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汇
繁体版

第二十五篇 聪明小子的故事

    从前,在五岭山下的天塘村出了个方圆百里闻名的“聪明小子”。天塘一带,对那些足智多谋、能说会道,当当响的人物。这聪明小子性格古怪,服弱不服强,好打抱不平。他帮好人做好事,有时候也爱刁难人,做些不正经的事。因此,他的大名传遍邻近周边百十里村庄。

    这“豆子鬼”厉害

    聪明小子长到五六岁时,就聪明过人,脑袋灵得很,人们说他“眼睛一眨,鸡婆变鸭”。

    有一天,正是冬天下雪的时候,天寒地冻,北风呼呼,麻雨霏霏。祠堂里,有几个木匠正在乒乒乓乓做木器。屋中心,一大群人围着烧刨木花,边烤火边天南海北地乱扯淡。

    聪明小子走进祠堂里,想烤火,弓着身子往里钻。有人说:“细娃子也来烤火?丢到水里哇哇叫,怕什么冷!”

    大家一起吼叫:“出去!出去!”

    大人都并住腿,不让聪明小子钻进去。

    聪明小子说:“你们大人烤得,我小把戏也烤得!”说完拼命往里面钻。到底人小力弱,钻不进去。

    有个中年汉子朝聪明小子嘿嘿笑着说:“你想烤火,可以,但要答应一个条件。”

    聪明小子仰起脸问:“什么条件?”

    中年汉子眼睛眨了眨:“你能把我们从屋里弄到屋外,这堆火让你一个人烤。”

    聪明小子抹了抹脸,脑壳啄了几下,又仰起脸来,眨着眼,望着一张张嬉笑的大人脸,摇了摇头,说:“要把你们弄出去,我确实没有办法。但你们都到屋外去,把你们弄进来,我就有办法。”

    人们起哄说:“你小子说话当真吗?”

    聪明小子说:“当然是真的。”

    烤火的一大群人全走出了祠堂。

    聪明小子一句话也不说。那个中年汉子说话了:“我们都在外面了,你怎么不想办法把我们弄进去呀?”

    聪明小子哈哈大笑起来,朝中年汉子说:“大叔,我把你们从屋里弄到屋外了吗?”

    人们一下子明白过来:中计了!异口同声地说:“这个豆子鬼厉害!”

    惩治狠先生

    谭姓族会在天塘村文昌商办起了塾馆,请了个教书先生。这位先生对待学生非常凶恶,不少人手掌挨过他的板子,学生们暗地里叫他“狠先生。”

    聪明小子八九岁进私塾发蒙,由于顽皮,挨打最多。于是,他存心要报复先生。

    有一天,聪明小子写了一张大字幅,偷偷贴在进厕所的墙壁上。离开不远,聪明小子弄了一堆牛粪铺在地上,上面撒了一层黄土灰。先生上厕所大便时,猛然见到墙上写有四个大字:“先生吃屎!”气得七窍生烟,急忙奔过去要把那字撕下来,没想到他一脚踏在牛粪上,滑倒在地,弄得一屁股尽是牛粪。先生爬起来,气得一脸铁青。回转身,恶狠狠地瞪着学生。

    有些学生知道后,正拍着巴掌大笑,一见先生那凶相,撒腿就跑。

    狠先生走进课堂,见聪明小子却端端正正地坐着,一字一句正念着书,心里本来断定是聪明小子干的坏事,但他一本正经念着书,好像不知道外面出了什么事一样,狠先生又无凭无据,再也不好对他发作,只好把气咽到肚子了。

    整“弄不倒”大爷

    聪明小子十五岁那年随父亲到县城赶考,父子同时考取秀才。不幸的是,当年他的父亲就病逝了。母亲又在早几年就过世了。这样,聪明小子就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聪明小子的伯爷见他可怜,便收留他住在一起。他伯爷的脑瓜子也很灵活,肚里也有很多学问。一天,伯爷想试一试聪明小子到底有多大的料头,便对聪明小子说:“人家说你有肚才,会撒谎捉弄人,我看别人你弄得倒,你伯爷是弄不倒的。哼,你能弄倒我,我巴掌里炒冷饭给你吃!”

    聪明小子眨眨眼,笑着说:“伯爷,我今日没有空,过几天有空了,才用个计糊弄你一下。”

    伯爷说:“小子,你有本事就今天弄呀。”

    聪明小子说:“您没有看见吗?一串人挑上石灰到万安寿捞鱼去了,我要去捞鱼呢!”

    伯爷半信半疑:“真的?”

    聪明小子说:“我亲眼看见的,还有假?”

    伯爷最喜欢吃鱼、闹鱼、捞鱼。听聪明小子一说,把他的瘾勾上来了。当即,二人拿上网罩,匆匆朝万安寺河边跑去。

    万安寺是小庵寺,寺边有条小河,果真有人在捞鱼,河里不少人正在抢着捞鱼哩!

    聪明小子和伯爷跑到河边。他伯爷一看到鱼,就卷起裤脚下河捞了起来。聪明小子一声叫喊:“伯爷!我忘了带鱼篓了!”于是伯爷要他回家去拿鱼篓。

    聪明小子打飞脚往回跑,跑得满头天汗。一到家门口就心急火燎地大喊:“伯母,不好了?”

    伯母跑出来,惊问:“出了什么事!”

    聪明小子上气不接下气,说话结结巴巴:“伯爷他、他,在急水滩捞鱼滑倒了,冲、冲到深水涡里去了。捞上来,只有一点点气了。现在摆在万安寺河边沙滩上,我、我、我回来抱床棉被去给他垫背。”

    伯母一听,魂都丢了。忙进屋里去抱棉被。聪明小子乘机在灶上抓了把锅灰往自己脸上一抹。伯母抱棉被出来,聪明小子接过棉被就走。刚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叫道:“伯母,快点来看啊!”

    聪明小子抱了棉被飞跑到河边,大喊大叫:“伯爷!伯爷!不好了!”

    他伯爷上岸来,见聪明小子脸上那锅灰,汗水一道道地流,忙问:“家里出什么事了?”

    聪明小子上前一步,说:“家、家、家里失火了!就抢出这一床棉被了!”

    伯爷见他火烧火燎的样子,急问:“你伯母呢?”

    聪明小子说:“她哭得死去活来:哎呀哩!老天爷瞎了眼,趁我男人不在家,硬要烧了我的鸟仔窝呀!”

    聪明小子抹着眼泪,哽咽起来。

    伯爷见状把网一甩,丢下用杨柳枝穿着的一串鱼,拼着老命,打起飞脚往家跑。

    聪明小子拿起渔网,在后面跟着。他伯爷跑呀跑呀,远远看见老婆披头散发,号哭着朝这边跑来。两人一拢身,伯爷就高声地叫着:“家里的飞扑灭了吗?”

    妻子见了丈夫一惊,猛抬头,惊愕地问:“你还没有死?”

    伯爷气得眼珠鼓起来了;“你是想我死吗?家里的火扑灭了吗?”

    妻子懵懵懂懂地问:“家里起了什么火?”

    伯爷忙说道:“聪明小子说,家里起火,就只抱出来一床棉被,其他的都烧了哩!”

    伯母骂起来:“哎呀!是这个挨千刀的在戏弄人哩!他跑回来告诉我,说你在河里淹得只有一口气了,要我拿床棉被给你垫背。”

    聪明小子正好赶过来,把棉被塞在伯母手中,笑着说:“伯母,给你!”

    他伯爷咬牙骂道:“你聪明小子这样子捉弄伯爷,你会折阳寿的,会不得好死!”

    聪明小子不紧不慢,答道:“伯爷,你冤枉骂人太不应该。你说我弄你不倒,今天弄倒了吧!我要吃你巴掌里炒的冷饭了!”

    整驼子

    聪明小子的伯爷伯母被捉弄后,几天咽不下饭菜。听了满村人的讥笑后,更是一肚子气没有地方出。

    夫妇俩定下一计。这天,半夜里,乘聪明小子睡熟了,他们便用棉花塞住聪明小子的嘴巴,用绳子捆住手脚,装进麻袋,抬到河边。

    伯母咬牙说:“抛到河里淹死他算了。”

    他伯爷心肠软一些,说:“放开麻袋,用绳子把他绑在上,让他被蚊子咬一夜,受点罪,尝尝苦头就可以了。”

    于是,把聪明小子从麻袋里拖出,结结实实捆在树上,然后,两人回家去了。

    第二天天刚亮,一个卖杂货已经挑着货郎担从树边走过,见树上捆着一个少年,忙放下担子走上前,问:“你家里人这样捆着你,你做错了什么事呀?”

    聪明小子嘴巴塞了毛巾,说不出话,只望着卖货郎眨巴着眼。见他可怜兮兮的,便帮他解下绳子。

    聪明小子从嘴巴扯出毛巾,对卖杂货的没说一句感激话,反而带点埋怨说:“哎呀,差点被你误了大事!”

    卖杂货的人十分恼火:“我看你受罪才帮你解下绳子的,好心没有好报哩!”

    聪明小子看卖杂货的是一个驼背的老人,眼珠转几转,笑道:“您老人家不知道,我绑在树上是在治病呢!”

    卖杂货的人问:“治什么病?”

    聪明小子反手摸摸背说:“整驼子!我原先是个驼子,我在这里捆一夜,就整直了。绑身的绳子只能迟松,不能早松。早松了,驼子就整不直。”

    “有这号事?”卖杂货的人十分吃惊。

    聪明小子拍拍胸,捶捶背,盯着卖杂货的人说:“您老人家,我还会戏弄你吗?”

    卖杂货的人摸着驼背说:“像我这个驼子,还能整得直?”

    聪明小子眨着眼说:“能呀!”

    卖杂货的老人信了聪明小子的话,叫他用绳子把自己捆上,嘴里塞上了毛巾。

    聪明小子捆绑好卖杂货的,就把货担挑到他的眼前,从货担的小钱匣里抓了一把零钱,塞进自己腰包。说道:“过六个钟头我来松绑,您老人家耐心等候着。这点零钱就算你给我整驼子的一点手续费,老人家,要耐得住,我走了。”

    聪明小子一走,连影都没有看见了。那卖杂货的老人是聪明小子的伯爷派来松绑的人,没想到自己上了聪明小子的当,绑了几个时辰也不见他来松绑,驼子整得苦不堪言。

    初上割禾阵

    湖南与广东交界的地方有个乐昌。聪明小子心里记恨伯父伯母心肠歹毒,经常不想回家,仗着腰里塞的那点零钱,他一路漂游到了广东乐昌。

    乐昌一带,地势平坦,人少田多,每到割禾季节,忙得不可开交,都要请短工。聪明小子下了狠心,准备咬牙吃苦,跟上一帮割禾挣钱的人去乐昌割禾。

    到了请工的主人家里。主人见他矮小,怕吃不消,不肯收。聪明小子嘻嘻笑道:“老板,不看我矮小,论割禾我有两下;讲打禾,更不用说;若说挑谷你把心放,人家挑一担我挑两担。”

    主人老板斜着眼打量聪明小子:“真的?”

    聪明小子一本正经回答:“那当然啰。”

    老板收下了他,安排了食宿。

    第二天清早,割禾的人吃过饭就出发了,老板也一块跟着去割禾。聪明小子从没下过田,他哪里会割禾呢?他一手拿镰刀,一蔸禾要割两下。

    老板一见他这架势,便走到他面前,问:“你怎么一蔸禾要割两下?”

    聪明小子仰脸笑着:“老板,我说过的,论割禾我有两下,没有错呀!”

    老板很生气,朝他手一挥:“你去打禾!”

    聪明小子摇摇头:“讲打禾,更不用说。我不会,不用你说嘛。”

    老板黑着脸说:“割禾不会,打禾不会,那就专门挑谷!”

    聪明小子拿上一个空箩,走到扒好谷的箩担面前,双手一捧一捧把谷捧到空箩里。

    扒好的谷还捧什么!老板走到箩担跟前说。

    聪明小子笑着说:“我讲过的,人家一担我两担。我一次只能挑一只箩的谷子呀!”

    老板气得脸色发青,便把聪明小子辞掉了。

    好一个“鸡毛眼”

    聪明小子帮了好几家老板割禾,咬牙锻炼几天后,稍稍习惯了。他跟割禾的伙计们交谈,探得有一个老板,他待人很刻薄:早去迟回无休息,累的割禾人腰都伸不直。

    聪明小子特意找上了这家老板。清早出工一到田里,老板就一个劲地催着快割快干。干呀,干呀不提休息二字。撒尿不准走远,抽烟的叼根喇叭筒又干。蛤蟆跳三步要透气,人也不是铁打的呀。

    聪明小子皱眉了。割了一阵,甩下禾镰,拿个稻草顶在头上,冲着割禾的众人拉下裤头就撒尿。老板、老板的老婆,女儿都在田里一块割禾。老板叫起来:“这样拉尿看不得!”

    聪明小子答道:“禾草遮住眼睛了,不看见啊!”

    老板的老婆、女儿背转了身。

    老板又叫起来:“走远点避避人眼!”

    “好好好。”聪明小子将头上的稻草一甩,噼里啪啦上了田塍,顺着田塍走到宽大的人行路上,顺路又上了小山丘,翻到山丘那一边,一直走到看不见割禾人的地方。

    过了好一阵,聪明小子才返回田里。老板怪他走得太远。聪明小子说:“要避避人眼,就要走到你们看不见的地方呀!”

    老板知道聪明小子在出歪主意,就跟割禾的商量,以后中午可以休息一会儿,抽烟的抽烟,撒尿的去撒尿。

    日头落岭,割禾才收场。稻田离村子五六里,挑谷回家要走一段黑路。

    聪明小子也要挑谷。伙计们可怜他,留小担的给他挑,力大的还在他箩里扒走两操箕。

    夜色越来越浓。回家途中要过一道渠沟。过沟时,聪明小子故意踏空,人掉下去,谷担倒在沟里。老板走过,忙跳下沟,把谷箩抱上路,谷倒在水里的,没有捧上几捧,便给渠水冲走,好心痛呀。

    老板责怪聪明小子说:“哎呀!走路也要小心点!”聪明小子揉揉眼说:“我是鸡毛眼,天一黑就看不清路。”

    老板说:“你是鸡毛眼?”

    聪明小子说:“嗯,还有好几个人是鸡毛眼哩!”

    到口的谷子倒掉实在可惜。老板便对割禾的人说:“从明天起,早一点收工回家。”

    割禾的伙计背着老板,朝聪明小子伸出大拇指。“呱呱叫!”

    回到老板家里,围着桌子吃夜饭。聪明小子瞄着有摆鱼肉的一方坐下。每伸筷子夹菜,总伸到身边肉碗里夹肉吃。那些小菜就不动筷。老板和老板娘看了很恼火。老板娘把肉碗和小菜碗对调。

    桌上的煤油灯捻得小,不太亮,老板想节省点油。聪明小子的“鸡毛眼”明明是装的,菜碗对调他看得清清楚楚。哼,你老板娘做得好!聪明小子眨巴几下眼睛,说:“灯不亮,我这鸡毛眼不管事,只看见眼面前每筷都夹着肉,吃起不过意,筷子伸远点,要夹小菜吃。”说完,筷子伸到远处的肉碗里。

    老板、老板娘见了,哭笑不得。唉,这个鸡毛眼,硬难对付!

    讲“味道”

    聪明小子在外面混了几个月就返回了家乡,回到家乡那天,正逢墟日。天塘墟不大也不小,买的卖的,总要把个墟场挤得满满的。

    聪明小子在墟上逛。同村一中年汉子拉住他:“你回来了,出去几个月,讲讲味道来听。”

    聪明小子眉头一耸:“有什么味道讲的!”

    那汉子拖住不放:“你会讲,你会讲。”

    聪明小子笑笑:“我讲可以,只怕我伯爷晓得,又要我。你去看看,他没有来,我就讲。”

    那中年汉子走了。聪明小子早就恨这个剥皮无赖。他到墟坪边桐子树上摘下几片桐叶,找到一堆牛粪,用棍子将牛粪夹到桐叶上,包好,又扯上几根丝茅捆好,提着进了墟场。

    那中年汉子找到了聪明小子,笑着说:“你伯爷有来,快讲味道。”

    聪明小子笑笑,将桐叶包递给他,说道:“呃,接着,这就是味道!”

    那中年汉子接过问:“什么味道?”

    聪明小子手指桐叶包,说:“你闻罗!”

    隔了层桐叶,臭气传不出。那中年汉子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摇摇头:“闻不出。”

    聪明小子笑着说:“你用手指挖个眼。”

    那中年汉子伸出指头往里使劲一抠,抠出满手指的牛粪,气得将桐叶包摔在地下,牛粪四射,溅得满裤子星星点点。中年汉子骂聪明小子:“你做这种作孽事,会短命!”

    聪明小子笑起来:“你要我讲(奖)个味道,我就奖个味道给你。”

    巧骂“量布精”

    外乡有个卖布匹绸缎的,常挑货来天塘村。这人是个“量布精”,眼见他一尺一尺量,回家一复尺,一丈起码少八九寸。

    聪明小子恨这种人。一天,刚巧在村口路上碰着。聪明小子叫住“量布精”,说村中某某家刚过世一老人,准备办丧事,要扯好几丈绸缎做寿衣。

    “量布精”连连点头,连声道谢,笑吟吟进村去了。

    “量布精”按聪明小子的指点,找上了那户人家。一进门,将布担放下。笑着说:“老板,听说你家老人过世,要买绸缎做寿衣,我跟你送上门来了。”

    这家根本没死人,恰恰相反,儿子刚谈好了一门亲事,正商议着办礼定亲。主人一听这量布精的话,顿时火冒三丈高,大骂起来:“你这个不得好死的,打坏我家彩头,作孽畜生,给我滚!”

    主人老婆骂得更凶:“砍脑壳的!打靶的!遭瘟的!……”

    主人气得不得了。主人老婆捞起布担摔到大门外,主人把“量布精”推出门去。

    “量布精”自知上当亏理,挨了顿臭骂不敢作声,挑上布担,抱头逃之夭夭了。

    “草鞋王”遭戏

    天塘墟附近有个打草鞋的老汉,凡有人登门买草鞋,那老汉总要夸一阵自己的手艺如何如何好,草鞋如何结实,如何耐穿,如何柔软,穿着如何舒服,自封为“草鞋王。”

    其实,这“草鞋王”手艺一般。聪明小子憎恨他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一天聪明小子农夫装扮,走进“草鞋王”家,往凳上一坐,劈头就向“草鞋王”订货:“我要打一双长四尺,宽五寸的草鞋,你打得出吗?”

    “草鞋王”说:“打得出,打得出。什么式样的我都打得出。”

    停了一会,问道:“你要这么长的草鞋?”

    聪明小子笑笑说:“那人脚板又长又大,我就怕你打不好。”

    草鞋王说:“我打不好,这一带就有人打得好了。什么时候要呀?”

    聪明小子想了想说:“下墟要。你送到墟上,我会去赶墟。”

    “草鞋王”有点担心地问:“墟上人多,你能找得到我吗?”

    聪明小子说:“这样吧,你用一根竹篙,把草鞋绑在篙尖上,竖在墟中,我老远就能看见你。”

    聪明小子把事讲妥,临走又叮嘱道;“打好一点。打得好,人家出价高,赚了钱,你还出大名。”

    开墟那天,“草鞋王”用竹篙绑上四尺长的大草鞋,竖在墟中,特别显眼。不少人围上来看热闹。有人说:“草鞋王怕莫是发癫了!”

    草鞋王只当没有听见,一个人滔滔不绝地在那里夸海口。

    等在中午,不见订货人来,日头偏西了,买草鞋的还没有来。“草鞋王”急了,双手拿着竹篙满墟转。像看猴子耍把戏一样,后面跟了一群看稀奇的。一群细娃子还在他屁股后头唱起来:“草鞋长,草鞋宽,没人买,脸无光!”

    “草鞋王”听了,知道自己受人愚弄上了当。赶忙倒下竹篙,取了草鞋,灰溜溜跑回了家。

    争裤子

    离天塘二十多里有个黄沙墟。墟上有个布店,兼卖成衣。布店老板钻进钱眼里,卖布短尺寸,卖成衣要高价。人传,那老板是把狠手。

    聪明小子听说后,要见识那老板。

    有一天,正逢黄沙墟开市。聪明小子穿件长衫,光着下身,一步一步,慢慢走进布店。

    布店里挤满了人。聪明小子瞄准一条裤子,从挂裤的衣上取下,就在人群中慢慢穿上。

    老板望着聪明小子穿裤,满以为他穿上就会付钱,哪知道他穿上就出了门。

    老板追出,拖住聪明小子:“你穿上我的裤子就走,怎么不交钱?”

    聪明小子笑起来:“你这老板真好笑,我几时穿了你的裤子?”

    老板拖住聪明小子:“刚才在店里穿的嘛!不拿钱不许走。”

    这一争吵,许多人围上来看热闹。把聪明小子和老板,围在人圈中。

    聪明小子撩起长衫,向围着的人群转个圈,大声说道:“这老板说我身上的裤子是他的,请乡亲父老评评理。我是天塘的,就穿这一条裤子。老板说是他的,我不是光着下身来墟上啦吗?这人山人海的墟场,青天白日的,光着下身敢来?知羞耻的不敢,不要脸的人就做得出。老板,你要不要脸?”

    众人一听,觉得有理,加上平时又恨那老板,便打起啊嗬来,人人帮着聪明小子说话。

    聪明小子对老板说:“看人要看帽子,不看帽子呗,也取下来看看鼻子啰。我是哪号人?你眼睛放亮些,不要疯狗乱咬人!”

    蚀了裤子又挨骂,老板自认倒霉,梭进屋里去了。

    打白话(撒谎)

    有个屠户,挑着一担猪肉上油榨墟去赶墟,在路上碰着了陈文章,就说:“陈文章,听人说你很会打白话(撒谎),今天你打个白话(撒谎)来听听。”

    陈文章一看他挑着一担肉,不耐烦地说:“今天我哪里还有时间打白话,我娘去世了,明日上山,我要到墟上买东西去。”

    屠户一听,心里一喜,问他:“要肉吗?”

    “正要,请你送到我家去。这一担还少,又要买些别的东西,我到墟上去了就回来。”

    屠户和他讲好了价钱,又问清了地址,高高兴兴地挑着肉,走了好几里路,来到沙丘头,见村中一家的堂屋门口,坐着一位老婆婆,他上前问道:“老人家,陈文章的屋在哪里?”老婆婆抬起头,说:“你找他有什么事?”

    屠户说:“他要我送担肉来。”

    老婆婆问:“他称这么多肉做什么?”

    屠户说:“他娘去世了,明天办上山酒。”

    老人一听,站了起来,“呸”了一声:“你这背时倒灶鬼,我就是他娘。”

    屠户一听凉了半截,怄了一肚子气挑着一担肉,只好又返回到墟上去卖。走到半路上,正碰上陈文章赶墟回家,心里一肚火,说:“陈文章,你这没良心的,这样热的天气,哄起我来回走了好几里路是小事,现在又快散墟了,我这担肉卖不完就会臭,你也不能这样打白话(撒谎)害人呀!”

    陈文章说:是你要我打的白话,怎么倒怪我打白话害人了呢?

    (待续)