打柴,养活自己和老娘。有个财主见奈子聪明,就叫他在自己家当长工。

    从此,奈子天天给财主放牛、挑水、扫屋,还跟一个长工学会了做灯笼。

    几年以后,奈子的老娘也死了,会做灯笼的长工也死了,奈子也不治自好了。而且慢慢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后生。

    有一天,奈子打扫房间,扫到楼门口的时候,看到一根红线吊着一个西瓜。原来财主家里有个女儿天天在楼上绣花,闲下来的时候,她就看奈子做事,这天她想试一试奈子聪明不聪明。便用红线系了一个西瓜吊在楼梯口,奈子见了就把西瓜吃掉了,并写了一首诗在墙上:“楼上住个美娇娘,丝线吊瓜奈子尝,今日今时来相会,明年明日配成双。”

    财主看见奈子写的诗后气得半死,拿了一根棍子把奈子赶了出去。财主的女儿知道奈子被赶走,就叫丫鬟送了十个铜钱给他。

    奈子对丫鬟说:“奈子去砍柴,十个铜钱挂一排,奈子命虽苦,不贪外路财。”

    丫鬟回去告诉财主的女儿。财主的女儿看出奈子穷得有志气,更加喜欢了。

    这一年元宵,皇帝发下圣旨,要每户人家做一盏灯笼送到皇宫,限七天做好,财主急得没有办法。

    财主的女儿说:“你把奈子叫来,他会做灯笼。”

    财主只好叫奈子来做。奈子要求财主的女儿做帮手,财主也只好答应。奈子和财主女儿做了五天,做出了一盏宫灯。财主见这盏灯并无别的花样,说:“只怕这盏灯过不了皇上的关。”

    第二天,财主拿灯笼去见皇上,皇上一看,虽说别的灯都是用绸子、缎子做的,这盏灯是用纸做的,但它样子好看,里面的光能大能小,上面还有一首诗:“日做灯,地做球,山川做盏水做油。此灯送到金銮殿,照我皇恩万古流。”

    皇帝看后大喜,立即召见奈子,并封奈子做了个七品县令。财主见奈子做了官,就高高兴兴地把女儿许配给了奈子。

    奈子与先生打赌

    从前有个聪明的奈子,讨了个漂亮的媳妇,俩人过得很好。不久,村上来了个教书先生,长得眉清目秀,还有个金子脸盆,他三十老几了却没有讨上媳妇,看到奈子的媳妇长得漂亮,心里好羡慕,有事没事经常跟奈子媳妇谈笑,一来二去奈子媳妇便嫌弃奈子了,而且和教书先生偷偷好上了。

    奈子知道后,也没有发作,心里算计要教训一下这个教书先生。

    有一日,奈子和先生会在一起,先生说:“奈子,你好福气啊,讨了个漂亮的媳妇。”

    奈子说:“先生你好财气啊,有一个好大的金子脸盆。”

    先生说:“还是漂亮媳妇好。”

    奈子说:“还是金子脸盆好。”

    先生说:“奈子,我们打个赌可以吗?”

    奈子说:“打什么赌?”

    先生说:“我输了就输金脸盆,你输了就……输媳妇!敢吗?”

    奈子说:“嗯——赌就赌!不过你先生通字墨,得让我出题你来猜。”

    先生想:我读过四书五经,通天文地理,一个谜还能难住我?就答应下来。

    奈子说:“先生你听清楚,两头尖尖,稀稀散散,又红又绿,层层毯,这四样是什么东西?”

    先生想了想,觉得没有把握,就暗暗打定主意准备要奈子媳妇把奈子出的谜套出来,就故意说:“哎,这谜难猜,给三日时间吧。”

    奈子说:“三日就三日!”

    当天晚上,奈子的媳妇就套奈子话了。她故意问奈子:“哎!听说你在外面跟先生打赌,赌点什么?”

    奈子说:“他赌金子脸盆,我就赌媳妇。”

    奈子媳妇一听,装腔作势骂奈子:“你这个死奈子,没有良心的东西,你怎么拿我来跟别人打赌呢?”

    奈子说:“放心,是我出谜他猜,他是猜不出的。”

    奈子媳妇说:“什么谜,很难猜吗?”

    奈子说:“稀稀散散,两头尖尖,又红又绿,层层毯。”

    奈子媳妇问:“这是什么?”

    奈子不肯说。奈子媳妇却软磨硬套要奈子告诉她,奈子这才装着无可奈何地凑近她的耳朵告诉了她。

    第二日,先生就得到了消息。他觉得马上去猜不好,会惹起奈子怀疑。直等到第三日,请好了证人,才去把奈子叫来。他笑嘻嘻地对奈子说:“我猜出来了。”

    奈子装作一惊。先生得意洋洋地说:“两头尖尖是老鼠屎,稀稀散散是羊屎,又红又绿懒抱鸡婆屎,层层毯是牛屎。”

    证人听先生一讲完都说:“对!对!”

    奈子却大声说:“错了!错了!全猜错了!两头尖尖鹅毛月,稀稀散散满天星,又红又绿雨后虹,层层毯天上云。先生,我跟你讲天文地理,你却这样屎,那样屎,你满肚子都是屎!”

    证人听奈子这么一讲,都认为奈子说得在理,都说先生猜错了。奈子不管先生服输不服输,拿起金子脸盆就走,还一边走一边敲:“朋友面前莫说假,夫妻面前莫说真,说得真来我奈子伙计打单身。”

    董古挖宝

    广发寺一带,流传着董古挖宝的故事。

    董古,是个傻子。他父亲讨了三个老婆才得到他,他读了十年书才认得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一、二,三,四字就认不得也写不出来了。你要他写“四”字,他就横四横。你说写错了,他还不服气呢。他说一字就是一横,二字是二横,三字是三横,四字就是四横。

    董古的父母死得早,他不会谋生,人家总打他的算盘,十多亩水田不上三年就卖光了,只剩下一片荒岭。那片荒岭,都是牛仔泥,石头又多,土质很差。

    董古的父母在世时,给他定了亲,姑娘是个麻婆子。当时有人说;傻子配麻婆,是狗蚤配臭虫,门当户对。实际呢,董古是配不上麻婆的。董古虽然五官端正,外表堂堂,只是马屎外面光,里面一包糠,一开口就出本相,三句话有两句话倒丑。

    麻婆子呢,只不过是因为生了痘,脸上有些高低不平的斑点。如果打上胭脂水粉,填平坑坑洼洼,还是个美女呢。她像广东菠萝一样,不中看中吃,肚子里面有料头。若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芒槌背起走的世道,麻婆子怎么会跟董古过日子呢?

    麻婆有个名字,名叫秋花。秋花嫁给董古后,见董古连家具也变卖光了,她伏在桌上哭了三天三夜。人傻可以想办法开化,可是,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呢?秋花思来想去,心头一亮,何不叫董古去挖宝碰碰运气。

    原来,广发寺一带,流传一个《藏宝谜》。说是不知哪个朝代,有个卸任回乡的大官,在千家洞里埋了一批金银珠宝。若是谁挖到了就会发大财。《藏宝谜》的谜句是这样的:

    广发洞里埋有宝,后代看谁造化好。

    上不到金鸡岭,下不到鸡狗桥。

    右不到忠良坊,左不到马蜂坳。

    十个鼎锅九砂缸,上有石板盖得牢。

    若是哪个挖到了,荣华富贵乐逍遥。

    秋花暗想,方圆几十里的广发洞挖宝,就好比大海捞针。如果在自己那片荒岭找宝,就算挖不到金银,翻转的土可以种粮食,不也是宝吗?但是,怎样才使董古去开荒呢?她开始向董古讲《藏宝谜》。董古听后,背起镢头到荒岭上挖了两锄,一听别人笑话,就跑回来了。他愁眉苦脸地告诉秋花:“别个笑话我,几百年来找不到,怎么会轮到你董古?你这是吃饱了饭做空事。”

    从此,他再也不肯上山。秋花又心生一计,他告诉董古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董古父亲告诉她,那宝就埋在自己那片荒岭上。秋花还活灵活现地讲出董古父亲的相貌来,董古信以为真,又背起镢头上岭去挖。他咬牙挖了一天,才挖了个簸箕宽。手打满了血泡,跟紫葡萄一样。董古不住地喊痛,又不肯挖了。

    秋花见董古双手血泡,心里也疼。她叫董古坐下,把血泡挑了,放了黑血,擦了锅毛灰油。秋花又叫董古在家煮饭,自己背起镢头上山。她从早挖到晚,中午饭叫董古送到岭上吃,董古心爱他老婆,总想守在一起。看到老婆早晨出去,带几个红薯,天黑才回来。他耐不得,也跟了去。他见老婆打满了血泡,也给秋花挑泡,擦锅毛油,叫她休息。秋花忍着痛,天天去挖山,董古也跟老婆挖,但他不经痛,手一痛,镢头又停了下来。

    董古爱吃干饭,不爱吃稀饭。秋花提出各挖一块,挖得宽的吃干饭,挖得窄的吃稀饭。董古有的是力气,为了吃干饭,跟猪八戒使钉把那样,咬着牙拼命地挖。结果,董古总是得胜了,总是吃干饭,餐餐三大碗,董古挖岭上了瘾,越挖越快,饭量也越来越大。秋花见董古会挖土了,治好了懒病,虽然自己吃稀饭,心里也很高兴。

    十多亩宽的荒岭差不多挖完了,董古家的粮食也吃光了。秋花东求西借,借多了也不好开口了,干饭煮不起,董古也要吃稀饭了。一吃稀饭,他就没有劲了。连插红薯种辣椒也不肯去了。秋花只好到娘家借了一担谷子,又给董古煮上了干饭,她自己用糠和野菜做糠糍粑吃。有干饭吃,董古又来劲了,跟着秋花天麻麻亮就上岭,萤火虫巴背脊才回来。荒土全部挖完了,宝没有找到,董古埋怨秋花,说是做了空事。这时,秋花又说董古的父亲送梦来了,说是挖到红薯时可能挖到。她给董古做干饭煮得又软又香,把野菜炒得很有口味。董古餐餐吃得饱饱的,跟着秋花种红薯,栽辣椒,种苞谷,高粱,种荞麦子,也不管什么宝不宝了。为了改变光景,秋花还回娘家借了本钱,抓了仔猪,买了一个大潲锅。

    这牛仔泥荒岭,别人认为是狗不吃屎的地方,秋花和董古种的红薯和辣椒,倒长得挺好。挖红薯时节,秋花搬了自家的兄弟姐妹来帮忙,挖出的红薯又长又大,绯红绯红,成座小山,开了三个新薯窖才藏下来。这一年,挖了三百多担红薯,摘了两百多斤干辣椒,养出两头三百多斤的肥猪。红薯除养猪外,还晒了一仓红薯干,卖了两百多担生红薯。红薯、辣椒、肥猪三项,共卖了一百多两银子。除赎回十多亩水田外,还砌了牛栏屋和猪栏屋,秋花还给董古缝了新衣新裤。乡里人都说,董古真是挖到宝了。

    头一年尝到了味道,第二年,董古更崭劲了。从此董古一家一年比一年兴旺,矮子上楼,步步高升。后来,董古成了当地一个小财主,养的儿子有文秀才,也有武秀才。董古发家,搭帮秋花。乡里人又给这事编了个歌谣:

    王家董古是蠢材,搭帮讨起秋花来。

    秋花麻婆本事大,能叫董古听她话。

    董古挖宝发了财,文武秀才拱出来。

    老婆不必脸好看,只要贤惠和能干。

    不要马屎外面光,只要苦瓜好送饭。

    蠢子学见识

    从前,有个蠢子很想学见识,误把“三年读书不如听讲”当成了“三年读书不如听秆”

    于是,天天伏在路边田里一堆禾秆上去“听秆”。

    有一日,有个摇鼓笼子的老汉过路看见了,问蠢子道:“嗯,你伏在禾秆上做什么呢?

    蠢子回答说:“俗话说:三年读书不如听秆,我是在这里听秆呀!”

    老汉笑了笑,对他说:“你听错了,是‘三年读书不如听讲’,不是‘听秆’。如果你要学见识,就给我挑担。我给你讲讲吧。”

    蠢子一听很高兴,便接过摇鼓笼子老汉的担子跟随他出门学见识去了。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处屋场里,一条狗对着他们叫个不停。蠢子问道:“师傅,这叫什么来着?”

    老汉说:“这叫瘦狗婆龇牙露齿。”

    蠢子点了点头,默默地记住了这句话。

    又走了一段路,看见路上一堆牛屎聚满了蠓子。蠢子问道:“这又叫什么呢?”

    老汉说:“这叫做蠓子楼牛屎。”

    他们经过一座独木桥,蠢子又问:“这又怎么说法?”

    老汉说:“独木桥呀独木桥,何时独木成双条。”

    他们走到一个山境,看到一个干得裂了口的山塘,蠢子问:“这叫什么?”

    老汉说:“这个山塘好是好,就是没有水来装。”

    他们就这样走走谈谈,谈谈走走,不几日,一担货物就卖完了。老汉对蠢子说:“你可以回去了,以后我们就县里来相逢,省里来相见。”

    蠢子回到家里,邻居伯叔责怪说:“哎呀,蠢子,这几天你被鬼拖到哪去了?如今你媳妇都要改嫁啦!你还不快去你岳父岳母家里看看去。”

    蠢子赶紧到了岳父岳母家里,还没进屋,岳母就毒牙毒齿大骂蠢子。

    蠢子想起狗叫的情状,便脱口说道:“瘦狗婆龇牙露齿!”

    岳母听了,气得再也骂不起来了。

    隔壁邻居听说蠢子来了,都围拢来看,蠢子看了一眼,马上想起一句话来,说:“蠓子搂牛屎!”大家听了,都觉得无趣便离开了。

    在一次酒席上,有人要让蠢子出丑,故意在他面前只摆了一根筷子,筛酒时,也不给他的酒碗里筛酒,蠢子望着面前的空碗说:“这口山塘好是好,就是没有水来装。”

    筛酒的听了,赶紧给蠢子筛满了酒。大家正要举筷子来夹菜吃,蠢子拿起一根筷子说:“独木桥呀独木桥,何时独木成双条。”

    众人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么蠢子今日这么聪明了?于是,大家再也不敢小看他,赶紧给他送上一双筷子,还让他坐了上席的首位。

    蠢子酒足饭饱后,记不起媳妇要改嫁的事,也忘了跟众人讲礼,站起身就回家。刚走了几步,忽然想起老汉教给他的话还剩下一句没有说,就转过头来对大家说:“你们可以回去了,我们以后县里来相逢,省里来相会。”说完就走了,连头也不回。

    在场的人听了蠢子说“以后县里来相逢,省里来相会”,都慌张了,这不是要到县里,省里过堂审案吗?

    众人急忙要蠢子的岳父岳母连夜将女儿送回去,还要他们多带点礼品,多说几句好话。

    万本木匠

    不知什么朝代了,郴州有个木匠叫万本。靠做手艺养活五十多岁的跛脚父亲,四十多岁的眼瞎的母亲,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又聋又哑的弟弟。

    万本为了家里几个残疾人,不知受过多少气,伤过多少心。在众人面前听了不少耻笑他亲人的话,他想把亲人的病治好,常常做梦都是这样想。有一天,万本正在做事,想着想着,不小心斧头把两个手指砍断了。痛得他在地上打滚,血流一地。

    这时候,来了一个老头,见万本痛成这个样子,就走来在万本的刀伤处摸了摸,真奇怪,万本立刻止血止痛,伤口也很快地好了。万本感激得眼泪双流,拖住老头死死不放,要拜老人为师,还一边哭一边把家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那老头。老头见他诚实学医,就弯腰扶起他说:“我家住在山顶上,有空你就到我那里去吧。”说完就走了。万本顾不得这么多,马上跟着老头上了山。

    那老头只顾自己往前走,翻了一山又一山,眼看日头到西,万本早已累得腰酸腿痛寸步难行,又加上饿了一天,只得停下来歇气,哪知道刚坐下,那老头早已无影无踪了。而且天也黑了。

    万本害怕了,怀疑是碰见鬼了,他后悔不该到这地方来。倘若饿死在这里,那不白白送了性命!这时候他忽然看到对面山顶上亮起了灯。“有灯必有人家”。万本对着灯火慢慢地摸了去。好不容易摸到了亮灯的地方。原来正是那个老头在一棵树上点着一盏松油灯,手里还托着一块大金砖。一见万本来了,就把金砖放在地上,转身就走了。

    万本一心要学医,见了金子也不要,又朝老头追去,老头指着万本说:“你的伤已好,为什么老跟着我?”

    万本跪下双膝落流着泪说:“老伯伯,你给我治好了伤,我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只是我家还有几个残疾人,你老人家发慈悲,把我父母和弟弟的病治好吧!”

    老头见他这么伤心,见了金子也不要,就拉着他的手说:“好吧,我把本领传给你,但你不要只治自己家里的亲人,还要治与你父母兄弟一样的病人。”

    说完,在万本手上吹了口气:“千万要记住,你摸病要给那些穷苦人摸,给那些心肠好的人摸。切莫给那些有钱有势心狠手毒的人摸。”说完后,老头的影子又不见了。

    万本回到家里,屋里没有一个人。忙找人打听,说是一年前他的父母和弟弟都饿死了。原来仙地一天,凡间一年!万本找到坟边,垒起新土大哭了一场。

    万本想起了师父的嘱咐,就立刻去给那隔壁一位下身瘫痪的老大爷摸病,果然灵得很,一摸老大爷就可以下床了。老人要给银子酬谢,万本不肯收。就从那时候起,方本再也不做木匠了,专门给人治病。不久,就把周围几十里的瞎子、跛子、聋耳、哑巴全部治好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千里之外,来求医的人越来越多,川流不息。

    日子久了,万本对那些衣衫破烂的穷苦农民有些讨厌了,讨厌他们一身的汗臭,又拿不出钱,慢慢地就不给穷苦百姓摸病了,有时一见穷人就干脆把门关上。假如来不及关门就躺在床上装起病来。千里求医的穷苦百姓,见他不行医,只好把病人抬回家。

    后来,他只医那些穿得客客气气和有钱有势的病人了。有一年,当朝的公主正好得了相思病。

    皇帝以为是中了魔,见女儿茶不思饭不想,心急如焚。请了各地名医都没有诊好。皇帝

    一气之下,把来诊病的郎中都杀了。最后贴出榜文,说是谁能医好公主的病,就招他为驸马。

    万本一见皇榜,非常高兴,揭了皇榜。皇帝闻听万本的医术高,忙把自己身边的太监叫来,派了御轿接万本进京。

    万本坐在御轿里得意洋洋,想起作驸马的事,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突然金光一闪,他看见了那山中那个老头,急忙喊“住轿”!他忙下轿跪下,师傅不理他,抓住万本的手用力一拉,万本吓了一跳,醒来了。啊!虚惊一场,原来是一个梦。他擦了擦冷汗,又想起当驸马的味道来了。

    一到皇宫里,皇帝马上让他到公主的卧床上行医。万本一见公主,马上就惊呆了,那公主长得像仙女一样。他看了半天,才定了定神,走上前去问道:“公主啊,请问玉体哪里不舒服?”

    公主拍了拍胸口说:“好像有一团棉花堵住了,很难透气。”

    万本高兴地说;“请公主放心,我以脑壳担保,一定医好你的病。请公主脱下衣服,让我治病吧。”

    公主含羞脱下衣服,身子跟白玉一样,站在旁边的万本,早已忍耐不住了,扑过去抱住公主,哪知道手一挨到公主,又听公主大叫一声,一命呜呼了。

    外面的卫士和宫女们,听到公主惨叫,急忙跑进卧房,见公主光着上身,倒在地上,万本站在那里跟木头人一样,卫士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万本捆绑起来问罪去了。

    两兄弟分家

    从前,有两兄弟分伙,房产田地不多,好分,唯独有头牛不好分。怎么办呢?哥哥对弟弟说:“老弟这头牛该怎么个分法呢?我看总不能把它劈成两半吧。是不是这样,明天早晨是谁牵得早就归谁。”

    弟弟表示同意。其实做哥哥的早就算计好了。这天晚上,哥哥偷偷地睡在牛栏里。弟弟虽然起得很早,但怎能早过哥哥呢?

    哥哥说:“老弟,对不起,这头牛归我了。”

    弟弟问道:“归你就归你吧,只求哥哥准许我在牛身上捉只毛皮仔。”

    哥哥听了好笑,满口答应了这个要求。

    从此以后,弟弟便去学做衣。他每天用线牵着毛皮仔,到哪里去做工夫就牵到哪里去。有一天,他要吃饭,便把毛皮仔拴在饭桌脚上,不料被主人家的一只大公鸡啄吃了。他气得哭了起来。主人劝道:“不要紧,我拿这只鸡赔你吧。”弟弟听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用线把鸡缚了起来。他到另一户人家去做工时,就把它拴在饭桌脚下。却不料主人家有条狗跟鸡争食,一口就把鸡咬死了。他又哭了起来,这主人家劝他道:“不要紧,我就拿这条狗赔你吧。”他当然高兴地答应了。

    弟弟把狗牵回家里,心想;没有牛就用狗去犁田吧。这一天,弟弟正在用狗犁田,刚好县官从这里路过,县官见了感到稀奇,便在塍头边坐下来。他越看越高兴,然后对扶犁的人说:“狗犁一圈,我就赏你一块钱。”

    弟弟听后,犁得更起劲了。狗累得走不动了,他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糍粑丢在它的前面,狗想吃糍粑,就自自然然鼓起劲往前走,犁呀,犁呀,一直犁了好多个圈,弟弟也得了不少的赏钱。

    这事被哥哥知道后,哥哥也想碰碰这样的好运气,就把弟弟的狗借来犁田。可是,他却不舍得象弟弟那样丢板柜给气,狗犁不动时他就打,越打狗越走不动,最后哥哥气得把狗活活打死了,并把它扔到塘里。弟弟听后很伤心,把狗从塘里捞了上来,埋在屋后的菜园里。

    不几天,园里长出了一棵又高又大的竹树。弟弟把它砍下来织成了一只鸡笼。他每天晚上都把这鸡笼放下水塘,第二天早上把它提上来时,满鸡笼里都是活蹦乱跳的鱼。这样,不但自己有饱鱼吃,还可以拿到墟场上去卖哩。哥哥听说后,又厚着脸皮把弟弟的鸡笼借去。他也学着弟弟的样子把鸡笼放下塘,不料,他第二天早上看到的却是满鸡笼的烂猪脚、死老鼠等七七八八的东西。他一气之下把鸡笼也烧了。弟弟又把烧成的灰捧到菜园里来肥韭菜。真奇怪,这韭菜一夜之间就长出两尺多高。弟弟割回来吃了,放出来的屁都是香的。于是,弟弟就跑到街上去卖香屁。恰巧县官从街上走过,听说是卖香屁的,哪里敢信?他对卖屁人说:“如果你放出来的屁真是香的,我就大大的赏你;如果放出来的是臭屁,就非打你一百板屁股不可!”

    弟弟听了县官的话,他吓了一大跳,但事到如今也没有办法。他麻起胆子放了一个响屁,结果满街满巷都喷喷香呢!县官想把这香屁保存下来慢慢享用,派人回去抬来一个大柜子,要他放肆朝柜子里放屁。后来把这柜子抬回去一打开,果然满屋都香喷喷了,县官高兴,又赏了他一大笔钱。

    弟弟卖香屁发了财,哥哥更加眼红。他偷了弟弟的一大把韭菜回家去煮了吃,吃得肚子像一面大鼓,也学着弟弟的样子提到大街上去卖香屁。他放屁时力气用得过猛,连屎都放了出来,一下子把满街满城都搞臭了。

    县官知道后,把哥哥抓进衙门,浪狠地打了他一百大板屁股。香屁没卖成,屁股先

    吃亏了。

    从此以后,这位做哥哥的再也不敢做亏心事了。

    叫花子

    从前,有一对夫妇,已经四十多岁了。两口子又勤快,又节俭,积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可惜的是膝下无一男半女,想起以后老了无依靠,很是伤心。到了五十岁时,老妇人突然有喜了,真是喜从天降。老两口子高兴得一跳三尺高。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过了十个月,生上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老两口为了宝贝儿子长命富贵,给他取了个贱名:叫花子。说是叫花子命大,易养成人,不管哪样,神仙都会保佑他的。自从叫花子生下后,两口子把她当做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溶了,捧在手上怕飞了。

    叫花子慢慢地长大了,他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什么事都不做。叫花子要什么,两口子想方设法要办到,就差点把月亮摘下来了。等叫花子长到十七八岁,老两口先后去世了。这下叫花子可为难了:这样的事做不出,那样的事不晓得做,只有吃父母留下的老本。常言道:坐吃山空,有几年老本吃光了,连房屋地产都变卖了。叫花子真的变成了叫花子,一年四季只能靠讨吃过日子了。

    叫花子天天讨吃,又天天想着发大财。行讨路上,一遇到寺庙,虽然有得香火、纸钱,叫花子都要三跪九拜,求神仙、菩萨保佑他发大财。后来他的诚心打动了玉皇大帝,玉帝让叫花子发了大财。玉帝还说:“只要有难就去求他,可以帮他解决。”

    叫花子发财后,砌屋造房,买田置地,在地方上又成了首富。叫花子成了财主,每年也免不了向官府交捐交税,心里很烦,觉得当财主也不是个味道。还要受官府管,不如当官强,他就去求玉帝让他当官,玉帝恩准了他。叫花子当起官来了。

    当了一年官,叫花子觉得当小官不够味,要受大官管,大官又要受皇帝管,要是当了皇帝,那才有味。他又去求玉帝让他做皇帝。玉帝恩准了他。叫花子做起皇帝来了。

    叫花子做了一段时间的皇帝,又觉得不是味,为什么呢?因为外国发兵来打仗,要打仗,那就很危险,搞得不好,皇帝的命都怕保不住,他想还是做神仙的好,自由自在,天上人间,随他来来去去。他又去求玉帝,让他做神仙。玉帝恩准了他,召他到了仙界,安排他腾云驾雾,掌管云雾大事。他又做起神仙来了。

    叫花子腾起云,驾起雾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地上玩,有一次碰到了风神。他腾云驾雾往东去,风偏偏吹得他往西跑。他觉得风神比他强,还是当风神好。他又去求玉帝,让他当风神,掌管刮风大事。玉帝恩准了他,让他当了风神。

    叫花子当了风神后,神气得很。一年四季东风、南风、西风、北风随他刮。一次他正崭劲刮起北风往南边去,刮着,刮着,突然刮不动了。为什么刮不动呢?原来有一座很高很高的石崖挡住了去路。他觉得还是石崖好,有本事,比风强,风能被它挡住。他又去求玉帝,让他变座大石崖。玉帝恩准了他,让他变成了一座高高的石崖。

    叫花子变成石崖之后,有一条大蛇盘在他的头上。他觉得还是变蛇好,比石崖强,能骑在石崖头上。他又去求玉帝,让他变条蛇,玉帝恩准了他,让他变成了一条大蛇。他变成蛇之后,一天,他正在睡觉,一个过路玩蛇的叫花子把他捉住了。他觉得叫花子比哪个都厉害,蛇都能捉住。他又去求玉帝,还是让他当叫花子。玉帝说:“你要考虑好!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再求我就不行了。”

    叫花子说:“我也是最后一次,以后再也不求你了。”

    玉帝笑了笑说:“你这号人,也只有去当叫花子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