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汇
繁体版

第二十三篇 传说故事

    聪明媳妇王金花

    从前,有个陈老汉,他家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已经娶了媳妇,陈老汉因为自己老了,儿子又不怎么聪明,他便想找个聪明的媳妇来接管家务。

    有一日早上,陈老汉把三个媳妇喊到跟前,说:“你们三妯娌今日一起回娘家去,大媳妇回去三五日;二媳妇回去七八日;三媳妇回去半个月,但要同一日回来,大媳妇给我带个空心蛮槌;二妇媳给我带个红心萝卜;三媳妇给我带个没脚团鱼。”

    说完,就催三个媳妇早点上路。三个媳妇在路上一边走一边想:公公要我们回娘家的天数不一样,回夫家的日子又要相同,还要带那么一些古里古怪的东西,这到底怎么办呢?想了半天谁也没想出个眉目来。走到三岔路口,三个人就要分手了,都急得哭了起来。

    正在这时,有一个姑娘和她父亲卖完肉,挑着空箩筐从这里路过,这个姑娘叫王金花,看到这三位大嫂在路边哭得这样伤心,就走上前去问:“几位大嫂,你们遇上什么难事了?哭着这样伤心。”

    三个媳妇见问话的是一个姑娘家,就讲出了事情的原委,王金花听完,心里骂这位老汉不应该这样刁难自己的儿媳妇。她对陈家三个媳妇说:“三位大嫂,你们不必哭了,小妹我告诉你们就是了。三五日,七八日,半个月,其实都是十五天,你们回到娘家住十五天再回夫家就是了。再说带回个空心蛮槌,其实是一节藕,红心萝卜,就是鸡蛋;没脚团鱼,就是糍粑。”

    三个媳妇听完王金花的解释后,恍然大悟,三个女人感谢不尽,高高兴兴地分手回娘家去了。

    过了半个月,陈老汉见三个媳妇都按时回来了,带回的东西也一样不差,猜想必定是有人告诉她了。陈老汉把三个媳妇喊到面前,问道:“你们能按期回来,又能猜中所要带的东西,是谁指点了你们?”

    三个媳妇不得不实话告诉了公公。陈老汉知道后,心里很是惊奇。心想:世间还有这样聪明的女子,我倒要去见识见识。

    第二天清早,陈老汉就来到了王金花父女卖肉的摊子前。王金花一手把秤,一手拿刀,问道:“这位老爷,想买点什么样的猪肉?”

    陈老汉说道:“姑娘,我想买点皮打皮,皮迭皮,瘦肉不连骨,肥肉不连皮的肉。”

    王金花听完后又问:“老爷要买多少?”

    陈老汉说道:“我要三三两,四五两,十两少一两,加个齐头数。”

    王金花一边砍肉一边过秤,不一会儿都做好了,告诉说:“老爷,你要的‘皮打皮’是猪尾巴,‘皮搭皮’是猪肚子,瘦肉不连骨就是猪肝,‘肥肉不连皮’就是猪板油。三三两就是九两,四五两也是九两,十两少一两还是九两,加个齐头数就是加三两。你要的肉一共是一斤十四两,快快付钱来吧!”

    陈老汉一边付钱,一边赞叹说:“姑娘真是奇才,奇才呀!”

    陈老汉提着肉回到了家里。过了两天后,他便请来媒婆去王屠户家里做媒,又封了厚礼派家人给王屠户送去。

    不久,王金花就成了陈老汉的四媳妇。四媳妇聪明伶俐,又会打会算,陈老汉对她特别满意,特别看得起。有一天,陈老汉对四个媳妇说道:“我年纪大了,这个家我想交给你们中间哪个来管。今日我给你们四个人出个题,每个人给我煮七样饭,炒十样菜,看哪个煮得好,炒得快,这个家就交给哪个来管。”

    听了老爷的吩咐后,四个媳妇都分头去煮饭和炒菜去了。大媳妇、二媳妇、三媳妇搞了半天还没有把饭菜搞好。四媳妇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把煮好的饭,炒好的菜端来给老爷看。老爷看到四媳妇煮的是白米加绿(六)豆的饭,炒的是鸡蛋加韭菜,就称赞四媳妇做得又快又好又准。

    后来,陈老汉就放心地把管家的锁匙交给了四媳妇王金花。

    陈老汉见四媳妇把家务管得熨熨贴贴,有头有尾,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有一天,陈老汉吃了饭没有事,就在自家大门口写上“万事不求人”五个大字。正好县太爷骑马从这里路过,见到陈老汉门口写的“万事不求人”几个字,一下就来了,从来没见过这么狂妄自大的人,便派人把陈老汉叫了出来,指着门上的字问道:“这字是你写的吧?你说‘万事不求人’,我就要你给我办三件事,看你求人还是不求人。第一件,我要十个公鸡下的蛋;第二件,我要织出有路那么长的布;第三件,我要你酿出有海水那么多的酒。这三件事要是三天之内办不到,到时我拿你问罪。”县太爷说完,就骑着马回府去了。

    陈老汉本来是开玩笑写下的几个字,没想到闯下了大祸,转回屋里就病倒了。

    第二日,管家媳妇王金花端来一碗药送到陈老汉床前,问道:“老爷,不知你老人家是什么病?”

    陈老汉躺在床上想:公鸡下蛋,织路那么长的布,酿海水那么多的酒,这三件事就是神仙也难以办到,何况媳妇还是凡人呢!陈老汉不愿意为难媳妇,就说:“我一时大意,得罪了县太爷,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与你们媳妇无关。”

    四媳妇王金花不放心,接着追问了几次。陈老汉见问的次数多了,只好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告诉了管家媳妇。管家媳妇听后,默了默神,宽老爷的心说:“你放宽心吧!我当是什么大事,这三件事由我来给县太爷办好。”

    陈老汉带着疑问:“真的吗?”

    管家媳妇回答说:“你放心就是了。”

    三天期限到了。这日,县太爷带领一班人马来到陈老汉家,大声地喊:“陈老汉出来!”

    王金花听到喊声,知道是县太爷带人来了,就赶快出来招呼。

    县太爷见了就问:“你父亲在家吗?”

    王金花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大人,我公公现在正在后面屋里生儿子难产呢,他要你等一下。”

    县太爷听后哈哈大笑道:“真是天大的笑话,世上哪有男人生儿子的事?!”

    王金花接着说:“老爷,你说世上男人不能生儿子,为啥又有公鸡下蛋的事呢?”

    县太爷听完话后,知道这女子冲着自己出的难题来的,就马上提出了第二件事:“我要你父亲织一匹有路那么长的布织好了吗?”

    管家媳妇马上回答说:“布是织好了,我父亲正等着大人派人把路的长度测量准确告诉我们呢!”

    县太爷知道自己又输了,就接着讲第三件事:“我要你父亲酿海水那么多的酒换做到了吗?”

    管家媳妇又马上答道:“酒我父亲已经酿好,现在就等着大人把海水搞干了。”

    县太爷的三件事都输给了眼前的这个管家女子,又不好发脾气,说了一句:“还真是难不住她。”只好打马回府去了。

    县太爷一班人马在回府的路上碰到陈老汉的四儿子张老四。县太爷的气还没有发泄完,就想在张老四身上出口气,他对张老四说道:“限你明日搓一条灰绳,到时我亲自到你屋里去拿。搓不好,就拿你问罪!”

    张老四回到家里,马上在门口烧了一大堆灰,手脚不停地搓了起来。可是,搓来搓去总是搓不成绳子。四媳妇看到了,就对张老四说:“你咋这么蠢呢,灰能搓成绳吗?”

    张老四说:“如果搓不成灰绳,县太爷明日就要拿我问罪。”

    四媳妇说:“你用禾草搓成绳,然后摆在门口烧掉,不就成了灰绳了吗!”

    张老四听老婆说得对,就按老婆说的做了。第二天,县太爷骑马来问张老四的灰绳搓好了没有。张老四告诉县太爷:“搓好了,摆在门口呢!”

    县太爷看到一条灰绳摆在门口,就问:“是谁叫你这样做的?”

    张老四回答道:“是我媳妇。”

    县太爷难不倒陈家四媳妇,便准备打马回府了。他牵过匹马来,一只脚踏在马镫子上,问王金花:“你说我这是上马还是下马?”

    王金花把一只脚踏在门槛边,反何道:“那你说我这是进门还是出门呢?”

    县太爷又一次输给了四媳妇王金花,只好灰心丧气骑马走了。

    海经的传说

    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事,传说海经的祖父去世时,他还没有出生。他祖父下葬打墓穴时,打出七个小麻拐,打穴人把七个麻拐打死了六个,最后一个被打得脱了皮和伤了一只脚,跑了。

    后来,海经的父亲生了七个儿子,有六个都死了,只剩下海经,又跛又麻,人们都说他就是那只伤了脚的麻拐传世。

    海经生下来就带残。但他从小就争强好胜,开蒙读书也很崭劲。他从小就立下了大志,长大一定当清官做好事。经过十年苦读后,有一天,海经进京赶考,路上经过一条大河,他呼唤船老大要求过渡,船夫见他是个残疾人,就取笑说:“跛子跛上船,”

    海经立即接上话头对答:“上船巾状元。”

    船夫冷笑说:“状元轮到你?”

    海经立刻笑着答:“承得你贵言。”

    船夫见海经虽然是个残疾,却十分聪明,而且很有才华,不敢怠慢,过渡之后。没有收他过渡的船钱。

    应试后不久,朝廷张榜,海经考了第一名。朝廷官员见海经才华出众,却是个残疾人,就安排他在宫廷里面打扫庭院。海经心中很不服气,又不敢违抗,只好忍气吞声。

    有一天,打扫庭院,他见院中摆着两只琉璃缸养着两对金丝鲤鱼。他边看边想了很久。这时一个皇宫大员经过,他就拦下打赌说:“皇上养的两对金丝鲤鱼,我要吃掉三条。”

    “你敢?你不要命了吗?”皇宫大员说。

    结果海经吃了三条金丝鲤鱼后,还打烂了一个琉璃桶。

    皇宫大员当即把这事禀告了皇上。皇上听了二话没说就要把海经推出午门斩首。行刑前,海经要求见皇上,皇上非常愤怒,问海经有什么话说,海经对皇上说:“皇上息怒,奴才有言奏上,历代帝王,一理(鲤)天下,万岁爷养了四条金丝醒鱼,天下岂不大乱?”

    皇上听后,觉得海经说得在理,他暗里想,这人相貌虽丑,但才华出众。皇上怨气消了一半,但接着又问道:“就算四个金丝鲤鱼被你吃了三个,你也不该打烂我的琉璃桶呀?”

    海经又不紧不慢地回答说:“皇上,当今盛也,你身边文武百官齐心,国泰民安,天下乃一统(桶)江山,皇上为何要设两统(桶)?”

    “说得好!你真乃当今奇才。”皇上大喜,马上把海经提为当朝宰相。

    海经提升为宰相后,朝廷再无人打扫庭院了。海经提议朝廷官员轮流打扫。朝廷其他文武官员见海经一无功劳,二无苦劳,吃了皇上放养的金丝鲤鱼,又打烂了琉璃桶,还提升为宰相,心里很不服气。现在,他又乱出点子,要大家轮流打扫庭院,更是恨得牙齿咬牙切齿。一些官员到皇上面前说海经的怪话。海经见他们无事生非,决定要给他们吃一次暗亏。轮到海经打扫庭院那天,他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后,便用蜜糖混合芝麻,把它灌进小竹筒里压出来放在庭院里,就像人屙出来的屎一样,那些说海经怪话的朝廷官员,见庭院里有屎,赶快去告诉皇上。皇上问是谁打扫的庭院,这些官员告诉说:“庭院是海经扫的,这屎肯就是他屙的,海经人丑,屎也丑。”皇上把海经传去审问,海经为自己辩白,可是皇上经不起那些挑拨是非的官员挤兑,硬要海经把“屎”吃下去,海经装着万分无奈地说道:“这真是冤枉呀,为了皇上,我今天就吃下这堆屎。”

    说完便三下五除二,一口气把它吃完了。那些迫害海经的文武官员,心里大喜。

    第二天,轮到海经的一个死对头打扫庭院。海经真的在庭院中屙了一堆屎,然后马上去禀告皇上。皇上见连续两次出现在庭院中屙屎的情况,心中大怒,问是谁扫的庭院。海经说是五个朝廷大员合伙要害他,这堆屎就是他们屙的。皇上马上传下圣旨,要把五个大员砍头示众。这时,海经却出来说情,皇上才改变原来的主意,要这五名官员吃下这堆屎,免除砍头之罪。

    五位大员猜测肯定是海经在作弄他们,但都敢怒不敢言。现在圣旨已下,谁敢违抗?为了保全性命,五位大官只好硬着头皮把那堆屎分吃了。

    海经终于出了一口气。后来,那些要害他的朝廷大员再也不敢欺负他了。海经在朝廷当了十几年宰相后,准备回家探亲。古时候当官人回家探亲,都要带很多的东西回去送人情。海经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可带的东西。带些什么东西回去好呢?他想起湖南人大多是从江西,广东、广西、湖北迁来的,因此,他心里想:我要就不送,要送就要送几个省的人情。于是,他称了几斤蜜糖,在庭院的亭柱上,用蜜糖写了两行大字“江西免夏税,湖(湖南湖北)广(广东广西)免盐粮。”字写好没过多久,苍蝇、蚊虫就围了上去,把有蜜糖的地方都爬满了,变成了由苍蝇、蚊虫排成的两行字。这事当即成了一道奇观。朝廷上朝的官员看见后,马上禀告了皇上。皇上来到亭子里,看见苍蝇、蚊子排成的字。口中念道:江西免夏税。湖广免盐粮。听皇上一念完,海经赶忙带领其他官员跪着谢道:“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说话是御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这样,江西免去这一年的夏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却免除这一年的盐粮税。传到民间,老百姓受益后个个拍手叫好。皇上知道自己失了言,悔悟道:“你们湖南人吃了不黄肿大肚子呀!”

    海经听后,顺口说道:“我们湖南黄桶大的树,好多好多,皇上如果需要,一道圣旨,马上叫人送来。”

    皇上见海经回避自己的话,无缝可插,就回到了宫廷。

    海经回到家乡后,处处受到人们尊敬,人们把他抬着欢呼雀跃,称赞他是老百姓的父母官。

    海经到了老年,他估计自己在世不久了,他想死后能埋在紫金山。但是,紫金山是埋皇上的地方,哪能轮到他呢?他便心生一计;把吃了屎的那五位大员叫来,并告诉了他们吃屎的真实情况。五个官员早怀疑是海经所害,如今更是恨之入骨,一个个咬牙切齿地说:“你真是一个黑透了心的豺狼。”

    海经便告诉他们,他的心是白的,不信可以破开肚子看。这时正好太后病重,要人心做药引子。这五名官员巴不得海经死,把这事赶忙去禀告了皇上。

    皇上对海经说:“如果破开你的肚子,你岂不死了?”

    海经说:“我能起死回生。我手心有一行字,我死了以后,只要皇上把我手心上的字念上一遍,我就可以还阳。”

    就这样,那五位大员很快就把海经的肚子破开了。那心当然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是鲜红鲜红的。皇上按照海经的嘱咐,赶忙打开他的手心,确有一行字,便一字一句地念道:海经我的子,死在金銮殿,埋在紫金山,文官来送葬,武官来抬丧。皇上念了以后,海经当然没有起死回生。但君子一言,绝无反悔。海经的葬礼只好一切都照着他手上写的字去办。

    张裁缝偷布

    从前,有个张裁缝,手脚最不干净,帮人家做衣服总要偷布,知道他的人都不愿请他裁衣了。一日,张裁缝正愁没有工夫做,邻村的一个单身汉,把他请到屋里,要他做几件衣服。张裁缝一量布,布料有余,又还想多捞点油水,说布料不够,要他再扯几尺。单身汉是个精明人,往日做衣服扯这么多布,总要剩很多的,这回还要加布,心里不免起了疑心。不过,他还是去扯了布回来,交给张裁缝。吃过早饭,单身汉当着张裁缝的面,背起镢头下地去了。他一出屋,张裁缝就把门拴紧,七刀八剪就把衣服裁好了,见四周无人,把剩下的几块布料,偷偷地缝在裤兜里,这才不紧不慢地做起针线活来。

    单身汉收工回来吃中午饭时,他在桌上摆了三个酒杯,三双筷子,把神台上的一个小菩萨放在桌子上,说是它也要吃一份。

    吃着吃着,单身汉突然把耳朵贴近小菩萨的嘴上,故意说:“你说什么?张师傅偷了布?你讲鬼话。”

    张裁缝心里一惊。

    单身汉忙对他说:“张师傅,我这小菩萨很灵,经常对我一个人讲话。不过,有时候讲得准,有时候又不准。”

    单身汉边说边热情地叫张裁缝喝酒吃菜。过了一会,单身汉又调转头伸起耳朵对着小菩萨的嘴说:“什么?裁缝师傅把布缝在裤头脚下了?我不信。不会的,不会的。”

    张师傅勾起脑壳看到自己裤脚下鼓起一大坨,两眼盯着不敢抬头。单身汉装作没有看到,马上又对张裁缝赔笑说:它以前还灵,今天讲错了话,你莫见怪,我们只管喝酒。

    张裁缝本来就相信鬼神,听小菩萨把偷布的事情讲了出来,他哪还有心思喝酒,额头上冒出了苞谷子汗。其实,这天单身转只是外出打了个转,就回来一直躲在屋后,透过隔墙的洞眼,把张裁缝偷布的事,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单身汉又装作外出做事,又躲在屋后偷看。张裁缝想起小菩萨告状,倒了他的丑,气恨不过,给小菩萨扇了两个耳光,觉得还不过瘾,又用针把小菩萨的眼睛狠狠地凿了几下。嘴里喃喃地说:“你这死菩萨,今日凿瞎你。还有你这嘴巴,也撕烂你的,看你还多不多嘴!”边说边用针狠狠地往小菩萨嘴里凿。这些,又被单身汉看得清清楚楚。

    这天晚上,单身汉又像昨天晌午一样,故意劝小菩萨喝酒吃菜。吃了一会,又用耳朵挨近小菩萨的嘴说:“你说什么?裁缝师傅打了你,还用针凿你的眼睛和嘴巴?不会的,不会的,你又乱讲。”说着,气愤地把小菩萨拿起,用力往神台上一放,说:“你尽讲鬼话,今天就不让你吃饭,看你再瞎说。”又回过头来对张裁缝说:“平日我这小菩萨十有八九讲得对,这两天不灵了。唉!早知道变成了这坨死木头,不如当初卖了它。”

    单身汉假装告诉张裁缝,说去年,一个老朋友出了五百块大洋,要买他的小菩萨,他硬舍不得卖。

    张裁缝却认为小菩萨很灵,早就想把小菩萨弄到手。听单身汉这么一说,就要单身汉把小菩萨卖给他。起初,单身汉硬是不肯,说:“我单身一人,经常出屋,这个家全靠它守。虽然讲不准了,也还要有个伴呀。”

    张裁缝见单身汉舍不得,左说右说,又给加了二百块大洋。

    过了几日,张裁缝凑齐了七百块大洋,好像得了宝贝一样,买回了单身汉用木头雕起的小菩萨。他贪了一世的小便宜,这回终于吃了个大亏,被单身汉耍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